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史專傢章騫老師作序,海軍史研究會顧偉欣繪製精美拉頁綫圖!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槍騎兵——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興衰榮辱。
火力與速度的結閤,機械美與悲劇美的交織!
上韆張艦船照片和手繪結構綫圖,艦艇發燒友不可錯過!
海報:
戰列巡洋艦是在世界海軍史上短暫齣現卻又紅極一時的著名艦種,它結閤瞭戰列艦的火力和巡洋艦的速度,具有修長的艦體和美觀的外形。作為zui早建造戰列巡洋艦的國傢,英國皇傢海軍擁有過世界上數量*多也*著名的戰列巡洋艦,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從di一艘“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到zui後的“鬍德”號,本書聚焦英國戰列巡洋艦的興衰,詳細介紹瞭曾經裝備過或齣口過的各型戰列巡洋艦的艦型情況和服役情況,以及福剋蘭之戰、赫爾戈蘭灣海戰、多格爾沙洲之戰、日德蘭海戰等兩次世界大戰中關鍵的海上戰役。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館學及考古學碩士,現就業於煙颱市博物館。自幼對於軍事曆史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戰史、戰略思想等。自2012年開始編寫軍事類書籍,現已齣版《英國戰列艦全史》等多部作品。
第一章 無畏艦時代
費捨爾的超級巡洋艦
“無敵”級
“不倦”級
第二章 超無畏艦時代
“獅”級
“瑪麗王後”級
英德海軍戰列巡洋艦競賽(1906-1914)
福剋蘭之戰
赫爾戈蘭灣海戰
多格爾沙洲之戰
“虎”級
海軍元帥貝蒂
日德蘭海戰
第三章 最後的不列顛戰巡
“聲望”級
“海軍上將”級
G3戰列巡洋艦
海軍假日時代的英國戰列巡洋艦
盧夫騰島夜戰
英國戰列巡洋艦主炮一覽
“金剛”級
節選自第三章
12月10日淩晨,Z艦隊收到瞭日軍在關丹登陸的消息,菲利普斯立即命令艦隊嚮關丹方嚮前進。2時20分,日軍I-58號潛艇發現瞭Z艦隊,其嚮目標發射瞭5枚魚雷但是都沒有命中。為瞭找到Z艦隊,日軍在天亮前嚮其可能存在的海域派齣瞭11架偵察機,在西貢的機場上,第22航空隊的86架轟炸機已經裝上瞭魚雷和炸彈準備起飛。7時55分至9時30分,59架九六陸攻(其中25架掛著91式魚雷,另外34架掛著500韆剋炸彈)和26架一式陸攻(全部掛著91式魚雷)全部起飛,這些飛機隨時準備對發現的目標進行攻擊。
上午10時,Z艦隊抵達關丹附近但是沒有發現日軍的蹤影,於是菲利普斯中將命令繼續嚮北進行搜索。10時15分,擔任偵察任務的日軍飛機率先發現瞭海麵上的英國艦隊,機組人員立即以無綫電嚮周圍的戰機發齣發現目標的電文和目標位置,殺氣騰騰的日軍戰機開始嚮這裏飛來。盡管早已被發現,但是Z艦隊的瞭望哨直到10時40分纔發現瞭可疑飛機,整個艦隊立即將防空預警提升到最高級。
11時,英國戰艦的雷達上齣現瞭正在靠近的日軍機群,這些翼下掛著死亡的鐵鳥越來越近。11時13分,第一波8架飛機開始對更快更長的“卻敵”號展開圍攻,這些飛機掛載的都是500韆剋炸彈。對於空襲,“卻敵”號上的水兵迴憶道:“八架日本飛機在明媚的陽光下看起來一清二楚,它們排成一排在一韆英尺的空中徑直朝著我們一頭俯衝下來,而我們的高射炮則立即開火迴擊。就在第一批飛機即將撤離的時候,一枚炸彈落在離‘卻敵’號很近的海麵上,掀起來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濕瞭。與此同時,另一枚炸彈穿透艦載飛機的彈射甲闆,在甲闆下麵的機庫裏爆炸瞭。”
在第一輪空襲中,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中有2枚屬於近失彈,隻有一枚命中瞭“卻敵”號。這枚炸彈擊中瞭機庫並摧毀瞭“海象”式水上飛機,爆炸還引起瞭火災。英國戰艦上的高射炮嚮空中的目標猛烈開火,但是防空炮手們發現這些飛機比平日裏訓練使用的靶機飛行速度快多瞭。盡管沒有日軍飛機被擊落,但有5架被擊傷。
第一輪空襲剛過,第二輪空襲就開始瞭,這次是20多架掛著魚雷的轟炸機。在危急時刻,“卻敵”號艦長坦南特指揮戰艦靈活機動,先後躲過瞭19枚魚雷的襲擊。速度較慢的“威爾士親王”號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其被2至3枚魚雷擊中,喪失瞭機動能力。
就在這時,第三輪空襲開始,這次是掛著魚雷的一式陸攻。在日機的左右夾擊中,“卻敵”號的好運氣走到瞭盡頭,其先後被4至5枚魚雷擊中。“卻敵”號的水兵迴憶:“我當時的感覺是:這艘軍艦觸瞭礁。我被震得跳起來,跳齣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沒有摔倒,也沒有感到魚雷爆炸,我隻感到受到很大震動。幾乎在這同時,我感到艦身傾斜瞭。不到1分鍾以後,我感到又一次同樣性質和力度的震動,不過這一次是從艦艉左方傳來的。”在激烈的戰鬥中,“卻敵”號的防空炮發揮齣色,共擊落2架敵機,擊傷瞭另外的8架。
被魚雷擊中的“卻敵”號很快就失去瞭控製,艦體因為進水而下沉,這個過程中還不斷有魚雷擊中艦體。看到戰艦已經無力迴天,艦長坦南特下令棄艦。12時23分,“卻敵”號最終沉沒,與艦同沉的還有508名官兵。驅逐艦“伊萊剋特拉”號和“吸血鬼”號靠近救起瞭剩下的幸存者,而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也在苦苦掙紮瞭一個小時之後沉沒。
日軍的86架飛機在兩個小時內擊沉瞭皇傢海軍引以為傲的2艘大型戰艦,海軍中將以下834人遇難,而日軍僅有3架飛機被擊落,21人陣亡。就在“威爾士親王”號沉沒前不久,皇傢空軍的6架“水牛”式戰鬥機纔齣現在天空中,它們隻能圍著沉沒中的戰艦無奈地繞著圈子。
12月11日早晨,日軍第22航空隊的1架飛機再次飛臨前一天的海戰上空,機組人員嚮滿是油汙和殘骸的海麵上投下花圈以此紀念陣亡的戰友,與他們做伴的還有40倍於己的皇傢海軍官兵。
“卻敵”號和“威爾士親王”號是第一批完全由飛機在正常交戰中擊沉的大型戰艦,這一戰預示瞭海戰模式將在未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皇傢海軍的報告中指齣:魚雷的攻擊造成瞭重大的人員傷亡,人員必須接受充足的防空訓練纔能在遇到類似的攻擊時減少傷亡。
……
戰列巡洋艦:兼具機械美和悲劇美的艦種
今年恰逢日德蘭海戰一百周年,在整個日德蘭海戰中,最為引發人們爭議的艦種便是英國近代海軍之父費捨爾勛爵首創的戰列巡洋艦瞭。在最初的接觸戰中,英國海軍的兩艘戰列巡洋艦接連爆炸沉沒,指揮這支戰列巡洋艦隊的英國海軍中將貝蒂還留下瞭“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似乎有點毛病”這樣的話語。這場海戰中,戰列巡洋艦的開山祖“無敵”號也壯烈地走嚮瞭自己的歸宿。時隔25年後,在1941年那場著名的海戰之中,英國海軍最後的戰列巡洋艦“鬍德”號依然逃不齣命運的詛咒,和日德蘭海戰中轟然先行的前輩們一樣,“強大的鬍德”以一種戰列巡洋艦最為典型的形式轟轟烈烈地粉身碎骨而去。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戰列巡洋艦大約是一種比較失敗的艦種吧。
我們不妨看看什麼是戰列巡洋艦。首先,戰列巡洋艦不是一種戰列艦,而是裝甲巡洋艦的發展。隨著“無畏艦”的問世,巡洋艦的設計也發生瞭巨大的變化。英國單一主炮的裝甲巡洋艦“無敵”號在1908年誕生,此時,簡氏年鑒將其稱為“無畏巡洋艦(Dreadnought cruiser)”,而1911年布拉希年鑒則將其放入戰列艦的範疇,稱“巡洋戰艦(Cruiser-battleship)”,最終在1912年以後基本上統一成瞭“戰列巡洋艦(Battlecruiser,直譯當為戰鬥巡洋艦,根據習慣而用此名)”。人們有時候還將戰列巡洋艦和戰列艦並稱為“主力艦(Capital ship)”,但是這個隻是一種統稱法,這個稱呼在以後的條約時代纔發生更為重要的意義。
縱覽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戰,除瞭日德蘭海戰中有限的一段時期,英德雙方建造的大量無畏戰列艦並未真正進行過決戰,即便在日德蘭發生戰鬥也並未取得決定性結果,沒有一艘無畏艦是被對方的艦炮所擊沉。這與十年前日俄戰爭時期的海戰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而原本是作為主力艦隊偵察力量的戰列巡洋艦卻發生瞭數次大規模的戰鬥,並且取得瞭巨大的戰果,從德國的“戈本”號取得的戰略效果,到赫爾戈蘭灣、福剋蘭、多格爾沙洲之戰,直到在日德蘭的對抗。當然,在日德蘭戰場上英國的戰列巡洋艦暴露齣瞭嚴重的脆弱性,正如上文貝蒂本人的話“我們這些該死的船今天似乎有點毛病”,三艘價格昂貴的巨艦在頃刻間便帶著艦上的韆餘名官兵爆炸沉沒。對此有人便認為戰列巡洋艦是其締造者費捨爾勛爵的嚴重過錯的産物,但是筆者卻認為不然,甚至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麵艦艇中,戰列巡洋艦反倒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艦艇之一。
戰列巡洋艦究其性能,擁有與無畏艦相當的炮火,並在速度上對無畏艦具有4節左右的優勢。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為瞭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做齣犧牲,而最早被犧牲的,便是裝甲防禦瞭。
不過,在英國完成“虎”號的建造之後,便暫時中斷瞭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在海軍大臣丘吉爾的倡議下,英國建造瞭計劃航速25節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由此揭開瞭高速戰列艦的時代。雖然此後英國還建造瞭若乾航速超過30節的高速戰列巡洋艦,但也隻是戰列巡洋艦的迴光返照。隨著動力技術發展,真正退齣曆史舞颱的是那些低速的戰列艦,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與教訓,戰列巡洋艦被融閤到高速戰列艦這個新的範疇內。以後隨著艦隊航空母艦的齣現,能夠伴隨特混艦隊的,也隻有戰列巡洋艦或者高速戰列艦。
從這個意義而言,戰列巡洋艦是通嚮新一代主力艦的必然階段。
江泓君筆耕不輟,在完成瞭三部巨篇《英國戰列艦全史》之後,又推齣瞭這部《英國戰列巡洋艦全史》,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對前者的完美補充。作者將從“無敵”號到“鬍德”號的這段英國戰列巡洋艦曆史進行瞭非常翔實的梳理,繪聲繪色地刻畫齣瞭這種壯美的艦種身上特有的那種兼具機械美和悲劇美的一切。
衷心期待本書的早日付梓。
章騫
我對書中關於技術細節的闡述感到非常滿意。作者對於戰列巡洋艦的動力係統、武器配置、裝甲防護以及火控係統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我瞭解到不同時期、不同級彆戰列巡洋艦在這些方麵的具體參數和設計理念的演變。例如,書中對“無畏艦”革命後,戰列巡洋艦如何從傳統的巡洋艦概念演變而來,以及其獨特的“高速重炮”設計思路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裝甲防護的討論,瞭解瞭為何戰列巡洋艦在裝甲方麵往往不如同期的戰列艦,以及在實戰中由此帶來的影響。書中還涉及到瞭主炮口徑、炮塔設計、彈藥種類等方麵的詳細數據,這對於我這樣的技術愛好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我還會注意到書中對一些特定技術的對比,比如不同型號的主炮性能差異,不同時期裝甲材料的進步等,這些都讓我對戰列巡洋艦的整體技術水平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種深入的技術分析,為我理解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哲學和作戰效能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一直對海軍艦船的曆史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戰列巡洋艦。這本書的標題吸引瞭我,它承諾“全史”,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充滿瞭期待。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書中對於不同時期英國戰列巡洋艦的發展脈絡梳理得非常清晰。從第一代戰列巡洋艦的誕生,到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錶現,再到戰間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設計演變,每一個階段都有詳細的論述。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無畏艦革命”對戰列巡洋艦設計理念的影響,以及“獅”級、“女王”級等經典型號的誕生和特點。書中不僅介紹瞭它們的噸位、主炮、裝甲等關鍵數據,更深入地分析瞭它們的戰術定位、設計上的權衡取捨,以及這些設計理念如何在實戰中得到檢驗。我喜歡書中那種嚴謹的學術風格,大量的曆史數據和事實支撐,讓我能夠更客觀地去理解這些巨艦的價值和局限性。同時,我也看到瞭戰列巡洋艦在設計上所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平衡速度與火力,以及裝甲防護的難題,這些都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並對海軍設計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戰列巡洋艦的“流水賬”,它還深入探討瞭這些艦船在英國海軍戰略中的定位與演變。我看到瞭戰列巡洋艦是如何在海軍大國競爭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們在海上力量平衡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設計理念所反映齣的戰略思想。書中對不同時期英國海軍戰略的分析,讓我更能理解戰列巡洋艦為何會被設計成那種樣子。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海軍如何利用戰列巡洋艦來對抗德國的快速艦隊,以及在戰間期,它們又如何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等國際協議的影響。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海上騎兵”這一概念的闡述,以及戰列巡洋艦在執行偵察、巡邏、封鎖等任務時所發揮的作用。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戰列巡洋艦不僅僅是冰冷的鋼鐵巨獸,它們更是國傢戰略意誌的體現,是海洋力量博弈的棋子。這種從戰略層麵來解讀艦船設計的視角,讓我對整個英國海軍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軍事技術與國傢戰略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印刷質量真是令人驚喜,封麵那種略帶啞光的質感,搭配著清晰的戰列巡洋艦艦影,立刻就吸引瞭我。翻開第一頁,紙張的厚度和觸感也相當不錯,比我之前買過的幾本軍事類書籍都要厚實,印刷色彩飽滿,細節處理得很到位,即使是那些泛黃的舊照片,也顯得很有曆史的厚重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艦船結構圖的呈現方式,綫條流暢,標注清晰,即使是對軍事知識不太瞭解的人,也能通過這些圖示大緻瞭解一艘戰列巡洋艦的構造。而且,我注意到書中很多插圖,比如不同型號戰列巡洋艦的側視圖、俯視圖,都非常寫實,仿佛我能直接站在甲闆上,感受海風拂麵。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曆史照片,有些是經過精心修復的,色彩鮮艷,有些則保留瞭歲月的痕跡,但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信息,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海軍的輝煌與滄桑。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視覺呈現和閱讀體驗上都做得非常齣色,對於我這樣注重書籍本身的質感和細節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次愉快的收藏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在娓娓道來。作者並沒有一味地羅列枯燥的數字和技術參數,而是將戰列巡洋艦的故事融入瞭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中。我讀到瞭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輝煌戰績,例如著名的多格爾沙洲海戰和日德蘭海戰,書中對這些戰役的描述非常生動,讓我仿佛置身於炮火連天的戰場,感受到瞭戰列巡洋艦在關鍵時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我也看到瞭它們悲壯的命運,例如鬍德號的沉沒,這段敘述讓我感到非常沉重,也深刻體會到瞭戰爭的殘酷和技術發展的局限性。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解讀也很到位,他不僅僅描述瞭發生瞭什麼,更分析瞭為什麼會發生,以及這些事件對戰列巡洋艦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那些設計理念的探討,例如“以快製慢”的戰術思想,以及這些思想在實踐中遇到的睏難。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不僅僅是瞭解瞭戰列巡洋艦的技術細節,更是被它們所承載的曆史故事所打動,感受到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輝與悲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