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30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在2004年首次出版,后经作者重新修订后于2015年在四川人民出版社作为新书重新正式出版。该书一经出版,短短几个月内就先后加印两次。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对亲历者的采访,用纪实的笔法,详细记述了国民党60军长春起义的前因后果及改编为共产党50军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整个历程;通过参与者的亲闻亲历,记述了国民党军队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转变为人民军队的,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
作者高戈里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政委高星耀同志之子,也是一位退伍军人,现就职于四川省某机关。其所着《心路沧桑》出版后,著名作家王火专门撰文《人心正反是沧桑》发表于2004年5月20日《人民日报
引子反思,从落实起义人员政策回溯001
第一章中共争取滇军的努力
1.共产党与滇军的早期离合/
2.中共地下党安然渡过两次险情/
3.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
4.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亲派策反要员/
5.中共地下党结束潜伏“翻江倒海”/
第二章将军为啥犹豫
1.幕僚提醒卢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卢汉密授家将:今后打仗要多个心眼儿/
3.师长怒责女儿:老子绝不许你骂卢汉/
4.刘浩转告陇耀:朱总司令希望你弃暗投明/
5.军长告诫官佐:六十军是跌下石岩的小狮子/
第三章长春起义
1.第六十军退守孤城吃尽苦头/
2.解放军释俘耐心策反/
3.三将军七次密谋倒戈/
4.毛泽东急电为曾军长解围/
5.义举同力不同心/
第四章探索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1.安东整训/
2.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3.兴隆整训/
第五章组织调整为思想改造开道
1.萧劲光拍板:暂编五十二师不能缴械/
2.东北滇军地下党员会师九台/
3.不是冤家不聚头/
4.环环相扣的组织调整/
5.叛变事件与清洗工作/
第六章泪血大控诉
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
2.控诉:地主盘剥血泪多/
3.控诉:榨干油水抓壮丁/
4.控诉:扇耳光、打军棍/
5.控诉:棒杀、活剐逃兵/
6.控诉:喝兵血/
7.控诉:旧军队太黑暗了/
8.残杀逃兵的团长40年后如是说/
第七章洗心革面的改造,脱胎换骨的变化
1.士兵:当初我们认主子啊/
2.少校:我是被改造过来的/
3.思想还家运动/
4.孕妇不敢吃豆腐/
5.“你指导员还打人?”/
第八章南下参加解放战争
1.轻取蒋介石御林军/
2.整编蒋介石嫡系陈克非兵团/
3.融编袍哥舵把子范哈儿“挺进军”/
第九章抗美援朝,壮怀激烈五十军
1.曾军长负气要当炊事员/
2.血肉之躯拼坦克/
3.第四四二团最先攻占汉城/
4.战场记过处分/
5.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
6.十八忠骨白雪埋/
7.战士,让怯战者无地自容/
8.血战白云山/
9.中美战史聚焦“血岭”/
10.汉江50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
第十章心路缘何苍茫
1.准尉未了情/
2.团参谋长末了路/
3.军长终身憾/
4.团长半个世纪的人生梦/
第十一章人生何以沧桑
1.少将的死刑与撤判/
2.副师长苦拉板车/
3.副军长代诉疑案/
4.保护小丰满电站的历史功臣/
5.军政委“文革”蒙难/
跋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
1.反思的前提:正视两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2.反思的关键:掌握三个基本的思想方法/
3.反思的价值:发掘三个领域的思想资源/
4.反思的感喟:心路沧桑,奠定辉煌/
引用、参考的主要史料目录
第一章中共争取滇军的努力
滇军曾是一支有着反清重九起义、反袁护国起义及抗日救国英雄历史的部队。
中国共产党在与滇军三度离合中所做的工作,为争取、改造这支部队的主力成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共产党与滇军的早期离合
国民党军第六十军是地方军阀“云南王”龙云、卢汉争雄起家后又精心培植、严加控制的一支地方武装。
滇军,始建于民国初年。
1909年,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坤为培养军事人才,大量起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为教官,创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远在四川仪陇的朱德得知后,与好友结伴徒步赶往昆明,考入该校。不久,因成绩优异编入特别班,与朱培德、范石生等为同班同学。
1911年8月,特别班提前毕业,已秘密加入同盟会的朱德被分配到蔡锷领导的新军第三十七协七十四标第二营任司务长。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蔡锷等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昆明发动反清起义。其间,朱德被指定为第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队官(连长)。11月16日,反清重九起义后成立的云南军都督府组织“援川军”进军四川。次年5月“援川军”回师昆明后,朱德调讲武堂任学生队区队长兼教官。此时,后来的两代“云南王”龙云、卢汉刚刚入校,为第四期生。
1915年底,袁世凯在京准备窃国称帝。为维护共和,反对复辟,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于同年12月发动反袁护国起义。初组的护国军以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教官、毕业生为骨干,编为三个军:蔡锷兼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钧任第二军总司令,出兵广西;唐继尧任第三军总司令,镇守云南。朱德时任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上校支队长。
护国运动兴起不久,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唾骂声中惶惶西去,洪宪王朝寿终正寝。“护国”各军由此失去共同的斗争目标,于是,军阀内部的矛盾随着军阀私欲膨胀而表面化,开始军阀混战。追求富国强兵之路并屡立战功的朱德,此时虽已晋升为少将旅长,但还是“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
1922年端午节后,朱德抛弃高官厚禄,毅然踏上寻求真理的征程。同年11月在德国柏林,朱德由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和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出省的滇军于军阀混战中几经演变,到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的建制中留下了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的三个军。其中朱培德、范石生两部,北伐期间被先后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和第十六军。从1925年5月起,中共向这两支滇军派去了几十名共产党员,协助开展政治工作。1927年国共分裂后,以朱德为首的一部分中共党员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其余党员相继撤出。
在随后的土地革命战争中,朱德等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一部在粤北、湘南等地,开展了对范石生部的统一战线工作并经历了曲折。
朱德的军旅经历奠定了他在滇军的前辈地位,为日后亲自领导争取滇军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27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王德三带着从朱培德第三军政训班毕业的部分学员,回云南组建中共云南省委。8月,龙云登上“云南王”宝座。新组建的中共云南省委利用龙云部各师要组建政治部的机会,将从第三军和第十六军撤出的中共党员陆续派去,其中张致中担任张冲第一○一师政治部主任。
龙云上台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逐渐向蒋介石的南京中央政府靠拢。蒋介石亦派亲信李宗黄来云南游说、拉拢龙云。1928年1月17日,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几天后,兼任第十三路军总司令。为回报蒋介石的支持,龙云立刻公开打出反共旗号,成立“清共委员会”,下达戒严令,禁止一切党派活动,通缉31名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电令各师撤销政治部并逮捕中共党员。卢汉、朱旭、张冲几位师长没全听龙云的,只解散了政治部,而将中共党员全放走了。
龙云大规模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活动由此开始。仅1928年,云南全省就处决了40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地处边疆的云南,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1930年,捕杀活动达到高潮,中共云南特支书记李鑫、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等一大批中共党员先后被杀害,致使1935年重建中共云南省委时,有联系的党员由5年前的300多人锐减至六七人。
龙云赶走了共产党。他怎么也想不到,未及十年,共产党人又回来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日。8月中旬,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会上,龙云欣然应命先出一个军开赴前线。龙云回云南后,即着手将滇军主力编成第六十军,卢汉任军长,辖第一八二、第一八三、第一八四师。旧历重阳节,第六十军在昆明南郊巫家坝隆重举行誓师大会。10月10日,四万三迤(清康熙、乾隆年间置迤东、迤西、迤南三道,民国时合并为云南省)子弟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
出发前,第一八四师师长张冲将十年前的师政治部主任张致中找来:“我这个师编制上有政训处,主任还是你来当。”
张致中当年离开张冲师后,1930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张冲闻讯,求见了龙云:“张致中家与我家有仇,杀了他,家乡人会说我挟私报复,坏了我的名声。这人是个书呆子,把他放了吧!”连唬带骗将张致中保了出来。
在云南民国史上,张冲是个传奇人物。小学读书时,爱打抱不平的张冲曾救过少年好友赵光廷。赵光廷落草为寇后,受官军围剿,连累了张冲,迫使张冲也干起打家劫舍的行当。落草后被拥立为“少大人”的张冲,立志要做古典小说《水浒传》里林冲式的好汉,他不但把自己的原名张绍禹改为张冲,还经常用《水浒传》的故事教育手下的绿林好汉并约法三章:“富人豪绅差我钱,中等之人莫照闲,穷人来和我过年。”1924年,已拥兵六百余众的张冲被唐继尧招安,在胡若愚部当上了营长。数年后,升任团长。1927年,龙云和胡若愚兵戎相见,张冲于关键时刻带着一团人马和胡若愚收买他的大笔银圆投奔龙云,助龙云登上统治云南的宝座。张冲旋即被提升为师长。
绿林出身的张冲不贪财,讲义气,意识深处根植的是“解民于倒悬”的豪侠情操。然而,置身腐败的国民党官场,张冲渐渐感悟以往追求的只能是天边虚幻的海市蜃楼,而共产党的追求才是真正的“大义”。
……
引子:反思,从落实起义人员政策回溯
20世纪已经逝去,对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反思,却跨越时空延续着。
俯视者审视:那是炎黄子孙血浸泪泡无以复加的苦难。
仰视者凝视:那是华夏儿女天翻地覆无与伦比的辉煌。
辉煌也好,苦难也罢,古人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自帝国主义的舰炮轰开我们闭锁的国门,苦难的祖国每前行一步,无一不以一批又一批先驱者的腥血酸泪做艰难步履的铺垫,无一不为历史演进准备着一轮又一轮沥血淌泪的人生代价。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第六十军的争取与改造,是一段浓缩了的阶级斗争史。当我们启开亲历者记忆的闸门,翻开尘封的历史案卷,沿着四维时空的运行轨迹溯源而上,置身当年的泪血环境和荣辱氛围,跌跌撞撞地寻觅前辈坎坎坷坷的心路历程时,所感受的心灵震撼是难以言喻的!
1948年10月16日夜,国民党第六十军中将军长曾泽生于辽沈战役关键时刻,动员并率领所部在长春市举行了战场起义。
两天前,曾泽生将解放军释放回来做策反工作的团长张秉昌、副团长李峥先派出长春城,向解放军围城兵团接洽起义。这一天,正是东北解放军实施战略决战之初、对锦州城发起总攻之日,由于围城兵团多数将领不相信曾泽生的诚意,起义请求最初被拒绝了。
当时长春的战场态势对敌我双方都异常严峻。早在辽沈战役开始时,东北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的电报指示毛泽东:《一九四八年九月七日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472页。,将主力集中到辽西,执行围困长春任务的一线部队只剩下第十二纵队和独立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师,守城和围城的兵力都是十万人。半个多月前,为确保顺利攻克锦州,第十二纵队被调至开原、通江口一线担负机动作战任务。一周前,发现长春守军有突围动向,东北解放军总部急调第六纵队(欠第十七师)等部东返,加入准备堵截长春突围之敌的战斗序列。鉴于兵力不足,围城兵团首长决定将主力后撤至烟筒山、四平一线,准备以运动防御层层侧击、堵截突围之敌。
曾泽生的起义请求,后来经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部长、中共东北局滇军工委副书记刘浩和兵团副参谋长、起义将领潘朔端当面力陈原委,引起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的重视。萧劲光说服众将领,接受了曾泽生的请求。
第六十军战场起义大大缓解了东北解放军的战场压力,犹如一把尖刀,直刺东北蒋军后背!
已被解放军围困五个月之久的长春守军,为国民党新七军、第六十军以及吉林保安旅、骑兵保安第一旅和第二旅、长春警备司令部编成的第一兵团,兵团司令官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官郑洞国兼任。全城以中山马路为界,东守备区由第六十军防守,西守备区由新七军防守,游杂部队多部署在外围据点。
10月16日,蒋介石第三次严令郑洞国速率部突围并告之:已派青年军第二○七师进至清原接应,蒋本人亦在沈阳等候。
郑洞国随即部署长春守军:16日午夜开始行动,17日晨四面出击,18日兵分两路绕过中长铁路,转进东南,向沈阳方向突围。
17日凌晨2时,新七军第一线团正向南郊突围出发阵地展开兵力,郑洞国突然得到第六十军战场起义的密报,于是,急令部队中止突围行动,撤回原防并迅速向第六十军方向派出警戒。17日午夜,第六十军向解放军交防。新七军官兵一觉醒来,发现半个长春城已被解放军占领,军心彻底崩溃。由此,相继放下武器,向解放军集体投诚。19日上午,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长春解放前夕,鉴于东北解放军正集中兵力会战辽西,毛泽东“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致使“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落空,因为此时这一带无解放军的主力部队。毛泽东:《一九四八年十月十八日二十三时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东北局的电报》《一九四八年二月七日二十时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告朱德、刘少奇的电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486、457页。长春解放当日,毛泽东急电东北解放军首长:
沈敌似已决心撤退,退营口的可能性很大。你们目前第一要紧的部署是:立即令萧劲光、萧华率长春各独立师大部(留两个至多三个独立师在长春一带即够)及十二纵,兼程从抚顺以东进至营口及其以西以北地区,堵塞敌人退路。毛泽东:《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九日二十二时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1981年12月版,第488页。
遵此电示,长春围城兵团主力迅即南下。11月2日,解放军攻占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歼敌47��2万人,东北全境解放。14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修正了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对战争进程的预测,郑重宣告:
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毛泽东:《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301页。
11月18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解放军立即结束休整,提前入关,参加平津战役。解放战争进入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加速度进程。
长春起义,避免了对垒两军二十万将士的厮杀,保护了一座东北名城,推进了解放东北及全中国的战争进程。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回首早已载入史册的往事,进入视野的,不仅有时代的辉煌,还有印在岁月中的斑斑血迹、点点泪痕。
国民党军第六十军起义不久,即成建制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政治整训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控诉运动,启开了士兵们泪腺上的闸门。面对串串泪珠、涟涟泪水汇成的泪河,少数军官竟日惶惶,终日戚戚,狼狈不堪。
两年后,其中一部分人在新中国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追究了既往的“历史罪恶”,付出了血泪浇铸的人生代价。
又过了二三十年,中国共产党依据当年“既往不咎”的政治承诺,相继给被判刑、管制的起义人员落实了政策。
于是,有人批评当年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工作“左”了。
接着就是一些“知识精英”对中国共产党“左祸横行”的抨击。
然后,就是这帮书斋秀才借“文化反思”,指责20世纪中国选择了革命而没有选择改良是“百年的疯狂与幼稚”,并且使这种思潮向整个社会扩散。
再后,就是被颠覆了的史实以及由此生成的否定中国革命的思潮统统被收入西方意识形态武库,进而为其实施“颜色革命”的战略出击服务。
然而,让许多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是,那些饱经沧桑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虽然在共产党的铁窗里,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管制下,备尝苦楚,但有怨无悔,至死不改当年追随曾泽生将军的人生抉择!
反思历史,不能孤立地看一人一事,不能静止地看一时一刻,也不能机械地评判功过得失。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历史曲折,应该放到当时国民党起义部队改造史的大背景中,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反思。
历史,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大河,有深谷、激流、回湾,有礁石、沙渚、险滩,每一段河道的水势和流向,都是其依山顺势的自然选择。
作为大禹的后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认认真真地解读,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什么,层层叠叠地阻挡了奔涌不息的江水一泻千里的东行流向?是什么,将桀骜不驯汹涌澎湃的激流导入险象环生百折九曲的回湾?又是什么,让千万支涓涓溪流汇聚成烟波浩渺的大江,裹沙挟石,撞山荡谷,绕过重重峰峦,越过座座礁岛,穿过莽莽原野,历尽曲折,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
还是让一幕幕已经逝去并为晚辈陌生的历史画面来展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何以既有万众同归的历史必然,又有落实政策的历史曲折。
心路沧桑 :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第二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心路沧桑 :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第二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心路沧桑 : 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第二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