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力的實用性。影響力是心理學中*實用、*貼近生活的一門學問。影響他人,進而影響整個世界。
★ 經典心理學作品。本書對於商業人士以及廣大普通讀者有深遠的意義,教你學會對順從業人士說“不”,幫助你成為一個真正對他人有影響力的人。
★ 專業*。從專業角度為讀者闡釋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基本原則。帶讀者走齣受騙誤區,重新掌握自己。
前 言
你是不是時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會聽售貨員的話買下一堆昂貴卻又沒什麼用的東西?為什麼我們會答應彆人原本不想答應的請求?為什麼看到彆人排隊時,我也跟著排隊……
其實,這些都是彆人對我們運用瞭心理影響力的結果。那麼什麼是心理學影響力呢?
心理學傢告訴我,心理學影響力是一種抓住對方心理,通過影響對方的潛意識,改變其意識和認知,以達到自己目的的心理方法。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已經對“心理學影響力”幾個字望而生畏,不敢再往下看瞭呢?其實,你大可不必理會心理學傢是怎麼說的。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會,你也能掌握影響力的精髓。影響力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神秘和深奧,它隻是人們眾多心理活動的一些規律性總結。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著各種的影響。因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為支撐的。有人就有心理,也就有瞭影響力。說不定現在你的身邊就有一個人正在對你使用著心理學影響力。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幾個真實的片段。
片段一:俞敏洪招生
1991年鼕天,俞敏洪在中關村第二小學租瞭間平房當教室,掛起“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的牌子,開始瞭自己的事業。當時俞敏洪的培訓部就隻有俞敏洪和他的妻子兩個人,條件非常艱苦。
最先看到小廣告找到那間教室的是兩個學生。他們看到“東方大學英語培訓部”的牌子,試探性地走瞭進來。他們看到這間小平房改裝成的教室裏麵隻有破桌子、破椅子,學員報名登記錶上乾乾淨淨,一個名字也沒有。他們倆還以為遇到瞭騙子。
俞敏洪憑著多年教師生涯練就齣來的好口纔,終於讓兩個學生報瞭名。可不一會兒,那兩個學生又後悔地跑瞭迴來,把報名費要瞭迴去。
接連一個多星期,看到小廣告而來的人不少。但是他們來瞭後,看看四周,看看空白的報名冊,然後就走瞭,無論俞敏洪怎麼說,最終隻有三個學生報瞭名。
這麼多人來瞭後,為什麼看看報名冊就走瞭呢?俞敏洪在心裏反復琢磨這個問題。最後,他終於想通瞭。那是因為報名冊上的人太少,人們信不過。
想通後,俞敏洪便在TOEFL、GRE所有的報名冊上填瞭許多的假名字。對不確定、不熟悉的事情,人們總是喜歡參考大眾的意見。來報名的人看到這麼多的人都報瞭名,心想大傢都報名瞭,應該不會錯,自己再不趕緊報,說不定就報不上瞭。就這樣,俞敏洪招來瞭新東方的第一批學生,走齣瞭新東方的第一步。
片段二: 發奬金
經濟不景氣時期,有一間嚮來運營很好的公司,盈餘大幅滑落,老闆為隻能發給員工一個月的年終奬金而憂心:“許多員工都以為可以拿到至少兩個月的奬金,恐怕飛機票、新傢具都訂好瞭,隻等拿瞭奬金去付賬呢!”
經理也愁眉苦臉:“就像給孩子糖吃,每次都給一大把,現在突然變成兩顆瞭,孩子一定會吵。”老闆聽完,好像有瞭靈感。
兩天後,傳齣消息:“由於公司運營不佳,年底要裁員,年終的聚會晚宴,可能都要取消。”聽到這個消息,公司裏頓時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在猜,被裁的那個會不會是自己呢?
過瞭幾天,又有消息宣布:“公司雖然艱苦,但大傢在一條船上,要同舟共濟,再怎麼艱難,也絕不會犧牲共患難的同事,就是年終奬金不可能發瞭。”
聽說不裁員,大傢放下瞭心上的大石頭。不至於捲鋪蓋走人的喜悅,早壓過瞭沒有年終奬金的失落。
突然,老闆召集各主管開緊急會議。員工們麵麵相覷,不知道又有什麼狀況齣現。幾分鍾後,主管們紛紛衝進自己的部門,興奮地高喊著:“有瞭!有瞭!還是有年終奬金的,整整一個月,馬上就會發下來,讓大傢過個好年!”霎時,整個公司淹沒在一片歡呼聲中。
看瞭上麵的兩個小片段,你是不是對影響力有瞭更感性的認識。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受到生活的影響,因為影響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巧妙地運用影響力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在你陷入睏境的時候也可能輕易為你贏來轉機。現在,你是不是覺得自己也該好好研究一下心理學影響力瞭呢?
彆讓慣性左右你
有這樣一個測試題: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來一個小孩,急促地對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瞭!”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公安局長說:“是我兒子。”請你迴答: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麼關係?
在100名被測試者中隻有兩人迴答正確!後來,對一個三口之傢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瞭齣來:“局長是孩子的媽媽,吵架的一個是局長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局長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為什麼那麼多成年人解答如此簡單的問題反而不如一個孩子呢?這就是思維定式在作怪。按照成人的經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個思維定式去推想,自然得不到正確答案,而孩子沒有這方麵的經驗,也就沒有思維定式的限製,因而立刻就得齣瞭正確答案。
讓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道腦筋急轉彎題,答題者必須是那些受過教育的成年人。
“三點水加個‘來’字,念什麼?”
“還念lái。”
“那三點水加個‘去’呢?”
被問者至少有一半以上語塞,有的脫口而齣“qù”,有的甚至說:“根本沒這個字!”而同樣的問題再問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中招”的人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呢?這也是心理學上的思維定式在作祟。
社會心理學傢發現,思維定式在人際交往和認知過程中普遍存在。思維定式一旦形成,思維就會呈現一種慣性狀態。隻要某種現象一齣現,就會自然而然地順著過去的習慣去思考,得齣結論。
思維定式雖然可以使我們在從事某些活動時相當熟練,甚至達到自動化,但它的存在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隻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尋求其他“途徑”。因此,不管是在學習、工作還是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剋服思維定式。這樣纔能使思維更開闊、更深刻、更靈活、更敏捷,纔能使我們少犯判斷上的錯誤。
思維定式一旦形成,思維就呈現一種慣性狀態。隻要某種現象一齣現,就會自然而然地順著過去的習慣去思考,得齣結論。特彆是當人們對未知情況不瞭解時,便會用以往的經驗來判斷。
見怪不怪、常見不疑
東漢末年,黃巾軍進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黃巾軍管亥圍睏在都昌。孔融打算嚮平原太守劉備求救,但敵人圍兵重重,無法齣城。這使得孔融一籌莫展。正在這時,名士太史慈求見,請求突圍。他胸有成竹地對孔融說:“現在敵軍圍睏嚴密,如果硬往外衝,那無異於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須用奇計。我如今已想齣瞭一條妙計,定可為您搬來救兵。現在軍情緊急,請您彆再猶豫瞭。”孔融雖不願讓太史慈去冒險,但見他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答應瞭他的請求。
第二天天剛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飯,然後提瞭弓箭,騎上快馬,扛起一個箭靶,打開城門衝瞭齣去。城外的敵軍見城中有人衝齣來,以為是來挑戰的,便急忙調動人馬準備迎戰。誰知太史慈下瞭馬,來到城邊的一個壕塹裏,栽好靶,一個人不慌不忙地練起箭來。太史慈練瞭好一陣,然後扛起箭靶,進城去瞭。圍觀的人嘀咕瞭一陣子,起初都感到奇怪,便遠遠地站著不動,後來見他隻是練箭而已,這纔放下心來。
第二天,太史慈騎上馬,又扛著箭靶來到壕塹裏練箭。這一迴,圍觀的敵兵對太史慈不那麼警惕瞭。他們有的躺著不動,有的還圍上來閑看,相互間耳語一番,評論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練瞭兩個時辰,最後又扛起箭靶,騎馬進城去瞭。
到瞭第三天,太史慈又扛著箭靶齣城瞭,圍觀的人以為這個古怪的人物又齣來練箭瞭,便不再理會他。誰知太史慈這次卻把箭靶一丟,揚鞭策馬,徑直衝嚮城外。當圍城大軍清醒過來時,太史慈已經衝齣重圍。他們氣急敗壞地派人追趕,太史慈卻早已跑得無影無蹤瞭。
太史慈來到平原郡,嚮劉備求救,請他發齣救兵。劉備於是派齣精兵強將3000名,跟隨太史慈去解都昌之圍。圍城大軍得知劉備的援兵到來,再也無心攻城,四散退去瞭。
人們對司空見慣的事情常常不會産生疑惑。太史慈正是利用瞭這一點,以熟視無睹的常見現象來麻痹對手,扼殺瞭對手思想的靈敏性,而後突然行動,突齣重圍。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同樣的計策應用於商場上也可以齣其不意地打擊對手,就像處於弱勢的顧爾德最後卻控製瞭西聯電報一樣。
顧爾德是美國商場大玩傢。1878年,他投資100萬美元成立瞭一傢電報公司。在此之前,西聯電報公司一直獨占著電報市場的生意,因而顧爾德的這傢電報公司直接威脅到西聯電報公司的利益。
麵對顧爾德的威脅,西聯公司的董事決定不惜任何代價收購顧爾德的公司。他們認為這麼一來就可以除掉這個惱人的競爭對手。
然而過瞭幾個月,顧爾德又開瞭一傢電報公司,再一次和西聯電報公司展開瞭競爭。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西聯又齣資買下瞭顧爾德新開的公司。不久後,這樣的事情又發生瞭。可是這一次西聯電報公司卻吃驚地發現,西聯公司的經營權已經落入顧爾德的手中。
西聯公司的董事們以為顧爾德的目標隻是等著被高價收買,從中賺取利潤。其實顧爾德是在轉移西聯的注意力,並通過西聯公司的收購行為在西聯內部安插自己的人馬。與此同時,顧爾德齣高價在西聯公司之前購買瞭愛迪生的四重發報機專利,進而在故伎重演的掩護下,以內部蠶食和專利權作為要挾一步步控製瞭西聯的經營權。
顧爾德使用的就是一個反復模式的詭計,他以重復的行動展現在對手麵前,讓他們相信自己會繼續保持同樣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掌控著西聯電報公司的心理預期,他們認為顧爾德的行為會遵循一個固定的模式。正是這種觀念,使得他們落入顧爾德設下的圈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