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实用养蜂技术3册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中蜂意蜂养殖书籍大全 蜜蜂养殖

正版 实用养蜂技术3册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中蜂意蜂养殖书籍大全 蜜蜂养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养蜂技术
  • 蜜蜂养殖
  • 中蜂
  • 意蜂
  • 图说
  • 实用
  • 养蜂书籍
  • 农业
  • 畜牧业
  • 蜜蜂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帛三木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ZTC10062M
商品编码:12222381185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此为套装书籍,全套3册,共610克,总定价56.6元,分别如下: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定价22.8元;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价19元;

《实用养蜂技术》,价14.8元

以下为单本书参数

一、商品参数

书名: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定价:22.8元

作者:李继莲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H20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22261854

字数:158000

页码:1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

本书利用大量一手高清彩色图片,以全彩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当前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2.本书内容涵盖了蜜蜂养殖中的所有重点环节,内容新颖全面。


目录 
章 养蜂的基本操作 
节 我国蜜蜂的种类 
第二节 蜜源调查 
第三节 蜂场场址选择 
第四节 蜂箱排列 
第五节 选购蜂群 
第六节 蜂群检查 
第七节 调整蜂群 
第八节 迁移蜂群 
第九节 收捕分蜂群 
第十节 防止盗蜂 
第十一节 蜂蜇 
第二章 蜂群春季管理 
节 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技术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一、治螨 
二、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三、换脾 
第三节 放王产卵 
第四节 促蜂排泄 
第五节 紧脾保温 
一、箱内保温 
二、箱外保温 
第六节 早春喂饲 
一、喂糖 
二、喂花粉 
三、喂水 
第七节 加脾扩巢 
一、扩大子圈 
二、加空脾 
三、加继箱 
四、强弱互补 
第八节 组织双王群 
第九节 控制分蜂热 
第十节 王种选育 
一、人工育王的条件 
二、育王用具 
三、培育种蜂群 
四、育王的方法 
五、组织交尾群 
六、介绍新蜂王 
第十一节 人工分群 
第三章 蜂群夏季管理 
节 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 
第二节 在江浙等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 
第三节 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 
第四章 蜂群秋季管理 
节 更换蜂王 
第二节 培育越冬蜂 
第三节 贮备越冬饲料 
第四节 盗蜂 
第五节 适时断子 
第六节 防治蜂螨 
第七节 秋季茶花期管理 
第五章 蜂群冬季管理 
节 越冬期蜂群的特点 
第二节 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越冬蜂巢的布置 
第四节 调整越冬群势 
第五节 越冬包装 
第六节 蜂群室内越冬 
一、入室时间及方法 
二、入室后的管理 
三、蜂群出室 
第六章 中蜂的活框饲养 
节 中蜂过箱 
一、过箱的条件和时间 
二、过箱前的准备 
三、过箱的方法 
四、过箱后的管理 
第二节 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一、养蜂场地选择 
二、蜂群的排列 
三、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 
四、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 
五、防止盗蜂 
六、防止蜂群飞逃 
第三节 中蜂蜂群的管理 
一、早春繁殖 
二、流蜜期管理 
三、越夏期管理 
四、秋季蜂群管理 
五、越冬期管理 
第七章 花期蜂群生产管理 
节 饲养强群 
一、饲养强群的条件 
二、饲养强群的方法 
三、保持强群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培育适龄采集蜂 
第三节 组织采蜜群 
第四节 采蜜群的管理 
第五节 蜂蜜的生产 
一、采蜜前的准备 
二、分离蜜的采收工序 
第六节 蜂花粉的生产 
一、蜂花粉的采收工序 
二、采粉蜂群的管理 
第七节 蜂胶的生产 
一、蜂胶的采收工序 
二、采胶蜂群的管理 
第八节 雄蜂蛹的生产 
第九节 蜂毒的生产 
第八章 产浆期的蜂群管理 
一、产浆群的选育 
二、产浆群的组织 
三、补粉奖糖 
四、产浆群温湿度的调节 
五、王浆的生产 
第九章 蜜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节 常见蜜蜂病毒病 
一、囊状幼虫病 
二、慢性麻痹病 
三、急性麻痹病 
四、其他病毒病 
第二节 常见的蜜蜂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三、蜜蜂败血病 
四、蜜蜂副伤寒病 
第三节 常见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一、白垩病 
二、黄曲霉病 
第四节 常见蜜蜂寄生虫病及防治 
一、蜜蜂孢子虫病 
二、大蜂螨 
三、小蜂螨 
第五节 蜜蜂常见敌害及防治 
一、巢虫 
二、胡蜂 
三、蚂蚁 
四、蟾蜍 
第六节 其他常见蜂群异常及防治措施 
一、工蜂产卵 
二、农药中毒 
三、甘露蜜中毒 
四、花蜜中毒 
五、其他植物的花中毒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李继莲主编的《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详细介 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蜜源的调查 、蜂场场址的选择、蜂箱排列以及选购蜂群和蜂群检 查等养蜂的基本操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蜂群 的管理办法及注意事项,中华蜜蜂的活框饲养技术, 花期和产浆期的蜂群管理及相关蜂产品的采收技术, 以及蜂群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病虫害及其有效 防治方法。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可供养 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师生, 特别是养蜂爱好者阅读参考。

 

 

二、商品参数

书 名:蜜蜂养殖实用技术 

作 者: 李继莲 主编

I S B N : 9787122194398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2-1

印刷时间: 2014-8-1 

版 次:1版

印 次:3次

字 数:154千字

页 数:171页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重 量:130克

 价:19元

 

内容

本书在作者多年蜜蜂养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实用、科学、高效”的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一年中四季蜂群的科学管理,中蜂的活框饲养,花期和产浆期蜂群的生产管理以及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文前附有高清彩色图片,便于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以及农业院校相关师生阅读,也可供蜜蜂爱好者参考。

目录

章  养蜂的基本操作

  节  调查蜜源

  第二节  蜂场场址选择

    1 蜜源情况

    2 适宜的小气候

    3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4 确保人、蜂安全

  第三节  蜂箱排列

    1 分散摆放

    2 分组排列

  第四节  选购蜂群

    1 购买时间

    2 蜂种的选择

    3 挑选蜂群

    4 定价付款

  第五节  蜂群检查

    1 准备工作

    2 检查蜂群

  第六节  调整蜂群

  第七节  迁移蜂群

  第八节  收捕分蜂群

    1 分蜂的原因

    2 分蜂团的收捕

    3 分蜂的和控制

  第九节  防止盗蜂

    1 发生盗蜂的原因

    2 盗蜂的识别

    3 盗蜂的

    4 制止盗蜂

  第十节  蜂螫

    1 养蜂管理

    2 设置标识

    3 处理蜂蜇

  第十一节  养蜂常用机具

    1 基本用具

    2 饲养管理用具

    3 蜂产品生产工具

    4 其他工具设备

第二章  蜂群春季管理

  节  早春蜂群状况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 治螨

    2 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3 换脾

  第三节  放王产卵

  第四节  促蜂排泄

  第五节  紧脾保温

    1 箱内保温(紧脾)

    2 箱外保温

  第六节  早春喂饲

    1 喂糖

    2 喂花粉

    3 喂水

  第七节  加脾扩巢

    1 扩大子圈

    2 加脾扩巢

    3 加继箱

    4 强弱互补

  第八节  组织双王群

  第九节  控制分蜂热

  第十节  王种选育

    1 人工育王的条件

    2 育王用具

    3 培育种蜂群

    4 育王的方法

    5 组织交尾群

    6 介绍新蜂王

  第十一节  人工分群

    1 均等分群法

    2 非均等分群法

    3 一群分出多群

    4 多群分出一群

第三章  蜂群夏季管理

  节  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

    1 防暑

    2 防敌害

    3 防农药中毒

    4 蜂群的生产管理

  第二节  在江浙等地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

  第三节  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

第四章  蜂群秋季管理

  节  更换蜂王

  第二节  培育越冬蜂

  第三节  贮备越冬饲料

  第四节  盗蜂

  第五节  适时断子

  第六节  防治蜂螨

  第七节  秋季茶花期管理

    1 培育采集蜂

    2 防止茶花烂子

    3 多采花粉

    4 主副群繁殖

    5 适时育王、囚王培育越冬蜂

第五章  蜂群冬季管理

  节  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

  第二节  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越冬蜂巢的布置

  第四节  调整越冬群势

  第五节  越冬包装

    1 箱内保温

    2 箱外包装

  第六节  蜂群室内越冬

    1 入室时间及方法

    2 入室后的管理

    3 蜂群出室

第六章  中蜂的活框饲养

  节  中蜂过箱

    1 野生中蜂及分蜂团的收捕技术

    2 过箱的条件和时间

    3 过箱前的准备

    4 过箱的方法

    5 过箱后的管理

  第二节  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1 养蜂场地选择

    2 蜂群的排列

    3 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

    4 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

    5 防止盗蜂

    6 防止蜂群飞逃


、商品参数

 

书  名:实用养蜂技术/农家致富金钥匙丛书

作  者:李炳焜 主编

I S B N :9787533538590

出 版 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1年7月1日第2次印刷

字    数:229000字

页    数:282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定    价:14.80元



目录


......


蜂农的百科全书:从入门到精通的养蜂实践指南 本书是一套全面、实用的养蜂技术指导,专为广大养蜂爱好者、初学者以及有一定经验的蜂农量身打造。它打破了传统养蜂书籍的枯燥理论,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养蜂的各个环节,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掌握养蜂的核心技术,成为一名自信且成功的养蜂人。 第一册:蜜蜂世界的奥秘与基础知识 在踏入养蜂之旅前,充分了解我们的“工作伙伴”——蜜蜂,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册将带领读者走进蜜蜂的奇妙世界,揭示它们复杂的社会结构、令人惊叹的劳动分工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独特生理机能。 蜜蜂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我们将详细介绍世界上主要的蜜蜂种类,重点阐述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的起源、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抗病抗逆能力以及经济价值上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蜂农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和市场需求,做出最适合的蜂种选择。 蜂群的组成与功能: 深入解析蜂群的三个基本成员:蜂王、工蜂和雄蜂。读者将了解蜂王在蜂群中的核心地位,它如何产卵、维持蜂群繁衍;工蜂的十八般武艺,从筑巢、采蜜、酿蜜、育雏到守卫蜂巢,以及不同年龄段工蜂所承担的职责;以及雄蜂在蜂群中的短暂却关键的作用。 蜜蜂的生命周期与繁殖: 通过清晰的图解,展示蜜蜂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完整发育过程。理解蜂群的繁殖规律,特别是蜂王的交配、产卵节律,对于人工分蜂、扩大蜂群至关重要。 蜂巢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介绍蜂巢的基本构成,包括巢框、巢脾、蜂蜡、蜂胶等。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健康的蜂脾,了解蜂巢内不同区域的功能,例如育雏区、蜜脾区、粉脾区等。 蜜蜂的采集活动与导航机制: 揭示蜜蜂如何利用其敏锐的感官和复杂的导航系统,在广阔的自然界中寻找蜜源和粉源。本节还将介绍蜜蜂的“舞蹈语言”,即摇摆舞和圆舞,它们如何将采集到的蜜源信息传递给同伴,这对于合理选择放蜂地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蜜蜂的健康与疾病: 提前预警,初步介绍蜜蜂常见的一些生理性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册:养蜂实践的关键技术与操作 掌握了基础知识后,本册将聚焦于养蜂实践中的核心技术和日常操作。本书强调“图说”,大量的插图和实景照片将贯穿始终,让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清晰可见,易于模仿。 蜂具的选择与使用: 全面介绍养蜂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工具,如蜂箱(不同类型的设计与优缺点)、取 B 针、蜂刷、割蜜刀、排蜂器、防蜂服、烟雾器等。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蜂箱的设置与管理: 从蜂箱的摆放位置(考虑光照、通风、避风、交通便利性等)、朝向,到蜂箱内部的隔板、喂食器等的正确设置,一一进行讲解。介绍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和蜂群发展情况,调整蜂箱的空间和布局。 蜂群的饲养与管理: 喂养技术: 详细介绍糖浆、蜂花粉(人工补充)的配制比例、喂食时间和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蜂群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喂养,避免过度或不足。 摇蜜与取蜜: 分步讲解摇蜜的流程,包括如何检查成熟度、如何使用割蜜刀或滚针、如何摇蜜、如何过滤和储存蜂蜜。介绍不同的蜂蜜采集季节和方法。 蜂王的管理: 介绍如何识别蜂王、如何检查蜂王产卵情况。重点讲解人工育王的技术,包括选择王台、移虫、哺育箱的使用等,让读者掌握培育优良蜂王的能力。 分蜂的管理: 详细阐述自然分蜂的信号识别和处理方法,以及人工分蜂(包括一次分蜂、二次分蜂)的技术要领,帮助蜂农有效控制蜂群数量,防止逃蜂。 越冬管理: 深入讲解蜜蜂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蜂群的合并、越冬饲料的准备、蜂巢的保温措施等,确保蜂群安全越冬。 蜂产品的采集与加工: 除了蜂蜜,本书还将介绍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其他宝贵蜂产品的采集方法、加工技术和储存要点。 蜂群的日常检查: 强调定期检查蜂群的重要性,包括检查蜂王、检查幼虫健康状况、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迹象、检查蜜源和粉源的供应情况等。教会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蜂群的活动和蜂脾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三册:蜂病防治与蜂产品深度开发 养蜂过程中,蜂病的防治是保障蜂群健康和产量稳定至关重要的环节。本册将重点关注蜂病的识别、预防与治疗,并进一步拓展蜂产品的价值。 常见蜂病诊断与防治: 病毒性病害: 详细介绍并列王国病、羽化不全症等病毒性病害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强调预防为主,结合药物和环境管理。 细菌性病害: 深入讲解欧洲幼虫腐烂病、美洲幼虫腐烂病、副伤寒等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特别强调消毒和隔离的重要性。 真菌性病害: 介绍囊状病、石灰病等真菌性病害的特征、发病原因以及非药物防治方法。 寄生虫病害: 螨害: 重点详细讲解蜂螨(如大蜂螨、小蜂螨)的识别、发生规律、危害,以及各种化学、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的应用,包括药物选择、使用时机和剂量控制,以及轮换用药的重要性。 其他寄生虫: 简要介绍蜡蛾、大蜡螟等对蜂巢造成的危害,并提供防治建议。 蜂群的健康管理与预防体系: 强调建立科学的养蜂管理体系,包括: 选育强壮蜂群: 鼓励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种和蜂王。 合理饲养: 保证蜂群的营养充足,提高蜂群的抵抗力。 保持蜂场卫生: 定期消毒蜂箱、蜂具,清理废弃物,防止病原传播。 加强通风: 保持蜂箱内良好的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合理放蜂: 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病虫害传播机会。 病虫害监测: 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蜂产品质量与深加工: 蜂蜜的等级划分与质量标准: 介绍国家关于蜂蜜的质量标准,如何通过感官和简单检测来判断蜂蜜的品质。 蜂王浆的采集与保鲜: 详细讲解蜂王浆的采集技术,以及采集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鲜处理,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价值。 蜂花粉的采集、干燥与储存: 介绍蜂花粉的采集工具(如花粉收集器),以及采集后的干燥、过筛、储存方法,确保花粉的质量。 蜂蜡与蜂胶的提纯与应用: 讲解蜂蜡和蜂胶的粗提方法,以及它们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蜂产品的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提供一些关于蜂产品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分析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营销的建议,帮助读者将辛勤的劳动转化为经济效益。 蜂农的合作与发展: 鼓励蜂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推动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编写,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一套真正能够指导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养蜂技术宝典。无论您是刚刚萌生养蜂念头的初学者,还是希望提升养殖水平的经验蜂农,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在养蜂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收获满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全面性,简直就是一本养蜂界的“百科全书”。我平时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阅读时间非常碎片化,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适合这种状态。我可以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能立即进入一个相对完整知识模块。我尤其想提一下它对蜂产品深加工的介绍,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仅讲了如何取高质量的蜂蜜,还拓展到了蜂蜡的提纯、蜂胶的收集以及花粉的保存和利用。对于我们这些希望从养蜂中获取多元化收入的实践者来说,这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前总觉得蜂胶这东西太神秘、太难搞,但书里详细列出了家庭自制蜂胶酊剂的简易流程,操作步骤清晰到让我跃跃欲试。这种从基础饲养到高阶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覆盖,让整套书的实用价值瞬间拔高了好几个档次,不再仅仅是养蜂工具书,更是一本创业指导手册。

评分

说实话,我本以为这是一本老掉牙的传统养蜂指南,但内容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采蜜、喂糖”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蜂群内部的社会结构和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蜂群繁殖和分蜂控制的那一部分。那段关于如何通过调整巢脾数量和饲喂量来精确控制蜂王产卵周期的论述,简直像是一篇精妙的经济学论文,将生物学与管理学完美结合。我立刻尝试着运用书中的“周期性观察法”来监测我的几个小群,效果立竿见影,原本有些躁动的蜂群明显安定了下来,蜂王的产卵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这本书的专业性体现在它对“微环境”的关注,比如巢内湿度、温度波动的精细化管理,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泛泛之谈的资料里找不到的细节。它真正做到了“实用”,而不是空谈理论,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有针对性的“本周工作重点”,让我感觉像是有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在身边督促着我的学习进度。

评分

这套工具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蜜蜂世界充满好奇的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养蜂是个既神秘又充满回报的行当,但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零散的经验分享,让人无从下手。直到我翻开这套书,才真正找到了那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它的排版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那些原本枯燥的技术名词瞬间变得生动起来。特别是对于蜂群的识别、巢础的设置这些基础操作,书里通过清晰的步骤分解图,手把手地教你,我甚至不需要时刻拿着手机去查证,就能大致掌握要领。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蜂种习性的比较分析,虽然我还没决定主攻哪一种,但这种前瞻性的知识储备,让我对未来的实践充满了信心。书里对常见病虫害的早期症状描述得极其细致,配上的插图简直就是“活地图”,我感觉自己已经提前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对养蜂路上的“拦路虎”有了预判和应对策略,这比等问题真的发生再去亡羊补牢要靠谱太多了。

评分

坦白说,我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时,有点担心它会过于侧重于商业化养殖而忽略了小规模爱好者的需求。然而,阅读完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它对“家庭小型蜂场”的规划和管理有着非常贴合实际的建议,比如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搭建一个安全、高效的蜂房,如何利用天然材料制作诱蜂箱等。最打动我的是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始终。书中多次提到,养蜂的最高境界不仅是高产,更是维护蜂群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对于那些希望在自家后院体验田园生活的爱好者来说,这种人文关怀是极其宝贵的精神食粮。它不仅仅教会了我“如何做”,更教会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养蜂从一项简单的农业活动,升华成一种有责任感的生态实践。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参加一场跨越地域的养蜂技术交流会。作者显然博采众长,将国内中蜂的野外习性与国外意蜂的规模化管理经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发现,很多养殖户在选择蜂种时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但这本书却非常客观地分析了两种蜂种在不同气候带、不同饲养规模下的优缺点,并且针对性地提供了混养或轮换的建议。这种中立而深入的比较,为我省去了大量自行摸索的时间和试错成本。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地方性适应性”的强调,作者没有盲目推崇任何一种先进技术,而是时刻提醒读者要结合当地的植被资源和气候特点进行调整。这让我感到非常踏实,因为它承认了养蜂的地域性,避免了“一刀切”的教条主义,让我对未来在本地进行优化改良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