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成都千年以来的重城格局不再,但历史与当下在『少城』交融出市井生活和城市精神的范本。而生活在『少城』的原住民和新生人群正是市井生活和城市精神的载体,这些个体使『少城』不再是抽象的地名,每个个体都以自己具象的生活方式参与『少城』的生长。
『少城』既是老成都原生态生活在当代的存续,也是新成都多元文化在当代的交融。《宽窄少城》梳理少城的历史,记录少城的当下,从城市史到个人史,从现在指向未来,呈现一个鲜活而丰富的『少城』,借由这种混合了城市历史和个人记忆的讲述,道一声:“久违了,少城。”
本书分为“城史、街巷、人文”三大部分构成,立足于地方志、旅游志、人文志的角度进行编撰,他既是一本地方志更是一本面向市场的纸本产品,这样才能达到对“宽窄少城”的*大推广。主要特色街道描写7条、访谈了30位与宽窄少城有关的原住居民、文化大家、文创艺术、影像记录、民间艺人等,从多角度深层次的记述宽窄少城人文历史。
“纽客文化”位于成都市奎星楼街明堂,是一个致力发展文创产业中“独立原创文化”的孵化平台,属纽客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成都城
大城与少城
清城与满城
城史
地图
少城的街巷
原住民
杜麒
关升春
那木尔羊角
宋仲文
熊姐
马哥
宽窄巷子
翟永明
廖芸
王亥
杜兵
袁龙军
成都画院
何多苓
奎星楼街
明堂
于侃
谭仲
阿贝乐
猴子&菲比
泡桐树街
姚岚&李涵锐
小通巷
赵炜
同仁路
李永开
李杨平
人民公园
吴登方
吴名祥
影像记录者
肖全
齐鸿
陈春林
久违了少城
周莉
星楼街
来到奎星楼街很容易,不是受着舌头的指使就是受着耳朵的指使。在这条美食扎堆的街道上,每一样可以入口的东西都能调动起味觉神经的活跃度,吃饱喝足就走到街头的明堂听一场电子音乐,看一场艺术电影,从一种满足到另一种满足,轻易就道出了成都人生活的本质,就是要寻求舒服。
奎星楼的前身是老成都的满城中的光明胡同,西头原来曾有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后来又增加了一座奎星阁,所以在清代时就又名奎星胡同,民国时改名为奎星楼街。奎星楼街在清代建有一座牌坊叫里仁坊,上面有“里有仁风,探花及第”八个大字。奎星楼街过去还有过一个别称叫裤子街,因为清初的奎星楼街东头曾经分为两个出口,犹如裤子的两个裤管。
少城的关帝庙和奎星阁早已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殆尽,儒释道在民间的物化象征也再寻不到踪迹。当我们在奎星楼街吃着串串,喝着啤酒,听着电子音乐,看着电影,不会再通过“奎星”两个字去想象它的过去。我们的当下在这条街上,被最市井的麻辣鲜香满足口腹之欲,在最独立的文创园区找到价值归属。俗和雅,就像奎星楼街无法割裂的两个面,连接着少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少城有明堂
2013年,奎星楼街上两栋20世纪80年代的老建筑物外立面上赫然立起了一只手绘的卡通大熊猫,样子憨态可掬,蠢萌可爱,四棵从清朝穿越过来的银杏树仿佛是它天然的阴凉。熊猫下面是两个显眼的红字:明堂。这个主要以支持“青年原创文化”的孵化平台和文创园区,仿佛一夜之间就窜遍了成都年轻人和创意工作者的朋友圈,人们纷纷聚集到这里,寻求文化与艺术带来的纯粹与释放。短短四年时间不到,从明堂派生出的文化艺术现场与市井生活高度融合的模式在此生根发芽,枝叶朝着越高越远的方向生长。一个联结崭新世界的频率和磁场已经开始!作为成都目前唯一一个结合了城市历史文化韵味和市井生活的艺术现场,明堂有着自己响亮的口号:“我们不是权威,我们不是圈子,我们不要臆想,我们只要‘做回自己’!”,“有想法,就来搞个明堂!”态度鲜明而直白,带着浓浓的rock味。AXD设计杂志艺术专栏评论员易鸿女士评论说:“区别于美术馆、艺术机构有限的固定的空间,即通常意义上的白盒子。明堂在街巷,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开辟了一个想象空间,连接世界和成都,在一个无限扩张的全球化现实面前如何将一个鲜明地域化特征的城市空间搭建出没有边界的平台,‘异轨’‘漂移’的属性被植入日常生活中,其终极目标通向让每个人‘做回自己’。这几乎就是‘情景主义国际’倡导的瞬间艺术化的‘日常生活的革命’在21世纪的现场版。”
NU SPACE是明堂核心的组成部分,常态化呈现和出品明堂生态圈里最有意思最有价值的文化内容,有咖啡馆、设计商店和艺术实验室。咖啡馆三面透视的空间里,既能感受都市老街角落里的慢时光,又承担着联合办公的新形态的职能,与咖啡馆连通的设计商店,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原创的设计品和艺术品,对于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是一个集中展示和售卖的平台。艺术实验室常常会有独立的音乐、影像和当代艺术展,是这里最活跃的细胞,也是一个视听盛宴的“黑匣子”,NU SPACE每年承办着两三百场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更是一种文艺的生活方式。NUART艺术节基于明堂的文创平台以“青年原创文化”为主题的城市街头艺术节,从2014年开始,每年国庆节的10月1日至3日,由超过两百位来自世界各地与中国本土的艺术家、音乐人、创意者共同创作完成。“跨界当代艺术展”“巷巷独立音乐节”“摊摊创意市集”,以及新媒体艺术和电子音乐相结合的带有艺术实验性质的“声音试验”。每届艺术节为期三天的总来访都会超过10万人次,文艺人群、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都汇聚奎星楼街头。说到特色,可能就是有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本土的艺术家在成都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少城”街区里与原住居民们共同制造一次盛大的艺术PARTY,调动神经末梢,将人与城市的生命力引向高潮,而这种形式的艺术节在中国范围也应该是唯一。为什么会做“明堂”?从承载着故事的创始人和更多的“明堂”建设参与者身上或许会找到答案……
于侃
室内设计师/明堂创意社区NU SPACE创始人
2012年,做了近二十年的设计和文创工作的于侃,脑子里萌生出建立一个创意社区的想法。由于长期置身于文创圈,他十分清楚这个圈层的价值和痛点,特别是在成都这块土地里常年都埋藏着无数的“文创好种子”,但苦于成都无适合他们生根发芽的后端运营和孵化平台,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窘境。因此,于侃想要为这类人群创造一个孵化平台,一个聚集“社区”,而这个社区就是现在的明堂。“名堂”在成都话里是“想法”的意思,而于侃希望他是更加正能量的平台和社区,所以选择了光明的“明”。在他看来,“明堂创意工作区”的英文名比中文名更加切合自己想要的方向和主题,“MiNTOWN Studio Community”。
“MiNTOWN——极小的城镇”有点乌托邦的意思,“Studio——工作室”“Community——社区”,而这些词对于艺术家和创意人都是最为重要的概念。同时,明堂又是年轻人一个发挥天赋和才华的载体。这个载体不是一个所谓酷似798式的厂房,而选择了如今可以看到的一个城市里的老街区——少城。之所以选择少城,一方面因为少城是成都缘起的地方,从古至今文艺气息浓厚,另一方面还源自于侃童年和青年的生活经历。
于侃生于20世纪70年代,从小在成都的大型工厂和石油机关大院里长大,爸爸是设计拖拉机和汽车的高级工程师,或许因为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爸爸的绘图板,而圆规、角尺、鸭嘴笔是最好的玩具,冥冥之中,他后来也选择成为一名设计师。20世纪80 年代,那是一个文艺思潮大师辈出的年代,12岁的于侃在国画家代鹰的启蒙教导下与美术结缘,青春期又师从于李继翔、祝开嘉、王亥、许燎源等在80、90年代的成都乃至于艺术圈都赫赫有名的当代艺术家们,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价值观,在那时于侃的心里埋下了终生追求文艺的种子。20世纪90年代于侃创办了个人的室内设计工作室,这期间为周春芽、何多苓、翟永明、唐蕾等艺术家和文化人设计过私人项目,艺术家们的思考和工作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他。2000年末,准备投身于文产事业的于侃与电影导演王小帅在宽窄巷子有过一面之缘的谈话,王小帅问:你做文化产业如何平衡好文艺创作与商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于侃回答:曲线救国。王小帅说:要注意别曲了线国也没救了。于侃常常会用曾经的一席谈话来自我审视。
于侃喜欢一个人相对长时远程自由地游走世界,从1997年开始成为一名“背包客”,每年都花一个月或更多的时间,计划去一个地方独自“背包旅行”,体味所到之处的城市文化和人文风情。之所以爱上游走外部世界的生活方式,或许与他童年时的生活经历有关,那时机关大院里有食堂、澡堂、电影院等各项齐全的生活设施,但大多竖之以院墙与外界社会隔离,唯一能与院墙外的孩子们产生交集的地方就是学校。那时,把在城区街道上生长的孩子唤作“街娃”。他们随时随地在街道巷子里疯跑玩耍,虽然没有各种“生活配套”,但那种骨子里散发出的野性和不羁,是诸如于侃之类的“院墙子弟”所没有的,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于侃产生了莫大的好奇。
这一次,于侃终于在奎星楼街上做成了“街娃”。当了几年“街娃”,他才真正发现当“街娃”是如此快乐和自由,出门打招呼,左右有四邻。或许正因这样,他才逆传统艺术空间固定封闭的建筑构造而行,完全把明堂置于街区当中,拆掉墙打开门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尝试让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老旧社区无缝连接,开辟了一个更具有想象力的空间,建立起人与艺术创意之间更加透明开放相互拥抱的关系,与街道、原住民、社区和谐共生,彼此不排斥、不分离,最终形成明堂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独具一格的生态气息。
不管是设计展、分享会还是艺术节,明堂都以非常开放的态度,欢迎社区和城市里的每个人。尽管他们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但文化艺术带给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深信“艺术面前人人平等”。看着街区中生活的孩子们在明堂艺术现场毫无顾忌地跑进跑出嬉戏打闹,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会有些影响艺术作品现场的呈现气质,但更多的是欣慰,这些城市最基层街区里的孩子们从小到大就是在文化艺术现场耍大,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这也是为什么明堂当初选址老社区而不是老厂房的原因。在于侃眼里,文化艺术这个产业“没有情怀做不了,光有情怀也做不成,如果艺术仍是高大上,说明这个城市还没有进步”。这句话多少能够代表明堂今天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他们将艺术带到日常生活,打破艺术的界限,推到每一个平凡人的身边。
谭仲
成都人 纽客品牌文化联合创始人
同样是在成都长大的另一位创始人谭仲,他从小便沉浸在音乐给他营造的私密空间之中,音乐的发展史浓缩起来,就是谭仲的成长史,他听着各种类型的音乐长大。流行、摇滚、民谣、电子等音乐的不同风格交织在谭仲身上,便是他的性格和状态,一种孤独的游离,一种内在的摇摆,还有一种隐藏的喷发。在创立NUSPACE之前,谭仲做了六年的银行会计,开了七年的广告公司,乃至后来的熊猫电子音乐俱乐部,这是一个在世俗中不断还原自我的过程,谭仲是另类的,在于音乐对他的改造,在于自由意志对他的左右,或者说是冲击。谭仲对音乐的喜爱和推广,串成了他的事业轨迹。不同的城市会滋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去过世界各地音乐节的谭仲,把电子音乐放在少城老街,让充满实验性和原创性的音乐,和老城区发生互动。当音乐演出在百年街巷开场,少城的传统和市井,与新生文化融合出无限活力。他与于侃从不同的维度表达着精神世界的自由与解放,或许因此而结缘,两个大男人一拍即合,才有了今天的明堂和NUSPACE。
Kristen Ng
新西兰华裔 NUSPACE音乐策划人
在明堂的大家庭里,被自由凝聚起来的人不止两位创始人,还有新西兰华裔伍思听,大家都习惯叫她Kristen。作为明堂的音乐策划,每场NUSPACE的演出,她一定是全场最嗨的。东方面孔,西方思维的她,已经是新西兰的第三代移民。当她第一次到成都,就被这座城市的音乐氛围吸引了。独立乐队、原创音乐,在安逸闲适的生活氛围中滋长出个性和态度。对Kristen来说,音乐的丰富性、原创性、独立性在少城找到了最合适的试验场。
……
宽窄少城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宽窄少城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宽窄少城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