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與敗,輸與贏,關鍵在於我們是選擇堅持還是選擇放棄。對於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人來說,逆境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激發齣自身更大的潛力,逆境帶給他們的是一生珍貴的財富;對於輕
言放棄、輕易認輸的人而言,逆境猶如一劑毒藥,讓他們在重重阻礙下終放棄努力,一敗塗地。輕易認輸的人,不會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太遠。路,總是給不服輸的人鋪設的。成功沒有你想象的
那麼難,隻要你有不服輸的膽魄,有堅持到底的勇氣,就一定能闖齣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在輸得起的年齡,做一個不服輸的自己。不服輸,一切皆有可能。
葉舟
心理學博士,中國思維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思維戰略首席專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總裁班特聘教授,被譽為“中國具有使命感的學者”之一,講授的主要課程有“總裁思維風暴”係列、“國學大智慧”係列等。
Part1 怕,你這輩子就輸瞭
什麼都怕,什麼都乾不成 / 002
怕,有什麼可怕的 / 005
你不過是被自己嚇倒的 / 007
直麵恐懼是戰勝恐懼的首步 / 009
趕跑心中的“膽小鬼” / 011
不畏不懼,人生就不會輸 / 013
做懦夫,做勇者,由自己決定 / 016
勇者無畏,感謝自己夠勇敢 / 018
戰勝自己就能戰勝世界 / 021
你若勇敢,世界會為你讓路 / 024
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 / 026
突破自己:跨一步,就成功 / 028
Part2 奮鬥要趁早,年輕就是敢摺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 032
相信命運不如相信奮鬥 / 034
寜可在嘗試中失敗,不在保守中成功 / 036
哪怕一無所有,也要勇往直前 / 039
奮鬥要趁早,莫辜負青春好年華 / 041
二十幾歲的規劃決定你的一生 / 044
夢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 / 047
敢闖敢拼,闖齣人生一片天 / 049
吃苦的年齡不要選擇安逸 / 051
沒成功?隻是缺少一點野心 / 054
愛拼纔會贏,做時代的弄潮兒 / 057
Part3 人生大的謊言就是“我不行”
人生強大的對手是自己 / 060
“不能”是自己強加的 / 063
沒自信的人,已輸瞭一半 / 065
自我設限會扼殺你的夢想 / 067
沒有人看不起你,除瞭你自己 / 069
彆給自己貼上“小人物”的標簽 / 071
理直氣壯地告訴世界:我能行 / 073
永遠相信自己,從不輕言失敗 / 075
為自己頒奬,為自己喝彩 / 077
心中無敵,纔能無敵於天下 / 080
Part4 喚醒心中的巨人,你遠比想象中強大
你的能量超齣你的想象 / 086
挖掘潛能,激發生命正能量 / 088
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 090
意識不輸場,人生不輸陣 / 092
自我暗示:生來就是一個贏傢 / 095
自我激勵的8項法則 / 098
做一隻搏擊蒼穹的雄鷹 / 101
在艱難的世界全力以赴 / 103
興趣是成功的加速器 / 105
進取心推動你從弱者變強者 / 107
Part5 永遠不要找他人要安全感
你的人生沒有那麼多觀眾 / 110
永遠不要期望彆人給你安全感 / 112
要引領潮流,而不是追隨潮流 / 114
茫然時傾聽自己的心聲 / 117
不必討好他人,隻需做你自己 / 119
堅信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 121
有棱角纔不會被壓扁 / 123
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 125
走自己的路,讓彆人去說吧 / 127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129
Part6 如果不經受摺磨,成功就不會破繭而齣
人生低潮時曆練心智 / 132
在挫摺這所大學中錘煉 / 134
經受命運的暴風雨洗禮 / 137
感恩是強者歌唱生命的方式 / 139
在打壓中將自己磨礪成刀槍不入 / 142
以對手為師,再戰勝對手 / 144
你的遍體鱗傷,使你一身燦爛 / 146
每一次傷痛,都是一次成長 / 149
在失敗中成長、成熟、成功 / 151
Part7 有些黑夜,你隻能自己穿越
憑自己的力量前行 / 154
不屈服命運,靠自己站起來 / 157
在沙漠中尋找心中的星星 / 159
茫茫暗夜,自己就是光明使者 / 161
信念如炬,照亮漫漫人生 / 164
心若嚮陽,無畏悲傷 / 166
扛住瞭,世界就是你的 / 169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 171
堅信不幸隻是生命的過客 / 173
心不絕望,人生就會有希望 / 176
路的盡頭是錦綉花園 / 179
Part8 在輸得起的年紀,遇見不服輸的自己
任何時候都不放棄自己 / 184
成功屬於永不放棄者 / 186
除非你放棄,否則你不會被打垮 / 189
絕不、絕不、絕不放棄 / 191
永遠不屈服於脆弱的意誌 / 194
堅持下來的,終會是贏傢 / 196
再堅持一下,成功就在你的腳下 / 198
堅持到山窮水盡,迎來柳暗花明 / 200
失敗瞭,不怕從頭再來 / 203
路,是給不服輸的人準備的 / 206
夢想的路踏上瞭,跪著也要走完 / 209
什麼都怕,什麼都乾不成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摒棄害怕受傷、怯懦畏懼的心理,端正心態,以一顆健康有力的心嘗試生活,明天纔會有更好的開始。
懦弱的人害怕有壓力的狀態,因而他們也害怕競爭。在對手或睏難麵前,他們往往不善於堅持,而選擇迴避或屈服。懦弱者對於自尊並不忽視,但他們常常更願意用屈辱來換迴安寜。
懦弱者常常害怕機遇,因為他們不習慣迎接挑戰。他們從機遇中看到的是憂患,而在真正的憂患中,他們又看不到機遇。
懦弱者不善衝突,因而他們也害怕刀劍,進攻與防衛的武器在他們的手裏捍衛不瞭自身。他們當不瞭凶猛的虎狼,隻願做柔順的羔羊,而且往往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懦弱總是會遭人嘲笑,而遭到嘲笑,懦弱者會變得更加懦弱。
懦弱者經常自憐自卑,他們心中沒有生活的高貴之處。宏圖大誌是他們眼中的浮雲,可望而不可及。
懦弱通常是恐懼的伴侶,恐懼加強懦弱。它們都束縛瞭人的心靈和手腳。
懦弱常常會品嘗到悲劇的滋味。
人生就是要搏。什麼都怕,那就什麼都乾不成。沒有一顆勇敢的心,就不要妄談成功。
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擺脫怯懦和畏懼,幸運的人有時也不免有懦弱膽小、畏縮不前的心理狀態。但如果使它成為一種習慣,它就會成為情緒上的一種疾病,它使人過於謹慎、小心翼翼、多慮、猶豫不決,在心中還沒有確定目標之時,已含有恐懼的意味,在稍有挫摺時便退縮不前,因而影響自我設計目標的完成。
一個人如果總是畏懼這畏懼那,結果是什麼事也做不成。正如采珠的人如果被鰐魚嚇住,怎能得到名貴的珍珠?事實上,總是擔驚受怕的人,他就不是一個自由的人,就永遠不能走齣心中的恐懼陰影。
世上沒有任何絕對的事情,懦夫並不注定永遠懦弱,隻要他鼓起勇氣,大膽嚮睏難和逆境宣戰,並付諸行動,便開始成為勇士。正像魯迅所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嚮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說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
人生在世,可恨的就是膽小窩囊地過一輩子,上天既然讓我們降生於世,我們就應當承擔起我們作為人的責任和義務,書寫好那一個大大的“人”字。
年輕人應該有做事的勇氣,哪怕遭彆人冷眼,會碰壁,這些都是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成功不容易,主要在於一些人缺乏足夠的勇氣和毅力。
怕,有什麼可怕的
有人問英國戲劇大師蕭伯納:“為什麼你講話那麼有吸引力?”蕭伯納答道:“試齣來的,就像學滑冰一樣,開始時,笨頭笨腦,像個大傻瓜,後來試的次數多瞭,就熟練瞭。”蕭伯納年輕時,膽子很小,不敢大聲講話,更不敢在公開場閤發言,每當要敲彆人的門時,至少要在門外徘徊20分鍾,纔硬著頭皮去冒那個險。他說:“很少有人像我那樣深受害羞和膽怯之苦。”後來,他下決心要變弱為強,於是,他參加瞭辯論協會,齣席倫敦的各種公開討論會,逮住機會就發言,終於跨越瞭自己的無形障礙,成為20世紀有自信和傑齣的講演者之一。
很多時候,成功就像攀爬鐵索,失敗的原因不是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力量的單薄,而是懾於自己的無形障礙,被鐵索周圍的外在現象嚇破瞭膽。如果我們敢於做自己害怕的事,害怕就將必然消失。
麥剋·英泰爾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37歲那年他做瞭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薪水優厚的記者工作,隻帶瞭乾淨的衣服,由陽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車橫越美國。
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東海岸北卡羅萊納州的恐怖角——這隻是他精神快崩潰時做的一個倉促決定。某個午後他忽然哭瞭,因為他問瞭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瞭,我會後悔嗎?答案竟是那麼的肯定。雖然他有好工作,有漂亮的女友,但他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榖底。
他為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痛哭。一念之間,他選擇瞭北卡羅萊納的恐怖角作為終目的,藉以象徵他徵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
後,麥剋·英泰爾成為美國媒體中傳頌的知名人物。
剋服恐懼看起來非常睏難,但改變卻在一念之間。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恐懼和擔心完全是我們想象齣來的,想要驅除它必須在潛意識裏徹底根除。
一個人遇上害怕的事,隻要勇敢地嚮自己挑戰,就會覺得你所害怕的遠沒有你原先想象的那麼可怕。每當你發現自己總是在迴避你害怕做的事時,你還可以問問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試一試這些自己害怕做的事,壞的結果會是怎樣?”壞的結果,決不會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富有力量,傳遞齣一種積極嚮上、不屈不撓的信號。我一直以來都感到生活似乎缺少瞭那麼一股子勁兒,很多時候,麵對挑戰,我更容易選擇退縮,而不是迎難而上。這種“想贏怕輸”的心態,讓我錯失瞭不少機會,也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保守。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輸”的解讀。作者並沒有將“輸”定義為一種終結,而是看作是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分享瞭許多自己在人生低榖時的心路曆程,那種坦誠和真實,讓我深感共鳴。我記得他提到一次創業的重大失敗,那種傾傢蕩産的絕望感,以及後來如何從廢墟中重建信心的過程,讓我看到瞭生命頑強的韌性。 書中反復強調“心智訓練”的重要性,它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提供瞭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實際操作,展示瞭如何調整自己的認知模式,如何化解負麵情緒,以及如何培養積極的自我對話。我嘗試瞭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在麵對睏難時,刻意去尋找其中的積極因素,或者將注意力從“為什麼是我”轉移到“我能做什麼”。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重新定義成功”的部分。它讓我們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一種內心的充實和滿足。作者鼓勵我們去發掘自己的潛能,去追求那些真正能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被社會定義或者他人期望所束縛。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索,讓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嚮。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它沒有承諾奇跡,而是引導我們去挖掘自己內在的力量,去擁抱挑戰,去成為那個內心強大、不服輸的自己。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把解鎖潛能的鑰匙,雖然前路依然會有風雨,但我知道,我不再害怕,甚至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它觸及瞭我內心最渴望卻又最害怕觸碰的領域——“輸”與“不服輸”。我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輸不起”的心理,害怕失敗,害怕被嘲笑,所以很多時候,寜願選擇安逸,也不敢去嘗試那些可能帶來巨大迴報,但也可能導緻失敗的事情。 書中對於“輸”的定義,非常獨特且富有啓發性。作者並沒有將輸等同於終結,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寶貴的經驗,一種通往更強大自我的必經之路。他分享瞭許多自己人生中的“慘痛”經曆,這些經曆聽起來讓人心疼,但也讓我看到瞭生命強大的韌性。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心智訓練”的章節,它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具體的行動指南。作者將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復原力”以及“積極心態”的方法,拆解成一個個可以執行的步驟。我嘗試瞭書裏的一些小練習,比如刻意去麵對一件讓自己感到害怕的小事,結果發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糟糕。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鼓勵我們去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去接納自己的脆弱,但同時,也要激發齣內心深處那份不服輸的勇氣。它不是讓我們變得堅不可摧,而是讓我們在跌倒後,能夠更好地站起來,並且帶著傷疤,更加堅定地嚮前。 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而堅定的嚮導,它帶領我穿越內心的迷霧,去認識那個一直被我壓抑著、但卻渴望呐喊的“不服輸的自己”。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份新的生命能量,對未來的挑戰,不再感到恐懼,反而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一抹橙色的光芒,仿佛黑夜中點燃的希望之火。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生活好像陷入瞭一個疲憊的循環,每天按部就班,卻少瞭點當年那個敢闖敢拼的衝勁。尤其是最近遇到瞭一些工作上的瓶頸,感覺自己就像一隻被睏在玻璃罐裏的蒼蠅,看見瞭外麵的世界,卻怎麼也掙脫不瞭。 翻開書,我並沒有立刻找到“秘籍”,反而像是走進瞭一場對話。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娓娓道來,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分享瞭許多自己曾經的迷茫和掙紮。其中有幾個小故事,特彆是關於他年輕時創業失敗的經曆,讓我印象特彆深刻。他沒有迴避失敗的痛苦,而是細緻地描寫瞭那種跌入榖底的絕望感,以及後來是如何一點點爬起來的。這一點真的很難得,因為很多“成功學”的書籍,往往隻聚焦於光鮮亮麗的結局,卻忽略瞭過程中的血淚。 讀著讀著,我開始反思自己那些所謂的“輸不起”的心態。是不是因為害怕失敗,所以寜願選擇安逸?是不是因為害怕彆人的眼光,所以不敢嘗試新的可能?書裏提到一個概念,叫做“成長型思維”,我之前雖然聽說過,但一直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力量。這本書用很多生動的例子,解釋瞭如何將這種思維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把“我做不到”變成“我現在還做不到”,把“這是我的錯”變成“我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復原力”的探討。它不是讓你變得堅不可摧,而是在跌倒後能夠更快地站起來,並且帶著經驗繼續前行。我一直以為復原力是一種天賦,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和練習來培養。作者提供瞭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比如每天寫感恩日記,或者刻意去麵對一些小小的恐懼。我嘗試瞭幾天,確實感覺心情比以前積極瞭一些,對睏難的恐懼感也減弱瞭。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暖而堅定的朋友,在你感到迷茫和疲憊的時候,輕輕拍著你的肩膀,告訴你“沒關係,我們一起走”。它不是那種能立刻讓你飛黃騰達的書,但它卻能點燃你內心深處的那份不服輸的精神,讓你重新審視自己,找到那個曾經充滿激情的自己。我真的覺得,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特彆是感覺自己快要被生活磨平棱角的時候,這本書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
評分這本《在輸得起的年紀,遇見不服輸的自己》的標題,就直擊我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渴望改變的地方。我總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好像失去瞭很多曾經的銳氣,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越來越害怕承擔風險,生怕一不小心就“輸”得體無完膚。這種心態,讓我的人生變得平淡,少瞭很多驚喜和激情。 書中一開始的敘述,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跟我聊心事。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他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所經曆的睏境與迷茫。他並沒有迴避那些令人痛苦的失敗和挫摺,而是坦誠地剖析瞭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以及是如何一步步走齣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分享的一段關於自我懷疑的經曆,那種內耗和掙紮,我曾經也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核心,我理解為一種“思維重塑”的訓練。作者通過大量的例子和科學的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如何去改變那些阻礙我們前進的固有觀念。比如,他提齣的“擁抱不確定性”的觀點,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掌控一切”的執念。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控,所以纔不敢邁齣那一步。 我特彆贊賞書中關於“復原力”的培養方法。它不是讓我們變得冷酷無情,而是教我們在受傷後如何更好地療愈自己,如何在失敗中吸取教訓,並且更有智慧地繼續前行。我嘗試瞭書裏提到的一些關於“積極關注”的練習,比如每天去發現生活中微小但美好的事物,這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瞭我的情緒。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它不是一本告訴你“如何成功”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更好地活”的書。它鼓勵我們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去勇敢地麵對挑戰,去在每一個“輸得起”的時刻,激發內心深處那個不服輸的強大自己。我感覺自己重新充滿瞭力量,對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初次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就有一種被吸引的感覺,它不像市麵上許多心靈雞湯類書籍那樣華麗,反而透露著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力量。我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感到一種莫名的疲憊感,好像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麵對一些小小的睏難,也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作者在書中,並沒有直接灌輸“雞湯”,而是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方式,分享瞭他自己的成長經曆。我尤其喜歡他描述自己年輕時,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所遭遇的挫摺和打擊。他沒有誇大自己的痛苦,也沒有過度渲染所謂的“浴火重生”,而是真實地記錄瞭內心的掙紮,以及最終是如何找到繼續前進的動力的。 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它關於“心態調整”的係統性闡述。作者將許多復雜的心理學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講解,並且提供瞭非常實用的練習方法。我嘗試瞭書中關於“認知重構”的技巧,比如在遇到負麵想法時,主動去質疑它的閤理性,去尋找其他的可能性。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延遲滿足”和“長期主義”的討論。它讓我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焦慮和不安,是因為我們渴望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這本書,則鼓勵我們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專注於眼前的努力,相信時間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他的人生經驗,為我們指點迷津。它沒有承諾快速的解決方案,而是引導我們去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並且用一種更積極、更勇敢的心態去麵對生活的挑戰。我感覺自己像是獲得瞭一份無形的財富,讓我能夠以更從容的姿態,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次考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