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7
☆民国历史演义开拓者——读中国历史,先读蔡东藩。
☆备受后世史学家称赞——被誉为: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代史家,千秋神笔——畅销近百年,累积销量超过千万册的历朝通俗演义背后的故事。
☆被低估了的一代史家——陋室孤灯,以一人之力,完成长达700多万字的中国通史,从秦汉到民国,写尽一个民族2166年的风雨历程。
☆一个真正写作者的历史和命运——“历朝通俗演义”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但蔡氏本人却贫寒一生,颠沛流离,仅以行医教书为生。
☆毛泽东曾把蔡东藩的整套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从延安带到北京,并置于卧室床头,以便随时翻阅。
《浮生若梦:蔡东藩传》以较为翔实的资料为基础,梳理了蔡东藩从最初的热衷科举,力图“清官救国”,到编著行销全国的教科书《中等新论说文范》等体现的“教育救国”理想,再到受严复、梁启超等“小说救国”“演义救国”理论影响,有感于“帝王专制之魔力”而埋首历史演义的写作,最后沉寂于民间终老于乡野这一简单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同时,透过传主的一生,也给我们呈现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性。
李保明,1970年生人,杭州萧山临浦人,本地知名教师。嗜文史,善研究,对同为临浦籍的——近现代通俗演义伟大的编著者——蔡东藩先生有十数年的深厚研究。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顾颉刚
在某种程度上,蔡东藩对中国历史写作的贡献足可与司马迁相媲美,说他是“现代司马迁”也不为过。
——杜君立
“我伸我见,我为我文。不必不学古人,亦不必强学古人;不必不学今人,亦不必盲从今人。”
——蔡东藩
第一章 少年多坎坷
出生山阴水乡里 < 002
贫寒人家苦难多 < 007
辗转伴读路 < 012
自许中国才子,岂止临浦才子 < 018
初见晴朗又陷窘迫 < 023
“还债?气节?气节?还债?” < 028
第二章 文齐福不齐
一碗鸡汤断了举人路 < 034
清官救国梦遇上科举改革 < 037
教会学校谋生计 < 042
一朝中第朝中面圣 < 047
痴梦中觉醒 < 056
第三章 从教育之救国路
琴石岗初识三民主义 < 066
撰文著书初显革命情怀 < 071
痛诤友之不复,怅国事之多艰 < 079
《女子论说文范》显进步 < 084
教科书引发的外交风波 < 089
民国中改订《幼学琼林》 < 093
叹国文每况愈下,编《国文新范》 < 100
推心置腹解误会,家中变故催人归 < 106
第四章 行演义之道路
人到中年,痛失贤妻 < 114
临江书舍教书著述 < 120
《清代史论》获赞誉 < 127
愿为史家之羽翼,不当子虚乌有先生 < 131
务求确凿,不尚虚诬,
自成一家“演义体” < 138
出版碰壁皆因不愿扭曲历史 < 142
清史出版费周折,幸赖友人出妙计 < 148
整编留青别集十三卷 < 158
《聊斋志异》读出灵感,演绎《客中消遣录》<170
两度姻缘,胡皆中断 < 179
演义一代太后慈禧 < 184
增订《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 191
第五章 登演义之巅峰
兴亡原系匹夫身 < 200
《元史通俗演义》成书,一时后无来者 < 204
于繁复史料中抉择钩考,
终成《明史通俗演义》 < 209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 214
与其文胜而失其实,毋宁质胜以存其真 < 222
一己之躯,保护孔氏宗祠 < 227
筹备唐史演义,贬斥恶书之害 < 231
立志写完中华几千年历史 < 238
治学严谨,爱生如子 < 247
痛恶君主专制,缅怀革命先烈 < 252
捐稿费声援爱国群众 < 256
一代演义大家熔高文典史于一炉 < 261
第六章 国难中度晚年
重新走上讲台,续著《写信必读》 < 272
废除中医风波 < 278
兴教育,办实业 < 285
痛国难哀国民 < 291
编撰《联对作法》,传承文化精华 < 295
花甲之年校勘《天乐志》 < 299
拒绝日伪政府的邀请 < 304
为抗日烈士写墓志铭 < 307
一生多坎坷,唯求解民忧 < 311
蔡东藩大事年表 < 319
出生山阴水乡里
蔡东藩家世居萧山城厢(今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是该镇四大姓氏之一。蔡本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姬发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后叔度的后裔以封地为姓。唐朝时,其中一支南来会稽,卜居于新昌蔡岙。元朝时,蔡岙十四世尊怿自新昌迁居萧山,是为萧山蔡氏第一世。到了蔡东藩的父亲蔡文杰,家境破落,又为避祸乱,便移居萧山之南的临浦小镇。
临浦原是浦阳江下游的一个湖泊。浦阳江,亦名丰江、浣江、潘水,发源于浙江浦江县西部的天灵岩,流经义乌、诸暨,北出萧山,注入钱塘江。在萧山界内,除了零星分布的会稽山尾闾残丘外,是一片冲积平原。平原上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在这个地区的许多古代湖泊中,最重要的有临浦、湘湖和渔浦三处。经过历代的围垦,临浦湖逐渐缩小,直至被围垦殆尽。
南宋,浦阳江改道西小江以后,临浦成为浦阳江和西小江衔接翻坝过闸的航道要冲,商贾云集,形成了市镇。浦阳江素有“浙江小黄河”之称。明天顺年间,为解除浦阳江水患,绍兴知府彭谊主持开通了临浦西的一个孤立岗阜——碛堰山。自此,浦阳江折向西北注入钱塘江。
这样一来,浦阳江从东往西,西小江从南往北,成丁字状流过临浦。因此,临浦溯浦阳江上游可至诸暨、义乌,沿下游可达杭州,并与富春江交汇,而经西小江又可抵达绍兴、宁波,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路网。旧时,交通主要靠水路。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临浦成为一个活水码头,商贸业十分发达,其繁华热闹程度仅次于县城。即使到了内困外患、民不聊生的清末,这个方圆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小镇,依然船桅林立,商旅络绎,热闹非凡。到了民国初年,沿江靠埠货船多时达七八百只,店铺八百多家,山水商客云集,茶馆酒店遍是,被时人称之为“小上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实业志》将临浦称为浙江六大米市之一,日流量五六千石,多时近万石。且临浦米市举足轻重,有“临浦米店老板打个喷嚏,萧山、绍兴的米价就会感冒”之说。
据记载,临浦还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故里。《越绝书》中说:“余暨,西施之所出。”古代,沿浦阳江有“上诸暨”和“下诸暨”之分。下诸暨即浦阳江下游之地。秦时置诸暨县包括了这两部分。西汉时把下诸暨单独置县,称“余暨”,三国吴时改称“永兴”,唐天宝元年正式改名为“萧山”。至今,临浦还有十四处关于西施生活的遗迹。正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变化,西施故里就有“诸暨说”和“萧山说”之争。
同样,蔡东藩的籍贯也有争议。蔡东藩的仲孙蔡福源认为蔡东藩的籍贯实为绍兴,而詹文元、王炜常等人则认为蔡东藩是萧山人。这与临浦的行政区划多变有着很大的关系。清康熙年间,临浦以大庙为界,东属山阴县(辛亥革命光复后,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地面约占三分之一弱;西则属萧山县,地面约占三分之二强。尤其是镇上的山阴街,自古就有“山阴不收,会稽不管”的说法,说的就是一镇二管,出现一些疑难纠纷互相推诿的事。直到1950年,整个临浦镇才划归萧山管理。
1877年7月23日(农历六月十三日),蔡东藩出生在当时的山阴县临浦牛场头街。
他的父亲叫蔡文杰。文杰者,文豪也。可是,蔡文杰并没有成为文中之“杰”,他只是一家丝行的小店员,挣些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蔡东藩出生时,蔡文杰已有了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为了实现“文杰”的梦想,他省吃俭用,勉勉强强地把大儿子、二儿子送进了私塾。两个儿子也特别争气,尤其是二儿子,年龄虽小,却已粗通诗文,能出口对联了,被镇上的人称之为神童。
蔡东藩的出生,让蔡文杰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家里的人丁更兴旺了,忧虑的是家里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为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负担。他叹息一声,给接生婆递上了红包,也没去瞧一眼婴儿,就匆匆赶往丝行做工去了。蔡文杰怎么也没有想到,先辈对他的期望,竟然在这个小儿子的身上得以实现。
蔡东藩出生时,他的母亲已是四十出头了。清苦的日子,繁重的劳动,使得这位家庭主妇过早衰老了。她没有充足的奶水给这位小生灵吃,只得用米汤来喂食。这或许是蔡东藩后来身体羸弱的主要原因吧。
时光飞逝。倏忽之间,就到了婴儿弥月之日。按小镇的风俗,婴儿满月是要举行剃头仪式,办满月酒的。这一天,蔡文杰向老板请了假,早早上街买了一些荤腥菜肴。妻子知道蔡文杰的艰辛,也顾不上月子刚刚结束之忌,也起来张罗了。俩人忙碌了一阵,本家亲戚就拿着些婴儿所需的衣服、鞋帽一一过来了。不一会儿,剃头匠也到了。
祭请过了财神五圣菩萨及祖宗,文杰妻就抱着婴儿坐在祭桌前,因为婴儿头皮嫩,剃头匠只是象征性地在婴儿头上修剃了一下,边剃边念着“剃去胎发,越剃越发”“人财两旺,金玉满堂”等吉利话。
剃好头,蔡文杰又抱着婴儿向菩萨行了三拜礼,然后将婴儿交给身边的大儿子,口中说:“阿哥抱一抱,大家和睦好。”
这时,剃头匠已将胎发与猫毛、狗毛混在一起,用红纸包好交给了文杰妻。文杰妻接过红包,利索地系在了床脚上,希望婴儿能健康成长,无病无灾,像猫狗一样好养。
酒席只办了一桌。蔡文杰举着酒杯,有些尴尬地说:“穷家的孩子不能算宝,毛毛又是丁中老三,但这总归是我们蔡家添丁加口的好事。天气炎热,不能多备酒菜,聊以薄酒,敬请大家!”这些本家们彼此心照不宣,个个点头称是。
这次满月之喜虽办得简朴倒也不失体面。等到宴毕人散时,蔡文杰高兴地对妻子说:“这孩子挑着夏天这个日子来,让我既省了钱,又光了脸。儿子呀,你这么小就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也许蔡家的希望就寄于你了呢!”说着,把脸颊贴近了婴儿。
他的妻子说:“别忙着高兴了。毛毛满月了,该给他起个名字了。”
“起名字是个学问,要不要去请先生起一个?”蔡文杰皱起了眉头。
“请先生起名,不是又得花钱吗?我想了一个,叫椿寿,你看好不好?”
“椿寿?”蔡文杰沉吟着。
“我请教过有学问的人,这可是个好名字。一来希望小儿像大椿般长寿,二来这‘椿’字是父亲的代称,‘椿寿’就是愿他的父亲长寿。好不?”
“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长大后光宗耀祖啊。”想到这,蔡文杰点了点头。
俗话说,养小日日鲜。小东藩在父母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了。虽然体质羸弱,然“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上天也给了他聪慧的天资。由于大哥、二哥都用劲于书文,在这样的氛围中,小东藩耳濡目染,三四岁上便能跟着两个哥哥吟些诗文了。
有一次,大哥故意考他,问:“椿寿,你生活在什么朝代?”
“不晓得。”
“记住,我国是清朝,我辈便是清朝的百姓。”
小东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蔡东藩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清王朝带给他只有痛苦的回忆。
贫寒人家苦难多
1882年,外侮频仍,国势日蹙,大清王朝已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老百姓的生活也越发窘迫了。眼看到了年关,许多人家都为过年而犯着愁,蔡文杰一家也不例外。
这一天,五岁的蔡东藩跟随父亲上街去办年货。
年年难过年年过。时值年关的小镇,越发热闹了。蔡东藩跟着父亲穿过山阴直街,来到了山阴横街。街上有家万成南货店,经营着各类鱼鲞(xiǎnɡ)、海味、南北果品和闽广圆糖。蔡文杰停下了脚步,在箩里小心地挑拣起了白鲞。原来小镇人家过年,“白鲞烧肉”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这白鲞就是黄鱼鲞,肉最好是五花肉,白鲞吃油,两者相配,鱼腥与肉腥相抵,鱼香与肉香相合,味道绝佳。
按理说,白鲞该挑大弃小,拣肥舍瘦。可蔡文杰因囊中羞涩,只挑了三片小白鲞。正待付钱时,忽闻柜内深处有人高声阻拦道:“且慢。”
接着,从里面踱出一个身着裘服、手捏水烟袋的胖子。这胖子就是这家店的老板,名叫倪万顺。倪老板来到柜台前,对蔡文杰说:“早听说蔡家养了个神童,今天我出个对子来考考。要是对好了,这三片白鲞算我送了。”
蔡文杰知道倪万顺错将蔡东藩当作二儿子了,正要解释时,倪万顺已经开口了:“我的上联是‘三片小白鲞’。请神童对下联吧。”
话音刚落,小东藩那稚嫩的童声就响起了:“五(唔)个大乌龟。”
“哈,哈,哈。”旁边围拢着的人群立刻哄堂大笑了起来,还不忘竖起大拇指夸蔡东藩:“真是个神童,一出口就对上了。”
在一片笑声中,倪老板脸红得像火烧一样,只说了声:“白鲞钱不用收了。”就赶忙走进后堂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临浦方言中,“唔”是第二人称“你”的意思,“五”与“唔”同音。“五个大乌龟”变成了“你个大乌龟”,难怪旁观的人要笑了。
望着倪老板离开的背影,蔡文杰暗自为儿子的才思敏捷而高兴,但他仍坚持要付钱。店员却说:“你养了这么个好儿子,这白鲞就是老板不送,我也要送了。何况老板也吩咐了,这钱是一定不收的。”
蔡文杰只好作罢,道了声谢,便拎着篮子,领着蔡东藩,穿过大庙,来到最繁华的萧山中街。这一路走来,篮子却没有增添多少年货。可年少的蔡东藩跟着父亲穿梭在如饭架般横直交叉的街巷里弄,望着青砖黛瓦的房屋和熙熙攘攘的景象,显得格外兴奋。
回到家,蔡文杰把大儿子叫到一边:“老大,今天椿寿可给我长脸了。过完了年,让椿寿跟你兄弟俩去读书吧。你是老大,可得管着些。”大儿子点了点头。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完了年,蔡东藩就跟着两位兄长进了苎萝乡临浦私塾。
李白在《咏苎萝山》诗中云:“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苎萝山位于临浦东北,相传为西施的出生地。据明·嘉靖《萧山县志》(天一阁藏本)载:苎萝乡在县南二十五里,领临浦、西施等五里。临浦与苎萝乡有从属关系,蔡东藩就在临浦私塾从师葛氏,读起了赵钱孙李、天地玄黄。
……
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最热闹的是小说革命。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公开亮出小说能“改造国民”“改造社会”的观点。吴趼人更是“发大誓愿,编撰历史小说”。而完成这一“誓愿”的却是一位蜗居在小镇上的平民知识分子,他就是蔡东藩。
他把历史当作了一面镜子,以便透过它来观照当下的生活。所以,坚守着“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逸闻为纬,不尚虚诬”的求实原则,经十年的含辛茹苦,先后出版了十一部历史演义,总其名曰《历朝通俗演义》,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百年时间里,这部通俗演义一版再版,销量远超千万册,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后未见来者了。或许,他没有盛大的“立德”、“立功”之举,即便是这部“立言”之作,虽以史实为骨架,却是以“浅近之词”来演述故乘;虽借“说部体裁”演说故事,却没有以虚构来丰满血肉,因此史学史、文学史鲜见其踪迹,《辞海》也查不到其为何许人。他位卑而名不显,最终沉寂在民间,终老于乡野。但我们无法忘却在那动荡的年月里,他一介柔弱的书生,一介贫困的书生,以一支秃笔践履着“即古证今,惩恶劝善”以助通俗教育、国家思想的拳拳赤子之心。
他写尽了中国历史,自己的历史却成了谜。因其“普通”,因其“民间”,尽管他的历朝通俗演义遍布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他的生平事迹却还是那么模糊,他自己的“史料”还是难以搜寻,哪怕是一张照片,一份简历,更谈不上系统的有深度有广度的研究了。
历史常会湮没一些本不该湮没的人物,蔡东藩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幸甚的是,在走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之后,如今的家乡人并没有忘记他,东藩亭,东藩路,东藩小区,东藩小学……“他”戴着一副眼镜,端坐在文化广场上,默默地注视着一个小镇的美丽蝶变。“他”拿着一卷书,站立在校园里,沐浴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术研讨会举办了,临江书舍修缮了,东藩文学奖设立了,他已经融入家乡人的文化生活之中。我想,历史总是公允的。
同乡后辈,孤陋寡闻,初知蔡东藩已逾而立。惭愧而起,徜徉于逼仄的弄堂,瞻仰着临江书舍;走访于前辈乡贤,聆听蔡东藩的故事;搜求于书店、档案馆,查寻着蔡东藩的史料。近三年的时间,编成拙作,不揣谫陋,不及深究,希翼能弥补没有一部关于蔡东藩生平事迹传记的这一缺憾。文后所附大事年表,本诸考证,摒弃逸闻,求实存疑,与前文不能一一相勘,请读者谅之。
邵燕祥先生说,自古以文章鸣世的人,可以分为文以人传与人以文传两种。前者最终难免云烟过眼的命运,后者虽时空远隔,仍有如晤对。蔡东藩是属于人以文传的。
二月河先生说,判断任何一部书的社会价值只有两个量化的标准,一是它拥有不拥有读者,二是它拥有不拥有时间。蔡东藩的通俗演义做到了“两个拥有”,它还将“拥有”下去。
小说可以“益世道人心,为治化之助”,小说更应表达对人生的解释。希翼明天,能更广、更准地追溯到属于蔡东藩自己的历史,“丰满”他的人生,让后人陶熔其中,获取更多的人生启迪。
浮生若梦:蔡东藩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浮生若梦:蔡东藩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评分真叫一个牛人啊,他的历朝通俗演义非常火啊,可是对这个作者没什么了解,这就是书火人不火吧?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值得读书人尊重的先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一下!
评分真叫一个牛人啊,他的历朝通俗演义非常火啊,可是对这个作者没什么了解,这就是书火人不火吧?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值得读书人尊重的先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一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真叫一个牛人啊,他的历朝通俗演义非常火啊,可是对这个作者没什么了解,这就是书火人不火吧?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值得读书人尊重的先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一下!
评分真叫一个牛人啊,他的历朝通俗演义非常火啊,可是对这个作者没什么了解,这就是书火人不火吧?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值得读书人尊重的先人,我们都应该了解一下!
浮生若梦:蔡东藩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