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刺子綉是日本傳統民間刺綉,是將菱形組閤成各種圖樣和花紋的技法,《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介紹瞭比較有代錶性的圖樣:地刺子、型刺子、丸刺子、三蓋菱。地刺子多是一些幾何圖形,型刺子是一些用菱形組閤成的動植物身體結構的圖樣,丸刺子是菱形圍繞成的近似圓形圖樣,三蓋菱則是三層菱形圖案由小到大堆疊成的水杉樹一樣的圖樣。
書中介紹瞭用菱刺子綉做茶壺罩、隔熱手套、花邊布帶、盤子墊、針插、迷你針用收納包等的步驟,圖文並茂,技法簡單易學,教你輕鬆做齣實用的刺綉小物。
菱刺子綉的意思是在布的橫縱網眼中綉上各種各樣的菱形圖案,它起源於日本青森縣的南部地區,是目前傳承下來的刺子綉中的一種。菱刺子綉最初是日本民間綉在麻布上的技法,為瞭增加衣服的強度和保暖性,人們用綫在粗糙的麻布上刺綉,來填補麻布的縫隙,
本書介紹瞭地刺子、型刺子、丸刺子、三蓋菱等菱刺子綉的紋樣和基礎綉法,並介紹瞭茶壺罩、隔熱手套、花邊布帶、盤子墊、針插、迷你針用收納包等13款用菱刺子綉裝飾的拼布小物的做法,圖文並茂,簡單易學。
倉茂洋美,1955年生。日本刺綉作傢。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2004年開始接觸菱刺子綉並拜八田愛子為師。2012年在日本民藝館展中以“菱刺子綉帶”的身份入選。她擅長在秉承傳統菱刺子綉的基礎上,加入現代時尚圖樣來創作獨具一格的新作品。在參加各種展示會、研討會的同時,她也一直緻力於嚮人們普及菱子刺綉——這一日本民間傳統刺綉的特色。
4 前言
用菱刺子綉做有趣的小物
7 一種圖樣反轉來綉的杯墊
8 兩種圖樣組閤起來的杯墊
10 圓形胸針(大號和小號)
12 茶壺罩
13 隔熱手套
14 花邊布帶
14 盤子墊
16 針插
16 迷你針用收納包
18 書套與書簽
19 長形布袋和迷你布袋
關於菱刺子綉
21 菱刺子綉的種類
菱刺子綉圖示集
22 地刺子 1 —44
36 型刺子 45— 1 1 3
52 丸刺子 1 14 — 1 15
53 三蓋菱 1 16
菱刺子綉的基礎
54 材料和工具/
55 刺綉前的準備
56 基礎刺綉方法1 型刺子
60 基礎刺綉方法2 地刺子
62 基礎刺綉方法3 丸刺子
65 菱刺子綉圖樣及小物的製作教程
菱刺子綉起源於日本青森縣的南部地區,是目前傳承下來的刺子綉中的一種。
大約200年前,這個地區的氣候非常寒冷,以至於棉花的栽培十分睏難,當地的農民不得不穿著麻
布製作的衣物。
同時,政府頒布瞭《農傢儉約分限令》,
規定瞭不允許農民穿著、使用棉質衣物,而隻能用不能保暖的麻製衣物。
為瞭增加衣服的強度和保暖性,
人們用綫在粗糙的麻布上刺綉,來填補麻布的縫隙,
這就是從大自然中汲取的生活智慧。
明治中期,隨著鐵路的開通,棉花在這個地區開始流通起來,
不久,毛綫的顔色也開始豐富起來。
大正後期,交通逐漸發達,成衣的購買變得容易起來,
女性開始從織布、刺綉等勞作中解放齣來,菱刺子綉飛速衰落下去。
這之後 ,昭和時期的民藝運動開始瞭,
南部的菱刺子綉因得到瞭民藝大師柳宗悅的高度贊揚,漸漸得以復興。
我接觸到菱刺子綉是在11 年前。
當時第一次知道瞭菱刺子綉這個名字。
在布的縱橫網眼中綉上各種各樣的菱形圖樣,
這個是刺綉,還是織布?
綫條構築的世界令人心動。
《菱刺子綉的技法》一書,
使我濛受瞭作者八田愛子老師的指導。
講授從衣物上采集圖樣的田中忠三郎老師的《南部襤褸菱刺子綉圖樣集》,
一直到現在都是簡單實用的典範。
還有加入瞭創新紋樣和傳統作品的八田愛子老師和鈴木堯子老師的《菱刺子綉圖樣集》。
我就是從這些文獻中參考學習的。
現在要想購買這三本書已經非常睏難,但是菱刺子綉相關的書籍又幾乎沒有。
這麼美麗的刺綉非常值得與人分享。
因為這樣的緣由,這本書與大傢見麵瞭。
200 年前傳承下來的刺子綉,
為瞭保暖、結實等生活所需,
一針一針地來刺綉這一點,從以前到現在從未改變。
想著從前的人們,我心裏萌生齣瞭把在日本誕生的這麼美麗的手工藝傳承下去的願望,
也為瞭能讓第一次接觸菱刺子綉的人們感受到這份愉悅。
本書參考瞭《菱刺子綉圖樣集》,
並介紹瞭用各種顔色、圖樣組閤來製作的小物。
若這本書能讓更多人認識到菱刺子綉的魅力,將是我莫大的榮幸。
我一直對日式傳統手工藝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低調而有力量的美感。《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這本書,完全擊中瞭我內心深處的喜好。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導,更像是一本關於“時間”和“耐心”的哲學讀物。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紋樣”的呈現方式,那些看似簡單的菱形,通過不同的排列組閤,竟然能營造齣如此豐富的視覺效果。有的紋樣如星辰大海般浩瀚,有的則如靜謐的湖水般安詳。作者在紋樣的設計上,顯然下足瞭功夫,她沒有止步於模仿古老的圖樣,而是融入瞭自己的理解和創新,讓這些傳統技藝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當我看到書中展示的那些完成品時,我深深地被那種沉靜而堅韌的美所吸引。那不是浮華的裝飾,而是經過時間沉澱、由雙手賦予靈魂的藝術。我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考究,無論是縫綫的粗細選擇,還是布料的質地搭配,都顯得恰到好處。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菱刺子的元素,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去創造一些屬於我自己的、有溫度的作品。
評分翻開《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這本書,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古老日式美學的大門。我一直覺得,很多傳統手工藝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一定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智慧。《菱刺子綉》這本書,恰恰地捕捉到瞭這種精髓。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傳統紋樣時的那種敬畏之心,但同時又注入瞭現代的審美眼光。她所呈現的菱形紋樣,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尚的活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漸變”和“過渡”的講解,如何讓菱形之間的連接更加流暢,如何通過綫條的疏密變化,營造齣豐富的空間感,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技巧。它不僅僅是教你綉,更是教你如何“看”,如何“感受”刺子綉的美。我從書中獲得的不僅僅是技法上的提升,更是一種審美的啓迪。我開始嘗試著去觀察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去思考如何將這種簡潔而有力的美,運用到我的生活空間中。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有時候,最簡單的元素,也能創造齣最不平凡的藝術。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的每一個頁麵都散發著一種寜靜而專注的氣息,讓人在閱讀時就仿佛進入瞭一個與世隔絕的刺綉空間。我是一個非常注重視覺體驗的讀者,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美的極緻追求。精美的插圖,清晰的步驟示意,還有那些讓人心動的實物照片,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過分張揚,又充分展現瞭菱刺子的獨特魅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色調、不同質感的布料與綫材搭配的建議,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還在摸索階段的愛好者來說,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我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猜測和嘗試,可以直接從書中找到靈感,並且相信作者的推薦。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授技術,它更傳遞瞭一種“慢生活”的態度,一種迴歸本真的手工精神。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能有這樣一本讓人沉下心來,專注於指尖藝術的書籍,實屬難得。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一種技法,更是在學習一種生活方式。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驚喜!《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刺綉的書,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手工藝人,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掌握這項古老的技藝。作者在講解基礎技法時,那種細緻入微的程度,讓我這種“零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上手。她不僅講解瞭“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她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比如,為什麼菱形要這樣填充,為什麼綫的粗細會影響最終的效果,這些背後蘊含的邏輯和美學原理,都得到瞭清晰的闡釋。我感覺我不再是機械地模仿,而是真正理解瞭菱刺子的精髓。書中提供的紋樣設計,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那些簡潔的綫條,組閤齣的無限可能,讓我對傳統紋樣的理解,有瞭全新的高度。我喜歡它那種樸實無華的風格,沒有花哨的技巧,隻有紮實的基本功,但正是這種樸實,卻散發齣瞭最動人的光芒。我已經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將這些精美的紋樣,運用到實際的作品中去。
評分這本《菱刺子綉基礎技法與紋樣》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尤其是它將原本可能顯得有些復雜的傳統刺子綉,通過“菱刺子”這一獨特的方式,變得如此生動有趣。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些精緻的圖例,每一個菱形都飽滿而有力量,仿佛蘊含著某種古老的祝福。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基本針法的講解,她沒有上來就堆砌一堆名詞術語,而是循序漸進,用最直觀的方式,配閤著清晰的插圖,一點點地引導讀者進入菱刺子的世界。看著那些簡單的直綫和斜綫,如何通過巧妙的組閤,勾勒齣立體的菱形,我感覺自己好像在學習一門新的繪畫語言。書中對於不同綫材、不同密度下的菱形效果也有細緻的描繪,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之前嘗試過一些刺子綉,但總覺得少瞭點什麼,看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是那種“厚重感”和“生命力”。作者還分享瞭她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保持針腳的均勻,如何讓菱形之間的過渡自然,這些細節之處,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和為讀者著想的心意。我迫不及待地想拿起針綫,按照書中的指引,去感受那種一針一綫連接起來的美妙。
評分還不錯,國內唯一刺子綉方麵的書籍
評分給老婆大人買的書,我覺得就是畫冊
評分買書首選京東!摺扣大,送貨快,品種全!最主要還不用擔心買到盜版!現在一些日用品,服裝也都開始京東采購瞭~萬能的京東,支持你哦!都是一個評論,因為買的太多評論不過來瞭~
評分看著很復雜操作起來還算簡單的刺綉。
評分質量好,送貨超快。
評分京東做活動,很劃算,很喜歡這本書!
評分贊 配送是師傅特彆好!
評分心儀許久瞭,果然不負期望,大愛。
評分書書都有塑封,包裝完好,活動價買的很劃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