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史专家章骞老师作序,海军史研究会顾伟欣绘制精美拉页线图!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海上枪骑兵——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荣辱。
火力与速度的结合,机械美与悲剧美的交织!
上千张舰船照片和手绘结构线图,舰艇发烧友不可错过!
海报:
战列巡洋舰是在世界海军史上短暂出现却又红极一时的著名舰种,它结合了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速度,具有修长的舰体和美观的外形。作为zui早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国家,英国皇家海军拥有过世界上数量*多也*著名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从di一艘“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到zui后的“胡德”号,本书聚焦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兴衰,详细介绍了曾经装备过或出口过的各型战列巡洋舰的舰型情况和服役情况,以及福克兰之战、赫尔戈兰湾海战、多格尔沙洲之战、日德兰海战等两次世界大战中关键的海上战役。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英国战列舰全史》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无畏舰时代
费舍尔的超级巡洋舰
“无敌”级
“不倦”级
第二章 超无畏舰时代
“狮”级
“玛丽王后”级
英德海军战列巡洋舰竞赛(1906-1914)
福克兰之战
赫尔戈兰湾海战
多格尔沙洲之战
“虎”级
海军元帅贝蒂
日德兰海战
第三章 最后的不列颠战巡
“声望”级
“海军上将”级
G3战列巡洋舰
海军假日时代的英国战列巡洋舰
卢夫腾岛夜战
英国战列巡洋舰主炮一览
“金刚”级
节选自第三章
12月10日凌晨,Z舰队收到了日军在关丹登陆的消息,菲利普斯立即命令舰队向关丹方向前进。2时20分,日军I-58号潜艇发现了Z舰队,其向目标发射了5枚鱼雷但是都没有命中。为了找到Z舰队,日军在天亮前向其可能存在的海域派出了11架侦察机,在西贡的机场上,第22航空队的86架轰炸机已经装上了鱼雷和炸弹准备起飞。7时55分至9时30分,59架九六陆攻(其中25架挂着91式鱼雷,另外34架挂着500千克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全部挂着91式鱼雷)全部起飞,这些飞机随时准备对发现的目标进行攻击。
上午10时,Z舰队抵达关丹附近但是没有发现日军的踪影,于是菲利普斯中将命令继续向北进行搜索。10时15分,担任侦察任务的日军飞机率先发现了海面上的英国舰队,机组人员立即以无线电向周围的战机发出发现目标的电文和目标位置,杀气腾腾的日军战机开始向这里飞来。尽管早已被发现,但是Z舰队的瞭望哨直到10时40分才发现了可疑飞机,整个舰队立即将防空预警提升到最高级。
11时,英国战舰的雷达上出现了正在靠近的日军机群,这些翼下挂着死亡的铁鸟越来越近。11时13分,第一波8架飞机开始对更快更长的“却敌”号展开围攻,这些飞机挂载的都是500千克炸弹。对于空袭,“却敌”号上的水兵回忆道:“八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却敌’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在第一轮空袭中,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中有2枚属于近失弹,只有一枚命中了“却敌”号。这枚炸弹击中了机库并摧毁了“海象”式水上飞机,爆炸还引起了火灾。英国战舰上的高射炮向空中的目标猛烈开火,但是防空炮手们发现这些飞机比平日里训练使用的靶机飞行速度快多了。尽管没有日军飞机被击落,但有5架被击伤。
第一轮空袭刚过,第二轮空袭就开始了,这次是20多架挂着鱼雷的轰炸机。在危急时刻,“却敌”号舰长坦南特指挥战舰灵活机动,先后躲过了19枚鱼雷的袭击。速度较慢的“威尔士亲王”号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其被2至3枚鱼雷击中,丧失了机动能力。
就在这时,第三轮空袭开始,这次是挂着鱼雷的一式陆攻。在日机的左右夹击中,“却敌”号的好运气走到了尽头,其先后被4至5枚鱼雷击中。“却敌”号的水兵回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1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艉左方传来的。”在激烈的战斗中,“却敌”号的防空炮发挥出色,共击落2架敌机,击伤了另外的8架。
被鱼雷击中的“却敌”号很快就失去了控制,舰体因为进水而下沉,这个过程中还不断有鱼雷击中舰体。看到战舰已经无力回天,舰长坦南特下令弃舰。12时23分,“却敌”号最终沉没,与舰同沉的还有508名官兵。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和“吸血鬼”号靠近救起了剩下的幸存者,而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也在苦苦挣扎了一个小时之后沉没。
日军的86架飞机在两个小时内击沉了皇家海军引以为傲的2艘大型战舰,海军中将以下834人遇难,而日军仅有3架飞机被击落,21人阵亡。就在“威尔士亲王”号沉没前不久,皇家空军的6架“水牛”式战斗机才出现在天空中,它们只能围着沉没中的战舰无奈地绕着圈子。
12月11日早晨,日军第22航空队的1架飞机再次飞临前一天的海战上空,机组人员向满是油污和残骸的海面上投下花圈以此纪念阵亡的战友,与他们做伴的还有40倍于己的皇家海军官兵。
“却敌”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是第一批完全由飞机在正常交战中击沉的大型战舰,这一战预示了海战模式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家海军的报告中指出:鱼雷的攻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人员必须接受充足的防空训练才能在遇到类似的攻击时减少伤亡。
……
战列巡洋舰: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舰种
今年恰逢日德兰海战一百周年,在整个日德兰海战中,最为引发人们争议的舰种便是英国近代海军之父费舍尔勋爵首创的战列巡洋舰了。在最初的接触战中,英国海军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接连爆炸沉没,指挥这支战列巡洋舰队的英国海军中将贝蒂还留下了“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这样的话语。这场海战中,战列巡洋舰的开山祖“无敌”号也壮烈地走向了自己的归宿。时隔25年后,在1941年那场著名的海战之中,英国海军最后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依然逃不出命运的诅咒,和日德兰海战中轰然先行的前辈们一样,“强大的胡德”以一种战列巡洋舰最为典型的形式轰轰烈烈地粉身碎骨而去。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战列巡洋舰大约是一种比较失败的舰种吧。
我们不妨看看什么是战列巡洋舰。首先,战列巡洋舰不是一种战列舰,而是装甲巡洋舰的发展。随着“无畏舰”的问世,巡洋舰的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单一主炮的装甲巡洋舰“无敌”号在1908年诞生,此时,简氏年鉴将其称为“无畏巡洋舰(Dreadnought cruiser)”,而1911年布拉希年鉴则将其放入战列舰的范畴,称“巡洋战舰(Cruiser-battleship)”,最终在1912年以后基本上统一成了“战列巡洋舰(Battlecruiser,直译当为战斗巡洋舰,根据习惯而用此名)”。人们有时候还将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并称为“主力舰(Capital ship)”,但是这个只是一种统称法,这个称呼在以后的条约时代才发生更为重要的意义。
纵览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除了日德兰海战中有限的一段时期,英德双方建造的大量无畏战列舰并未真正进行过决战,即便在日德兰发生战斗也并未取得决定性结果,没有一艘无畏舰是被对方的舰炮所击沉。这与十年前日俄战争时期的海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原本是作为主力舰队侦察力量的战列巡洋舰却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战斗,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从德国的“戈本”号取得的战略效果,到赫尔戈兰湾、福克兰、多格尔沙洲之战,直到在日德兰的对抗。当然,在日德兰战场上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暴露出了严重的脆弱性,正如上文贝蒂本人的话“我们这些该死的船今天似乎有点毛病”,三艘价格昂贵的巨舰在顷刻间便带着舰上的千余名官兵爆炸沉没。对此有人便认为战列巡洋舰是其缔造者费舍尔勋爵的严重过错的产物,但是笔者却认为不然,甚至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面舰艇中,战列巡洋舰反倒是一种最为有效的舰艇之一。
战列巡洋舰究其性能,拥有与无畏舰相当的炮火,并在速度上对无畏舰具有4节左右的优势。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做出牺牲,而最早被牺牲的,便是装甲防御了。
不过,在英国完成“虎”号的建造之后,便暂时中断了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倡议下,英国建造了计划航速25节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由此揭开了高速战列舰的时代。虽然此后英国还建造了若干航速超过30节的高速战列巡洋舰,但也只是战列巡洋舰的回光返照。随着动力技术发展,真正退出历史舞台的是那些低速的战列舰,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与教训,战列巡洋舰被融合到高速战列舰这个新的范畴内。以后随着舰队航空母舰的出现,能够伴随特混舰队的,也只有战列巡洋舰或者高速战列舰。
从这个意义而言,战列巡洋舰是通向新一代主力舰的必然阶段。
江泓君笔耕不辍,在完成了三部巨篇《英国战列舰全史》之后,又推出了这部《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前者的完美补充。作者将从“无敌”号到“胡德”号的这段英国战列巡洋舰历史进行了非常翔实的梳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了这种壮美的舰种身上特有的那种兼具机械美和悲剧美的一切。
衷心期待本书的早日付梓。
章骞
我一直对海军舰船的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战列巡洋舰。这本书的标题吸引了我,它承诺“全史”,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不同时期英国战列巡洋舰的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从第一代战列巡洋舰的诞生,到它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再到战间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演变,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论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无畏舰革命”对战列巡洋舰设计理念的影响,以及“狮”级、“女王”级等经典型号的诞生和特点。书中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吨位、主炮、装甲等关键数据,更深入地分析了它们的战术定位、设计上的权衡取舍,以及这些设计理念如何在实战中得到检验。我喜欢书中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事实支撑,让我能够更客观地去理解这些巨舰的价值和局限性。同时,我也看到了战列巡洋舰在设计上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速度与火力,以及装甲防护的难题,这些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对海军设计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娓娓道来。作者并没有一味地罗列枯燥的数字和技术参数,而是将战列巡洋舰的故事融入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我读到了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辉煌战绩,例如著名的多格尔沙洲海战和日德兰海战,书中对这些战役的描述非常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场,感受到了战列巡洋舰在关键时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我也看到了它们悲壮的命运,例如胡德号的沉没,这段叙述让我感到非常沉重,也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很到位,他不仅仅描述了发生了什么,更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对战列巡洋舰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那些设计理念的探讨,例如“以快制慢”的战术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了解了战列巡洋舰的技术细节,更是被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所打动,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与悲伤。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列巡洋舰的“流水账”,它还深入探讨了这些舰船在英国海军战略中的定位与演变。我看到了战列巡洋舰是如何在海军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们在海上力量平衡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设计理念所反映出的战略思想。书中对不同时期英国海军战略的分析,让我更能理解战列巡洋舰为何会被设计成那种样子。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海军如何利用战列巡洋舰来对抗德国的快速舰队,以及在战间期,它们又如何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等国际协议的影响。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海上骑兵”这一概念的阐述,以及战列巡洋舰在执行侦察、巡逻、封锁等任务时所发挥的作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战列巡洋舰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巨兽,它们更是国家战略意志的体现,是海洋力量博弈的棋子。这种从战略层面来解读舰船设计的视角,让我对整个英国海军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军事技术与国家战略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技术细节的阐述感到非常满意。作者对于战列巡洋舰的动力系统、武器配置、装甲防护以及火控系统都有非常详尽的介绍。我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级别战列巡洋舰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参数和设计理念的演变。例如,书中对“无畏舰”革命后,战列巡洋舰如何从传统的巡洋舰概念演变而来,以及其独特的“高速重炮”设计思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装甲防护的讨论,了解了为何战列巡洋舰在装甲方面往往不如同期的战列舰,以及在实战中由此带来的影响。书中还涉及到了主炮口径、炮塔设计、弹药种类等方面的详细数据,这对于我这样的技术爱好者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我还会注意到书中对一些特定技术的对比,比如不同型号的主炮性能差异,不同时期装甲材料的进步等,这些都让我对战列巡洋舰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种深入的技术分析,为我理解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哲学和作战效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印刷质量真是令人惊喜,封面那种略带哑光的质感,搭配着清晰的战列巡洋舰舰影,立刻就吸引了我。翻开第一页,纸张的厚度和触感也相当不错,比我之前买过的几本军事类书籍都要厚实,印刷色彩饱满,细节处理得很到位,即使是那些泛黄的旧照片,也显得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舰船结构图的呈现方式,线条流畅,标注清晰,即使是对军事知识不太了解的人,也能通过这些图示大致了解一艘战列巡洋舰的构造。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很多插图,比如不同型号战列巡洋舰的侧视图、俯视图,都非常写实,仿佛我能直接站在甲板上,感受海风拂面。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照片,有些是经过精心修复的,色彩鲜艳,有些则保留了岁月的痕迹,但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海军的辉煌与沧桑。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我这样注重书籍本身的质感和细节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次愉快的收藏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