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本書由俞敏洪老師拔冗力推、親筆推薦,由北京大學教授、新聞傳播學院創建者龔文庠老師親手題序,並由人大附中老師、北京特級高級教師、教師進修學院全力推薦——這是一部獲得公立學校、培訓機構一緻認可的高考語文教學專著。僅此一點,在語文教學中就足以證明其價值與口碑。
全書四十二萬字,可稱關於高考語文教學的煌煌巨著,包括寫作理論、真題分類、素材精講、例題分析、示範例文,都由楊洋老師親手寫就。其中不僅有題目細緻地講解和親手示範的例文,還有縱貫中西古今、文藝科學、曆史現實的素材巨庫,既可以滿足平時語文積纍的需要,又可以在考前熟悉真題和積纍素材。
第二版增訂內容:
∞內容
?加入2016年高考作文真題解析
?增補瞭大量的解釋說明文字
?與喜馬拉雅閤作推齣由楊老師親自錄製的音頻講解版和例文朗誦,便於隨時和反復收聽學習(付費版)
?再版序是對中美教育方法的比較思考,值得一讀
∞設計
?以海水、祥雲等中國元素設計的全新封麵
?附贈一枚精緻的書簽,上有我非常喜歡講的“眼中有世界,心中方有天地”
?改進過的字樣和排版
?更多修訂細節期待讀者探索發現
∞感謝
?感謝美國偉蘭德教育CEO王韆題寫推薦語
楊洋,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及藝術課程客座講師。北京市教委校園促進項目中學組特聘專傢,海澱教師進修學校客座講師,高考語文暢銷書《閱讀·思考·寫作》作者。
新東方集團培訓師及語文項目創建主管,新東方二十周年功勛教師,冠軍演講師。
楊洋老師以近十年時間於新東方主講高考語文,洞悉漢英教學互鑒的關係,建立高考語文語料庫,以文史綫索明析文學源流與高考語文的聯係,以實用方法帶領學生超過135的門限,同時亦不偏廢文學情思與人文情懷。楊洋老師的課程注重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超前的人文教育、情感教學,把文學與生活、閱讀與現實、思考和感悟緊密結閤,突齣課程的有效性、有益性、有趣性,緻力於終生受益的人文教育——這也是語文教學真正的魅力。
開講思考的藝術1
篇一我們共同麵對的睏境3
一、學生的睏境3
二、教師的睏境4
三、傢長的睏境5
四、解決方法6
篇二閱讀與寫作的結閤7
篇三評分標準深入解讀11
一、一等作文評分標準(占作文滿分90%左右)11
二、擴展評分(占作文滿分10%左右)14
篇四審題與立意16
一、理解題乾邏輯17
二、構建邏輯37
三、審題三問60
四、審題公式73
第一章勇氣與理智85
第二章自識與識世139
第三章理想與現實199
第四章青春與生命255
第五章選擇與責任303
第六章懷疑與創新365
第七章時政例解405
2016高考語文作文獨立命題選407
後記一場理想主義者的戰鬥419
篇二閱讀與寫作的結閤
Readingmakeafullman;conferenceareadyman;andwritinganexactman.
——FrancisBacon
閱讀使人淵博,論辯使人敏思,寫作使人精準。
——弗朗西斯·培根
很明顯,“讀書破萬捲”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並不睏難,隻論寒窗十年的課本、試捲恐怕都不止於此。然而,我們從這些文字材料中到底獲得瞭些什麼呢。如果隻有機械地背誦、演算,枯燥地練習,等待高考後拋到腦後,那這些年的努力算是什麼。“下筆如有神”者恐怕也不在少數,每天微博微信朋友圈動輒幾百字,隨隨便便就刷你屏,你能說他真的沒有寫的願望和能力嗎。還有的學生高考作文“得心應手”,無論考什麼內部,都能把司馬遷、魯迅、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套進去,洋洋灑灑八百字根本不在話下,你能說他真的不會寫作嗎。
然而,這正是我們所擔憂的。教育給他的不是思考,知識給他的不是愉悅,那些技巧、模闆其實都是飲鴆止渴的毒藥,也許暫時可以幫助你提高分數,但絕不可能衝擊真正的高分。畢竟,隨著語文學科的不斷變化,這種模式化、高考體的文章,越來越暴露齣問題。
前文講過,很多傢長和老師仍然抱著“多讀多寫”的理念來指導教學,他們知道這樣傳統的辦法見效慢且易流於空談。但這個理念的問題在哪裏,以及讀什麼、怎樣讀,寫什麼、怎樣寫,卻很少有人真誠地試圖給齣答案。楊老師通過這本書為大傢展示瞭語文綜閤教學的三個維度:閱讀、思考、寫作。
第一,將大範圍的閱讀按照高考作文命題的核心、高頻內容進行分類,並不偏廢文學情思。
(1)針對性:保證以高考作文分析為第一目標,提供大量有針對性的閱讀素材,不把“多讀”變成毫無目標、品味不一的“濫讀”。
(2)經典性:時代會證明什麼樣子的作品可以經受考驗成為經典,而一個語文老師有責任帶領學生在寶貴的生命時光中、在審美觀尚未確定成熟的時候,去辨識、去領略人類文學成就的經典作品。
(3)趣味性:選文力求新穎生動,《奧德賽》的章節中我選瞭塞壬女妖的一段,也是電影《加勒比海盜》最新的一部中藉用過的情節,《唐吉訶德》中故意避開大傢熟悉的“風車”一節,而選講其他的故事,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雖然沒有展開分析,卻選講瞭《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談《早晨從中午開始》……相信大傢在津津有味的閱讀中,還能夠體會到楊老師用心良苦的設計。
第二,始終關注大傢對任何內容的思考與分析,並把思考當作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1)完整的方法:
作文部分,從評分標準到審題立意,再到例題精解,楊老師選取瞭最經典的題目進行全麵、深入地分析,而且後麵全部配以楊老師親手所寫的例文。從思路、解法、成文三個方麵,給大傢以清晰完整的展示。
(2)多元的視角:
最可寶貴的,是全書的中西方作品、觀點,放於一處,供大傢對比分析。這也是我在北京語言大學多年講授對外漢語課程而形成的思維習慣,絕不孤立地看待我們的優勢與不足,而是在世界格局中,通過與西方的對比來思考其原因。
第三,把對閱讀的思考充分反映到寫作之中。
(1)問答相和:每篇開頭都有一個設問的題目【命題疑問】,用來引起閱讀的興趣,同時預示瞭未來探索的方嚮,也是高考命題關注的角度。
(2)詳略得當:設問後引齣兩節重要內容,【素材精讀】和【廣讀深思】。
(3)文思互彰:楊老師為大傢精心選取五個專題,並配以四至五個經典例題【例題精解】,包括命題、材料式,也包括詩歌、寓言、寫實、曆史、幻想等不同形式的題乾材料。題目按順序附加詳略得當的講解,甚至還有逐段逐句的分析,真正做到一對一手把手式的“口傳+心授”的作文教學。
每道例題後皆附有親手寫作的【百萬例文】,顧名思義,我親手所寫高考作文例文已逾百萬字,先後發錶在雜誌、報紙上數十篇,甚至《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在不經我允許的情況下盜用我的例文齣版。
本書的精華音頻發布在APP“喜馬拉雅”中,搜索“楊洋”即可獲得。同學們在每一個專題的理論、素材、習題的學習完成後,可以通過反復收聽例文朗誦,可不斷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文思和語言的提升。
序二七年之“洋”
從2008年到2015年,今年是楊洋老師站在高考語文講颱上的第七年。
俗話說“七年之癢”,其實隻是褪去瞭最初的青澀狷狂,平添瞭一分久經曆練之後的滄桑。我想,這就是楊洋的模樣。
七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是已足夠讓一個人發生質的改變。當年那個靠幻燈片炫技的初齣茅廬的青年,如今已是一代高考語文名師,坐擁無數高分學員。不見瞭最初專營考試規律的投機與膚淺,取而代之的是對命題內外爛熟於心和親筆撰寫高考高分雄文百篇。課堂也從簡單的傳遞語言知識和堆砌解題經驗,變成瞭哺育學生精神世界和指明人生方嚮的起點。今日落筆之前,迴首過去七年,縱有感慨萬韆,隻能匯為一言:贊!
但是其實心間一直有個疑惑,也從來沒有和楊洋老師聊過。是什麼樣的動力支撐著他筆耕不輟,乃至成就瞭今天的獨特?
我決定試著在他的文字裏尋找答案。
語文是個很有意思的學科——有的人講齣來花團錦簇、百轉韆迴、精雕細琢,有的人講齣來樸實無華、大巧不工、乾脆利落。但是楊洋老師以讀寫智慧開篇,著實在令人驚喜之餘,隱隱感到文字背後思緒翻湧的波瀾壯闊。
整本書的章迴也無一不在體現著各種哲學上的思辨——匹夫之勇抑或大勇成智?孤芳自賞抑或三省吾身?仰望星空抑或腳踏實地?短暫青春抑或永恒人生?尊重選擇抑或承擔責任?循規蹈矩抑或開拓創新?一聲聲振聾發聵的提問,一篇篇苦心孤詣的文字,模糊瞭原本機械的界限,帶來的是思想和智慧碰撞後火花的迸現。須知:世事本無對錯,隻緣身處因果。若能勘破得失,人間何論強弱?
我想我也許找到瞭我想要的答案。四字記之曰“思學相長”,三字記之曰“大智慧”,兩字記之曰“堅持”,一字記之曰“心”。七年時間足以考量一個人的細心、耐心、恒心、真心,我很高興楊洋老師在這場與時間的較量中先拔頭籌。
但是人生路上還有第二個七年、第三個七年……我們也許最終都會敗給時間,我們留下的足跡,也許是對於我們的人生最好的品鑒。希望楊洋老師在自己的路上,不斷奮勇嚮前。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與君共勉。
北京新東方學校優能中學部總監陶然
2015年10月10日
代序言人的教育——哈佛訪學談(第二版)
篇一緻謝與直覺
一整天都在和一傢做智能開發的公司聊教學智能的夢想,直到傍晚,我纔飢腸轆轆地跳入路邊一傢麵包店,準備鬍亂覓些甜食。從寒風暮色裏躲進暖色調的大廳,還沒來得及暖和起來,忽見展示颱上放著蛋糕新品,居然叫“波士頓風味蛋糕”。我不禁莞爾一笑,好像我在波士頓時的記憶裏,完全沒有吃過什麼樣子飯菜的印象,都是學習、作業、書店、錄課、班車……不過,我當然記得,記得在波士頓所知所感的所有甜味和苦味。
緻謝
美國哈佛訪學其實不足半月,不得不調整緊張的教學工作日程。我的綫下班的學生們,在助理老師們的帶領下,一直堅持統一到班收看錄製好的教學視頻(偶有幾次連綫,聽到大傢的歡呼,我心裏非常感動);我的綫上班的學生們,則麵對著所有課程的推後安排(因為直播時間正好與在美學習時間衝突),甚至我的其他教師培訓課程也一齊推後。在此,真摯感謝大傢的理解和支持。相信迴國後會為大傢帶來更精彩的課程內容、更先進的教學方法。
感謝新東方和偉蘭德教育,把如此豐富而深入的教學培訓帶給我們。願我們是“十二月花”,把他鄉結起的種子帶迴原鄉,成長齣新的植株,進化齣新的力量。
以下的想法,很多是我在最近一年中思考和應用的,再與哈佛訪學所獲結閤,試著分享給大傢。
對比
在入學哈佛的前一天,我們先在紐約的一所公立學校聽課。我聽的是AP課程的曆史課,是美國大學錄取時非常重要的成績參考課程,難度相對較高。課程內容涉及到美洲大陸的幾次革命以及對現實的影響,老師關聯瞭許多現代政黨知識,使我大開眼界。
但我更加直觀地關注到課程狀態的不同,這個部分也許更為讀者們感到興趣,我試著總結和比較:
1�毖�生錶現:相比國內學校,學生們普遍更為放鬆,一方麵可以隨意應答,一方麵也的確有玩手機不聽講的情況。
2�苯淌Ρ硐鄭航淌Φ姆⑽蝕問�明顯多於我們印象中“滿堂灌”式教學,設問、解問的互動明顯更為豐富。
3�苯萄�手段:除瞭常見的投影設備,老師會流暢地播放在綫視頻來呈現課程內容,理科教師使用現場實驗來展示化學變化。
據此也許我們會立刻反推齣國內教學的現狀:
1�毖�生錶現:僵硬麻木、紀律嚴肅。
2�苯萄П硐鄭嚎貪寤�械、單調灌輸。
3�苯萄�手段:落後保守、笨拙緩慢。
這幾乎可以立刻引起許多教師的反對,至少在我的很多優秀同事那裏,課程是非常生動活潑的。據我所知,很多公校的選課製、課外活動、課堂互動都有聲有色。
然而,若說我們的教學沒有問題,怕是無人能高枕無憂;或說西方的教學可以完全照搬,我相信讀者不會如此過激。但我們的確需要從對比中找到優質教學元素,“擇其善者而從之”。
每每想到中西的對立,直覺總是讓我記起孫伏園曾在《京報副刊》上請各界名流為青年推薦十部必讀書籍的往事。眾名傢紛紛作文迴應,但魯迅卻迴瞭一句“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齣”,讓大傢嘩然。不過,讓讀者更震驚的是,魯迅又加瞭注解“以供若乾讀者的參考”:“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這樣激烈的言論,即使放在今天,也足以使民族主義者們突筋跳腳。可是我們能夠理解,這一劑猛藥震醒多於療效。
那麼,我們今天可否說“要少——或者竟不——研究中國教育,多看外國方法”呢?或者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視角、力度來麵對美國的優質教育呢?
篇二禮的教育與人的教育
設問
從以上三點的對比裏試圖得到一些結論前,我想先提齣一個設問:我們一嚮所驕傲的“尊師重教”的傳統風氣,在今日的校園中正日漸式微。學生對於老師的敬與畏正在逐漸被世俗文化、網絡技術所消解。同時我們驚訝地發現美式課堂裏隨時産生的問與答是如此“無組織、無紀律”,而教師、學生似乎都樂在其中,不以為意。
有一節課上,一名學生因為尋找充電口而反復前後走動。還有一名學生坦然地站起來,去門口丟掉垃圾,再迴來上課。從始至終,老師和其他同學都安然無事地專注於教師的授課。我想,這樣自如的狀態,應該不是為瞭配閤聽課而做齣的演示吧。同樣情況如果齣現在中國的課程裏,恐怕師生反應就會完全不同。
這一點小變化雖然隻是外在的一麵,但卻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另一麵。我們不是經常自詡為禮儀之邦嗎?麵對“禮崩樂壞”狀況,我們應該重新認識教育的價值和形式。
我們自古進行“禮”的教育。“禮”,並非“禮貌”,而是“等級”。師與生是高與低的等級關係,這就在教師心裏無形樹立瞭被“尊重”的天然需要。
我們今天都能夠理解,所有教師除瞭在教學業務內外有引領指導作用外,在人格上、地位上,應該是與學生平等的。“尊師重教”是美好的理想,如果要實現的話,最好的方式是在教學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麵上與學生形成高低差,纔能激發學生的尊重之心、溯流之心。教師與學生應該建立平等關係,而這種平等關係的身份定位是“人”。作為人,則人人理應平等。教師,不用允許提問,在不破壞紀律和共同約定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自由發問,這就是對人的權利的尊重。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學生經常可以提齣一些關鍵問題點的設問,這也便於教師進一步導齣教學;有的學生設問幼稚些,老師給予鼓勵;有的學生設問較為刁鑽,老師的迴答就對教學結論的完整權威産生瞭有益反思和補充……這時,學生不再把老師當作可以去挑釁的權威,而當作可以探討的平等對象。這樣,對於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題學生也就敢於發問,師生在平等的關係上形成良性互動。
我們需要去掉一些同樣復雜的、不可討論的影響元素,例如政治和曆史事件、待遇與市場價值,在中美教學的差異對比裏,去追求以人為核心的教學。從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價值來重塑教學,而不是把教學分成考試的教學、體製的教學。
對比的解答
西方的文藝復興本質上是“人的復興”,中國的白話文就是要用“人的語言”去戰勝“吃人的語言”,周作人後又提齣“人的文學”……這些口號都帶來瞭重要的成就,其本質是以理解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價值來重塑文藝。事實上,在科學技術發展中,那些倡導“科技以人為本”的企業同樣獲得瞭巨大成功。那麼,在教育中,我們同樣應該樹立“人的教育”的目標以迴歸教育育人的本質。
由此我們再來審視前麵的三點對比,就有可能從錶象推齣新知:
1�毖�生錶現的細部分解
太過於放鬆的課堂必然不利於學生專注於睏難問題的思考,但過度緊張的環境同樣如此,並且還不利於學生大膽提問、交流。
我們總是擔心學生厭學、畏學,其實哪裏沒有厭與畏呢?即使再好的事情,也會有人厭、有人畏。不過,如果我們不把課堂和教師當作神堂、神祇來崇拜,這樣的現象會有改觀吧。
直到今天,那些傳銷組織還動輒自封講師為神、為主、為帝,可笑的是,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法師”“法王”“法老”,其實也並不能“法顯”。但他的信眾們禮拜時總得噤若寒蟬、不苟言笑吧,總得為所有奇怪的禮儀找到閤理的解釋吧。這樣對知識本身的敬畏就被消解。學生在課堂上想的不是解決睏惑,而是請“神”上身,至少要把一套大禮做全,哪裏還有餘暇去思考問題呢?
當然,在教學中不僅學生緊張,老師也會緊張。瀋從文在上海公學那節讓他緊張無比的公開課是很有名的。但老師不能用讓學生更緊張來戰勝自己的緊張,自己迴去備好課,自己多多重復,“一熟遮百醜”,問題總是會被解決的。
2�苯淌Ρ硐值南覆糠紙�
尊重學習的規律就是惑與解的輪換,尊重認知的規律就是疑問與解答的輪換。“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這句話首先要把“不知”“惑”當作學習的常見狀態,然後纔是從師而學。
我們今天的教學太注重“教”,太自信於“教”的能力和效果,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疑問價值置於無地。“問”,簡直是“口前封門”,想要問你口難開。後麵有單獨一篇叫《問的迴憶》的文章來說美國之行。
3�苯萄�手段的細部分解
這段很有意思,按理來說,我們不應該把這樣“術”的問題當作大事件討論。而且,每每說起投影、教具,我就會想起以前在外地做講座時遇到的土豪校長,說起采購教學設備,就像是富人傢買裝飾書擺滿書架炫耀一樣好笑。
但是看見流暢使用各種設備來豐富教學效果的老師,看見自由地使用紙本或電腦或手機來做筆記的氛圍,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對科技的信心瞭。當然,無論國內外,都會有人討論科技産品與教學秩序的關係,以緻於討論到上課能不能帶手機這種無聊的問題。就好像尼采曾經批評過剛剛齣現的報紙非常淺薄一樣,科技的發展會把任何缺少遠見的人無情嘲諷。
我對輔助教學的科技有著巨大的信心,深刻理解嘗試嘗新的意義。一旦教學內容與科技手段恰當流暢地組閤起來,會對教學産生巨大的推動。事實上,今天已經有無數科技公司在做輔助教學的硬件軟件,我們就不要在傳統的教學裏尋找情懷瞭,科技會成為更大的詩意。
在哈佛學習的中間一天,我帶著齊全的收音和錄像設備,為班裏學生錄製瞭一次“白居易創作人生”的視頻課。周圍同事都覺得設備好專業。其實我是慢慢明白,起初我追求的不過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裏不馬虎,把能夠得到的細節推嚮極緻。但現在我追求的是科技的信心,用一切可能為聽眾帶來新穎的課堂體驗。
問的迴憶
以前我看過一篇講蘇格拉底提問式教學的文章,說是蘇氏擅長在彆人的邏輯漏洞上設問,引導對方一步步反思自己認知的局限,最後達到思考的提升。
例如,蘇格拉底問學生,欺騙是否正義?學生說,欺騙是非正義。蘇說,那麼一個孩子有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藥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瞭,結果治好瞭病,這種行為該屬於哪一類呢?學生說,這是正義的,但我指的是朋友間的欺騙非正義。於是蘇格拉底又問,如果一個人發瞭瘋,他的朋友怕他自殺,偷走瞭他的刀子和利器,還騙他沒有利器,這種偷盜和欺騙行為是正義的嗎?學生說,這個是正義的。蘇格拉底說:“你不是說朋友間不能欺騙嗎?”估計說到這裏學生已經瘋瞭。用通俗的話講,學生認識到自己三觀盡毀,但脆弱、片麵的三觀就是看上去堂而皇之,其實不堪一擊啊。
我對於“問”的突齣印象,就是在紐約的公校聽課時,老師認真講解的過程中,還會隨時提問、隨時應答。學生坐在座位上直接插入自己的問題,或者在迴答時專注於闡釋想法,課堂更像是老師引導的一場討論,而不是機械刻闆的宣教。
反觀我們自己的境況,從學生來看,提問時的顧慮就太多太多。要顧慮彆人的看法,要提齣不能讓彆人太有想法的看法,還要提齣讓彆人對自己的看法有一定想法的看 閱讀 思考 寫作(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閱讀 思考 寫作(第二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閱讀 思考 寫作(第二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一次不錯的購物
評分還沒看,不過應該是會教會我的一些技巧的,爭取快一點看完
評分好 哈好
評分很好,物流也快
評分挺好的,還會關注你傢店鋪
評分一下子買瞭好多,不一一評價瞭,價格挺親民的,比起2017年618之前還是貴瞭一些
評分還不賴
評分好厚一本書
評分姐姐高3,幫姐姐買的,有點小貴。
閱讀 思考 寫作(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