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西方学者diyi本全面系统论述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原因的著作,国内外很多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学者都对这本著作赞誉有加。本书属于史学经典,绝版重译。本书平装版上市之后,获得较为广泛的好评。比如:2014亚马xun好书奖、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奖、新浪中国好书榜、百道网2014年好书榜、百道网2015中国好书榜中榜人文类TOP50、2015年《学术中国》暑期书单,等等。
史学经典,绝版重译。杨奎松、秦晖、雷颐鼎力推荐
这是任何想要了解国共关系史,特别是想要了解当年执政的国民党何以会短短几年间就败给了“革命”的共产党的读者,非读不可的重要著作之一。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尤其是对1940年代后半期国共两党在社会政治层面的较量,做了很深入的考察与研究,给人深刻的印象。
——杨奎松
海报:
《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美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国民党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关于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该书于2014年7月出版平装版,今为精装珍藏版本。
很多书都试图分析1945年到1949年间中国内战中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Suzanne Pepper的quanwei著作是diyi本也是wei一一本全面的分析如何国民党输掉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行动的失败,是如何在腐败和无能下输掉了平民大众支持的失败。现在新版面市(中文精装珍藏版即是根据新版翻译完成),这里加入了国民党失败和共产党胜利的quanwei调查,揭示了新的调查结果和一些档案资料,为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画上浓厚的一笔。
胡素珊(Suzanne Pepper),美国学者。197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学位。除本书外,著有:《中国的大学》,《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教育改革》,《激进主义与20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剑桥中国史》第13卷(中华民国部分)有关中国内战的篇章便出于她的手笔,她还为《剑桥中国史》第14、15卷(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撰写了有关教育问题的三章。
这本出色的学术著作是对1945—1949年中国内战期间国共两党政治冲突的quanwei记录。作者将此书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diyi部分论述国民党之所以在大陆崩溃的种种弱点,第二部分论述导致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的优势所在……这本书是对我们有关中国现代史知识的zui重要的补充,是这一领域的必读著作。
――美国《亚洲研究》
那些对内战时期的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组织,对剖析政治权力的基础感兴趣的读者,不可不读此书。
――美国《亚洲事务》
本书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胡素珊公允地、充满智地分析了国民党失败和共产党胜利的原因,她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国内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它们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她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因此产生了这样一本对中国的内战首次作全面的令人信服的记叙的著作。
――美国《选择》
胡素珊引人入胜地叙述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如何在不到四年的时内间完全输给共产党的过程。这主要不是一段军事斗争的历史,这是一段政治斗争的历史。国民党的腐败与无能最终使各阶层的民众起来反对它,在论述这一历史黑白点的政治斗争方面,可能不会再有比这本更好的著作了。
――《美国政治科学评论》
推荐序(雷颐)
再版前言
第一部分 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岁月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内战的开始:接管日占区
战胜者与战败者
经济
光复地区
第三章 学生的反战运动
“一二·一”运动
抗议在华美军暴行运动
学生运动以及内战政治
第四章 经济管理不善造成的政治损失
工人运动的复兴
经济管理不善和丧失民心
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
第五章 林林总总的控诉: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的批评
知识分子对国民党政府的批评
国民党统治的表现:政策和工作
自由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第二部分 共产党的胜利
第六章 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表现
共产党的统治方式
1949年自由主义者和共产党的联盟
第七章 恢复土地改革
中共胜利的社会经济根源
土地改革:抗日战争的经验
总结:抗日战争的教训
激进的土改:1946-1947年
作为阶级斗争的内战:战略需要还是“左倾”过激行为?
总结
第八章 回到城市
张家口的实验
中国共产党城市政策的起源(1945-1946年)
重返城市:1947-1949年
从农村到城市:1949年的中国共产党
第九章 一个新的开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收城市
法律和秩序
经济和金融
胜利者和其他人:最广泛的联盟
第十章 内战的政治
城市
农村
征引文献说明
对增订书目的说明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再版前言
历史写作不仅与它试图描述的过去紧密相关,同时也会受到历史现状的深刻影响,没有什么比一本旧历史著作的新版本能更好地证实这样一个观点了。自《中国的内战》于1978年首次出版后,已经有几代政治人物和学者离我们而去了。如果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作为研究背景,那么在这本专著再版之前,我们有必要确定中国内战最初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整体环境。对于某些特定年龄的读者而言,这种重述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帮助他们重温过去的历史,因此似乎是显得有些多余了。然而,历史的描述并不总是只限于时间一个维度。本书的1997年中文版就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也就是说,时间的间隔并不是历史著作要跨越的唯一障碍。
事实上,我们有必要对初次阅读本书的中国读者做一些基本介绍。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以及对历史的兴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再版本书的主要理由。毛泽东于1976年去世之后,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政府开放了国家档案,并且重新放宽了--尽管不是完全取消--诸多历史著作的出版限制。正是由于这种开放,学者们得以接触到有关新中国的大量原始或二手资料,从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诸多阶段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之间进行的内战。见书后参考文献中的中文著作部分。新中国翻译并出版了许多非中国学者有关中国的著作,这是新时代一个显著的特色。有了这些翻译作品,中国学生事实上能读到许多北美和欧洲大学为自己的学生提供的有关近代中国的图书。国内外的几代中国读者由此同时读到了对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历史的片段描述。可以肯定,这些历史片段的作者将为即将阅读他们作品的新读者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历史观。中国读者以这些外国作者未曾想到的方式充分利用了他们的作品,这是对作者们最好的回报。我们将在下面详述这种利用的成果。
00中国的内战再版前言00我对1945-1949年中国内战的研究始于1969年,那一年我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政治学博士,中国内战是我博士论文的一部分。而真正完成这篇论文是3年以后的事情。为达到出版的要求,我在1973年和1975年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筹备出版”的过程持续了3年。直到1978年,它的第一版才正式面世,并于1980年推出了平装本。这部著作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一些人喜欢它,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没什么价值。事实上,人们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自己的看法,虽然我和他们有不同的理由。我感到不满意是由于最终的作品并不符合我最初的期望。题材和资料的缺乏、出版日期的推延、无法得出满意的结论,似乎让这本书永远不可能完成。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仍然是成功的。因为对读者而言,它涉及的题材和提出的问题本身是具有吸引力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期10年的写作过程让这些问题显得更加普遍和重要了。10年的创作时间在现在看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1969-1980年那个思想急遽变化的年代,这一时间跨度足以断送任何一本书的前程。
问题:美国之亚洲,中国之内战
在我研究中国内战的过程中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在1969年对我而言十分关键的问题到1980年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到1980年,许多人已经读过了我的书,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1969年,在学习中国革命史的学生中间,最时髦的话题是越南和詹隼(ChalmersJohnson),而且这两个话题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詹隼当时担任博士论文评审委员会的主席,他自己有关农民民族主义的论文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并引起了不少争议。见詹隼:《农民民族主义和共产党政权:中国革命的开始(1937-1945)》,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2年。如果将背景换成其他的任何时代或政治学科,这样的议题本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那时,越南战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焦点,没有哪一个政治系的学生会不讨论与越南直接相关的话题。美国在后殖民地区的外交政策,是否应该参与他国的内战,这些战争的性质,特别是共产主义的挑战,与此相关的所有话题都引起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然而,如果人们寻根究底,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最终归结到一个最初的激烈争论上,即对1949年中国“沦陷”于共产主义,美国究竟负有怎样的责任?这场争论的结论是,美国当时决定不直接干预1945-1949年中国内战的许多考虑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华盛顿决心在朝鲜给予共产主义坚决的回击,并在越南延续了这一强硬立场。
尽管美国政府做出了这样明确的决定,20世纪60年代后期仍是一个过渡时期,上述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讨论。随着两极时代的终结,20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流行的强硬的反共思潮以及产生这种思潮的认识根源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作是绝对正确的了。冷战的结束几乎和它的到来一样突然。为了对过去历史进行新的总结,全美国范围内又展开了另一轮激烈的争论。和中国发生的情况几乎完全一样,越南共产党最终取得了胜利。美国试图在自己和对手之间建立一种既共存又遏制的新平衡关系。农民民族主义展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有力地回击了那些认为它即将灭亡的预言。农民民族主义将学术目标和政治内涵结合在一起,这使它具有双重的意义。由于这种双重性质,在人们试图达成新的政策共识的过程中,詹隼既被视为冷战后第一批研究中国问题学者中的自由主义先驱,也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这一过渡时期保守主义的代表。
最近,贺康玲(KathleenHartford)和戈迪温(SteveGoldstein)对西方学者关于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历史的观点进行了总结。除了一点以外,我赞成这两位学者的几乎所有结论。詹隼和他最初的批评者之间的分歧肯定不会“比事实更加明显”。见贺康玲和戈迪温《星星之火:中国的农村革命》中的“概述: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观察”一节。只是在进行了多年的后续研究,并消除了这一领域的大部分歧见后,人们才得出了这一结论。詹隼最开始受到的反对并不算激烈,学术上的分歧是随着政治含义的增强而变得日益真切的。
20世纪50年代,人们写了许多关于1949年共产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文章,但詹隼1962年发表的论文与之前文章的主题有着明显的区别。此前的文章谈论的主要是阴谋论、美国的责任、苏联的责任、共产党作为一种组织武器的特性、精英决定论,以及最高层做出的决策。詹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占领日本的重要意义、整个亚洲蓬勃发展的反殖民民族主义运动等问题上的见解并不新鲜。詹隼的创新在于他将这一系列问题与中国共产主义的胜利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更不同寻常的是,詹隼试图将这些问题置于中国农村的背景下来加以理解,他创造了“农民民族主义”这个新词。詹隼认为,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抗日活动,赢得了人民广泛的支持,这是共产党人最终能够取胜的根本原因。在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由党领导的地方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不再是苏联共产党的一个“复制品”,而且成为一支带有鲜明中国民族主义特色的、合法的、本土的政治力量。
很不错,大家都很满意。。还来!
评分精装比平装厚实一点纸张稍微好点贵了好多好多~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当你觉得备受煎熬时,说明你正在成长。
评分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内战,给你不一样的角度
评分纸张很好,印刷不错。内容待看。
评分内容毕竟出自外国学者、很详实客观 参考很多文献资料 真实性比较好吧
评分书不错,是正版,知名出版社的经典书,质量就是有保障,京东的送货速度也很快,有空慢慢读。
评分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