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可視化原理與實踐(第二版) [Data Visual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

數據可視化原理與實踐(第二版) [Data Visual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Alexandru,C.,Telea(亞曆山德魯,C.,泰萊亞) 著,欒悉道 譯
圖書標籤:
  • 數據可視化
  • 信息圖錶
  • 數據分析
  • 統計圖形
  • 可視化設計
  • 交互可視化
  • Tableau
  • Python
  • R
  • 數據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13929
版次:2
商品編碼:1220383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典譯叢?先進交互技術
外文名稱:Data Visual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Sec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以作為計算機科學、數學和其他理工科類專業的本科高年級或研究生的數據可視化教材,也可以作為該領域擁有一定計算機圖形學或可視化知識,想要進一步提高數據可視化實踐能力的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包括多達48頁的高清彩插,對可視化理論進行瞭細緻全麵的闡述,應用實例豐富,實用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瞭對數據集的處理和可視化錶示。數據可視化與信息圖形、信息可視化、科學可視化,以及統計學圖形有密切的關係。全書運用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方法創建使數據集更易於理解的圖形,內容涉及:可視化管道,標量可視化,嚮量可視化,張量可視化,域建模技術,圖像可視化,體積可視化,信息可視化等。第二版在傳統的科學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之間的關係,可視化分析這一新興領域,使用GPU和新一代軟件工具或軟件包的*新技術等方麵有更好的闡釋,並提供豐富的習題、可下載代碼和數據集。

作者簡介

  Alexandru C. Telea 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係可視化和計算機圖形學的助理教授。2000年以來,他一直研究數據和信息可視化,計算機圖形學和軟件工程等。他最近的研究重點是軟件可視化,結閤新的解析、交互和渲染技術,使用新的技術和工具,為工業軟件項目寫瞭數百萬行代碼。他曾在國際期刊和會議閤作撰寫和發錶瞭80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目 錄
第1 章 導論???????????????????????????????????????????????? 1
1.1 可視化如何工作???????????????????????????? 2
1.2 本書定位???????????????????????????????????????? 7
1.3 本書結構???????????????????????????????????????? 9
1.4 符號???????????????????????????????????????????????11
1.5 網絡資料???????????????????????????????????????11
緻謝??????????????????????????????????????????????????????? 12
第2 章 從圖形到可視化?????????????????????????? 13
2.1 一個簡單的例子?????????????????????????? 13
2.2 圖形渲染基礎?????????????????????????????? 16
2.3 渲染高度圖?????????????????????????????????? 18
2.4 紋理映射?????????????????????????????????????? 22
2.5 透明度與混閤?????????????????????????????? 24
2.6 視角(viewing) ????????????????????????????? 26
2.7 匯總?????????????????????????????????????????????? 29
2.8 總結?????????????????????????????????????????????? 31
第3 章 數據錶達?????????????????????????????????????? 32
3.1 連續數據?????????????????????????????????????? 32
3.1.1 什麼是連續數據??????????????????? 32
3.1.2 數學連續性?????????????????????????? 33
3.1.3 維度:幾何、拓撲、屬性?????? 34
3.2 采樣數據?????????????????????????????????????? 34
3.3 離散數據集?????????????????????????????????? 39
3.4 單元類型?????????????????????????????????????? 40
3.4.1 頂點???????????????????????????????????? 40
3.4.2 綫段???????????????????????????????????? 41
3.4.3 三角形????????????????????????????????? 41
3.4.4 四邊形????????????????????????????????? 42
3.4.5 四麵體????????????????????????????????? 42
3.4.6 六麵體????????????????????????????????? 43
3.4.7 其他單元類型??????????????????????? 43
3.5 網格類型?????????????????????????????????????? 44
3.5.1 均勻網格?????????????????????????????? 44
3.5.2 正交網格?????????????????????????????? 46
3.5.3 結構化網格??????????????????????????? 47
3.5.4 非結構化網格??????????????????????? 47
3.6 屬性?????????????????????????????????????????????? 49
3.6.1 標量屬性?????????????????????????????? 49
3.6.2 嚮量屬性?????????????????????????????? 49
3.6.3 顔色屬性?????????????????????????????? 49
3.6.4 張量屬性?????????????????????????????? 53
3.6.5 非數值型屬性??????????????????????? 55
3.6.6 屬性數據的性質???????????????????? 56
3.7 采樣數據導數的計算??????????????????? 58
3.8 實現?????????????????????????????????????????????? 60
3.8.1 網格實現?????????????????????????????? 60
3.8.2 屬性數據實現??????????????????????? 65
3.9 高級數據錶達??????????????????????????????? 68
3.9.1 數據重采樣??????????????????????????? 68
3.9.2 散亂點插值??????????????????????????? 70
3.10 總結???????????????????????????????????????????? 74
第4 章 可視化管綫?????????????????????????????????? 75
4.1 概念層麵?????????????????????????????????????? 75
4.1.1 數據導入?????????????????????????????? 76
4.1.2 數據濾波和濃縮???????????????????? 77
4.1.3 數據映射?????????????????????????????? 78
4.1.4 數據渲染?????????????????????????????? 83
4.2 實現層麵?????????????????????????????????????? 83
4.3 算法分類?????????????????????????????????????? 88
4.4 總結?????????????????????????????????????????????? 89
第5 章 標量可視化?????????????????????????????????? 91
5.1 顔色映射?????????????????????????????????????? 91
5.2 設計有效的顔色圖??????????????????????? 92
5.3 等高綫法???????????????????????????????????? 101
5.3.1 步進方格???????????????????????????? 105
5.3.2 移動立方體????????????????????????? 106
?6?
5.4 高度圖???????????????????????????????????????? 109
5.4.1 脊狀圖(Enridged Plots)?????????110
5.5 總結?????????????????????????????????????????????113
第6 章 嚮量可視化?????????????????????????????????114
6.1 散度和渦度?????????????????????????????????114
6.2 嚮量符號?????????????????????????????????????117
6.2.1 嚮量符號討論??????????????????????119
6.3 嚮量顔色編碼???????????????????????????? 122
6.4 位移圖???????????????????????????????????????? 125
6.5 流對象???????????????????????????????????????? 127
6.5.1 流綫及其變體????????????????????? 127
6.5.2 流管?????????????????????????????????? 134
6.5.3 3D 數據集中的流綫和管束??? 135
6.5.4 流帶?????????????????????????????????? 136
6.5.5 流麵?????????????????????????????????? 137
6.5.6 紋麵?????????????????????????????????? 139
6.6 基於紋理的嚮量可視化????????????? 140
6.6.1 IBFV 方法?????????????????????????? 141
6.6.2 IBFV 的實現?????????????????????? 143
6.6.3 IBFV 例子?????????????????????????? 146
6.7 嚮量場的簡化錶示???????????????????? 147
6.7.1 嚮量場拓撲結構????????????????? 148
6.7.2 特徵檢測方法????????????????????? 151
6.7.3 嚮量場分解方法????????????????? 151
6.8 說明性的嚮量場渲染????????????????? 157
6.9 總結???????????????????????????????????????????? 159
第7 章 張量的可視化???????????????????????????? 160
7.1 主成分分析???????????????????????????????? 160
7.2 分量可視化???????????????????????????????? 163
7.3 標量主成分分析信息的可視化???? 165
7.4 嚮量主成分分析信息的可視化???? 167
7.5 張量符號???????????????????????????????????? 168
7.6 縴維追蹤???????????????????????????????????? 171
7.7 說明性的縴維渲染???????????????????? 174
7.8 超流綫???????????????????????????????????????? 178
7.9 總結???????????????????????????????????????????? 180
第8 章 域建模技術???????????????????????????????? 181
8.1 切割???????????????????????????????????????????? 181
8.1.1 數據磚抽取????????????????????????? 181
8.1.2 結構化數據集切片?????????????? 182
8.1.3 隱函數切割????????????????????????? 183
8.1.4 一般化切割????????????????????????? 183
8.2 選取???????????????????????????????????????????? 184
8.3 散亂點網格構建????????????????????????? 185
8.3.1 三角化方法????????????????????????? 185
8.3.2 錶麵重建與繪製?????????????????? 188
8.4 網格處理技術????????????????????????????? 198
8.4.1 幾何變換???????????????????????????? 198
8.4.2 網格簡化???????????????????????????? 198
8.4.3 網格細化???????????????????????????? 201
8.4.4 網格平滑???????????????????????????? 203
8.5 總結???????????????????????????????????????????? 206
第9 章 圖像可視化???????????????????????????????? 207
9.1 圖像數據錶示????????????????????????????? 207
9.2 圖像處理與可視化????????????????????? 208
9.3 基本的成像算法????????????????????????? 209
9.3.1 基本的圖像處理?????????????????? 209
9.3.2 直方圖均衡化????????????????????? 210
9.3.3 高斯平滑???????????????????????????? 212
9.3.4 邊緣檢測???????????????????????????? 215
9.4 形狀錶示及分析????????????????????????? 218
9.4.1 基本分割???????????????????????????? 220
9.4.2 高級分割???????????????????????????? 221
9.4.3 連通區域???????????????????????????? 226
9.4.4 形態學操作????????????????????????? 228
9.4.5 距離變換???????????????????????????? 230
9.4.6 骨架化??????????????????????????????? 240
9.4.7 在2D 圖像中的骨架計算????? 243
9.4.8 3D 中的骨架計算???????????????? 247
9.5 總結???????????????????????????????????????????? 254
第10 章 體可視化?????????????????????????????????? 255
10.1 動機?????????????????????????????????????????? 255
10.2 體可視化基礎??????????????????????????? 257
10.2.1 分類????????????????????????????????? 258
10.2.2 最大強度投影函數????????????? 259
10.2.3 平均強度函數??????????????????? 259
?7?
10.2.4 取值距離函數??????????????????? 260
10.2.5 等值麵函數??????????????????????? 260
10.2.6 混閤函數?????????????????????????? 261
10.2.7 體著色????????????????????????????? 264
10.3 圖像序技術?????????????????????????????? 266
10.3.1 采樣和插值??????????????????????? 267
10.3.2 分類與插值順序???????????????? 269
10.4 對象序技術?????????????????????????????? 270
10.5 體繪製與幾何繪製的比較??????? 271
10.6 總結?????????????????????????????????????????? 272
第11 章 信息可視化?????????????????????????????? 273
11.1 什麼是信息可視化??????????????????? 273
11.2 信息可視化與科學可視化的技術
比較????????????????????????????????????????????????????? 274
11.2.1 數據集????????????????????????????? 275
11.2.2 數據域????????????????????????????? 276
11.2.3 數據屬性?????????????????????????? 277
11.2.4 插值????????????????????????????????? 278
11.3 錶格可視化?????????????????????????????? 279
11.4 關係可視化?????????????????????????????? 283
11.4.1 樹可視化?????????????????????????? 283
11.4.2 圖可視化?????????????????????????? 292
11.4.3 圖解可視化??????????????????????? 314
11.5 多變元數據可視化??????????????????? 316
11.5.1 平行坐標係??????????????????????? 316
11.5.2 降維????????????????????????????????? 319
11.5.3 多維標度?????????????????????????? 320
11.5.4 基於投影的降維???????????????? 321
11.5.5 高級降維技術??????????????????? 322
11.5.6 投影解釋?????????????????????????? 323
11.5.7 投影質量評估??????????????????? 327
11.6 文本可視化??????????????????????????????? 332
11.6.1 基於內容的可視化????????????? 333
11.6.2 程序代碼可視化???????????????? 334
11.6.3 演化文檔可視化???????????????? 336
11.7 總結?????????????????????????????????????????? 341
第12 章 結束語?????????????????????????????????????? 343
附錄 可視化軟件???????????????????????????????????? 346
參考文獻???????????????????????????????????????????????????? 359
專業詞匯錶???????????????????????????????????????????????? 382

前言/序言

  譯者序

  數據可視化技術旨在運用計算機圖形學的理論和方法,將隱含在大量數據中的復雜物理現象和自然規律轉化為直觀的圖形、圖像錶達齣來,幫助人們更直觀、有效地理解和分析數據。數據可視化技術涉及數據挖掘、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種研究領域,具有交互性、多維性和可視性等特點。

  本書的譯者多年來從事多媒體信息處理、虛擬現實、數據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礎並取得瞭一定成果。本書在電子工業齣版社的幫助下,順利獲得瞭相關版權,且在翻譯、審校和齣版的全程中,獲得瞭楊博編輯的幫助和指導,在此特彆緻謝。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的翻譯得到瞭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綫性稀疏錶示理論及其應用”(編號:61201337)、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視頻內容重復檢測及關聯分析技術研究”(編號:61571453)、湖南省科技計劃項目“麵嚮大數據的視頻摘要生成技術研究”(編號:2014GK3020)、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視頻內容重復檢測技術研究”(編號:15A020)的資助。本書翻譯工作量較大。在翻譯過程中,欒悉道負責全書的統籌和審校,謝毓湘翻譯瞭本書的第1、4、12章和附錄,魏迎梅翻譯瞭本書的第2、6、9章,王衛威翻譯瞭本書的序言和第5、7章,康來翻譯瞭本書的第3、8、10、11章。左飛、張芯、賀竟錳、牛曉、郭樹璿、李琛、曾文星、鄭園、符涵、楊建宏等同學均參與瞭本書的翻譯工作。

  所有譯者一直本著忠於原書、謹慎細緻的工作態度開展工作,但是難免存在疏漏,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本書是DataVisualization:PrinciplesandPractice自2008年首次印刷後的第二版。自第一版齣版以來,數據可視化領域又見證瞭許多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一些技術和方法已經從研究室走進瞭專業人員的工具箱。得益於颱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日益增強的計算處理能力,一些新方法和新算法促進瞭其他技術的進步。各種不同的設計實現技術和傳播技術,如基於互聯網眾多特性的技術,已經變得愈發重要。最後,現有的應用領域,如信息可視化,以及齣現不久、正麵臨發展重大抉擇的幾個學科應用領域,愈加被重視。

  本書的第二版修訂和完善瞭對於數據可視化原理和應用的介紹。第二版在介紹各種可視化技術時,章節結構保持不變,還是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即從離散數據的錶示開始,描述可視化管綫,然後是各種更復雜數據類型(標量、嚮量、張量、域建模、圖像、體、非空間數據集)可視化技術的介紹。第二版修改和擴充瞭相當一部分可視化算法和技術,內容得以進一步豐富。第1章重點介紹科學可視化、信息可視化、可視化分析的廣闊背景,也介紹瞭現在的其他可視化文獻和書籍。第2章從一個簡單但完整的OpenGL可視化應用的例子說起,對圖形到可視化的轉變過程進行概括性介紹。第3章詳細介紹散點數據集無網格插值的過程。基於一個具體的實例,第4章詳細說明一個好的可視化映射應具備的性質。第5章特彆探討色彩映射設計的問題,還介紹脊狀圖技術。第6章擴展瞭嚮量可視化技術集,深入探討流對象問題,包括密集流綫播種、紋綫、流麵、紋麵、嚮量場拓撲及說明性技術。第7章介紹擴散張量成像(DTI)可視化組閤技術的新案例,還討論說明性縴維追蹤渲染和縴維集束技術。第8章額外介紹點雲重構技術,如非流形分類、Alpha形狀、滾球法、泊鬆重建、球體splatting。對於網格細化,還討論循環細分算法。第9章介紹6個高級圖像分割算法(活動輪廓、圖割、均值偏移、超像素、水平集、緊緻骨架)。通過展現最新的幾個錶麵和麯綫骨架提取算法,進一步精煉形狀分析方麵的介紹。第10章介紹體繪製技術的幾個新案例。第11章擴展得最多,涵蓋瞭幾種新增的信息可視化技術(簡化邊集束、一般圖集束、動態圖可視化、圖解可視化,以及擴展的降維處理技術)。最後,在本書附錄中更新、涵蓋瞭幾個重要的軟件係統和庫。所有章節都經過徹底的錯誤修訂,提高瞭說明的質量,並增加瞭幾個相關的最新參考文獻。

  另外,第二版補充瞭網上在綫資源,包括練習、數據集和源代碼。這些資源可以用於書中各種技術的練習,也可作為開展數據可視化實踐課程教學的基礎。本書的網址為http://www.cs.rug.nl/svcg/DataVisualizationBook。



數據可視化:洞悉世界的語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數據無處不在,它們蘊藏著深刻的洞察、隱藏的規律以及未來的趨勢。然而,冰冷、抽象的數據本身往往難以被理解和利用。如何將這些海量、復雜的數據轉化為直觀、易懂的視覺語言,成為我們洞悉世界、做齣明智決策的關鍵。本書正是為探尋這一奧秘而生,它將帶領您踏上一段穿越數據海洋,抵達智慧彼岸的旅程。 為何我們需要數據可視化? 想象一下,麵對一份包含數百萬行數據的電子錶格,您能否從中快速找齣異常值?抑或預測銷售額的未來走嚮?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近乎天方夜譚。數據可視化便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強大工具。它不僅僅是將數字變成圖錶,更是一種將復雜性轉化為簡潔,將混沌轉化為秩序,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藝術與科學。 通過精心設計的圖錶、圖形和儀錶盤,我們可以: 快速識彆模式與趨勢: 趨勢綫、聚類分析,甚至是簡單的時間序列圖,都能讓我們一眼洞察數據中隨時間或變量變化的規律。 發現異常值與離群點: 散點圖、箱綫圖等能夠有效地突齣與整體數據分布顯著不同的數據點,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或機會。 理解復雜的關係: 網絡圖、樹狀圖等可以清晰地展現實體之間的連接和層級關係,揭示隱藏的關聯性。 有效地溝通洞察: 一個精美的可視化圖錶,能夠比冗長的文字報告更直觀、更有說服力地傳達復雜的分析結果,打破專業壁壘,讓更多人理解數據的價值。 支持決策製定: 基於直觀的數據呈現,我們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現狀,預測未來,從而做齣更明智、更有依據的決策。 本書的獨特視角與內容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各種圖錶類型,而是深入探討數據可視化的核心理念、設計原則以及實踐方法。我們堅信,優秀的數據可視化不僅僅是技術的使用,更是對人類認知過程的深刻理解,是對溝通目的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數據本身的尊重。 第一部分:可視化思維的基石 我們將從數據可視化的哲學層麵齣發,為您構建堅實的理論基礎。 數據的本質與可視化為何重要: 探討不同類型的數據(定量、定性、空間、時間等)及其各自的可視化挑戰。我們將追溯可視化的曆史淵源,理解其在科學、商業、藝術等領域的演進曆程,並闡述其在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地位。 人類認知與視覺感知: 深入研究人類視覺係統如何處理信息,包括顔色感知、形狀識彆、空間定位等。瞭解格式塔原理(Gestalt Principles)等心理學概念,以及它們如何指導我們設計齣更易於理解和記憶的可視化。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人類天生的視覺偏好來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傳達關鍵信息。 可視化設計的基本原則: 介紹數據可視化的核心設計原則,如清晰性、準確性、效率、美觀性等。我們將剖析“數據墨水比”(Data-Ink Ratio)等概念,強調在信息傳達效率和視覺乾擾之間的平衡。理解何為“誤導性可視化”,並學習如何避免設計陷阱,確保信息的真實傳達。 第二部分:構建有效的可視化 本部分將聚焦於將抽象的原則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涵蓋從數據準備到圖錶選擇的各個環節。 數據準備與探索性數據分析(EDA): 強調“垃圾進,垃圾齣”的道理。我們將介紹數據清洗、轉換、聚閤等基本步驟,並演示如何利用可視化工具進行探索性數據分析,以發現數據的潛在結構、分布特徵和異常值,為後續的可視化設計奠定基礎。 選擇閤適的圖錶類型: 並非所有圖錶都適用於所有數據和所有目的。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各種常見的圖錶類型,如條形圖、摺綫圖、散點圖、餅圖、直方圖、箱綫圖、熱力圖、地理地圖、網絡圖等。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提供一套決策框架,幫助您根據數據的類型、變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想要傳達的信息,選擇最能有效展現洞察的圖錶。我們將討論不同圖錶的優勢與局限性,以及在特定場景下的最佳實踐。 色彩、形狀與布局的藝術: 色彩是可視化中最具錶現力的元素之一,但若使用不當,則會造成混亂和誤導。我們將詳細講解色彩理論在可視化中的應用,包括選擇閤適的色彩方案(順序、發散、分類),考慮色盲用戶的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的飽和度和亮度來突齣重要信息。同時,我們將探討形狀、大小、方嚮等視覺元素如何影響信息的傳達,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布局和對齊來提升圖錶的可讀性。 文本與交互設計的考量: 圖錶的標題、軸標簽、圖例、注釋等文本信息至關重要,它們是連接數據與觀眾的橋梁。我們將指導您如何撰寫清晰、簡潔、準確的文本說明,引導觀眾理解圖錶。此外,隨著交互式可視化技術的興起,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工具提示(tooltips)、縮放(zooming)、過濾(filtering)等交互方式,增強用戶的探索體驗,讓他們能夠深入挖掘數據。 第三部分:高級主題與前沿實踐 在掌握瞭基本原則和實踐方法後,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您的視野,探討更復雜、更具挑戰性的可視化場景。 可視化敘事: 數據故事(Data Storytelling)是將數據洞察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敘述過程。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可視化,構建一個連貫、有邏輯的故事綫,引導觀眾逐步理解復雜的問題,並最終接受結論。我們將學習如何識彆故事的核心信息,如何安排可視化元素的順序,以及如何通過視覺引導來增強敘事的感染力。 多維數據可視化: 當數據維度增加時,傳統的二維圖錶往往難以捕捉所有信息。我們將介紹一些高級的可視化技術,如平行坐標圖(Parallel Coordinates)、散點圖矩陣(Scatter Plot Matrix)、降維技術(如PCA, t-SNE)與可視化結閤的應用,以及其他能夠處理高維數據的策略。 實時數據可視化與儀錶盤設計: 在商業智能、監控係統等領域,實時數據的可視化至關重要。我們將討論儀錶盤(Dashboards)的設計原則,如何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有效地呈現多個關鍵指標,以及如何設計能夠實時更新的動態可視化。 可視化工具與技術概覽: 雖然本書更側重於原理與方法,但我們將對當前主流的數據可視化工具和庫(如Tableau, Power BI, Matplotlib, Seaborn, D3.js等)進行概覽,幫助您瞭解不同工具的特點和適用場景,並為後續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方嚮。 本書的適用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希望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據的人士,包括: 數據分析師與科學傢: 提升數據洞察能力,更有效地溝通分析結果。 商業決策者與管理者: 快速掌握業務狀況,做齣更明智的決策。 産品經理與設計師: 理解用戶行為,優化産品設計。 研究人員與學生: 呈現研究成果,激發新的思考。 任何對數據和可視化感興趣的讀者: 學習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世界。 開啓您的可視化之旅 數據可視化是一項融匯瞭藝術、科學、心理學和技術的綜閤性技能。它能夠賦予我們洞察隱藏規律、揭示事物本質、並以清晰、有力的方式與他人溝通的能力。本書將成為您在這段旅程中的忠實嚮導,引導您掌握從數據到洞察的轉化之道。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令人興奮的旅程,用可視化的力量,點亮理解世界的智慧之光。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原本以為市麵上的可視化書籍都會紮堆在介紹各種軟件的操作上,什麼Python庫、什麼R包,看瞭半天都是教你敲代碼的“How-to”指南。但這本書完全跳齣瞭這個窠臼,它把重點放在瞭“Why”和“What”。作者對視覺編碼的深度剖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們不僅解釋瞭為什麼某個圖錶類型比另一個更有效,還追溯瞭視覺認知的底層邏輯。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誠實”可視化的章節,簡直是警醒。書中列舉瞭大量常見的誤導性圖錶案例,像坐標軸的截斷、不恰當的縮放比例、或者用錯的顔色映射,這些我以前都沒太注意,但現在想起來,我可能在不經意間也犯過類似的錯誤。這迫使我以一種更加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所有我接觸到的圖錶,不僅僅是製作,更是解讀。這本書提供的框架和原則,是構建可靠、可信賴數據敘事的基石,而不是單純依賴某個軟件的自動化功能。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枯燥乏味,反而讀起來有一種層層遞進的流暢感。它從最基礎的“視覺化是什麼”開始,逐步過渡到“如何設計有效的視覺結構”,最後上升到“如何應對復雜的數據敘事挑戰”。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用戶體驗的關注。作者並沒有把讀者當成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強調可視化設計是一個與受眾互動的過程。例如,書中關於交互式設計的討論,遠比我以前看的任何指南都要深入。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可以添加過濾器”,而是探討瞭交互如何影響用戶的認知負荷和探索路徑。這讓我在思考如何構建一個能夠引導用戶發現洞察的儀錶闆時,有瞭更清晰的指導方針。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簡單地堆砌數據點,而是在精心雕琢一個引導用戶進行發現之旅的界麵。

評分

這部作品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剛接觸數據可視化領域的小白來說。我一直覺得圖錶這東西無非就是把數字搬到屏幕上,讓它看起來更“漂亮”一點。但讀完這本書,纔意識到裏麵學問深著呢!它不是那種空洞地講一堆理論的教材,而是真的教你如何“思考”數據。比如,書中深入探討瞭人類視覺係統如何處理信息,這一點對我觸動很大。以前我做圖錶,總想著把所有信息都塞進去,結果齣來的圖錶亂七八糟,自己都看不懂。這本書教會瞭我“少即是多”的道理,強調清晰的傳達比炫酷的動畫更重要。它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數據的最佳可視化方式,從基礎的柱狀圖到復雜的網絡圖,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其科學依據。我甚至開始重新審視過去自己做的一些報告,發現很多地方都有可以改進的空間,特彆是關於色彩的選擇和布局的安排,這本書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指導方針。它不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設計哲學導論,讓我對如何用視覺語言來講故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案例研究部分是其點睛之筆,它們的選擇角度非常獨特。很多可視化書籍傾嚮於展示那些已經被公認為完美的“博物館級”案例,讓人産生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而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更願意挖掘那些在特定情境下取得成功的、甚至略顯“樸素”的解決方案。通過對這些實際應用場景的解構,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設計決策是如何在時間和資源限製下被權衡和取捨的。例如,書中對“信息密度”的處理,提供瞭多種不同場景下的權衡策略,而不是給齣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標準。這對於我們日常工作中,麵對那些時間緊迫、數據量龐大的實際項目時,提供瞭極大的幫助和信心。它教會我,最好的可視化方案,往往是那個在特定限製下,能最有效地解決特定溝通問題的方案,而不是盲目追求技術上的復雜性。

評分

這本書的實在太“厚重”瞭,這裏的厚重不是指篇幅,而是指其思想的深度和廣度。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數據倫理和展示規範的書籍,但大多都停留在錶麵。而這本則將“責任”融入瞭每一個設計決策之中。它非常強調可視化作為一種溝通工具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比如,在展示敏感數據,或者在需要嚮非專業人士解釋復雜模型時,如何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而不産生偏見,書中都有非常詳盡的案例和討論。它甚至觸及瞭文化背景對視覺理解的影響,這一點常常被很多技術導嚮的書籍所忽略。這讓這本書超越瞭技術手冊的範疇,成為瞭一個嚴肅的、關乎傳播學和認知科學的綜閤性讀物。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學會瞭如何“畫”圖,更是學會瞭如何“負責任地”展示信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