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书天堂》是书店达人、传奇书女钟芳玲的“书话三部曲”之二,讲述作者二十多年间遨游西方书世界的所见所闻,仿如是一部为书走天涯的记录片,全方位展现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审美价值,表达出她对书本与文字的钟情,对书人与书地的礼赞。此书是作者继《书店风景》之后所写的第二本“有关书之书”,所谈不只限于西方的书店,还包含了与书相关的人、事、地、物。钟芳玲采取全景式的深度采访、深度报道、深度刻画,优游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书地之间,解读那些具传奇性格的书人,将“书”这个主题挥洒得淋漓尽致,满足了爱书人对书的痴迷、渴望与无边无际的想象。
“文字是亘古的桥梁,阅读是共通的渴望,书之所在就是天堂之所在。”
书名《书天堂》源自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我总是想象天堂将如同图书馆一般。”全书共分“书人”(BookPeople)与“书地”(BookPlaces)两大篇。开篇第一章“高科技与古董书”,介绍了约翰?瓦诺克(JohnWarnock),他不仅是网络软件公司AdobeSystemsInc.的创办人,也是位古董书收藏家,创立了书籍数位化公司,成为连结纸质书与电子书的桥梁。书中主题还包含老杂志、藏书、书衣、书梯、书架、书店、古书展、图书馆、吃书节、古书拍卖、露天书园、书人老少配等。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一章,精彩道出书店与电影场景的关系和联想;“查灵歌斯路84号”细述作者与美国女作家荷琳?汉芙(HeleneHanff)生前死后的交往与牵连,“黑胶唱片与书”不仅提到有声书的历史,也点出黑胶唱片与实体书的共通处;“摩根图书馆”、“古书嘉年华”、“蓝道之家古书店”等篇章带领读者欣赏珍本书与手稿,例如中世纪彩绘上金的祈祷书、十五世纪印刷的古登堡《圣经》、莫扎特亲笔写的乐谱与文学家梭罗的日记本等等;其他篇章如“随处与书相逢”、“机场书店”、“封面故事”、“书迷的香格里拉”、“爱书人的金矿”等,处处都可见作者选题的巧思。一如作者所言,“书”的定义虽因时间与科技的演进而蜕变,但无论是身处西方或东方、旧世代或新世代,只要对阅读怀有深深的热情与偏爱,那么“书天堂”便会为我们而敞开。
雅好西方书籍史的书女钟芳玲,特別由她崇敬的十九世紀末多才多艺的英国诗人、设计师暨工艺匠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的印刷作品中擷取版型设计元素,书中所使用的木刻花边纹饰、篇章的刊头与封面、封底英文字体Goldentype都是莫里斯所设计。本书由作者创意统筹编排,与另外两本姊妹书《书店风景店》、《书店传奇》共谱出恢宏嘹亮的“书話三部曲”(ABookwoman’sTrilogy),在展现书之所在,不仅是一道风景、一座天堂乐园,也可以成为一则传奇;藉由封面的一扇扇拱门,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长廊隧道,探访已知或未知的大千书世界。
【钟芳玲】一个以读书、访书、说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赏书、品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虽然在台湾大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念了近十年的哲学,却在写博士论文期间,发现自己喜爱古登堡更甚于亚里士多德,自此弃哲学而投入与书相关的行业。
曾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顾问、书店创意总监、香港国际古书展公开顾问、大学讲师等职,目前专事写作并任书业顾问,长期在报刊上撰写与书相关的专栏。现旅居美国旧金山,喜欢游走世界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与东西方书人聊书、品书。著有“书话三部曲”——首部曲《书店风景》是华文世界第1本近距离描绘西方书店的专书,1997年出版迄今,几经大幅修订,已有十余个版本,该书不仅成了无数爱书人心目中的圣经,也引发书店书写与书店观光的风潮;《书天堂》多角度叙述与书相关的话题,亦广受书迷好评,获台湾金鼎奖zui佳人文类图书奖;《书店传奇》则采集了非凡与平凡书店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不同的人生况味、趣味与品味。第四本著作《四季访书》巧妙串连整合人物、读物、景物,是书女走访文人宅、畅游书乐园的见闻录。
钟芳玲她对书店的访寻,有如文化考古般牵动人心。
——《南方都市报》
世间有太多爱书人,但像钟芳玲这样,将读书、访书、说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品书与写书,统统都变成工作和志趣的人,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外滩画报》
像爱情小说作家擅长写爱情、武侠小说作家擅长写江湖人事一样,钟芳玲擅长写“书”——关于书籍、书店、作家,和所有关于书的东西。平常读者看的一本书,在这位“书女”眼里,可以看出一个大世界。
——《ReadIt悦览》
对于很多人来说,走访了几千家书店,写作了三本被国内书店业者视为教科书似的“书话三部曲”之后,钟芳玲的名字是始终要和“书店”绑在一起的。
——《三联生活周刊》
读哲学的她,虽然选择离开亚里士多德,但因成天浸淫在书店、书市、书屋和书坊,她早已是“书人”中的哲学家了。……我们也要感谢“书店大使”——钟芳玲,有了她的指引,世界上的好书店更广为人知。
——隐地(尔雅出版社创办人)
钟芳玲能否凭一己之力挽救纸书颓势不好说,但全球各大城市欠她几十个亿旅游宣传费大概倒是可以肯定的。
——《澎湃新闻》
钟芳玲之癖、之痴心,当今华人世界的文化圈都知道的,是她天涯海角,挖根刨底的书店/书人追寻旅程。
——《非常木兰》
Acknowledgements
2012增订版序
2005初版序
目录
BOOK PEOPLE
CHAPTER 1 高科技与古董书
CHAPTER 2 越陈越美丽的老杂志
CHAPTER 3 藏书之乐
CHAPTER 4 黑胶唱片与书
CHAPTER 5 封面故事
CHAPTER 6 书痴吃书
CHAPTER 7 百年老店造书梯
CHAPTER 8 书架与我
CHAPTER 9 图书馆之爱
CHAPTER 10 书人的魅力
CHAPTER 11 查灵歌斯路84号
BOOK PLACES
CHAPTER 12 随处与书相逢
CHAPTER 13 机场书店
CHAPTER 14 电影中的书店风景
CHAPTER 15 古书嘉年华
CHAPTER 16 书籍拍卖的变与不变
CHAPTER 17 摩根图书馆
CHAPTER 18 蓝道之家古书店
CHAPTER 19 书迷的香格里拉
CHAPTER 20 爱书人的金矿
后记
CHAPTER11
查灵歌斯路84号
走过上千家书店,总是有人问我:“哪一家书店最让你印象深刻?”说来可笑经常在我心头萦绕的是一家不存在的书店,严格地说,应该是一家曾经存在却早已消逝了的英国书店,我虽然拜访过这书店所在的旧址,却终究无缘在1970年书店歇业前亲临现场。对于这家书店的特殊情感,并非是基于“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心态,而是缘起于一本小书,一本关于这家书店的书《查灵歌斯路84号》(84,CharingCrossRoad,又译为《查令十字街84号》),这个别致的书名指的是一家书店的地址,内容主要是由一位美国女作家与英国书商间的往返书信所构成,在英语系的国家里,爱书人少有不识这本书者,它不仅被改编为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最后还被拍成电影。
故事始于1949年10月,一位在美国纽约市挣扎的三十三岁女作家荷琳·汉芙(HeleneHanff)在一份报纸的广告版上读到一则英国古书店“马克士与科恩书店”(Marks&Co.;,Bookseller,Co.在此指的是创办人之一Cohen的缩写)刊登的广告,上面写着他们专营绝版书,这段文字引发了她的注意,并去函陈述自己是个穷作家,却拥有古董书的品位,信中列了张书单并言明每本书若在五美元内,将愿意购买。
书籍已安全抵达
二十天后,荷琳接到书店寄来的几本书及采购经理弗兰克·窦尔(FrankDoel)的信件。荷琳回信一开头就写着:“书籍已安全抵达,史蒂文森是如此的美好,使我橘色的书架相形失色,手捧着软羊皮封面及奶油色的厚纸页,我几乎颤栗,习于美国书死白的纸页及僵硬的纸板封面,我从不知道抚摸一本书竟然可以是如此的享受。”自此荷琳即越洋购书,与弗兰克笔交十九年,两人的书信由冷转热,由疏变亲,彼此的称呼从拘谨的先生、女士演变到直喊弗兰克与荷琳,内容从书扩及工作、生活,最后荷琳与弗兰克及其家人都建立了深厚情谊。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英国的物资缺乏,粮食都采取配额限制,每个家庭一星期仅得两盎司的肉、一个月每人只能分到一颗鸡蛋,而对岸的美国却是欣欣向荣,荷琳于是不时透过出口公司订购食物,转送给书店的店员,以回报他们的服务,有一次她甚至央求在伦敦工作的女友悄悄地在店中放了礼物,几位店员则私底下偷偷地写信给荷琳,表达他们的谢意——因为弗兰克老觉得与荷琳联络是他个人的专属权利。
这些人性化的温馨情节固然是感人之处,不过真正让爱书人对这本书倾倒的理由,在于阅读时能强烈感受到荷琳对书籍的热爱及独特的见解,她的文笔流畅生动兼具辛辣与幽默感,不时又流露出狂喜与柔情,例如当她收到一本1852年首版的约翰·亨利·纽曼(JohnHenryNewman)的《大学的理念》(TheIdeaofaUniversity)时回信道:“‘纽曼’约一个星期前抵达,我才刚刚回过神来,它放在我的桌上一整天。只要停止打字时,我总是伸手去触摸它,并非因为它是首版,而是我从未看过一本如此美的书,拥有它让我隐隐有一丝罪恶感。那发亮的皮革封面与烫金以及美丽的印刷,应属于某个英国乡间房舍内的松木书房,阅读它应该是靠在炉火旁,坐在一个舒适的绅士皮椅上。”
但当她不满意一本书时,却会激动地写着:“这是劳什子的《佩皮斯日记》(Pepys'Diary)?这根本不是他的日记,而是某位好事的编辑自佩皮斯的日记中节录出的惨不忍睹的选集,但愿这家伙去死!”如果她觉得弗兰克太迟处理索求的书时,口气也毫不留情地叫嚣着:“别只是闲坐在那儿,快动身去找书,我真搞不懂你们的书店是怎么经营下去的!”
弗兰克的笔调则一贯地从容不迫,遣辞用句温文儒雅,典型的英国绅士作风,但是大概受到荷琳的感染吧,最后他的信中也不时闪现出一丝风趣。两人一来一往的机智交锋,令所有对文字与书籍着迷的人都看得过瘾,巴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弗兰克的妻子娜拉(Nora)在他去世后,首次与荷琳联络时,就在信中坦诚表达,她对荷琳的写作才华,其实是既羡慕又忌妒,因为弗兰克是如此喜爱阅读她的来信。
荷琳几次计划要去伦敦拜访“她的”书店及弗兰克一伙人,但总因筹不出钱而作罢,1969年1月,她收到书店秘书的来信,告知弗兰克已于去年底因病去世。两个人神交近二十载,却终究不曾会面,荷琳伤心地翻阅存放在鞋盒中的信件时,想到将这场情谊的片段出版,以追悼那段过往的时光。在征求娜拉的同意后,终于在次年秋天出版,旋即引发一阵好评,默默无闻的荷琳·汉芙一夕间在大西洋两岸成名。这也让年过半百的她一偿宿愿,于1971年造访了魂牵梦系多年的伦敦。只不过“马克士与科恩书店”因老陈凋谢而于1970年底结束营业,这本书的出版仿佛成了这家书店的墓志铭。荷琳走进残留着空书架的店中,不禁黯然神伤许久。书店虽已消逝,但是它的地址却因荷琳与弗兰克的书信集,成了与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官邸)、贝克街221号B座(侦探小说人物福尔摩斯在书中的虚构住址)齐名的响亮门号,牢牢地烙印在许多人的心头。
意义何在呢?
1994年秋天,我初访伦敦,抵达旅店后,立刻卸下行李,接着迫不及待地直奔查灵歌斯路84号,我要那里成为我拜访伦敦的第一个目的地,我当然知道梦中的书店已不存在,但是心中却笃定地揣测那地方至少应该还是家书店。查灵歌斯路是伦敦著名的传统书街。在书街上,且又有如此传奇的历史背景,肯定那儿有其他书店进驻。我私心还希望内部能保持旧有的样貌,然而当我兴冲冲地抵达建筑物对面时,却赫然发现那是一家唱片行。望着花花绿绿的橱窗,顿时间我有一种被重击的感觉:这个拥有尊贵地址的处所,怎么可能不是一家书店呢?失望之余,我只有隔街对着这家店行注目礼,一点也提不起劲进去瞧瞧。“意义何在呢?”我在心中如此自问。
第二年春天再访伦敦。这一回,我倒是决意要一访那家唱片行。我实在很想问问店主,是否有许多书痴如我者来访,然后又都败兴而归。谁知抵达现场时,却发现橱窗上贴着结束营业的大海报,几个负责搬运的工人正在做最后的清除。走进店中,里面只见零星的存货与空架子。这让我联想到荷琳近四分之一世纪前第一次踏入这个建筑物时的惆怅情景。
当我落寞地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却瞥见柜台前散置几本书,在空荡荡的店里显得格外突兀。走近一看,赫然发现它们竟全是荷琳·汉芙的书。当我激动地握着书时,一位名叫豪尔·吴(HowardWoo)的男士在我身边出现,自称是唱片行的老板。“你一定是荷琳·汉芙的读者,长久以来一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书迷造访本店,”他这么说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唱片行会贩售她的书。豪尔说店中原本还挂着书店旧招牌,几天前才被人收购,不过店外倒是有一块纪念牌镶嵌在墙上。他引我走出室外,指着左上角的一个圆形铜牌,上面镌刻着:“查灵歌斯路84号,‘马克士与科恩书店’的旧址,因荷琳·汉芙的书而著名于世。”与豪尔分手前,他提议我若有机会,应该去纽约拜访荷琳本人。我当场瞠目结舌,总以为这位感动众多爱书人的女作家早已作古,怎么也没料到她居然还活着。
初访心仪女作家
1996年7月,人到纽约,经过一番转折,终于与汉芙女士通了电话,并约好会晤的时间。那天我来到上城东区一栋大楼的门厅,当管理员通报不久后,一位佝偻瘦小的老妇人缓缓走出电梯,手上叼了根香烟。没错!她,就是荷琳·汉芙。虽然年已八十,形体明显萎缩,但是那张脸孔却与我在书上所看到的作者照片相吻合。
扶着举步维艰、垂垂老矣的荷琳到对街的一家咖啡店,一段常人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我们花了近二十分钟。在店中坐定后,她说有不少欧美的读者来看她,但我却是第一个来访的台湾读者。当她知道我因为她的书,而兴起了将其翻译为中文版并已进行撰写一本描述书店风景的书后,赞许的同时,眼光变得极为柔和,轻声地说道她的一生因为和“马克士与科恩书店”结缘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先是与店员建立友谊,弗兰克死后,却因发表了他们的信件而赢得读者与评论家的喜爱,让在写作生涯原本不顺遂的她,重拾自尊与自信。这本书信集不仅对汉芙意义深远,也影响了不少爱书人。一位美国书商因为这本书而对自己的行业更为坚定,并且将书店命名为“查灵歌斯路84号”;有些浪漫的书迷情侣,甚至相约在那个门号前初吻。
闲聊一阵后,我拿出五本她的作品,一边向她解释因为没有把握这次真能与她碰上面,所以并没有把家中的精装本书带来,一时间只能在附近书店买到几册她的平装本书,两人齐声抱怨起平装书欠缺质感、难以保存、封面松垮、边缘又容易折角的毛病后,她还是很慎重地在书籍扉页上签名题字。每本书都写了段灵巧的祝福语,娟秀流利的字迹很难与她迟缓的动作联想在一起。我是个有特殊癖好的藏书者,对我而言,一本喜爱的书若是有作者的题献词,正如同被加持过的吉祥物般有价值。
再访荷琳·汉芙
几天后,我在另一家书店发现两本荷琳著的精装书,立刻将它们买下,并且在离开纽约前与她二度碰面。一则向她道别,再则当然是要她为这两本书“加持”。这回她吩咐管理员让我直接登堂入室,进到她那书里经常描述的公寓。眼见老式的打字机、长条型的座椅兼睡床、茶几上她嗜好的马提尼与酒杯,一切都很熟悉。当然,书架上有来自伦敦的书,只不过十来坪的小公寓,对于终身独居的老作家竟然显得有些空旷。闲谈中,荷琳简短地接了通电话,挂下听筒后,她说一位朋友每天都会打电话来查看她是否还存活着。由她的神情,我知道这不是一句玩笑话,已经八十岁的老人,身体状况不佳,嘴角时而还不自主地留着一抹口水。但是听她这么说,我还是心头一冷。我对她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书中所展现的刁钻灵活。
当她在书上题献完毕后,我翻了一下,背脊更是发麻,书扉上写着:“致芳玲,冀望快快再来纽约,否则在她成行前,我将死去!”(ToFang-Ling-within structions to come back to NewYork soonor I'll be dead before she makes it!)她这个最后题献,宛如预告自己的讣闻。不到半年,我的书籍出版,而荷琳已神智不清地躺在病床上,不久即离开人世。与她交情深厚的邻居妮娜日后对我提起,自我离去后,残弱的荷琳数度向她表示自己觉得油尽灯枯,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她卧病后根本无法握笔,我那几本书上的题赠应该是荷琳生前留下所能辨识的最后字迹。我总遗憾没有在她死前亲赠我的书,却也庆幸我们能在她生命的末期交会,一同分享对书、对书店、对书写的热爱。
我仍旧收藏荷琳的作品,特别是《查灵歌斯路84号》这本书,我就拥有多种英文版本,英国版、美国版、精装本、平装本以及舞台剧的脚本。几乎每到一个书店,只要看到封面、编排不一样者,我就会买下。许多人不解我何以重复购买内文完全相同的书?我自揣可能是下意识中,希望经由这个搜寻、购买的过程,与离开人世的荷琳依然有所牵连。正如同她曾提过,自己以往越洋邮购的书,其实多半在美国一些书店也都能找到。她却还是固执地向“马克士与科恩”订书,主要是希望借着信件与书籍的往返,与心仪的伦敦及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保持联系。
至于中文版的翻译,我已打算放弃了。在读过数十回她与弗兰克的原文书信后,我只觉得无法用另一种语言来为他们发声。许多时候,时间、空间、语言的相阻,所引发的并非冷淡、遗忘与隔阂,反而可能激起一股更浓烈的思念与怀旧的情感。正如同弗兰克之于荷琳,荷琳之于我,以及查灵歌斯路84号之于所有热爱书店的人。(待续)
CHAPTER3
藏书之乐
对于不少书痴(特别是收藏家)而言,一本书的第一版(多半指的还得是第一版第一刷)象征了它问世时最原始的样貌,这通常也是作者最在意的一版。握有这么一本书,许多读者觉得可以更为接近作者。这种心态也促使很多人更进一步收藏书籍出版前的校样、打字稿、手稿等。从这些文稿中,有时的确可以察觉作家的创作轨迹。如今多数人以电脑写作,文章的初稿转变为定稿的过程已无法辨识。这对书商与藏书家来说,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的是手稿愈来愈难寻,喜的是他们手中既有的收藏愈显珍贵。
在藏书的世界,老版本固然好,但是如果新版本增添了重要的元素,一样也可能博得爱书人青睐。例如1930年芝加哥湖畔出版社(ChicagoLakesidePress)出版的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名著《白鲸》(MobyDick),虽然距1851年首度问市已近八十年了,却由于新版本是由美国当代杰出艺术家洛克威尔·肯特(RockwellKent)设计版面,并特别创作了近三百幅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且仅限印一千套,所以也成了梅尔维尔迷与肯特迷争相收藏的珍品。现今在古书市场,这一套三册的精装本书,索价要超过一万美金。
此外,一本书的归属若有渊源或典故,例如书扉上有作者本人的签名、题赠、注释、藏书票,或曾经为某位名人所拥有者,就算它不是第一版、书况不佳,也可能身价百倍,令人垂涎三尺。1906年一本重印的《野性的呼唤》,虽然装订松散、封面老旧、内页还有诸多污渍,但因为内有杰克·伦敦书写给朋友的短句与签名,定价为美金七百五十元。这本书若是少了他的笔迹,我想书商大概会弃之如敝屣,更没胆子标上这个价码。
《红字》(TheScarletLetter)的作者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手边曾有一本梅尔维尔致赠的《白鲸》,里面有他的亲笔签名,并表达他对霍桑才华的敬意。众所皆知的,两人曾经发展出极佳的友谊。文学史家也认为《白鲸》曾受到霍桑相当的影响。这本与两大文豪产生亲密关联的书,一度辗转流入纽约一家书店,被不识货(或不小心)的店员以几美元贱卖给一位来访的英国
书天堂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书天堂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书天堂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买了三本,有一本还有签名,惊喜!
评分爱书人都应该收藏一本的,尤其是精装本。
评分三部曲之一,崇敬这些爱书,爱书店的人
评分买了三本,有一本还有签名,惊喜!
评分爱书人都应该收藏一本的,尤其是精装本。
评分活动价划算 物流很快 京东不错
评分内容很有趣,装帧印刷很好。
评分书的内容很好,不用说,价格便宜。
评分精装本果然不同凡响,爱书人收藏必备。
书天堂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