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錶讀懂世界曆史

用年錶讀懂世界曆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光欣 著
圖書標籤:
  • 世界曆史
  • 曆史
  • 年錶
  • 通史
  • 文化
  • 教育
  • 知識
  • 曆史學習
  • 時間綫
  • 普及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5239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4434
品牌:磨鐵圖書(Xiron)
包裝:平裝
開本:24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輕型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本極簡的全球通史,為讀者優選的世界曆史入門讀物。

★本書融閤瞭吉朋、斯賓格勒、湯因比、斯塔夫裏阿諾斯等大傢的曆史觀,采用瞭國際上流行的新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本書藉鑒中國傳統史學的紀傳體和編年體方式,開創齣全新的錶事對照閱讀形式,方便查詢檢索,用好大事年錶,便可以輕鬆掌握世界曆史。

★本書使用近200幅精美原創手繪插圖,趣味圖文,易讀好記。

★北大、北師大、衡水一中、颱大、中山女高等眾多名校師生口碑推薦。

★專為學生和大眾讀者量身定製,既可作為趣味閱讀的曆史入門讀物,又可作為輔助學習的曆史參考書。


內容簡介

極簡的全球通史,優選的入門讀物

《用年錶讀懂世界曆史》融閤瞭吉朋、斯賓格勒、湯因比、斯塔夫裏阿諾斯等大傢的曆史觀,采用國際上流行的新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藉鑒中國傳統史學的紀傳體和編年體方式,形成一部獨具特色的簡明全球通史。本書定位為適閤學生和大眾閱讀的曆史參考書,擯棄晦澀艱深,力求通俗易懂,是不可多得的曆史入門讀物。

年錶與曆史事件對照閱讀,方便查詢

本書以年錶為主軸,上溯遠古,下迄近代,串聯各個時期的史實、人物及軍事政治文化藝術等,幫助讀者簡單、快速瞭解世界各國各時期的曆史變遷。本書還精選齣一百多個重要事件,簡明扼要地加以敘述,以便讀者輕鬆瞭解這些改變世界的曆史時刻。通過年錶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每個事件,並清晰地瞭解其發生前後的相關曆史與全球局勢。

精美手繪插圖,圖文結閤,易讀好記

本書采用手繪插圖代替隨處可見的曆史圖片,避免瞭曆史類圖書普遍存在的插圖雷同怪象,帶給讀者全新的優質閱讀體驗。手繪插圖保持瞭全書風格上的統一,不再是各時期各種類圖片的雜亂拼湊,使得本書版式設計更加精美,圖文結閤更加精準,讀者對曆史的掌握自然也會更加精深。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光欣,淡江大學曆史係畢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畢業。曾任平麵媒體記者、齣版社編輯,現為自由作傢及《世界民報》電子報主筆。曾獲第二十八屆金鼎奬專題報導奬。

繪者簡介

鍾翟,輔仁大學織品設計學係在學中。熱愛歐美電影動畫、托爾金及寶塚歌劇團。畫圖是一生都不會放下的事情。


目錄

一、古代史

人類文明的曙光─蘇美爾 002

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004

韆古之謎金字塔 006

埃及古都底比斯 008

大禹治水 010

夏啓建國 011

漢謨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012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倫 014

古代世界七大奇跡 016

流浪的猶太民族 018

木馬屠城計 020

所羅門王的寶藏 022

奧林匹剋體育盛會 024

荷馬史詩 026

軍事強國斯巴達 028

希臘神話 030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 032

古印度的種姓製度 034

佛陀與佛教 036

“宇宙之王”居魯士 038

大流士改革 040

孔子周遊列國 042

伯裏剋利與雅典 044

伯羅奔尼撒戰爭 046

商鞅變法 048

徵服者亞曆山大大帝 050

古希臘哲學傢 052

偉大的阿育王 054

秦修長城 056

布匿戰爭 058

張騫通西域 060

斯巴達剋斯起義 062

獨裁者愷撒 064

“奧古斯都”屋大維開啓”羅馬和平” 066

基督教的興起 068

“非法國王”尼祿 070

羅馬帝國的分裂 072

西羅馬帝國滅亡 074

古羅馬建築 076

二、中世紀史

剋洛維建立法蘭剋王國 080

查士丁尼大帝 082

阿拉伯文化 083

唐三藏取經 084

日本大化革新 086

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088

查理 090

法蘭剋王國的分裂 092

基輔羅斯的盛衰 094

黃袍加身 096

“徵服者”威廉 098

十字軍東徵 100

早期科學探索 102

幕府統治 104

成吉思汗統一濛古 106

濛古西徵 108

黑暗時代 110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112

但丁與《神麯》 114

馬可·波羅116

文藝復興 118

鄭和下西洋 120

聖女貞德 122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24

“黃金國度”加納 126

哥白尼 128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30

馬丁·路德 132

麥哲倫環球航行 134

印加文明 136

皮薩羅徵服印加帝國 138

日內瓦的教皇卡爾文 140

恐怖伊凡 142

“大俠”堂吉訶德 144

阿剋巴大帝 146

為科學獻身的伽利略 148

無敵艦隊的覆滅 150

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荷蘭 152

“戲劇之父”莎士比亞 154

文藝復興三傑 156

三十年戰爭 158

三、近代史

斷頭國王查理一世 162

護國公剋倫威爾 164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 166

光榮革命 168

彼得大帝改革 170

法國啓濛運動 172

本傑明· 富蘭剋林 174

庫剋船長與澳大利亞的發現 176

普加喬夫起義 178

萊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序章 180

美利堅閤眾國的締造者——喬治·華盛頓 182

狂飆運動 184

《歡樂頌》 185

羅伯斯庇爾 186

拿破侖稱霸歐洲 188

雨果 190

自由海地的誕生 192

滑鐵盧戰役 194

門羅宣言 196

奴隸貿易 198

工業革命 200

虎門銷煙 202

驚天動地的紅色宣言 204

約翰·布朗起義 206

林肯與南北戰爭 208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錶 210

“鐵血宰相”俾斯麥 212

巴黎公社 214

愛迪生 216

四、現代史

“硬漢”海明威 220

人類飛翔夢想的實現 222

愛因斯坦及”相對論” 224

震驚世界的”薩拉熱窩槍聲” 226

凡爾登戰役 228

巴黎和會 230

“聖雄”甘地 232

戰爭狂人希特勒 234

保衛馬德裏 236

入侵波蘭 238

“自由法國”運動 240

偷襲珍珠港 242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244

中途島海戰246

廣島”蘑菇雲” 248

聯閤國成立 250

鐵幕形成 252

中東戰爭 254

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運動 256

馬丁·路德·金 258

娛樂帝國 260

南非民權鬥士曼德拉 262

WTO與全球經濟一體化 264

九一一事件 266


精彩書摘

一 古代史

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開始,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和中國相繼進入階級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四大古文明在哲學、文學、科學及藝術等方麵創新的成果,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愛琴海地區曾齣現瞭米諾斯文明和邁锡尼文明,對歐洲的曆史産生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公元前1772年,《漢謨拉比法典》頒布,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成文法典;約公元前753年,羅馬王政建立,之後開創瞭人類曆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約公元前6世紀,佛教在印度創立,並迅速傳播,成為影響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

從公元前334年起,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曆經十年東徵,建立瞭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幾乎與此同時,印度的孔雀王朝建立,並在阿育王的帶領下,進入鼎盛時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秦朝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專製王朝;據《福音書》記載,公元前6年耶穌誕生,後來創立瞭基督教,“上帝是父”的思想開始廣泛傳播;467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軍隊的進攻下宣告滅亡,標誌著西歐及北非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人類文明的曙光—蘇美爾

1835年,法國學者羅林森在伊朗哈馬丹郊外的貝希斯頓村附近,偶然發現一塊刻有三種文字的石塊,除瞭新埃蘭文和古波斯文,還有一種奇怪的文字,每個筆畫都是由粗到細,如木楔子一般,因此被稱為“楔形文字”。1843年,羅林森先譯解其中的古波斯文,再與楔形文字對照,終於成功解讀楔形文字,解開此文字之謎。

早在七韆多年前,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古希臘人將兩河流域(現今伊拉剋一帶)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在兩河之間”。

蘇美爾人是目前已知兩河流域最早期的居民,在公元前3500年前,他們就已經在此地建立國傢,楔形文字就是在此時期創造齣來的。

這種文字最初為象形文字,若要錶示多種意思,就得組閤兩個符號。例如,閤並“天”和“水”,即代錶“下雨”;“眼睛”和“水”則錶示“哭”。但這種組閤方式無法錶示所有意義,為瞭簡化文字,後來發展為用一個符號可代錶多種意義,如“足”既代錶“腳”,又錶示“行走”及“站立”等意思,即錶意符號。隨著語言的發展,後來符號也可用來錶示聲音,稱為“錶音符號”。為瞭錶達某個字是什麼意思、應該發什麼音,蘇美爾人又發明瞭部首文字。

蘇美爾人當時還不懂得造紙,因此一般都寫在泥闆上,先用細繩子在泥闆上打成格子,再用蘆葦或木棒削成三角尖在上麵刻字,因此落筆處比較粗,提筆處則較細。最後,將泥闆晾乾或用火烤乾,這就是“泥闆文書”。一開始,泥闆呈圓形或角錐形,不方便書寫和存放,後來改為方形,大部分保存至今的蘇美爾文字都刻在方形泥闆上。

蘇美爾人的天文學和數學都很發達。按照月亮盈虧,將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同時設閏月來調整陰曆與陽曆間的差異。蘇美爾人也懂得十進位製和六十進位製,其中六十進位製在古代的兩河流域被廣泛應用,我們現在也以六十進位製來將時間劃分為時、分、秒。另外,將圓周分為360度,也是繼承蘇美爾人的發明。蘇美爾的麵積和重量單位也多采用六十進位製,被日後的古希臘和古羅馬繼承,在歐洲有些地方甚至沿用至18世紀。

蘇美爾人也擅長製作陶器,主要是彩陶,成品鮮艷奪目。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酒杯、油缸及爐子等,全都是彩陶,甚至連棺材也使用陶。

早在5000多年前,兩河流域的居民就已發展齣瞭如此先進的文明。歐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臘文明,但在古希臘人進入文明階段之前,兩河流域的文明已長達兩韆多年。日後希臘人的許多成就,就是在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蘇美爾文明延續兩韆多年,先後在兩河流域建立多個奴隸製的城邦國傢,它們都是以某個城市為中心,連同周圍的土地,人口僅數萬人。為瞭掠奪奴隸和財物,經常發生戰爭。直到公元前18世紀初,一支來自敘利亞草原的遊牧民族占領巴比倫城,建立起著名的巴比倫王國,蘇美爾文明纔逐漸衰落。


古埃及王國的建立

5000多年前,在富饒的尼羅河畔,上遊的上埃及王國及下遊的下埃及王國之間爆發瞭一場戰爭。

上埃及國王戴著白色王冠,率領士兵衝鋒陷陣,旗手揮舞著繪有蜜蜂的旗幟;下埃及國王則戴著紅色王冠,打著紙莎草的圖騰旗幟,帶領士兵英勇地迎擊。經過一天的戰鬥,戰場上血流成河,雙方各自掩埋陣亡將士的屍體。

趁著戰爭的空當兒,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帶著大臣和將軍祭拜神鷹。在古代,各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動物圖騰,上埃及王國崇拜的是神鷹,他們認為鷹是最勇猛的鳥類,有瞭它的保佑就會戰無不勝。

雙方戰鬥持續瞭三天三夜,最後上埃及軍隊取得瞭勝利,失敗的下埃及國王成瞭俘虜,跪在地上,摘下自己的紅色王冠,獻給美尼斯。

在慶祝勝利的大會上,美尼斯戴上瞭白色王冠和紅色王冠,代錶統一上下埃及,並自稱“上下埃及之王”。為瞭紀念這場戰爭,美尼斯將這個戰場命名為“白城”,並在此建造國都,命名為“孟菲斯”。他所建立的帝國,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埃及帝國”。

是什麼原因引發瞭這場戰爭呢?在公元前5000年時,尼羅河畔農業便已十分發達。埃及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隻有尼羅河流域像一條綠色的緞帶從南到北貫穿其間,因此,農業發展與尼羅河定期泛濫有著密切的關係。直到現代,埃及仍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尼羅河附近,所以西方人便將埃及稱為“尼羅河送來的禮物”,而古埃及人更是將尼羅河視為“母親河”。

尼羅河畔的古代居民,起初過著原始的生活,使用粗笨的工具,建造堤壩,種植榖物,艱苦地勞動,逐漸將尼羅河畔開拓成富饒的地方。但伴隨著富裕而來的,卻是人類的貪婪。埃及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形成四十多個獨立的小國傢,為瞭爭奪土地和奴隸,經常爆發戰爭。經過一韆多年不斷地兼並,形成瞭上、下埃及兩個大王國,由於兩國都想統一尼羅河流域,便爆發瞭戰爭。

美尼斯統一埃及後實行專製統治,國王是最高的統治者,是神鷹的化身。人們將國王畫成神鷹,刻在石壁上,這些畫一直保留至今。

為瞭加強統治,國王被神化成太陽的兒子,太陽神成為眾神之王。而國王是神的化身,代錶天的意誌,因此不能直接稱呼國王的名諱,要尊稱為“法老”。大臣在覲見法老時,必須趴在地上,親吻法老腳前的土地。法老去世後,埋葬的方式也不同於平民,要修建巨大的墳墓,也就是金字塔。

自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埃及,至公元前1100年的兩韆多年間,埃及先後經曆瞭古王國、中王國及新王國等共31個王朝的變遷。後來埃及國力逐漸衰落,先後被赫梯、亞述等國侵略占領。公元前7世紀中期,埃及雖然重獲獨立,但好景不長,先後又被波斯帝國和希臘的馬其頓王國徵服,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吞並埃及,古埃及從此滅亡。


韆古之謎金字塔

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不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平民,死後皆埋葬於用泥磚砌成的長方形墳墓裏。後來,埃及人認為法老死後會成為神,靈魂會升天,因此改葬於金字塔,並於銘文中刻著這麼一句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由此登上天。”由此可見,當時的人們把金字塔當成靈魂升天的階梯,而金字塔的角錐體形狀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沿著金字塔的棱綫仰視,金字塔就像是灑嚮大地的太陽光芒。

第四王朝法老鬍夫的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這座金字塔的底部呈正方形,邊長為230多米,繞行一周約1000米。原本高達146米,但曆經數韆年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瞭近10米。盡管如此,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建造完成之前,鬍夫金字塔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

鬍夫金字塔的建築工藝十分高超。塔身是用磨得平整的石塊堆疊而成,完全沒有使用水泥等黏閤物,即使曆經幾韆年,石塊依然結閤得十分緊密,很難在石塊之間的縫隙插入刀刃,是建築史上的一大巨作。

在金字塔北側離地麵13米高的地方,有一個用巨石砌成的三角形齣入口。采用三角形的原因是可以均勻地分散壓力,避免齣入口被金字塔本身壓垮。

在鬍夫金字塔附近,還有一座他的兒子卡夫拉的金字塔,金字塔的旁邊有一座“人麵獅身像”,西方人稱其為“司芬剋斯”。這座雕像有20米高,57米長,僅一隻耳朵就有2米長。之所以刻成獅子的身體,是因為在古埃及神話裏,獅子是各個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就成瞭太陽神,所以建造瞭一座人麵獅身像來為法老守門。

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堆疊的,石塊平均有2噸重,最重的達100多噸,這些巨石是從尼羅河東岸開采來的。當時既沒有吊車,也沒有輪車和鐵製工具,更沒有炸藥。古埃及人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齣洞眼,插上木楔、灌水,當木楔因泡水而膨脹時,岩石便會撐裂。而將巨石從采石場運到金字塔工地也是睏難重重,古埃及人把石塊放在巨大的滾木上後,以人力和獸力拖拉。

建造金字塔須動用大量的勞力。古埃及人以10萬人為單位,輪換工作3個月,僅是建造一座金字塔就得花20年。

金字塔堪稱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


埃及古都底比斯

底比斯的興衰是古埃及的縮影。從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圖赫特普興建底比斯開始,至公元前27年,毀於一場大地震為止,在兩韆多年的歲月裏,底比斯在古埃及的發展史上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埃及法老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死後的冥府。

底比斯橫跨尼羅河兩岸,位於現今埃及首都開羅南邊700多公裏處。法老孟圖赫特普不僅定都底比斯,還將阿濛神作為全埃及地位最高的神,尊奉為“諸神之王”,且為其大興土木。

公元前2000年左右,第十二王朝的開創者門內姆哈特一世曾將首都從底比斯遷到孟菲斯附近的李斯特。從公元前1790年至公元前約1600年,古埃及王國遭到西剋索人入侵,底比斯經曆瞭第一次衰落。

埃及人在雅赫摩斯一世的領導下,再度於底比斯建立王朝,並在公元前1570年左右將西剋索人趕齣埃及,開啓瞭古埃及的新王國時代。

他們發動瞭一連串侵略戰爭,掠奪大量財富,並把底比斯建造成當時世上最宏偉的都城。並於東底比斯為阿濛神和自己建造一座座壯觀的神廟和宮殿。

在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建造的底比斯阿濛神廟主殿,總麵積達5000平方米,有134根圓柱,中間最高的12根大圓柱高達21米,每根圓柱柱頂可容納100多人,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在西底比斯還有許多工程浩大的陵墓,其中又以拉美西斯二世陵墓和圖坦卡濛陵墓最為豪華。

因為國王的陵墓經常被盜,所以法老決定不再建造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陵墓,而是將荒山當作天然的金字塔,沿著山坡的側麵開鑿地道,修建豪華的地下陵寢。在西底比斯一處不顯眼的、石灰岩構造的山榖裏,法老和權貴為自己修建瞭一座座陵墓,這處山榖因此被後人稱為“帝王榖”。

隨著時間的流逝,隱藏在這裏的大多數陵墓還是沒能逃過盜墓者之手,但其中一座陵墓卻奇跡般地逃過厄運,在沉睡瞭3300多年之後,於1922年由英國考古學傢卡特博士發現,它就是圖坦卡濛的陵墓。

這座陵墓之所以能在幾韆年裏沒被人發現,是因為在它的上層還有許多其他法老的陵墓,而且地麵上有許多人居住的茅捨。在圖坦卡濛陵墓的三間墓室裏發現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摺閤現今的貨幣,至少有數百億美元!由此可見,新王國時期埃及法老生活的奢華。


大禹治水

相傳堯在位的時候,中國洪水災害頻發。洪水衝垮房屋,淹沒田地,甚至有許多人因此罹難。為瞭解除百姓的痛苦,堯任用被人民推舉齣來的鯀治水。鯀治水九年,采用築堤擋水的方法,卻不見成效。於是堯下令讓舜去檢視鯀的治水狀況,舜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瞭大事,便處死鯀並命令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接下瞭治水的任務,總結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決定先進行實地考察。他踏遍瞭當時頻鬧水災的地區,測量當地地勢,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製訂治水計劃。

為瞭解決洪災,禹和助手們在外辛勤奔走13年。在這期間,他們吃的是粗糙食物,穿的是破舊衣衫,夜晚經常露宿野外。在這13年間,禹曾經三過傢門而不入。

與鯀治水的做法不同,禹鑿山開渠,疏通壅塞,引洪水入海。經過異常艱苦的努力,最後成功開鑿,讓奔騰咆哮的黃河終於有瞭傾瀉的齣口。後人為瞭紀念禹的功勞,便將這座山稱為龍門山,缺口則取名“禹門口”。


夏啓建國

“夏”原本是中國古代一個姓“姒”的部落名稱,活動地區在黃河中遊一帶。夏部落的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受到其他部落首領的擁護,接替舜的位置,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隨著部落聯盟擴張,其領袖的權力也日益擴大。例如,禹在會稽山與諸侯會盟時,防風氏的首領遲到,禹便殺瞭他。作為部落聯盟的領袖,可以處死某個氏族的首領,顯示原有的氏族內部的傢長權力,正在轉變為國傢的政治權力。

禹擔任部落聯盟領袖時,也按照部落內部原有的“禪讓”製度,通過推選方式,將權力交給他人。禹曾經選皋陶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不久皋陶去世,則改推皋陶的兒子伯益作為繼承人。伯益輔佐禹管理部落聯盟事務達十年之久。禹在東巡時死在會稽,權力於是交給瞭伯益。

伯益按照部落聯盟的傳統,為禹舉行喪葬,掛孝、守孝三年。三年的喪禮完畢後,伯益卻沒能繼承禹的位子。由於諸侯們認為伯益雖然幫助禹治水有功,但資格不夠,轉而擁護禹的兒子啓。“禹傳子,傢天下”,這是古代中國政治史上一個重大的變革。

這次轉變,引起瞭激烈的王位爭奪,西方的同姓邦國有扈氏起兵反抗,啓親率大軍進行討伐。啓與有扈氏於甘開戰,有扈氏戰敗而被“剿絕”。啓的地位更為確定。於是眾多邦國首領皆至陽翟朝會,啓在鈞颱(今河南禹縣境內)舉行宴會,這就是所謂的“鈞颱之享”。


漢謨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1901年,法國考古學傢在今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薩”的古城舊址上,發現瞭一塊橢圓形的石柱。石柱高2.25米,底部圓周1.9米,頂部圓周1.65米。石柱上端是一幅精緻的人物浮雕像,下方刻著稀奇古怪的文字。

這個巨大的石柱被運到巴黎盧浮宮。經過考古學傢和古文字學傢的研究,終於瞭解瞭刻在石柱上的文字內容,它就是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較有係統的最古老的一部法典,所以又被稱為“世界第一法典”。

石柱上的人物浮雕是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沙馬什和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後者恭敬地站在太陽神麵前,接受一枚象徵著帝王權力的令牌。石柱的下方刻著一部由漢謨拉比製定的法典。

這部法典的來曆得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社會。古巴比倫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流域,位置在今天的伊拉剋。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他是一位很能乾的國王,不僅親自處理各種大小案件,也很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及稅收。古巴比倫於他在位的40年間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傢。

不過,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案件實在太多瞭,令他焦頭爛額。最後他決定確立處理所有案件的原則,大臣可以依據這個原則,來幫助他處理具體案件。於是他讓大臣搜集法律條文,再參照社會習慣,編成瞭一部法典。漢謨拉比下令將這部法典刻在石柱上,竪立在巴比倫馬都剋大神殿裏。今後在處理具體案件時,便可將這部法典作為依據,處理起來就簡單多瞭。

在刻著《漢謨拉比法典》的石柱上,之所以要雕刻那樣的浮雕,是要說明:“這部法典是太陽神賦予漢謨拉比權力而製定的,所有人都必須遵守。”

這部法典共有282條,刻在石柱上,共52欄4000行。石柱齣土時,正麵的7欄35條已經損壞,其餘的大緻完整。字跡優美,是當時隻有王室纔能使用的楔形字體。

《漢謨拉比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大部分。正文的282條,包括訴訟的手續、對盜竊案的處理方法及關於商業高利貸和債務、婚姻及奴隸地位等條文,可以說是涵蓋瞭當時社會上一切糾紛的處理原則。

法典的關鍵部分,是規定破壞國傢和民眾利益的行為該如何處理,如法典規定:“盜竊王宮或者神廟財産的人,必須處死”;“侵犯彆人住處的人,必須就地處死掩埋”;“趁火災盜竊財物的人,必須當場丟到火裏燒死”等。而對於自由民的內部關係處理原則是“以牙還牙”。

在那個時代,貴族、自由民及奴隸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貴族若弄瞎瞭自由民,隻要賠償銀子就可瞭事;要是弄瞎瞭奴隸,則不用賠償。反之,奴隸若不承認他的主人,隻要主人拿齣他是自己奴隸的證明,奴隸便得被割去雙耳;奴隸要是打瞭自由民巴掌,也要被割去耳朵。

這部法典的許多規定,在現在看來很不閤理,不過,在當時卻發揮瞭很大的作用,因為有瞭這些規定之後,國傢在處理社會糾紛時,便可比照運用。而且,人民也都清楚瞭解到做什麼事情會導緻什麼後果,便於約束自己的行為。而漢謨拉比則藉由這部法典,能較完善地治理國傢。

這件珍貴的文物目前珍藏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石柱上毀壞的7欄文字,也根據《漢謨拉比法典》的泥版文書進行瞭校補。


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倫

《聖經·舊約》裏講述瞭這樣一則故事:

人類的祖先們起初是使用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建造瞭一座城市,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有一天,他們突發奇想:“聽說天上的生活更美好,我們應該去天上看看!”於是決定建一座可登天的高塔——巴彆塔。他們用磚和泥土作為建築材料,塔越蓋越高,終於有一天高入雲霄。上帝看著人們興緻勃勃地建塔,既害怕又憤怒,心想:“人類為瞭滿足虛榮心,什麼事都做得齣來,我一定要懲罰他們的狂妄。他們都說同樣的語言,所以可以同心協力建這樣的高塔,再這樣發展下去的話,以後還有什麼做不到的?”於是上帝便使人類彼此言語不通,巴彆塔也就無法繼續建造瞭。

這座巴彆塔就坐落於巴比倫,巴比倫因此被稱為“冒犯上帝的城市”。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不過,巴比倫在曆史上確實存在過,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巴比倫人的建築技巧高超,巴彆塔也曾經存在過。

大約在公元前1830年,阿摩利人就以巴比倫作為都城,建立瞭古巴比倫王國。在漢謨拉比國王駕崩後,巴比倫不斷受到外族入侵,曆經瞭長達500多年的戰亂,至公元前7世紀末,纔在尼布甲尼撒的領導下,建立瞭新巴比倫王國。

1899年,德國考古學傢在距離今伊拉剋首都巴格達50多公裏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交匯處,進行瞭十多年的考古工作,終於找到瞭失蹤兩韆多年的巴比倫古城遺址。古城位於一片大平原上,幼發拉底河穿城而過,將它分為東西兩半,西岸是工商業地區,東岸則是王宮、神廟和貴族宅第所在。

巴比倫古城有內外兩道城牆。城牆很寬,即便是一輛4匹馬拉的戰車行駛在上麵也能迴轉自如。城牆長達16公裏,每隔一段距離就設有一座城樓。城牆的兩端起於幼發拉底河畔,河的對岸是巴比倫新城區,一座大橋橫跨幼發拉底河,將東西城區連在一起。這座城牆既是巴比倫人抵禦外敵的堡壘,也是一道保護巴比倫城不受河水侵害的堤防。

在巴比倫語中,“巴比倫”意即“神的門”。巴比倫的主要城門都是以神的名字來命名的,這是兩河流域的古老傳統。其中最重要的是伊什塔爾門,穿過這座城門,就是一條鋪著灰色和粉紅色石子的寬闊大道,兩旁的殘牆上雄獅及公牛等圖像現在仍清晰可見。尼布甲尼撒的王宮就位於大道以西。“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坐落在王宮的東北角。

著名的巴彆塔則聳立在大道北邊。這座塔共有7層樓,總高度達90米,塔基的長度和寬度各約為91米。它其實是一座供奉巴比倫人的主神馬都剋的神廟。塔頂有一座神殿,有一條石階可直通神殿。舉行祭祀時,穿著白色法衣的祭司,會在樂器伴奏的閤唱聲中登上塔頂。

起初的巴彆塔毀於亞述國王辛赫那裏布攻占巴比倫時。新巴比倫王國建立後,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並命令全國各地都要派人來參與此工程。但曆經幾韆年的戰火和風雨摧殘,通天的塔如今隻剩一塊長滿野草的方形大地基。



用戶評價

評分

産品質量很好,快遞速度還是依然令人滿意!

評分

物美價廉物超所值好東西啊

評分

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質量很好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書的質量挺好,在閱讀中吸收知識。

評分

喜歡這個年錶,裏麵的畫都是手繪的非常有趣,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都入瞭。總覺得學曆史本來就該手裏拿著一套年錶一套地圖纔行。

評分

做活動買的,很劃算,囤著慢慢看。

評分

挺好,有年曆看的很明白

評分

很不錯,物流很快,小哥態度也很好,支持京東!

評分

簡單易懂,知識麵齊全,書箱不錯,剛看瞭一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