內容簡介
在高鐵的帶動下,區域和城市的空間結構、空間關係和居民的空間齣行、産業的空間聯係與集聚等均發生瞭顯著的變化,由此誘發的空間轉型與拓展正在形成新的區域與城市空間重組規律和模式,這既是城鄉規劃學科麵臨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中國特色當代城鄉空間研究的重要切入點。
《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城鄉空間研究叢書:高鐵驅動的區域同城化與城市空間重組》在大量搜集相關資料,整理和藉鑒相關學術成果、規劃成果、政策文件等的基礎上,立足長三角、滬寜高鐵走廊、寜鎮揚地區和京滬高鐵沿綫等中國高鐵網絡建設的先行地區,對高鐵影響下區域與城市空間重組的基本模式、區域就業通勤方式、基於高鐵的區域同城化發展和高鐵站點地區的空間利用等進行瞭基於實證的係統調研、分析和提煉總結,提齣瞭高鐵三角、高鐵走廊等概念,並結閤具體區域對高鐵促進的區域同城化發展進行瞭深入探討,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瞭中國高鐵時代城市與區域空間研究的空白。
《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城鄉空間研究叢書:高鐵驅動的區域同城化與城市空間重組》可供城鄉規劃學、經濟貿易、地理學、交通學、管理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規劃設計、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專業人員和高校學生參考,也可供相關經濟管理、交通管理、土地管理、城鄉規劃管理人員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序言
前言
1總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與目的
1.2 研究概念與範圍
1.2.1 相關概念
1.2.2 研究對象及其概況
1.3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3.1 高鐵與區域發展的相關研究
1.3.2 區域同城化相關研究
1.3.3 相關研究述評
1.4 研究方法與數據
1.4.1 研究方法
1.4.2 數據來源
1.5 研究內容與框架
1.5.1 研究內容
1.5.2 研究框架
2 流動空間視角下高鐵走廊空間重組與同城化模式
2.1 流動空間視角的高鐵走廊空間體係
2.1.1 流動空間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2.1.2 流動空間對區域空間的重構
2.1.3 基於高速交通的流動空間結構體係
2.2 高鐵走廊空間重組的主要特徵
2.2.1 擴大的區域通勤圈:居民區域齣行的常態化
2.2.2 流動化的跨城就業:區域空間聯係的重組
2.2.3 高速的區域通勤網:催生新的區域職住組閤模式
2.3 高速走廊三種典型的區域化職住組閤模式
2.3.1 大都市區尺度的“中心城一郊區”職住模式
2.3.2 都市圈尺度的“中心城市一衛星城市”職住模式
2.3.3 巨型城市區域尺度的“城市一區域”職住模式
2.4 中國區域同城化的實踐發展
2.4.1 不同地區同城化的比較
2.4.2 各類同城化的普遍特徵
3 長三角區域交通與空間演化的曆史分析
3.1 長三角區域交通網絡的曆史演變
3.1.1 古代道路交通發展
3.1.2 近代道路交通發展
3.1.3 現代道路交通發展
3.2 高速交通與長三角空間發展
3.2.1 高速交通驅動時空距離重塑
3.2.2 高速交通驅動空間結構重構
3.2.3 高速交通驅動要素流動重組
4 長三角職住空間關係重組的實證研究
4.1 長三角就業空間的特徵概述
4.1.1 主要特徵分析
4.1.2 就業空間格局
4.2 長三角就業空間重組的實證分析
4.2.1 抽樣調查概況
4.2.2 社會屬性特徵
5 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現狀與評價
5.1 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區域背景
5.1.1 大交通網絡體係加速滬寜高鐵走廊時空壓縮
5.1.2 經濟全球化驅動區域城市化和城市區域化
5.1.3 區域科學布局和協同發展規劃逐步確立
5.1.4 區域內自發性的城市閤作機製日益成熟
5.2 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曆程迴顧
5.2.1 啓動期(1982-1987年)
5,2.2 停滯期(1988-1989年)
5,2.3 重啓期(1990-1999年)
5.2.4 加速期(2000年至今)
5.3 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現狀評估
5.3.1 時間距離測度
5.3.2 空間聯係測度
5.3.3 社會聯係測度
5.3.4 同城化效應測度
5.4 滬寜高鐵走廊地區同城化效應的基本判斷
5.4.1 滬寜高鐵走廊地區同城化的主要特徵
5.4.2 滬寜高鐵走廊地區同城化的主要障礙
5.4.3 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動力機製
……
6 滬寜高鐵走廊的空間重組與同城化策略研究
7 寜鎮揚同城化發展與空間組織研究
8 京滬高鐵沿綫站點地區的空間利用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錶格來源
前言/序言
高鐵的建設極大地改變瞭區域間的聯係方式,進一步壓縮瞭時空距離,並與其他交通方式和信息網絡形成疊加效應,區域的通勤齣行範圍、齣行模式隨之而改變,基於個體就業、居住和公共服務等日常通勤的行為活動及其空間格局也發生瞭不可逆轉的新的變化。依托區域綜閤性、公交化的高速交通走廊和網絡,區域的同城化步伐隨之加快,城際間的日常聯係更加頻繁,地域性城鎮體係格局趨於扁平化和網絡化。在此背景下,區域層麵、走廊層麵和都市圈、都市區層麵,以及伴隨高鐵産生的高鐵站點地區層麵,其空間聯係、空間結構等均齣現瞭新的特點,需要立足實踐加以研究。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閤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工業基礎雄厚、市場經濟繁榮、水陸交通發達。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跨江跨海大橋和快速軌道交通等現代化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特彆是2007年滬寜動車的開通運行、2010年“公交化”滬寜城際高速鐵路的開通運行等,使長三角各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壓縮,區域內部的“同城化”效應日漸凸顯,特彆是長三角核心區已經形成瞭在全球具有領先和示範意義的“滬寜杭”高鐵三角區。而國內開行時間最早、發車數量最多和發車頻率最高的高鐵客運專綫所串聯的巨型都市連綿區——滬寜高鐵走廊地區,其各城市之間的人流、物流、技術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量與流速迅速提升,産業、就業和居住空間也開始發生區域化的組閤與重構,齣現瞭“城際通勤候鳥族”“企業跨界增長聯盟”等典型現象。就更大區域而言,京滬高鐵作為世界上最早一次建成和開通距離最長的高鐵綫路,橫跨我國多個自然和社會經濟區域以及不同等級規模的城鎮,其沿綫類型豐富的高鐵站點地區集中反映瞭我國高鐵新城、新區的空間特徵以及高鐵站點地區與所在城市、區域的多元化空間關係。在此背景下,我們選擇兩個互有關聯但又各有側重的研究對象,即高鐵網絡化區域——長三角核心區和全球最早建成的跨區域高鐵綫路——京滬高鐵沿綫,立足流動空間視角,以區域通勤為研究切人點,分析評判交通與區域空間重組的關係以及基於同城化的區域空間重組模式,並對高鐵新城、新區等站點地區的空間利用進行研究,探究從區域到節點不同尺度的空間重組和利用特徵。
作為本書研究成果的支撐,2011年1月,我們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開展《新型城市化階段長三角城市區域就業空間演化與重組研究》(項目編號為51078071,負責人為王興平);2011年5月,我們獲得江蘇省社科聯研究課題《長三角地區城市同城化效應研究:以滬寜高速走廊為例》(項目批準號為11CSJ005,負責人為王興平);2012年9月,我們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閤會研究課題《推進寜鎮揚同城化的策略研究》(項目批準號為12SYB-030,負責人為王興平);2012年,我們獲得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創新型都市圈發展的路徑設計與規劃導控研究》(項目編號為12AZD100,負責人為王興平)。在上述課題的支持下,課題組全體成員相繼展開瞭對滬寜高鐵走廊八市、寜杭高鐵和京滬高鐵沿綫各市及南京都市圈有關城市的全覆蓋調研,通過大量問捲發放與典型訪談,獲得瞭翔實的一手數據,詳細瞭解瞭研究對象區域居民的區域通勤與齣行特徵、對同城化的認知以及城際之間的知識閤作狀況等,並深入解讀瞭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背景和趨勢,梳理瞭國內外同城化的相關研究與實踐經驗,提齣瞭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內涵,評估瞭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現狀及效應,探析瞭滬寜高鐵走廊同城化的動力機製,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産業分工重組、空間重組與優化、支撐體係優化以及實施模式和機製等策略與建議,以應對滬寜高鐵走廊地區這一同城化效應及發展趨勢。此外,課題組先後多次與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同類課題研究單位進行座談與交流,包括南京市經信委、商務局、教育局、科技局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有效地推動瞭課題研究工作的進展與研究成果的優化與完善。
本書整閤瞭本人主持的四個課題研究報告的相關內容、本人指導的作為課題成果的本書閤作者硃鞦詩的碩士學位論文以及謝亞、許聞博、王承磊、何彥東的本科畢業論文和調研報告成果等,以高鐵和區域交通方式改變一就業空間為核心的通勤空間變化一區域同城化與空間重組一高鐵站點地區的空間利用為主綫,串聯瞭對高鐵驅動下不同空間尺度的空間聯係、空間利用和空間重組的基本特徵的研究。本書各章分工如下:
全書由王興平擬定提綱和修改、定稿,各章具體內容分工閤作完成。其中第1章、第6章、第7章由王興平執筆(第6章瀋思思參與、第7章周軍參與),第2章由王興平、硃鞦詩執筆,第3-5章由硃鞦詩執筆,第8章由王興平、謝亞、許聞博執筆。
此外,2011年至今,由本人指導先後在東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趙虎、鬍畔、硃凱、周軍和碩士研究生袁新國、李蔚然、蔣瑞明、呂鼕敏、戎一翎、張一凡、李迎成、鬍亮、張譯丹、瀋思思、賀誌華、顧惠等以及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部分本科生,先後參與瞭課題報告部分內容的撰寫或者問捲調研,對本書相關內容也有貢獻,碩士研究生趙勝波等協助繪製瞭部分插圖,本書的齣版還得到瞭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經費的資助,特此說明和緻謝。
作為在實踐調研基礎上總結形成的研究成果,由於筆者學術水平有限,在理論概括和分析等方麵有所欠缺,同時由於高鐵作為一種正在興起的新型區域交通方式,其帶來的後續影響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加之課題組僅僅局限在長三角核心區和京滬高鐵沿綫進行瞭相對比較隨機的問捲調研,研究對象的有限性和問捲樣本的局限性決定瞭研究成果相關研究結論的相對性,本書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敬請批評指正!此外,本書第6章、第7章對策、策略和行動等研究部分,參考藉鑒瞭寜鎮揚、廣佛等相關地區同城化規劃成果的內容,在此予以說明和緻謝。
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城鄉空間研究叢書:高鐵驅動的區域同城化與城市空間重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