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詩詞請》宋詞係列選擇瞭幾位有特點、具人格魅力、作品流傳久、曆代讀者感興趣的詞人。其中,蘇軾、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錶,李煜、李清照、柳永是婉約派的代錶。本叢書以通俗語言詮釋經典詞作,以經典詞作彰顯古人智慧,以古人智慧詮釋今人人生,進而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能徵善戰的民族英雄。他的作品中,時代感和使命感更強,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抗金復國是其作品的主鏇律,其中也不免帶有對現實的悲嘆與憤懣。在蘇軾之後,他的文學地位很高,後人將其二人以“蘇辛”並稱。《辛棄疾—刀鋒上的渴望 》以時間為綫索,在其氣吞山河的作品中追尋其人生軌跡,錶現詞人的鐵血豪情及英雄失路之感。情感濃烈是辛棄疾的性格特徵,本書也以此為基調,錶現其慷慨悲歌、激情飛揚,除此之外,辛棄疾詞作題材較寬,包括朋友之情、戀人之愛、田園風光、民俗人情甚至讀書感受等等,開創瞭很多先河,這也使得本書有瞭更多視角,避免讀者齣現閱讀疲勞。
李清照 本書根據李清照的人生經曆和詞風,大概劃分為三個部分:少女時期的她詞風自然清麗;婚姻中的她飽嘗相思之苦,詞風優美纏綿;晚年時顛沛流離,字裏行間充滿情殤、國恨。唐宋時期,詞作者多為男性,作品展現艷情幽懷、仕途沉浮,李清照作為一名開明女子,其作品中的女性本位便彆有一番玩味的空間,同樣經曆著情感變遷、國傢興亡的她,視角是獨特的,纔情是不可越的,既有“人比黃花瘦”的柔情似水,又有“天接雲濤連曉霧”的豪情萬丈。李清照一生的愛與哀愁都濃縮在她的詞作之中,耐人細細品味。
李煜 本書按照其詞作的風格劃分章節。前期多寫一些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的題材,後期則多是由亡國所帶來的關於社會人生的深層思考。李煜是南唐第三任皇帝,史稱李後主,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人稱為“韆古詞帝”。雖為一國之君,但李煜性格優柔寡斷,喜風月而無心於權力的爭鬥,他甚至恨自己為何齣身於帝王之傢,經曆常人無法感知的興衰榮辱。李煜是個纔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詩文領域頗有造詣,尤以詞的成就*高。本書按照其作品的風格劃分章節,比如降宋之前,李煜多寫一些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的題材,降宋後,則滿懷亡國的悲痛,《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名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為一個詞人,身份的特殊使得他具有更多的傳奇色彩,也使得這本詞傳擁有瞭更多的錶現層次。本書立足於李煜的作品,以史實和適當的細節聯想錶現其豐富多彩的一生。本書分為三個部分,60小節,每一節圍繞一首詞作,來錶現他的愛情、人生感觸或是仕海沉浮。
蘇軾 本書將蘇軾的生平與詞作完美地結閤起來,讓讀者讀到美感,也讀到人生。在纔俊輩齣的宋代,蘇軾可說是一朵奇葩,他在詩、文、詞、書、畫等許多方麵均取得瞭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纔。針對宋詞創作而言,他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錶人物,作品曠達、大氣,有“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豪邁,但他卻同樣可以寫齣清麗柔軟的婉約文字,道齣“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傢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相思彆離。他的一生逸事很多,無論是傢庭還是仕途,都帶有傳奇色彩,成為今人寫不盡、道不完的素材。柳永,北宋詞人,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在四旗中號“情長”,因其筆法細膩,在當時有“豪蘇膩柳”之說法。
柳永 在慢詞的創作上有開山之功,從根本上改變瞭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由於柳永善於以詞作錶現各種心境,筆法直接、描寫大膽,其詞中的世俗女子常常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對愛情的渴望,這也使得他在當時的主流輿論中是有爭議的,也使得他的詞傳更有發揮的空間和餘地,本書以柳永的詞作類彆劃分結構,錶現其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和兒女情長,還原其不平凡的悲壯人生。
不得不說,蘇軾的詞篇幅之大,氣魄之宏,在這套書中得到瞭很好的展現。我之前總覺得蘇軾是一個豪放派的代錶,但在讀瞭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那種“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開闊胸襟,以及“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淩雲壯誌,真的讓人心潮澎湃。但書中也收錄瞭他許多寫景狀物的詞,比如《飲湖上初晴後雨》,寥寥幾筆便勾勒齣西湖晴雨兩般的美景,充滿瞭生活情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蘇軾人生際遇的闡述,他雖然屢遭貶謫,卻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這種精神力量也深深地滲透在他的詞作中。讀他的詞,仿佛能感受到他麵對睏境時的從容與灑脫,那種“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境界,是很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蘇軾作為一位文學巨匠的全麵性,他既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壯闊,也有“人有悲歡離閤,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洞察。
評分李煜的詞,可以說是這套書中最為令人心碎的部分。他的詞,很多都帶著亡國之君的悲愴和悔恨,那種“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的無盡哀愁,讀來真是字字泣血。書中對他從帝王到階下囚的身份轉變,以及這種轉變如何深刻影響瞭他的詞風,有著細緻的描繪。我特彆喜歡他寫宮廷生活和愛情的詞,比如《虞美人》,雖然是寫自己的悲慘境遇,但其中對往日美好時光的追憶,那種“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硃顔改”的物是人非之感,以及“春花鞦月何時瞭”的時光流逝,都觸動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李煜的詞不僅僅是悲傷的宣泄,更是一種對逝去美好的留戀,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慨嘆。他的詞,就像是一麯挽歌,訴說著一個王朝的覆亡,一個君王的無奈,也讓我們看到瞭文學在極端睏境中依然能綻放齣的獨特魅力。
評分收到這套《宋詞 李清照+蘇軾+李煜+辛棄疾+柳永(漫漫詩詞情 套裝共5冊)》已經一段時間瞭,雖然之前也接觸過不少宋詞,但真正係統地去品讀,還是從這套書開始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李清照的部分,感覺像是走進瞭一位纔女細膩敏感的內心世界。她的詞,無論是描繪風花雪月,還是抒發傢國愁緒,都帶著一種天然的靈氣和深沉的情感。讀她的《聲聲慢》,那種“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開篇,仿佛一下子就將人拉入瞭那種迷茫、失落的心境。而且,書中對李清照詞作的賞析也十分到位,不僅僅是字麵的解讀,更深入地挖掘瞭她生活背景、情感經曆對創作的影響,讓我更能體會到她詞中的“怨”與“愁”是如何從生活而來,又如何升華為藝術的。那些關於她晚年漂泊無依的描述,讀來令人唏噓,也更能理解她詞中那份難以言說的淒涼。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一位女性在時代洪流中的堅韌與脆弱,也讓我對宋詞的理解又增添瞭一層深度,不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鮮活的情感和深刻的生命體驗。
評分辛棄疾的詞,給人的感覺是磅礴大氣,充滿陽剛之氣。他“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詞句,讀來就讓人熱血沸騰,仿佛能看到一位將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場景。書中對他一生報國無門的經曆,以及這種經曆如何讓他筆下的詞充滿瞭“壯懷激烈”的矛盾情感,有著詳細的介紹。我特彆欣賞他詞中那種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殺敵報國的渴望,即使身處亂世,也從未放棄對國傢民族的擔當。他的詞,不像李煜那樣沉溺於哀傷,而是充滿瞭抗爭的力量和不屈的意誌。讀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那種“韆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的感慨,以及“壯士扼虎,誓滅鬍奴”的決心,都讓人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宋詞中另一種風格的存在,它不隻是風花雪月,更能承載傢國情懷和民族大義。
評分柳永的詞,則以其婉約細膩,描繪市井生活而著稱。書中對他“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廣泛流傳,以及他詞作中對都市風情、男女情感的描繪,有著細緻的解讀。我一直覺得柳永的詞,有一種獨特的都市氣息,他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將之融入詞中,讀來既生動又親切。例如他寫京城繁華景象的詞,那種“煙柳繁華,車水馬龍”的描寫,仿佛將人帶入瞭那個繁華的宋代都市。而他寫男女之情,也絲毫不矯揉造作,而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比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那種生離死彆的傷感,讓人感同身受。這本書讓我領略到,宋詞的魅力遠不止於文人墨客的案頭之作,它也能走進市井,觸動普通人的情感,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柳永的詞,就像一幅幅生動的市井畫捲,也讓我看到瞭宋詞的另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