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为了生活营营役役时,父母正一点一点地老去。
作者的母亲在四十九岁时离开人世,只留下他和父亲单独相处。父亲虽得享高寿,却在晚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在照顾失智父亲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他学习的阿德勒心理学知识,轻松重建了与父亲濒临崩溃的父子关系。
本书就从作者照顾父母的经验出发,介绍成年子女如何与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进一步讨论从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所学到的道理,如何运用到人生的其他方方面面。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顾问。在畅销世界各国的阿德勒心理学作品《被讨厌的勇气》出版后,他像阿德勒生前一样,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善,在世界各地针对众多年轻人进行演讲和心理咨询活动。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自序/I
第一章
父母教会我的“人生意义”/1
母亲是我的盟友:“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对的”/3
病倒的母亲教会我“生命的意义”/7
母亲不让儿子看到临终时的自己/11
鼓起勇气,承认做不到/15
最好的孝顺就是不孝/19
亲口告诉父母,活着就有价值/23
父亲过世之后依旧对我诉说/27
尽管死亡逼近眼前,依旧想活得像自己/31
第二章
接受现实的勇气/35
鼓起勇气,接受父母最真实的模样/37
父亲心中对于战争的愤怒,不曾消失/41
面对接受现实的痛苦/45
如果无法想起过去,从头再来就好/ 49
承认“活在当下”的父亲,不强求过去或未来/53
就算忘了过去,重新建立关系就好/57
尊敬,就是看着对方真实的模样/61
接受现实的双亲,而非理想中的双亲/65
注意父母最好的一面/69
第三章
与年迈的双亲建立良好的关系/73
子女无法让父母幸福/75
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79
不要期待父母说“谢谢”/83
待在身边,就是一种支持/87
不需要勉强父母想起过去/91
不需要对父母激动/95
与父母争执,不会改变与父母的关系/99
放弃争权,并非“认输”/103
认为对方“动机纯良”,便能改变人生的看法/107
发现行为背后的心声,便能改善亲子关系/111
人人都戴着角色的“面具”/115
子女无法报答父母的付出/119
持续“当下、眼前”做得到的事,不要放弃/123
感受昨天与今日相同的喜悦/127
父母活着,便是对家庭有所贡献/131
与其等别人对自己说“谢谢”,不如自己开口说“谢谢”/135
做得到的人,在做得到的时候互相帮助,才是可以安心养老的社会/139
终章
乐在“当下、眼前”/143
有效率的人生,没有意义/145
不需要为了“下半辈子”而改变生活方式/150
人生不要拖延/154
后记/158
后记 __125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不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一种淡淡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怀旧感,以及一种对未来更开阔的展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用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通过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是日常的观察,来探讨“年老”这个话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了很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比如,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变化,如何与回忆中的自己对话,以及如何在变老的过程中,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书中有一种非常积极的能量,它不是那种强行打鸡血的励志,而是基于一种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接纳。它让我意识到,年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年老持有的一种固有的、带有偏见的看法。那些关于“失去”、“衰弱”的标签,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贴上去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它鼓励我们去发现年老带来的“获得”,比如智慧的沉淀,心态的平和,以及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时间”的解读,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情感的载体。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交流,他没有给你答案,但却点亮了你寻找答案的道路,让你不再畏惧前方的未知,而是带着一份安然和勇气,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
评分拿到这本《面对年老的勇气》,我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力量。它不像一些人生指导书那样,直接抛出各种方法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柔和,甚至有些像散文的笔触,缓缓地叙述着关于生命的感悟。我喜欢书中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它让我能够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下去思考一些严肃的话题。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绘老年生活的惨淡,反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如何在这个阶段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价值。他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与家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和解,甚至是对过往经历的重新审视,来阐释“勇气”的真正含义。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这本书让我明白,年老并非是一种“衰退”,而是一种“转化”。就像一棵树,经历了一个夏天的繁茂,秋天到来时,它会褪去一些叶子,但根基却变得更加深沉,枝干也更加坚韧。作者鼓励我们去发现年老带来的“礼物”,那些因阅历而生的智慧,因沉淀而来的从容,以及因懂得而生的慈悲。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恐惧,反而多了一份期待,期待着生命进入另一个阶段时,所能拥有的那种别样的风采。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静的名字吸引了。‘面对年老的勇气’,多直白,又多沉重。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并没有预想中的悲观或哀叹,而是感受到一种温润的力量,像一杯温水,缓缓流过心田。作者并没有去描绘老年生活不堪的一面,反而更多地是在引导读者去审视和理解。那些曾经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有些刻意回避的关于“老”的概念,在字里行间被温柔地解构。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年老的关系,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变得疏远甚至恐惧?是因为社会环境的投射,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固有认知?书中通过一些细腻的叙述,比如对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审慎观察,甚至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老年生活细节的描绘,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不是教你如何“战胜”衰老,而是教你如何“拥抱”它,如何在这个生命的新篇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和宁静。这是一种超越了年龄的智慧,一种对生命本身深刻的敬意。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源于对未知的不了解。而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轻轻地为你揭开迷雾,让你看到,即使步入人生的黄昏,依然可以有璀璨的晚霞,有沉淀下来的从容,有新的风景。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年老,并非意味着衰败的开始,而是另一种成熟与圆满的可能性。
评分这本书,它就像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用最质朴的语言,讲述着关于生命最深刻的道理。我拿到它的时候,恰逢我人生的一个小小转折点,心中不免有些迷茫。而这本书,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变老”,而是通过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细致描摹,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来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面对变老”。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不乏诗意,却又不会显得矫揉造作。他谈论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很少真正去理解的东西,比如时间的流逝,记忆的重量,以及生命的循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接纳”的论述,它不是一种无奈的妥协,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主动选择。它让我明白,我们不必去抗拒那些不可改变的,而是要去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智慧”的观点,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经验的沉淀,是心态的成熟,是灵魂的升华。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单地在生命的长河中漂泊,而是找到了一种与自己、与生命、与时间连接的方式。它让我觉得,年老,并不可怕,它只是生命形态的另一种呈现,一种更加丰盈、更加沉静的存在。
评分说实话,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年老”这个概念,总带着一丝莫名的抵触,觉得它代表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失落。但这本书,硬生生地扭转了我的这种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生命中的必然过程。作者的表达方式非常有意思,他没有回避年老可能带来的挑战,但更侧重于如何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他讲述了许多关于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与身体和解、如何在晚年依然找到生活意义的故事。最让我触动的是,他强调了“接纳”的力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地理解和拥抱。他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又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展现了年老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种精彩的开始。他鼓励我们去发现年老所赋予的独特品质,比如阅历带来的沉淀,对人生意义的更深刻理解,以及一种更加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书中关于“勇气”的探讨,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这种勇气,不是对抗,而是与自我和解,与生命和解,与时间共舞。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坦然地面对身体的衰退,精神的改变,以及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对未来不再那么焦虑,反而多了一份期待,期待着生命中那份属于晚年的从容与智慧。
评分质量太好,纸太厚,翻书费劲
评分双十一,先涨价后满减,算下来和平时优惠差不多
评分多次回购了,京东服务妥妥的
评分开卷有益,多读好书,让人头脑清晰。
评分面对年老的勇气值得好好阅读认真研究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质量太好,纸太厚,翻书费劲
评分京东的优惠幅度很好,多多收藏书籍 ,努力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