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30
大隈重信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我的人生。《大隈重信传》是“近代日本的设计师” 大隈重信的传记,也是行政学、政治学必读经典。作者为早稻田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行政学泰斗级人物。他以独特的视角,去脸谱化的历史,重寻明治维新变局源头,深刻透视大隈重信作为明治维新核心领袖层中的一员,为开启近代日本现代化过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书中深刻揭示了大变局时代日本实力派领袖们如何坐稳天下的秘密,以独特视角重述明治维新众多领袖如何发挥统率力。读不懂大隈重信,就无法了解近代日本如何重启强国之路。本书包括:
明治维新之领导权︱明治维新之诸阶段 ︱
大隈重信之登场︱位居庙堂的大隈重信︱
岩仓使节团和留守政府︱明治三杰之完美结局︱
政变的预兆︱明治十四年政变︱
国民领袖大隈重信
本书作者系早稻田大学终身名誉教授、行政学泰斗级人物。
他以独特的视角,去脸谱化的历史,重寻明治维新变局源头,深刻透视大隈重信作为明治维新核心领袖层中的一员,为开启近代日本现代化过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书中为读者全景式展示日本明治维新那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从世界观、人生观、宗教观、历史观等多个角度描绘了国民领袖大隈重信如何突围与重生。跟随明治维新三杰,行使超强的统率力,深度挖掘近代日本转型时期的历史,探索中国当今问题之根源。
大隈重信小传
大隈重信是明治时期著名的改革者、政治家、演说家,有名的财政大臣。他是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导的改革成功让日本建立了近代工业,不但挽救了刚成立不久的明治政府,还为未来日本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明治维新中为数不多的思想开放者之一,是维新志士中难得一见的人物。在他死后,有150万人参加了他的国葬。他留下来的早稻田大学,也成为日本著名的学府,享誉世界。
片冈宽光
政治学博士,
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
早稻田研究生院政治学系委员长、公共经营研究系教授,
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名誉教授,
日本行政监察学会理事长。
著作: 《行政国家》(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76)
《行政的设计》(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78)
《内阁的机能和辅佐机构》(成文堂,1982)
《国民和行政》(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0)
《行政的构造》(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2)
《官僚精英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6)
《职业公务员》(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98)
《责任的思想》(早稻田大学出版部,2000)
《公共的哲学》(早稻田大学出版部,2002)
如同本书中所述,在明治维新时期的众多领袖中,大隈重信格外风光,绽放异彩。这主要因为他是一位基于“人民”立场的领导者,而不是基于“官僚”立场的领导者。与当时的萨长藩阀有着根本的不同,大隈重信是一位“国民、大众的领袖”,他是“近代日本的设计师”,正如片冈老师说的,他是一位“国民领袖”。
——早稻田大学第十四代总长 奥岛孝康
他是在野的大政治家,亦是作为东洋著名的和平论者,更是我国教育界的伟大功臣,大隈侯的功绩将被永载史册。
——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 涩泽荣一
序章 明治维新之领导权
1. 明治维新之领袖群像
2. 领导群像的构造
3. 领袖统率力之面面观
4. 追求的路线和主义
第一章 明治维新之诸阶段
1. 维新之开启
2. 维新之断行
3. 建国之路
第二章 大隈重信之登场
1. 大隈重信之生平
2. 弘道馆、义祭同盟及兰学寮
3. 一介书生的报国梦
4. 长崎的新工作
5. 与帕克斯的外交争锋
6. 横滨工作中的大任务
7. 近代国家的历程和大隈重信的生涯
第三章 位居庙堂的大隈重信
1. 朝堂上的大隈重信
2. 活跃在会计官副知事的岗位上
3. 民、藏两省合并的得与失
4. 民、藏两省分离之大结局
5. 参议大隈重信面临的考验
第四章 岩仓使节团和留守政府
1. 岩仓遣欧美使节团
2. 在美国告吹的改约谈判
3. 欧美印象的冲击
4. 留守政府的大掌柜
5. 伴随着废藩置县的诸改革
6. 留守政府内部的分裂和调停
7. 归国后之征韩论的破裂
第五章 明治三杰之完美结局
1. 西乡隆盛的真意
2. 木户孝允的心情
3. 大久保利通的领导力
4. 征台问题和罢免大隈的要求
5. 大久保的外交手腕
6. 大阪会议和之后的政局
7. 在民政问题上大久保的远见
8. 大久保最后的心愿
第六章 政变的预兆
1. 大隈、伊藤、井上之倾斜的三套马车
2. 四面楚歌的大隈财政
3. 伊藤的真本领/
4. 参议和省卿分离的困惑
5. 委托发行官报及奇怪的热海会议
6. 伊藤和大隈之本性
第七章 明治十四年政变
1. 明治十四年之社会动向
2. 政变的主谋
3. 大隈的宪法意见
4. 大隈建议书执笔者之谜/
5. 选择普鲁士德国模式宪法
6. 官产出让事件和伊藤的动作
7. 政变后的善后工作
第八章 国民领袖大隈重信
1. 被抛弃的反对派领袖
2. 接受《大日本帝国宪法》
3. 国民领袖大隈重信
4. 敌友关系中的苦痛记忆
5. 教育者大隈重信
6. 思想家大隈重信
7. 大隈重信的生涯总决算
大隈重信著作讲演目录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领袖统率力之面面观
第一,领袖是改变历史走向的人。他们能成就旁人所不能成就的大事业。
亚历山大和恺撒大帝就是典型的代表。关于拿破仑,路德维希这样说:“当意识到自己的活动能够载入史册之后,就点燃了创造力的火焰。”明治维新的领导群体,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当然,最初他们是否抱着这样的意图不得而知,但是每个人都通过发挥自身价值,燃烧个体的力量,最终一起将日本从封建制引上了近代国家的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可以被人随意操纵。相反,历史总是与试图操纵它的人的意愿背道而驰,或转向其无法预料的方向。即便如此,领袖们都坚持努力留下向前的足迹,因为不这么做就有可能会随波逐流,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为了能够留下向前的足迹,必须立足过去,抓住现在,实现未来。能够作用于现,并有计划地实现未来的,被称作“变革型”的领袖人物。但是维新领袖们事先没有做出任何计划表,那么他们所行使的应该就是“交易型”的统率力。而且任何统率力都会存在局限性。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个局限性,就不可能对现状施加影响 , 更无法开拓未来。因此,每一次都需要重新缅怀过去,充分展望未来,并努力让现在成为通往未来的桥梁。过去、现在、未来是接连不断,循环往复地呈螺旋状向前推进。就像足球运动员中村俊辅在《洞察力》(2008 年)一书中有句很形象的话描述的那样:“悉心洞察,开拓未来。”洞察是指现在的动作,但洞察的内容却是要依靠对过去细节的把握才能做到。开拓未来是指向着对比赛有利的方向展开。也就是说,在比赛过程中,通过洞察对手,把握好现在的动作,是可以将足球向着既定的方向一踢而进的。
领导力不同于在白纸上写字。如果没有扎实地立足于过去,就不能向着描绘好的方向发展。维新领袖群中的许多人被称作“天保老人”(天保年间出生)。他们生于幕末,所受的教育是幕府主导的旧式教育,这使他们感受到了与新时代气息的格格不入。因此他们不断去挑战束缚自己的过去,终于冲破了壁垒,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领袖的形象必须是背影高大,因为一个高个子的人,就算置身于人山人海中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而且,前瞻性对于一个领导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但是前瞻性本身也有限度。大久保说这个限度是30年,也就是说最远能看到未来 30 年。领导人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而陷入一片迷茫的人们寻找到一线光明。他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指引人们跟随他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依大久保所见,所谓的预见未来、前瞻性或构想,最远可以预测到 30 年以后的未来。为了将来,
在失去方向的情况下必须要觅得一丝光明方可前行,而构想本身总是要依照现实进行调整的。在不断流转的现实中,包含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那些有可能实现的构想,总是被这些不确定因素所干扰,因此要一边应付不断出现的新事态,一边前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预见性固然重要,认识到预见性是有限度的,这一点更为重要。
大隈驳斥“英雄的眼力能看清千古”这句话,认为那是天大的谎言。因为首先明治维新在开始阶段并不是以“尊王讨幕”为目的,按照一定的计划勠力同心而达成的。且不说预测 30 年,就是单去预测之后一年的情况,也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期间实在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即便作出了预测,也有必要应对新情况不断作出调整。拿破仑也有句名言:“真正的勇气是凌晨两点钟的勇气。”他指的是,即使在最疲惫的凌晨两点遇到突然袭击也要能机智应对并有突出重围的勇气。对我们进行突然袭击的不光是敌人,还有局势和环境。如果没有应对它的灵活性,就无法在历史上留下步步向前的印迹。托马斯?卡莱尔也强调:“英雄作为过去时,在历史上留下足迹。而领袖要在未来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下大步向前。”因此英雄领袖不仅要有预见性,有实现构想的勇气和决断人国民领袖——大隈重信,同时对这些构想也需要不断灵活地加以修正和调整,才能取得进步。
第二,领袖无疑是向天下发号施令之人。“天下”按字面的意思指的是国际社会或是国家,事实上也可能是特定的组织、集团 , 或者就是自己本人的“天下”。为了能留下足以改变特定集合体或组织的历史业绩,领袖通过号令将麾下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并使他们步调一致。这种作用力是专属于维新领导群中的核心领导层的。通常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 , 需要合众人之力才能完成某项任务时 , 正是需要统率力的时候。为此人们必须同呼吸、共命运。将分散的人力集中到一点上去。如同赛艇运动员需要舵手,足球运动员也需要教练一样。
特别是社会或某组织,当面对只能选择一种解决对策时,尤其需要行使统率力。在那种情况下,号令不仅是起到让人们同呼吸的作用,更是将人们相对强制性地集合起来形成凝聚力,使这个社会或组织中的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解决对策。这在经济学上就是通过“公共财政的供给”来解决的问题了。“公共财政”的定义是一旦供给,所有人都可以平等享受,也不得不享受的财政。
为了使这部分钱财能够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就要有一个人发号施令,以防范那些不劳动、不承担义务、只享受利益的“搭便车的人”。这时,号令必须要有强制力,这就是“号令天下”的意思。
第三,领袖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人物。领袖是能够留下丰功伟绩的人,因此必须具备屹立于天下、敢于担当的气概。当天下是指特定组织或团体时,至少在那个范围内,也需要有这种气。在领导群中行使统率力时,气概必须是每一位领导人都要拥有的,气概不是由集体生成的,也不可能相互补充或共有。
“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在中国的典籍《大学》中表现为“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在《尚书?汤诰》中称为“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尚书?汤诰》中也有“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尚书? 泰誓》又称“奉予一人,恭行天罚”,意思是你们要帮助我,我受命于天,奉行上天的惩罚。这些都表现出伟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风范。西乡隆盛也曾说过:“将天下人的仇恨都归于我一人吧。”(《大西乡全集》)还有涩泽荣一称颂大隈道:“大隈一直心系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这充分表达了中野正刚所谓的 “天下以一己而立”的顶天立地的气魄。
“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会让领导人充满气概,会让他时刻都想着发挥统率力。天下虽然是一个空间概念,如果转换成时间,那就是 24 小时每时每刻都心怀天下事。北岛康介的教练平井伯昌在北京奥运会时,曾给同行的另一位后辈教练奥野景介提出建议:“24 小时都思考游泳这件事,并不停反问自己‘是什么’‘怎么办才好’。”人需要睡眠和进食的时间,除此之外也相当忙碌,“时时刻刻”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能用这种气概来说明处事的决心。事实上在北京奥运会时,平井教练直到比赛的前夜还一直在为北岛康介的泳姿改良问题烦恼着,深思熟虑直到最后一刻。从时间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屹立于天下的意思。
既然以天下为己任,就必须要有一种鼓励自己、领导别人的气概。孟子就说:“气,体之充也;志,气之帅也。”也就是说,气统领全身,在气之上的是志,给气以意志和方向。天下以一己而立的气概是靠气和志来支持的。气和志不光让领袖本人热血沸腾、充满能量,还会使他带有一种气场,给他的追随者们一种感染力,使追随者精神振奋,能量迸发。统率力不只作用于领袖自身。
领袖的气概可以转化成气场向外散发,统率和动员部下,这样的人就是众望所归、有领袖风范的人。要想让人们感受到气场,不光取决于领导人与生俱来的高资质和远大志向,还要让追随者对领导人指引的方向产生共鸣。领导指引的方向不可能完全没错,能否让人们有共鸣才是关键。共鸣包含心情的因素、方向的妥当性以及对利害得失的预估。
第四,领袖是众人瞩目的对象。他肩负着众人的期待,举手投足都在人们的瞩目之中。从这个意义来讲,领袖位于众人的中心。为了能稳定地行使统率力,必须将领导地位通过制度手段固定下来。如果维持不住这种地位,即便当时身处大众的关注之下,不久也终究会被遗忘。这里说的众人就是追随者,如果追随者和领导人之间不是相联系的共同体,也不会产生这种追随与被追随的关系。这个共同体的最大范畴就是共同生活于国家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意识。由于各自的共同体的范畴不同,所以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维护地位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以国家为天下的时候,行使权力就成了手段。因此,掌握制度化的权力,并巩固好它,是件不容小觑的事。受人瞩目的光环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展下去的。
维新领导群中,许多人最初的政治基础来自他们出身的藩,并且很多人直到最后都一直依赖着这个基础。西乡隆盛曾代表新政府征伐东北地区,许多东北旧藩的藩士也陆续臣服于他,支持西乡隆盛的追随者圈子不仅扩展到了东北地区,而且扩展到了全国范围内特定的阶层中。后来西乡反叛,这些追随者也将他奉为坚持旧制的武士代言人,这种重负迫使他最后与新政府为敌,成为武士泯灭之最后的祭品。大隈重信出身的佐贺藩,也是备受瞩目的幕末强藩之一,当时“出人头地”是有志之士的奋斗目标,那时的大隈就被人们推崇为出人头地的典范。小村寿太郎后来也成为日本杰出的外交官,他无论在外交战略上,还是在具体的外交技巧上,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华,甚至显示出了超过大隈的能力。但是据说在小村的学生时代,他的宿舍里曾挂着一张大隈的明星海报,上面还有大隈的亲笔签名——“赠予小村寿太郎君”。当有人问及小村,是否和大隈相熟时,小村却以“这些不重要”为由,未作正面回答。曾几何时,对于小村来说,日夜凝视大隈的海报,一定让他在心中燃起了斗志,说总有一天我也要变成这样。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它发生在以“出人头地”为社会热潮的明治时期。
领袖和追随者之间通过崇拜和引领等联系产生了一体性。追随者从领袖身上感受到气场,并将其与自身同一化,对领袖的指示产生敬仰和服从的情绪,并且这种情绪会逐渐高涨起来。产生这一过程的基础就是领袖要具有一种意识,即追随者们也同自己一样,想要获得成长。因此领袖要尽可能做到帮助他们成长。领袖和追随者之间有时是通过领袖的副手来作为媒介的。所以,领袖必须要为他的副手创造易于发挥领导力的条件。从这个意义来说,领袖、领袖的副手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水平的,而不是垂直的。管理学的先知玛丽?帕克?芙丽特就说,领袖和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在打网球,是一种往复的关系。最早利用实践这种关系的就是恺撒,至少在恺撒成为大帝之前,他把部下看作是和自己有相同理想的人,带领他们成功渡过了卢比孔河。年轻时候的拿破仑率领共和国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冒着严寒,抄近道越过圣伯纳隘道。他一边呼吁士兵要尊重“解放区”的人民,一边在下山崖时鼓舞士兵说:“在皮埃蒙特平原会有丰厚的猎物等着大家。”不管是领袖还是追随者,他们最终都希望实现自我,领袖的作用就是能够带给追随者他们想要的。领袖在追求实现自我的同时,也要保证给他的副手以及追随者们这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做出贡献。维新领导群对此有多深的认识不得而知,但是在《大久保利通文书》和《木户孝允文书》中,可以看出作为核心领导,他们在给实力派领导和后备领导写信时,用语谦恭礼貌,言辞中流露着对对方立场的尊重和对他们的期待,这种平等和鼓励,就是他们能够团结他人的最大本钱。
虽说如此,追随者和领袖之间由崇拜和引领产生的一体性并不见得总是起到积极作用。比如在中国战国时期,齐王好紫衣,导致紫色染料价格大涨。楚王好细腰,导致人们竞相节食,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更不要说打仗了。这些问题不光出现在过去。我们国家诞生了高中棒球的“手帕王子”后,王子用的蓝手帕就出现了缺货的情况。这是个浅显的例子。从政治的立场上看,明治政府当初试图用外夷的威胁来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内政上转移开来,但这很可能就引起人们的过度反应,导致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最终发展到政府无法控制的地步。明治维新最初就是以“攘夷”为口号的。但当发现不切实际时,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就将攘夷的对象转向亚洲,改为了大力宣传侵略路线。领袖和追随者间的同一化虽然是不可缺少的,但也要当心使用过度而偏离了方向。
第五,领袖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目标。奥德威 ? 狄德就说过,领袖不应该自己去亲力亲为,而是应该懂得“善于用人的艺术”。通常领袖都是一个人。像维新领导群这样,虽说人数多些,但也是有限的人数。面对无限多样化的环境,人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为了能够影响周围的环境和追随者,做出能够名留青史的事业,就必须要依靠追随者。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曾写道:“做着改变这个世界工作的是一线的士兵。”这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领袖不是依靠自己有什么,而是依靠别人有什么。领袖的作用是去引导、动员,最终达成目的。
换句话说,领袖就是要给追随者蓄积的能量点火,并引导他们向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出力,最终达成既定目标。中国战国末期编纂的《吕氏春秋》,就讲到君主应当知人善任,不必事必躬亲。领袖自己可能不具备某种能力,但是别人身上却有。这时就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和才华去达成目的。在西洋也有同样的例子。恺撒带兵渡过卢比孔河,返回罗马掌握了权力,正是因为有那些追随他的士兵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恺撒对这些士兵非常尊重,他很大方地给他们赏赐,并且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上文也提到过,拿破仑也是这样做的。而再观我国的明治维新,在戊辰战争开始时,新政府缺少资金,不仅向豪商募集钱款,还派出特使向德川庆喜讨要办先帝忌辰的费用。庆喜当时也没有钱,但是答应写命令书从勘定奉行处支出。他人的物力,不仅包括伙伴的,也包括对手的。在物资输送困难的年代,将敌方可以调配的物资计算在内也是常有的事。
明治维新在某个阶段是运用武力进行的武装革命。但是领导革命的武装人员大多出身中下级武士,因此他们不具备动用藩中武装的资格。他们是通过游说藩主,动员藩的势力才达成了目的,这种游说如果不靠武士同伴之间的合作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在建设近代国家的过程中,必然要逐渐排除掉藩主势力,那些昔日的武士同伴们,如果是仍誓死追随藩主或是对改革抱有任何疑问的话,也都会渐渐被排挤掉。这就是明治维新所经历的过程,随时随地利用一些人,再淘汰一些人,但永远保持了一个坚强的核心集体,依靠众人的 大隈重信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隈重信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隈重信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隈重信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