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二十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非洲圣人”。
·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了不起的通才:在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成就卓著。
·38岁起赴非洲志愿行医,创办丛林诊所,直至去世。
史怀哲是欧洲优秀文化蕴育出的杰出人物。青年时代多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家。三十岁时投身医学,三十八岁获得医生执照,携妻子一起前往非洲,创建诊所,为当地居民治病。
在本书里,史怀哲不仅细述了自己传奇的生活经历,也对道德伦理、生命本质等人生问题发表了独到的洞见。他的人生历程和思想闪光,对于今天这样一个金钱至上、道德沉沦的年代,具有领航人一样的意义。
“非洲圣人”阿尔贝特·史怀哲(1875~1965)是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伟人、一位著名学者以及人道主义者。具备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通才、成就卓越的世纪伟人。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到去世。阿尔贝特·史怀哲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他造福的不只是非洲,更是整个世界。
——美国前总统卡特
在二十世纪西方世界,史怀哲是能与甘地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
——爱因斯坦
阿尔贝特·史怀哲和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大概是能代表西方文化的知识和道德传统的高成就的人。
——弗洛姆
第一章 童年及求学经历 / 1
第二章 巴黎和柏林:1898年至1899年 / 15
第三章 斯特拉斯堡的早年岁月 / 25
第四章 1900年至1902年:最后的晚餐及耶稣生平研究 / 33
第五章 任教于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耶稣之探索》 / 44
第六章 历史耶稣与现代基督教 / 54
第七章 巴赫研究 / 61
第八章 关于管风琴及其制作工艺 / 71
第九章 立志当一名丛林医生 / 81
第十章 1905年至1912年间的医学研究 / 95
第十一章 准备远赴非洲 / 110
第十二章 学医阶段的文学研究 / 116
第十三章 在非洲的早期活动:1913年至1917年 / 135
第十四章 在加瑞松和圣雷米的战俘营里 / 160
第十五章 重返阿尔萨斯 / 172
第十六章 在斯特拉斯堡行医讲道 / 178
第十七章 非洲回忆录 / 185
第十八章 从甘斯巴克镇动身去国外 / 192
第十九章 在非洲的第二阶段:1924年至1927年 / 201
第二十章 返欧两年及《神秘使徒保罗之神秘主义》的续写 / 209
后记 / 216
我一直对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奉献精神的人充满好奇,而史怀哲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自传,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在面对困难时的怯懦和抱怨。当读到他在非洲,在简陋的医疗条件和难以想象的疾病面前,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甚至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医院,为那些被遗忘的病患提供救治时,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他不仅仅是在治病救人,他是在对抗绝望,用生命的点滴温暖驱散黑暗。那种对生命的责任感,超越了国界,超越了种族,是一种纯粹而伟大的爱。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敬畏生命”哲学的阐述,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信条。他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具有内在价值,我们都有义务去保护和尊重它们。这种思想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也发人深省。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认为,伟人之所以伟大,并非因为他们拥有超凡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史怀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自传,让我看到了一个灵魂的纯净与坚定。当他做出前往非洲的决定时,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贫穷、疾病、落后,以及巨大的孤独。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因为他内心的召唤,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人性的关怀。他并非没有恐惧,但他选择用行动去战胜恐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生命的平等态度,他对待任何一个生命,无论贫贱贵贱,都抱有同样的尊重。这种广阔的胸怀,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显得极为难能可贵。他的哲学,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理论,更是他用一生去实践的信仰。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精神的丰盈,在于能否将这份丰盈,转化为对世界和他人的贡献。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力量,仿佛也受到了一丝“敬畏生命”的精神洗礼。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和人文精神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所以当我看到“史怀哲自传”这个书名时,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缩影。史怀哲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着欧洲,而他却选择将自己的人生重心放在了遥远的非洲。他用他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在荒凉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座“生命之城”,为无数饱受疾病折磨的人们带去了希望。我特别着迷于他那种跨领域的才能,他不仅是杰出的医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和音乐家。他能够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的医疗实践中,用音乐来抚慰病人的心灵。他的“敬畏生命”哲学,是一种超越了狭隘的理性主义的博爱,它提醒着我们,要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生命,去理解生命。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可以拥有多么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世界转化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实际贡献。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史怀哲先生的时代,亲历着他的人生选择和奋斗历程。他的文字朴实而有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尤其被他对非洲人民的深情所打动,他没有将自己视为高高在上的救世主,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理解他们的文化,去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他明白,真正的帮助,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更是给予尊严和希望。他所倡导的“敬畏生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他行动的指南。在读到他为了医疗事业,不惜变卖财产,甚至在战乱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来回奔波于欧洲和非洲之间时,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源于他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改变世界,也让我思考,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敬畏生命”的方式,去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每次翻开都能被深深吸引。史怀哲的人生,与其说是一部自传,不如说是一部献身于人类福祉的史诗。从童年时期他对大自然的惊叹,到后来投身非洲的医疗事业,每一步都充满了坚定与牺牲。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不受世俗羁绊的决心,当他选择去非洲行医时,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在欧洲的安逸生活,选择了艰辛与未知。那种“敬畏生命”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不仅仅是对人类,也包括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生命,甚至是一只飞过的蝴蝶,一颗顽强生长的小草。读他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与力量,那是一种源自深沉的爱与责任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模仿,去靠近。他不仅仅是医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他更是生命的实践者,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敬畏”。这本书不适合快速阅读,它需要你放慢脚步,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史怀哲先生就坐在我身边,用他缓慢而坚定的声音,向我讲述生命的意义。
评分质量不错,发货及时。
评分做活动买的,非常划算,书的内容也值得购买。
评分质量不错,发货及时。
评分很好,是在三联书店看到的。
评分在京东购物,商品、包装、物流都无可挑剔,满意。
评分一位伟大的人物,之前从未关注过。
评分。
评分生命在于多读书长知识
评分很好,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