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郝永平,黄相怀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881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635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0
字数:33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1.党的19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该书正切合主题,分目标篇、路径篇和成效篇,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进入新时代。
2.领导人总书记在19大报告结尾处,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并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3.2017年8月,我社出版了《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一书,受到读者的好评。党的19大召开后,两位作者将19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吸收进该书,内容更加充实,论证更加完整。该书是学习贯彻19大精神的生动读物。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本书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天下为公”为主题,共分为目标篇、路径篇和成效篇,探讨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进入新时代、砥砺前行的五年有何成就和经验,旨在说明只有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目标、路径和成效的统一,我们的治国理政才会继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在新时代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2017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开创》一书。10月,党的19大胜利召开,在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作者根据党的19大精神,对书稿进行了修订。党的19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新修订的党章,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19大报告中,领导人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号召。因此,书名更改为《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原书的第二版将其出版。



作者简介

郝永平,1963年10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人。现为中央党校图书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哲学》教材编写组成员。出版《进步观念的当代重建》、《创新:由危机走向进步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政治纬度》等,发表论文150余篇。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重点,关注领导人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与宣传。

黄相怀,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校科研部协作处处长、政治学博士、副研究员。长期专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党建、政治理论等展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撰写《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治心的学问》《网络执政能力》《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竞争性集权模式》等著作;翻译《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民主与差异》等著作。


目录


导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01

目标篇

第一章愿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017

一、中国梦的历史维度/018

二、中国梦的理论维度/025

三、中国梦的现实维度/032

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与中国梦/039

第二章事业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47

一、根本保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47

二、基本经验: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55

三、努力方向:自觉自信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59

第三章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067

一、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068

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073

三、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084

第四章价值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088

一、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089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094

三、努力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目标/099

第五章党建目标:建成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09

一、“四种危险”:党长期执政的安全警示/110

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117

三、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126

路径篇

第六章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要求落到实处/135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含义/136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145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151

第七章创新引领: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64

一、理论创新: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篇章/166

二、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76

三、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80

四、文化创新: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85

第八章伟大斗争:应对和克服前进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191

一、“伟大斗争”的科学涵义/192

二、“伟大斗争”的主要内容/195

三、“伟大斗争”的基本边界/199

四、“四个伟大”的辩证关系/202

第九章网络治理:过好长期执政的互联网这一关/213

一、互联网带来的重大而基本的挑战/214

二、执政党必须重视和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217

三、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225

第十章看家本领:党员干部必须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231

一、着眼于升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232

二、着眼于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大力推进理论武装/235

三、着眼于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推进理论普及/239

四、着眼社会实际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242

五、更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旗帜/246

第十一章全面从严治党:重塑党的光辉形象/252

一、抓政治建设,增强党性的力量/254

二、抓思想建设,增强思想的力量/258

三、抓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的力量/261

四、抓作风建设,增强人格的力量/266

五、抓纪律建设,增强行动的力量/269

六、抓反对腐败,增强廉洁的力量/273

成效篇

第十二章经济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79

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280

二、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83

三、以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290

四、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299

第十三章政治建设:保持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定力/305

一、中国式民主的内在理路/306

二、深厚的基础和光明的未来/315

三、保持战略定力,避免颠覆性错误/327

第十四章文化建设:保持对中华文化的自信/334

一、中华文化连绵不绝/335

二、中华文化在当代呈现出新的形态/341

三、积极促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345

四、积极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复兴/349

五、自觉履行中华文明的责任担当/352

第十五章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始终感受到公平正义/357

一、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358

二、完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364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71

四、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379

第十六章生态建设:共建共享“美丽中国”/388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之源/389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396

三、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402

第十七章国防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军队/408

一、政治建军铸牢世界一流军队之魂/408

二、改革强军锻造世界一流军队之体/413

三、科技兴军强劲世界一流军队之翼/418

四、依法治军夯实世界一流军队之基/423

五、擘画新时代“强军蓝图”/426

第十八章中国贡献: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可行方案/430

一、中国道路的历史形成/431

二、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437

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445

结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452

后记/458


精彩书摘

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

当前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日益渗透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网络空间与国家治理间形成双向互动机制。一方面,网络空间亟须成为国家治理的新领域,且由于主要基于现实生活经验而存在的传统国家治理模式难以适应以虚拟社会为特征的网络空间,所以国家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观上拓展了国家治理的实施能力,丰富了国家治理的技术与手段,为国家治理迈向“善治”提供了条件与契机,因此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变革又面临的新的机遇。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国家治理的技术、内容、格局甚至是思维与理念。作为一种中性技术,如果网络空间能够得到有序引导,网络技术得到合适利用,网络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国家治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应对上述国家治理存在的弊端,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必须要具有互联网思维,自觉运用互联实现国家治理的“升级换代”,提高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加强网络治理,应当强调将网络治理纳入国家治理整体战略以及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即国家、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和网民根据各自角色定位、职责与利益需求,共同参与网络空间的内容管理、规则制定、网络文化等公共事务,以实现健康理性清朗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成为人类公共产品、造福人类福祉而服务。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由此看来,“网络治理”与“国家治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网络国家治理”既是国家治理在互联网领域的扩展,又内在地包含了互联网思维在国家治理领域的运用及其对国家治理理念与模式的重新塑造,目的就在于实现一种适用于以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治理机制。我们认为,“网络国家治理”应该成为网络时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取向,也是现代化政治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

1.加强网络治理顶层设计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网络空间视为贯彻国家意志的战略领域,都在顶层设计层面强化网络治理的制度化水平。已有50多个国家颁布网络空间的国家安全战略,仅美国就颁布了40多份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文件。虽然网络国家治理在国家顶层制度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但是相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而言,当前我国依然面临进一步加强网络治理制度建设这一问题。具体而言,相关对策包括:第一,加强网络治理规划建设。发挥好我们的政治优势和体制优势,以国家意志对网络空间治理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第二,网络治理责任明晰化。从国家治理全局出发,科学划定网络治理权限,解决好网络空间跨部门、跨领域治理带来的瓶颈问题,清除网络治理空白地带,在预防、监控、日常管理、危机应对等环节建立起国家层面“跨域融合”的网络治理体系。第三,形成防建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统筹协调,在制度设计过程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既要建设能够有效保障网络安全的网络环境,又要建设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正能量的网络环境。

2.强化网络治理的法制保障

在互联网领域实现法治,就会降低国家治理的成本,控制好国家治理的风险源。依法治网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我国互联网领域立法已经取得重大成绩,但是我国网络法治化的进程仍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网络立法的范围、力度、深度还要不断拓展,尤其是要在培育网络法治文化上下足功夫。未来中国网络法治化进程要不断加快、拓深。第一,要将“六法一规”统筹考虑并积极推进立法进程,这包括:《电信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法》《电子政务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加快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如《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第三,树立网络法治文化观念,践行“法律至上”原则。这不仅是对网民的要求,也是对网络管理者的要求。第四,开放立法过程,修订、完善法规要体现社会参与。以社会协商参与为基础,为形成网络“良法”提供条件。

3.增强网络治理的整体协同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这是不可避免的。与此相适应,在国家网络治理过程中,必须要发挥社会协同参与的积极作用。第一,党委政府要增强协同观念。国家治理具有互动性,因此国家治理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回馈与反应相互交织的系统过程。党委政府应该以一种开放的观念为引导强化社会协同意识。第二,大力开发互联网技术的协同功能。在做好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要尽量开放社会性、公共性数据资源,建立可供交流、有效反馈的数据平台,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参与社会事务。第三,构建“上下一体、纵横协同、整合互动”化治理结构。

4.加强网络阵地的舆论引导

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与强传播性特征,因此很容易成为各种观点、思潮交织交锋的重要领域。网络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失衡、失序现象。互联网舆论环境的治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这也就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效。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文化领导权。加强网络执法力度,打击扰乱健康网络环境行为。抓好重点特殊人群,防范意识形态渗透。充分吸收社会力量、专家智库资源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引导与斗争,避免党和政府单打独斗、自说自话。

5.加强网络治理的队伍建设

所谓互联网治理人才包括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两大部分,目前我国两大人才资源的储备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国家治理的需求。加强网络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提高政府网络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为此,要重点培养网络基础设施关键人才,加速推进网军队伍建设,加大对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培训力度。建立科学有效人才培养体系。网络人才培养要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在互联网领域有特殊天赋的人才要独辟蹊径、专门培养;要将互联网技术培养贯穿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过程,提高全民网络技术普遍水平;要将网络执政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过程,根据互联网治理需求调整培训计划;建立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和奖励体系,鼓励网络治理人才脱颖而出,尤其是加大对中青年干部网络治理能力的要求,在干部选拔任用体系中增加网络执政能力考量比重。大力推进“网络问政”,形成网络平台上的“投诉——处理——反馈”机制。聚合专家资源和社会人才资源,打造全面、高效、科学的网络智库平台。强化“数据治国”意识与能力。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治理“公器”,建立大数据国家战略,推动大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识别、应用、共享机制。(摘自《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郝永平、黄相怀 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前言/序言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领导人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体现为“三个意味着”和“四个时代”。具体来说,从社会主义维度来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维度来看,这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国际格局的维度来看,这是我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日益走近中央的时代,意味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断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这里所说的“新时代”不是指世界历史意义上的大时代,如“农业文明时代”“和平与发展时代”等,而是指在一个大时代之内开创了一种新境界或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换言之,与改革开放之初或推进过程相比,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形势、所具备的条件、所拥有的基础、所处的环境、所追求的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所提出的要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而才可以说进入了“新时代”。

五年伟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基于长期努力的积淀,特别是近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在过去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成就,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从而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总的看,过去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解决难题方面看,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为解决经济结构调整这个“老大难”问题,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助推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优化;对于反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强化工作落实的责任制,使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进展,等等。从办成大事方面看,五年来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水平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历史新阶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改善,等等。

重大理论创新是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标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然伴随着重大理论创新,这就是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那么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就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中伟大实践成就是重大理论创新的坚实基础,重大理论创新则是取得伟大实践成就的理论指导。

具体来说,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祖国统一、国防、外交和党建等各领域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是,十九大报告列出了14条,需要全党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即要根据新的实践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于,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