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揭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大的空战战役。
2.揭秘不列颠之战英国皇家空军及德国空军双方参战部队的编制、战机、战术及空勤装备。
3.3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原始地图及设计图纸图解不列颠之战的台前幕后。
4.英国知名军事历史研究者编著。
内容简介
1940年,英国遭德军入侵,皇家空军担负起保卫英国的使命,而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已然运行起一套完全整合的防空系统,该系统在战争开始前就建成了。这套综合性的指挥控制作战系统不仅由其下属的各战斗机中队组成,还包括雷达、地面对空观察站、气球司令部和防空司令部等。1940年6月法国的陷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该国缺乏集中化和协作化的指挥控制架构,但接下来发生在英伦三岛上空的不列颠战役的结局就完全不同了。
本书详细讲述了参加战役的皇家空军,尤其是战斗机司令部是如何制订作战计划、组织行动和具体作战的。本书还讲解了这套指挥控制作战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各组成部分是如何在战斗机司令部的指挥下各司其职并协同运作的,在与数量占优的德国空军作战时如何有序、高效运转。同时,本书也对战役中使用的武器、战术、行动过程、装备以及无法避免的伤亡等情况做出了解释。
本书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安迪·桑德斯(Andy Saunders):生活在英国苏克塞斯,是一名出版刊物作者和军事航空历史研究者,对不列颠战役的历史颇有研究。他是《战火中队不列颠》杂志的编辑,也是国际上多家航空出版物的撰稿人,已出版著作《寻找少数人》《寻找敌人》《巴德的最后飞行》和《皮威特船队》等。
郭宇,信息系统工程师,80后军事爱好者、模型爱好者。讲求资料翔实,考证严谨。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模型制作爱好,具有10余年的翻译经历,在国内多家航空刊物和模型刊物上刊登有模型作品和翻译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7 前言
11 第1章 英国的防空
雷达 12
地面对空观察队 18
皇家空军战斗机司令部 20
战斗机飞行员的日常生活:1940年 30
36 第2章 少数人的装备
领空的守卫者:英国皇家空军 38
敌对力量:纳粹德国空军 42
迷彩和标记 48
罗尔斯-罗伊斯“梅林”发动机 50
机载武器 54
63 第3章 战斗机的指挥和控制
情报分析室 64
作战指挥室 66
“道丁”系统中的道丁将军 80
测向(无线电时序发射) 80
无线电通信技术 84
421飞行队的任务——“吉姆- 克劳行动” 86
德国方面对英国战斗机指挥控制系统的评价 87
89 第4章 作战
准备就绪状态 90
紧急起飞 91
发现目标 98
巡逻 101
回家喝茶 105
被击落 108
回收坠机残骸 114
民间维修组织 119
121 第5章 参战人员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 122
地勤人员 125
空军妇女辅助队 129
伤亡人员 132
总结 137
138 第6章 其他防御力量
防空司令部 140
探照灯 149
皇家空军气球司令部 151
音响测距 155
157 后记 全部作用都发挥出来了吗
161 附录1
俚语和口语术语汇编 161
162 附录2
资料来源 162
精彩书摘
《不列颠之战 1940年英国国土防空作战》:
尽管他们做得有些急躁,但他们在现有操作条件下描绘出的航迹非常接近拦截作战所需的敌方准确航迹,改进的重大成果显而易见。在这个有说服力的演示完成后,上级逐渐接受了情报分析人员需要具备特殊技能的要求。对雷达站的能力和局限性有着明确的了解也是非常必要的。情报分析人员在给上级的上书中提到设立情报分析干事这一职位的请求,并在向各联队作战指挥部、空军部汇报情况时明确提出了忽视情报分析筛选将会导致的后果。
“在雷达技术刚刚起步的时候,整个系统中从雷达站至情报分析室这段都掌握在热衷于手工筛选的人员手中,每个人都依据其特长被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并在1938年的航空兵演习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随着系统的快速扩张,有经验有技术天赋的雷达操作员被分散到各处。现在,扩张明显带来了削弱雷达系统效能的后果,战斗机司令部也常常难以找到更有能力的情报分析人员来替换原先的庸碌之辈。你会记住所有专业的军士是如何从一个情报分析业务生手变成业务熟练的高手的,其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还有最优秀的标图员是如何被选为情报分析员的,战斗机司令部也会推荐民间公务员担任高级文职进入专业军士的行列,然后将其培训为情报分析员。
“一名情报分析员的全部工作被描述为一名受委托的军官,他负责研究、分析和评估‘一种可能性的大小’。准确地预计可能性取决于很多因素,普通的空军士兵是无法理解的,而普通军官中资历最高的人也无需了解。
……
《不列颠之战:1940年英国国土防空作战》 序言 1940年的夏天,一股前所未有的阴霾笼罩着欧洲大陆。纳粹德国以闪电般的攻势横扫法国,将英吉利海峡变成了孤立英国与沦陷欧洲之间的一道狭窄屏障。当希特勒将军的隆隆炮声逼近海岸,当德国空军“秃鹰军”的剑影在欧洲上空盘旋,整个不列颠似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一场决定命运的较量。这场较量,便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关键的国土防空战役——不列颠之战。 本书并非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流水账,而是力求深入挖掘这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剖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战略、战术、技术以及人性光辉与牺牲。我们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临战火纷飞的天空,感受英伦三岛人民在生死存亡关头所爆发出的惊人勇气与智慧。 第一章:风暴前的宁静与暗流涌动 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之下,欧洲大陆早已波涛汹涌。本书将首先回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格局,分析英德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对比。我们将审视英国为何会在战争初期采取“绥靖政策”,其背后是出于对战争的恐惧,还是对自身实力的误判?同时,我们将深入剖析德国的崛起之路,希特勒的野心如何一步步膨胀,以及其赖以生存的“闪电战”理论如何在欧洲大陆取得空前成功。 在军事层面,我们将重点关注英德两国空军的早期发展。英国皇家空军(RAF)在战前经历了怎样的重组与革新?“战备英才计划”(The Dowding System)的建立,为后来的防空体系奠定了怎样的基础?而德国空军(Luftwaffe)在空战理论、飞机性能、飞行员训练等方面又有哪些优势?我们将详细介绍当时双方主要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型号,如喷火式(Spitfire)、飓风式(Hurricane)和梅塞施密特 Bf 109(Messerschmitt Bf 109)等,分析它们的性能特点、战术运用以及在空战中的作用。 第二章:战略转向——从空域制霸到登陆准备 法兰西陷落后,丘吉尔首相在绝望中发出了“战斗到底”的呐喊。希特勒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不列颠。本书将详细解析希特勒的“海狮计划”(Operation Sea Lion)——登陆作战的构想。而实现登陆的前提,便是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彻底摧毁英国皇家空军。 我们将深入分析德国空军“鹰攻”(Adlerangriff)的战略目标与阶段划分。从最初针对英国南部海岸的雷达站、机场和航空工业设施的攻击,到随后转向攻击港口和海军基地,再到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空军基地和防空体系。这个战略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德国空军内部的争议和对英国抵抗意志的低估。 同时,本书将重点介绍英国皇家空军在这一战略转向中的应对。他们如何利用“战备英才系统”调度战斗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面管制与空中力量的协同作用?面对数量和早期技术优势上的劣势,英国飞行员又是如何以顽强的斗志进行殊死搏斗的? 第三章:白昼的炼狱——空战的残酷与英勇 白昼的英格兰,天空成为了血与火的战场。本书将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重现不列颠之战中最惨烈、最扣人心弦的空战场景。我们将不再局限于宏观的战略分析,而是将镜头聚焦在那些在空中生死搏杀的飞行员身上。 我们将会详细描述空战的每一个细节:战斗机编队是如何协同作战的?飞行员如何在高空进行令人窒息的俯冲与爬升?机枪的轰鸣,爆炸的火光,以及坠落的飞机……那些年轻的生命,如何在瞬间面对死亡的威胁,又如何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精湛的技艺,一次又一次地捍卫着自己的领空? 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阶段的空战特点: 第一阶段:攻击雷达站与空军基地。 德国空军试图通过瘫痪英国的预警系统和空军力量,为后续攻击铺平道路。我们将会看到 RAF 飞行员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己方机场被轰炸的情况下,驾驶着还在冒烟的飞机升空迎敌。 第二阶段:大规模空袭与城市的恐怖。 当德国空军未能有效削弱 RAF 的抵抗力量时,希特勒将目标转向了伦敦。本书将生动描绘伦敦大轰炸的恐怖景象,以及市民们如何在防空洞中度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我们将分析德军轰炸策略的转变,以及其对英国民众士气的影响。 第三阶段:反击与转折。 尽管伤亡惨重,但 RAF 并没有被击垮。本书将分析 RAF 如何在战术上做出调整,如何利用双机或三机编队进行更有效的攻击。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战备英才系统的作用,以及英国地面部队和防空炮兵在抵抗中的贡献。 第四章:夜幕下的煎熬——夜间轰炸与防空挑战 当白昼的激战落下帷幕,夜幕降临,另一场考验也随之而来。德国空军并未放弃对英国的打击,夜间轰炸成为了新的策略。本书将深入探讨夜间轰炸的挑战,以及英国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威胁。 我们将分析夜间轰炸的特点:低能见度、探测困难、以及对飞行员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德国空军使用的“火种”战术,是如何试图通过点燃城市来制造恐慌? 在防空方面,本书将重点介绍英国在夜间防空方面的努力。从最初的无能为力,到后来雷达技术的进步、夜间战斗机的研发,以及防空炮兵的夜间作战能力提升。我们将展现英国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普通士兵如何在夜色中与敌人殊死搏斗,守护家园。 第五章:后勤、技术与情报——看不见的战场 一场伟大的战役,绝不仅仅是前线士兵的英勇拼杀,更是背后庞大后勤、尖端技术和严密情报网络的支撑。本书将深入挖掘这些“看不见的战场”,揭示它们在不列颠之战中的关键作用。 后勤保障: 飞机零部件的生产、燃料的供应、飞行员的补给,以及战损飞机的修复。我们将分析英国如何克服物资短缺的困难,保持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同时,也将探讨德国在后勤方面的挑战,如航程限制和补给线拉长等。 技术竞赛: 雷达技术在不列颠之战中的作用是革命性的。本书将详细介绍英国雷达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 RAF 掌握战场主动权。同时,也将分析德国在飞机设计、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不足。 情报战: 截获敌军通讯、分析敌军动向、以及破译密码。我们将揭示双方情报部门的博弈,以及它如何影响战略决策和战术部署。 第六章:人性、牺牲与胜利的代价 不列颠之战并非冷冰冰的军事对抗,它凝聚了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英勇牺牲与坚韧不拔。本书将通过对飞行员、地勤人员、防空炮兵、以及普通民众的描绘,展现这场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 我们将通过真实的口述史料、个人日记和回忆录,让读者走进那些在硝烟中闪耀的灵魂。他们是普通的青年,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用生命捍卫着自由的火种。他们的勇敢、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友谊、他们的牺牲,共同构成了这场战役最动人的篇章。 同时,本书也将探讨胜利的代价。即使英国赢得了这场战役,但付出的代价是何其惨重。城市被摧毁,无数生命消逝。我们将反思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 结语 《不列颠之战:1940年英国国土防空作战》并非仅仅是对一场战役的回顾,而是对人类勇气、智慧与牺牲精神的致敬。它提醒我们,在最黑暗的时刻,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要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就有可能扭转乾坤。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不列颠的独立,更成为了二战中盟军扭转局势的关键转折点,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书能让读者深刻理解这场战役的意义,感受那个时代英伦三岛人民所经历的一切,并从中汲取力量,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