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中医养生

老年中医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云云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老年健康
  • 养生保健
  • 中老年
  • 健康生活
  • 传统医学
  • 疾病预防
  • 长寿
  • 养生食谱
  • 健康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9318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762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职业教育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规划教材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创新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提高老年养生保健应用能力为目标,从专业培养角度出发,确定教材的具体内容。本书共分为十二个项目,包括中医养生基本知识、精神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雅趣养生、按摩养生、药物养生、四时养生、部位养生。本书突出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采用情境导入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求适应高职教学创新的需求。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涉老行业员工培训教材。本书通俗易懂,也可作为老年人预防保健养生书籍。

目录


前言
学习单元一 中医养生基本知识 1
模块一 中医养生学概述 1
模块二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3
模块三 中医养生学的寿夭观 7
模块四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12
模块五 中医养生学基本原则 15
学习单元二 精神养生 19
模块一 精神养生的机理与原则 19
模块二 情志变化 20
模块三 调神养生法 24
模块四 调摄情绪法 27
学习单元三 环境养生 35
模块一 环境养生概述 35
模块二 地域环境 37
模块三 自然环境 39
模块四 居住环境 42
模块五 室内环境 45
学习单元四 起居养生 51
模块一 起居养生的机理与原则 51
模块二 起居有常 52
模块三 劳逸适度 55
模块四 服装适体 57
模块五 二便通调 59
学习单元五 睡眠养生 65
模块一 睡眠的生理 65
模块二 睡眠的时间与质量 67
模块三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68
模块四 睡眠与卧具的选择 70
模块五 睡眠的环境宜忌 72
模块六 失眠的预防 73
学习单元六 饮食养生 81
模块一 饮食养生的原理与作用 81
模块二 饮食养生的原则 84
模块三 进食与食后保健 90
模块四 食疗 91
学习单元七 运动养生 96
模块一 运动养生概述 96
模块二 五禽戏 98
模块三 八段锦 99
模块四 太极拳 101
模块五 易筋经 102
学习单元八 雅趣养生 108
模块一 雅趣养生的原则 108
模块二 音乐、弈棋养生 109
模块三 品读、书画养生 113
模块四 品茗养生 116
模块五 旅游养生 119
模块六 花鸟、垂钓养生 121
学习单元九 按摩养生 129
模块一 按摩养生的作用与特点 129
模块二 常用按摩手法 130
模块三 常用部位按摩 136
学习单元十 药物养生 145
模块一 中药养生的源流、作用与原则 145
模块二 常用延年益寿药物 147
模块三 常用延年益寿方剂 151
模块四 养生药茶、药酒与膏滋 153
学习单元十一 四时养生 163
模块一 四时养生的原则 163
模块二 春季养生 164
模块三 夏季养生 166
模块四 秋季养生 168
模块五 冬季养生 170
学习单元十二 部位养生 177
模块一 头面部养生 177
模块二 躯干部养生 190
模块三 四肢部养生 199
主要参考文献 207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方法,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学科。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也实行了重心前移,人们对预防、养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中医养生学在养老服务事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相继开设“老年中医养生”课程,并将其列为专业核心课程。
本教材顺应医学模式和医疗卫生服务重心的转变,适应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趋势,注重行业特点,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融入古今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突出实践技能和临床应用,以适应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教材共分为十二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一阐述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寿夭观、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学习单元二至学习单元十主要介绍常用中医养生方法,包括精神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雅趣养生、按摩养生、药物养生;学习单元十一和学习单元十二主要介绍养生的实践指导,包括四时养生和部位养生。每个学习单元又包括学习目标、情景导入、小链接、案例思考、案例分析、实践训练、知识拓展、课后练习、拓展阅读等部分。学习目标部分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情景导入部分采用案例方式为学生导出本学习单元的具体任务,引起思考;小链接部分结合实际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教材的应用范围,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知识拓展和拓展阅读部分对中华养生文化进行梳理和归纳,有代表性地收集了著名医家的养生思想和方法,体现了中华养生文化特色;案例思考和案例分析部分采用历史和现代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融会贯通,使用价值高;实践训练和课后练习部分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采用小组互助式、角色扮演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教材结构新颖,图文并茂,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材理论教学占48 ~ 64 学时,供各院校参考。
本教材由多所院校优秀教师共同编写,由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刘云云任主编,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刘世鹏、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程桂玲、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刘爽任副主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杜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侯晓霞、王允,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庆平、李莹参与编写。
全体编写人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以认真和积极的态度互勉互励、共同合作,如期完成全部编写工作。本教材编写中参考与引用了众多同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参考、引用了相关书籍、文献和部分图片,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因为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遗漏之处在所难免,亟须通过教学实践加以完善、充实和改正,恳请各校师生、读者和医护界同仁们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
编 者
《春花秋月何时了——长者慢调养生事》 一、 序言:时光的馈赠与养生的智慧 岁月流转,时光悄然在面容上刻画痕迹,更在心境中沉淀智慧。步入晚年,生命的画卷翻开了新的篇章,褪去了年轻的青涩与张扬,迎来了沉静与从容。这并非是生命的减损,而是生命厚度的积淀,是阅历的升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自然衰退,以及社会角色的转变,晚年生活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挑战,如身体的康健、精神的愉悦、生活的意义等等。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千古名句,饱含着对过往岁月深深的眷恋与慨叹。我们的人生,亦如这春花秋月,有盛放时的绚烂,有凋零时的静美,更有时光流逝的无奈。但正如“往事不堪回首月月中”,我们不必沉湎于过往,而应把握当下,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晚年。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颐养天年”,更是精神上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本书《春花秋月何时了——长者慢调养生事》并非一本探讨疾病治疗的医学专著,也非一本关于运动健身的指导手册。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理念的分享,一种人生态度的引领,旨在帮助长者们在时光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活力,让晚年生活如同一杯陈年的佳酿,愈发醇厚,愈发回甘。我们不谈论“治未病”,也少有“强身健体”的口号,我们着重于“慢调”,着重于“养”,着重于那些在细微处见真章的智慧,那些关乎身心灵整体和谐的感悟。 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温和而深入的探索之旅,去发现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能够滋养生命、提升幸福感的“慢调”之道。我们相信,真正的养生,不是对身体的过度干预,而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不是对衰老的恐惧,而是对生命过程的珍视。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晚年生活中一位温厚的友人,与您一同品味时光,一同感悟生命的美好,一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阳光与诗意的晚年之路。 二、 第一章:身之安,在于静——聆听身体的低语 身体是承载生命的容器,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晚年生活的质量。然而,步入晚年,身体难免会出现一些自然的衰退,如关节的僵硬、体力的下降、睡眠的改变等等。面对这些变化,强求“返老还童”并非明智之举,而应学会“顺其自然”,聆听身体的低语,以温和的方式给予它关怀与支持。 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让身体获得真正的安宁。我们不推崇剧烈的运动,而是强调“动静结合”,例如: 温和的肢体舒展: 学习一套适合长者的简易伸展操,帮助缓解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这些动作可能包括轻柔的颈部转动、肩部环绕、腰部伸展,以及简单的腿部拉伸。重点在于“缓慢”与“到位”,避免过度拉伸造成的损伤。 顺应自然的起居: 探讨如何根据季节和身体状况,调整作息时间。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午间小憩的重要性;在寒冷的冬季,早睡晚起的养生之道。我们也将讨论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滋养脾胃的饮食智慧: 饮食是身体的根本。本章将重点介绍如何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以滋养脾胃,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这包括对时令蔬菜、水果的偏好,对粗粮杂粮的适度摄入,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汤品和粥品。我们也将提及一些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帮助的食疗小方,但强调其作为辅助,而非药物替代。 感受自然的疗愈力量: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自然,例如在公园散步、侍弄花草,感受阳光的温暖、清风的拂拂。大自然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疗愈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舒缓身心,减轻焦虑。 关于“慢”的哲学: 强调在生活中放慢脚步,不急不躁。例如,吃饭时细嚼慢咽,走路时悠闲自在,与人交流时耐心倾听。这种“慢”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身体发出的信号,从而做出更适宜的调整。 本章旨在帮助长者们认识到,身体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让身体保持一种“安宁”的状态,减少不适,提升生活的舒适度。我们关注的是身体的“感受”,而不是对“指标”的苛求。 三、 第二章:心之宁,在于静——守护内心的澄澈 身之安,离不开心之宁。晚年,是人生阅历的积淀期,也是情感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子女长大成人,或离家远行;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可能面临退休;身体的不适也可能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如何守护内心的澄澈,让心灵获得真正的宁静,是晚年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章将聚焦于心灵的滋养与安抚,提出一些“慢调”的心灵养生方法: 情绪的疏导与接纳: 探讨如何识别和接纳各种情绪,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孤独、失落。我们不鼓励压抑情绪,而是提倡通过合适的方式,如倾诉、书写、艺术创作等,来疏导负面情绪。学习用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起伏,不被短暂的失意所困扰。 培养内心的兴趣与爱好: 鼓励长者们在退休后,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或发掘新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爱好,例如书法、绘画、音乐、园艺、烹饪、品茗,或是简单的阅读,都能够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为生活增添色彩,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活动,往往需要“慢”的投入,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人际的滋养与维系: 探讨如何在晚年,保持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包括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参与社区活动,或是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强调“有质量”的社交,而不是“数量”的堆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感悟,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感恩与珍惜的品质: 培养感恩之心,去感激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感激身边的亲人、朋友,感激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感恩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减少抱怨,提升幸福感。同时,学会珍惜当下,珍惜每一次相聚,珍惜每一份平凡的幸福。 静观世事,淡泊名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事的看法会更加超然。本章将探讨如何培养一种“静观”的态度,以一种超脱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得失,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不为过度的名利所累。专注于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让心灵获得真正的自由。 心灵的“慢阅读”: 鼓励选择一些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如散文、诗歌、哲学著作,或是人物传记。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我们拓展视野,感悟人生,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慢”的享受。 本章的核心在于,让长者们明白,心灵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通过积极的心态调整和丰富的生活实践,我们可以让内心保持澄澈与宁静,从而更从容地面对晚年的生活。 四、 第三章:趣之远,在于乐——发现生活的妙趣 “趣”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它并非指轰轰烈烈的“乐事”,而更多的是那些在平凡日子里,悄然绽放的“小确幸”。晚年,不应是沉闷与枯燥的代名词,而应是充满探索与发现的“趣”之远。 本章将带领读者一同发掘生活中的乐趣,让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慢”的观察,寻觅日常之美: 鼓励长者们放慢脚步,用“慢”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例如,清晨露珠在叶片上的晶莹,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投下的光影,甚至是邻里间的问候,都能成为发现乐趣的源泉。学会发现平凡中的不凡,感悟生活的美好。 怀旧与回忆的温度: 适度的回忆,能够唤醒美好的过往,带来温暖。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整理老照片,翻阅旧日书信,或是与老朋友叙旧,来重温那些珍贵的时光。这种“怀旧”,并非沉溺过去,而是汲取其中的力量,增添当下的幸福感。 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晚年,是学习新事物的最佳时期。我们可以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一门新的乐器,或是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与孙辈保持联系。每一次学习新知识,每一次掌握新技能,都能带来巨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烹饪的艺术与分享: 亲手制作美食,不仅是对味蕾的犒劳,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本章将介绍一些适合长者的,简单易学且营养美味的食谱,以及如何通过烹饪,将对家人的关爱融入其中,分享制作的乐趣。 阅读与思考的深度: 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除了文学作品,还可以涉猎历史、地理、艺术等领域。阅读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 “慢”的旅行与体验: 并非追求远途跋涉,而是鼓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些近距离的、能够放松身心的旅行。例如,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去古镇感受历史韵味,或是去海边聆听潮汐的声音。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在于感受,在于与自然的亲近。 乐于助人,回馈社会: 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或是帮助身边的邻居,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智慧,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乐趣。 本章的核心在于,鼓励长者们打破对晚年的刻板印象,去积极地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乐趣。这些乐趣,往往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投入,而是源于我们积极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五、 结语:时光的悠然,生命的乐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话,或许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但也暗含着对生命美好的赞叹。当我们放下对“快”的追求,转而拥抱“慢”的生活方式,我们便能体会到,晚年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乐章中,一段悠扬而深远的旋律。 本书《春花秋月何时了——长者慢调养生事》,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养生法则,而是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种视角,一种启发,一种生活的态度。我们强调的是,在顺应生命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温和的方式,去滋养身体,安抚心灵,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愿每一位长者,都能在这段生命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从容与淡定。愿你们的生活,如同一杯陈年的美酒,愈发醇厚,愈发回甘。愿你们能够在这“慢调”的时光里,奏响属于自己生命中最悠扬、最动听的乐章。 生命是一场旅途,晚年,亦是旅途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以“慢”为舟,以“乐”为帆,在时光的海洋中,悠然前行,品味生命的真谛,感受岁月的馈赠。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以为这本书会侧重于介绍一些生活化的养生技巧,比如日常起居的规律,如何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作息。我也期待看到一些关于食疗的简单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中药材,而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比如大枣、枸杞、山药、莲子等,来做成一些简单易学的食谱,既美味又能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如,针对老年人容易咳嗽,会有润肺止咳的汤品;针对消化不良,会有健脾开胃的粥类。我甚至设想过书里会分享一些小小的生活习惯,比如晨起一杯温水,睡前热水泡脚,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对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以为这本书会非常接地气,容易上手,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轻松实践,让养生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关于“动”的书,里面会详细介绍各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我设想过会看到一些关于太极拳、八段锦的分解动作讲解,以及它们对身体各项机能的益处。我也期待会有关于居家锻炼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简单的道具进行力量训练,或者进行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我甚至设想过书里会提供一些针对特定疾病的康复性运动方案,比如针对关节疼痛的舒缓运动,或者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运动。总之,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运动来保持活力的实用手册,让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关于“吃什么”的指南,可能会详细介绍各种适合老年人的食物,分析它们的营养成分,以及对不同身体状况的好处。比如,针对容易贫血的老年人,会推荐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针对需要补充钙质的老年人,会介绍富含钙的豆制品和奶制品。我也设想过书里会分析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成分的影响,或者提供一些适合老年人咀嚼和消化的菜肴做法。甚至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什么不能吃”的警示,提醒老年人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总而言之,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关于“吃”的百科全书,能指导我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来改善健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我一直以为会是那种传统的中医理论书籍,讲的是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怎么搭配才能达到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的效果。我期待能深入了解一些经典的中医理论,比如阴阳五行学说在老年养生中的应用,或是如何根据体质辨证施治,为自己或长辈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我甚至设想过书里会附上一些古老的中医养生方剂,详细讲解它们的配伍原理和使用方法,比如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失眠、健忘、腰膝酸软等问题,会有哪些经典的中药方可以调理。我还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经络穴位的讲解,如何通过按摩、艾灸等方式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延缓衰老、提升免疫力的目的。总的来说,我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严谨、系统、偏重理论和实操方剂的中医养生指南,希望能让我对中医养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学到一些真正管用的养生秘诀。

评分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本来以为它会像我之前读过的一些健康科普读物一样,充斥着大量的科学数据、临床试验结果,或者是各种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教我如何通过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来维持健康。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老年人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的建议,或者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风险人群的饮食指南。我也想着书里或许会介绍一些最新的运动疗法,比如针对骨骼健康、心血管功能的专项锻炼,甚至是当下流行的普拉提、瑜伽等,并分析它们对老年人的益处。或许还会涉及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如何应对老年孤独、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预期这本书会非常现代化,充满科学性和实证性,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符合现代医学理念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