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是美国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烧钱的结果往往是无功而返,遭尽耻笑;
天才?白痴?无限可能!大名鼎鼎,无所不在,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全景展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发展历程,重点描写了其在二战期间的独特作用,为读者揭秘世界上zui精锐zui神秘的情报组织的真实情况,通过对其经典谍报案例,天才谍报人物的介绍,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央情报局的兴衰,和其在为保卫国家利益方面做出的非同寻常的贡献。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传奇历史。
作者简介
詹静芳,江西都昌中学老师,在杂志上包括发表过散文诗歌等。詹幼鹏,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红船》《邵逸夫传》《美国五大黑手党家族传》等。
目录
第一章
独立战争,华盛顿首创诺尔顿 1
“诺尔顿”开创美国情报史 1
“亲英奸商”霍尼曼 3
反间谍高手 4
伪造了一张完整的波士顿报纸 6
黑奴间谍詹姆斯 7
多诺万的情报协调局 8
“珍珠港事件”催生了美国战略情报局 14
第二章 冷战初开,中情组改成中情局 17
帕克上校的报告宣判了战略情报局的死刑 17
杜鲁门终于同意成立中央情报组 21
中央情报局成立 27
第三章 铁幕重重,组织严密叹为观止 30
“中央情报局——右转弯;非经许可,车辆不得
入内” 30
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机构 34
公开招聘 37
“魔鬼训练” 40
第四章 美苏争锋,两大阵营暗战烽烟不断 48
效仿“白银行动” 48
U-2飞机的飞行员被带上被告席 55
“美国之音”每隔一小时广播一次赫鲁晓夫的
秘密报告 62
“杰尼弗行动”花费3.5亿美元 66
第五章 “肃鼠行动”,安格尔顿成了“瘟神” 68
罗森堡原子弹间谍案 68
神秘的斯尼帕拉开了“肃鼠行动”的序幕 70
安格尔顿成了中情局的“瘟神” 75
第六章 “鼹鼠”现形,美苏谍战何时了 88
特大“鼹鼠”埃姆斯现出了原形 88
又一大“鼹鼠”罗伯特 汉森落网 95
2010年美俄双方的“间谍”交易 97
第七章 美元开道,中情局阴影笼罩世界 99
“马歇尔计划”就是“烧钱” 99
“匈牙利事件”中的难堪表现 103
“在我的任内,卢蒙巴终于死了” 108
对卡扎菲的第8次谋杀计划出台了 113
第八章 秘密行动,拉美后院永无宁日 118
“幸福计划”和“死亡名单” 118
颠覆巴西、海地和圭亚那 125
中情局在智利得逞的“三点式”计划 129
第九章 颠覆古巴,卡斯特罗历尽劫难 136
组成了一支500多人的“古巴旅” 136
“猪湾登陆”计划开始实施 139
成立“推土机换取自由委员会” 143
谋杀行动达638次之多 145
“古巴导弹危机” 152
第十章 英雄末路,切 格瓦拉丛林殒命 155
出生在阿根廷的“红色罗宾汉” 155
假护照被跟踪追击的中情局特工识破 159
“不要开枪,我是切 格瓦拉” 162
永远的格瓦拉 166
第十一章 染指朝鲜,蓝鸟工程祸及萧墙 170
中情局获悉中国军队进入北朝鲜 170
麦克阿瑟对“准军事行动”感兴趣 174
“蓝鸟工程”和“洋蓟工程” 180
第十二章 打压伊朗,恩怨情仇半个世纪 186
英国秘密情报局最早提出“阿贾克斯”行动 186
打手制造群众事件 193
伊朗再次发生政变 195
“蓝光”行动弄得沸反盈天 200
“伊朗门”事件 203
第十三章 兵犯越南,玩火自焚终无赢家 206
中情局说“美国不应放弃越南” 206
中情局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播撒碘化银 215
中情局和“凤凰计划” 219
尼克松撤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职 221
第十四章 大兵压境,巴拿马司令成囚犯 225
都是巴拿马运河惹的祸 225
推翻诺列加的政变闹剧 230
中情局局长曾经吹捧诺列加是“中美洲的
反共堡垒” 235
诺列加逃进了梵蒂冈大使馆 240
诺列加被判处145年监禁并且终生不得保释 245
第十五章 “斩首行动”,伊拉克总统被判绞刑 247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美国人处以绞刑 247
“海湾战争”结束后中情局局长被迫辞职 250
中央情报局成了布什政府的“替罪羊” 259
第十六章 养虎成患,本 拉登在劫难逃 265
成立“拉登处” 265
本 拉登终于被击毙 274
第十七章 反恐无期,阿富汗战乱何时了 278
每年耗费100亿美元的战争 278
中情局成了美国政府的“红人” 279
中情局的“影子战争”和“黑水公司” 283
“搞笑”的事件和“18支秘密部队” 286
第十八章 走马换将,奥巴马看好帕内塔 290
中情局成了美国的“文化部” 290
莱昂 帕内塔当上中情局局长 291
本 拉登和伊朗“铀浓缩” 295
精彩书摘
《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反间谍高手
华盛顿时代除了有一批优秀的间谍之外,还有一批反间谍的高手。后来成为美国联邦法院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的约翰·杰伊就是其中之一。
1776年夏,纽约地区的托利党人(亲英的保皇派)策划了一个阴谋,企图破坏纽约城的防御设施和军事建筑,迎接英国占领军的到来。在英国总督和纽约市长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他们有恃无恐、气焰嚣张,甚至设法策反了华盛顿的卫兵。幸运的是,这个阴谋很及时地被察觉到。在杰伊的主持下,革命党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调查这一阴谋。杰伊四处布满眼线,从嫌疑最大的人着手,绝不轻易打草惊蛇,一个个顺藤摸瓜,最终将阴谋分子一网打尽,华盛顿的卫兵托马斯。希克伊因涉案被处决。那位英国总督一直逃到纽约港的英舰上,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杰伊辖下的“纽约调查委员会”专管反情报事务,搜捕英国间谍、亲英派托利党人、阴谋和破坏分子。这是一件让人头疼的差事。在战争初期,支持独立的北美人并不是很多,英军的节节胜利使一些本来同情和中立的人也对革命失去了信心,英国人乘机以土地和金钱为诱饵,招募了大量的亲英分子刺探情报,其中有不少是颇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和富商。同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缺乏管理,起义军最初的反间谍活动也是一片混乱,该抓的不抓,不该抓的乱抓,还有人乘机公报私仇。
正是杰伊改变了这种现状。他不断使人们明白反间谍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下属的组织和管理,同时还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精干的反情报特工。一个叫科劳斯比的特工就是杰伊手下最为成功的反情报人员之一。他的故事至今还在哈得逊河流域流传。很多人相信,著名作家詹姆斯·F.库伯的小说《间谍》主人公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科劳斯比原来是个鞋匠。战争爆发后,他采用多个化名,混进了不同的托利党组织,搜集他们的活动情报并及时向杰伊汇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他使用的化名之多,有时连杰伊都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科劳斯比最大的本事就是,总能在自己参加的组织被围捕时设法逃脱,除了杰伊等少数高级反间谍官员,不明真相的革命者完全可能将他误作托利党人逮捕和击毙。更麻烦的是,哈得逊河地区如此狭小,居民住得密集,几次大难不死的科劳斯比到处窜来窜去,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人对他的面容都熟悉。这让他不得不减少用化名的次数,并且为其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躲避革命党人的追捕”。
1777年10月,他去哈得逊河北岸的马尔伯罗执行任务,装成一个被革命党人追捕和迫害的亲英派人士,在一个小酒馆里“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在纽约城等地搞破坏的经历,并“惊喜”地结交在这里“偶然”结识的托利党“朋友”。这个酒馆本来就是亲英分子经常聚会的地方,这位极端“崇拜和忠诚”的“史密斯”先生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他顺利地混入了一支由英国人指挥的、由当地托利党人组成的武装部队。
有一天,科劳斯比得知,部队将在第二天晚上突袭革命军,便以“史密斯”的名义巧妙地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杰伊。革命军的一支突击队早早埋伏好,把前来进攻的托利党人打得无还手之力。科劳斯比本来准备偷偷躲进一堆干草垛,事后再爬出来,假装又一次“死里逃生”。但突击队员用明晃晃的刺刀对着他,他不得不举起双手以示投降。执行任务的突击队长并不知道科劳斯比的真实身份,科劳斯比也绝不能告诉他。于是他与所有的“同党”一起,都被押回了杰伊的住处。这一下科劳斯比就满怀希望了。可是杰伊恰好在这个时候外出了,他的战友在外面拿着枪商量如何处置他们这些“敌人”。
万幸的是,杰伊的女仆认出了科劳斯比。聪明又好心的女仆想法让那些看守科劳斯比的卫兵去喝白兰地,于是巧妙地放走了科劳斯比。这次可是惊心动魄的冒险。“史密斯”先生死里逃生的消息传遍了托利党分子社团,“勇敢而机智”的他很快又加入了新的托利党组织,同时收获的还有信任和钦佩。
……
前言/序言
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有三个,分别是:国家安全局(NSA)、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
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情局”,是负责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安全事务有关的情报机构。它是一个神秘而又公开的情报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中情局于1947年9月18日正式成立,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战略情报局。
随着二战的结束,冷战格局的形成,中央情报局从此登上美国政治舞台。根据1947年7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之规定,中情局开始搜集情报,直接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美国总统汇报,并协调政府各部门有关国家安全情报的任务。中情局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60多年的岁月里,把世界搞得永无宁日。
当年,随着全球冷战格局的确定和激化,情报工作开始显示其重要性,于是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8年6月签署了一份代号为NSC-10/2的文件,明确规定中情局可以在国外从事各种秘密行动,作为美国政府公开外交活动的补充。其“秘密行动”的方式包括策反宣传、心理战、破坏、反破坏、颠覆、暗杀、准军事行动、策动和援助叛乱等等,几乎囊括了除发动大规模正式战争以外的所有方式。
中情局是当今美国政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它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美国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但直接或间接利用其情报的有500多个政府部门。凭借分布世界各地的三分之一的职员,它及时向行政当局提供最新情报,使美国能够在各种事务上先发制人,占尽优势。同时,它还经常奉行总统的直接命令从事一些隐蔽活动,为美国外交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极大便利。
不受法律限制的特权和广泛的情报网络使中情局神通广大,由此它也成了美国政府中透明度最差的一个机构。它的人员和预算从不对外公开,只有总统和国务卿等极少数人了解它的行动情况。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下,它在行动中采取的一些非法手段和违法行径一般也不会被追究。这些特殊待遇让美国国会、五角大楼和国务院都和它有过摩擦,其中斗得最激烈的无疑是联邦调查局。作为分管国外和国内情报工作的两大机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向来看对方都不顺眼,在各种场合明争暗斗,互相扯皮掣肘的事情时有发生。埃德加?胡佛任联邦调查局局长期间,曾一度禁止手下与中央情报局接触。另外,中央情报局守口如瓶、秘而不宣的作风也不可避免地让人猜疑,怀疑世界上很多阴谋诡计都跟它有关。
中情局的局徽造型独特、醒目。在蓝色镶金边的圆形底盘中心,是一面银色的盾牌,盾牌中心是一个有16个红色尖角的罗盘图形,盾牌上面是一颗美国秃鹰的头,外圈写着“美利坚合众国中央情报局”的字样。银盾象征中央情报局是保护美国安全的一道强有力的屏障;16个尖角象征中情局的势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各种情报资料从四处向中心汇集;秃鹰的头则象征机警、灵敏和冷酷——这正是中情局的风格。
在中央情报局70多年的历史上,充满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其中不乏石破天惊之举——1948年,在意大利策划资助基督教民主党击败共产党,从而执政意大利;1949年,盗窃苏联米格-15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图和飞行记录;1953年,实施“阿贾克斯行动”颠覆伊朗左翼摩萨台政府;1954年,颠覆危地马拉政府;窃取并公布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引起东欧各国的骚乱;参与组织和煽动在印尼、越南、老挝等国的秘密军事行动;在非洲策划组织50多起政变;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精准提供情报;策划“杰尼弗行动”,打捞苏联核潜艇;以准确的情报保证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全胜;在冷战期间与苏联克格勃频频斗法,又与以色列摩萨德几度联手,策划暗杀多位外国领导人……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震惊世界的“惊人之举”,中情局的触角才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无所顾忌地伸展,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公开的情报组织”。不过,中情局却也为这样的自信或者说是狂妄付出了代价。多少次行动失手,计划失败;多少次违法行径曝光,成为众矢之的,让那些风光无限的局长们由此而焦头烂额、辞职下课,其中最惨的当属“伊朗门”事件,由于情报判断失误,接着谈判未遂,只好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换取人质获释;曾经背着国会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的内幕被曝光更是闹得满城风雨,弄得相关要员全部被迫辞职,甚至有人因为难辞其咎而自杀,局长为此脑瘤发作,不久便黯然谢世。
“9?11”事件后,中情局更是遭遇到近年来最大的怀疑与挫折,成为举国上下指责的焦点。“斩首行动”虽然把当年的同盟者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却成了子虚乌有的谎言;从伊拉克运回美国的除了一千多具阵亡将士的尸体,还有“虐囚门”更让美国丢人现眼;当年为对付苏联入侵阿富汗,曾煞费苦心地培养了大批的“自由战士”,后来一个个都成了“恐怖分子”,阿富汗战争也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至今也难以收场……
随着奥巴马的上台,中情局又走马换将。第十九任局长莱昂?帕内塔已经70多岁了,且从未涉及过情报工作——但在他亲自指挥下,中情局成功击毙拉登,令人刮目相看。
中央情报局究竟是美国自由梦想的威胁,还是国家安全的卫士?在情报工作不可或缺的秘密性与公众的民主权利之间该做何种选择?这似乎是美国人从未停止思考和争论的话题。
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