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谁将领导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小企业有哪些可实践的工业4.0应用场景?
涵盖未来所有必要信息系统和企业平台专业知识的纵向和横向关联的信息工厂,如何服务于信息驱动下的产品研发、生产、运营、设备和服务?
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物、服务与人的互联?
畅销书《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主编新作,视野更加广阔,研究更加深入,案例更具借鉴性和实操性!
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亲撰章节,探讨砥砺同行的“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来自德国工业4.0 平台、ABB集团、西门子、魏德米勒集团、SAP公司等领军企业的高管及技术负责人共同探讨工业的未来!
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乌尔里希·森德勒是德国较早一批开始研究工业4.0并撰写相关著作的专家之一,自2014年其主编的《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出版以来,引起广泛关注,他本人也多次来华,成为该领域备受推重的专家。
《无边界的新工业革命》是森德勒在德国工业4.0倡议提出5年后的又一力作,填补了关于工业4.0的信息空白,即到底什么是德国以及现在许多其他国家所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他认为,“无边界”不仅是指地理上的贯通——不论在中国、美国、德国,还是全球各地,工业4.0的概念与实践都在开花结果;同时,与工业4.0相交织碰撞的不只是工业制造,产品数字化和生产数字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由此掀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乃至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即将甚至已经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改变。
书中详细阐述了在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在硬件和机电一体化方面实力强大的工业国德国的“工业4.0”,以及在这两个方面正奋起直追,以期找到自己国家的优势来实现赶超的“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等前沿科技对工业4.0的推动;中小企业可实践的工业4.0应用场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服务与人的互联,以及已成功落地的模范物联网产品等。
作者简介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1951年出生,毕业于克雷菲尔德市的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人文中学。在海尔布隆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精密仪器工程学,并于1985 年获得硕士学位,当时他是工具制造人员和数控编程人员。因此,他在科尔本施密特负责CAD系统开发,后来,在海德堡CAD–CAM报告杂志做编辑工作。1989年以来,他成为工业软件领域的独立记者、作家和技术分析师。2009年,由他主编的PLM纲要在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他是2013年“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发起和组织者。曾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
精彩书评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无须讳言,中、德两国的战略发展当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然而,这场竞争并不只能是一场必须分出胜负的足球比赛,它也可以是一场相互激励、共同努力的接力赛跑。中、德两个国家,高瞻远瞩地选择了“合作”作为谱写未来的主旋律,砥砺同行。
——田舒斌,新华网董事长、总裁
工业4.0 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是整个产品周期内普遍价值链环节的组织与调控的新阶段。工业4.0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运用工业4.0 的理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运用到工业实践中,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赖纳·安德尔,德国工业4.0 平台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当我在写*本有关工业4.0 的书时,人们对工业4.0 的定义还非常不清楚,一种巨大的不安感让人觉得它意义重大,可能与企业、行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存亡有关。如今,人们已尝试着去看到其更清晰的轮廓。
——胡桉桐,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首席执行官
工业4.0 的范围包括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再到供应链和备件储存的这一企业核心功能的整合。现在需要就数字化经济和社会的未来进行社会性的讨论,物联网和工业4.0 带来了许多积极的迹象,也带来了许多改善工作和生活的可能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未来的形态。
——塔尼娅·吕克特,SAP公司执行副总裁
近年来,在社会所有领域中,都出现了关于工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关于工业4.0 倡议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业互联网联盟的广泛讨论。现在我们更好地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我们面对着哪些挑战。
——克里斯托弗·甘茨,ABB科技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
目录
序 言 \ III
中文版序言 \ IX
本书作者 \ XI
第一部分 新工业革命的基石
第1 章 改变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 003
第2 章 新工业革命带来新经济奇迹 \ 019
第3 章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端与新工业革命 \ 047
第4 章 工业4.0:硬件大国的智能化、网络化之路 \ 061
第5 章 工业互联网联盟:软件强国的再工业化 \ 083
第6 章 中国制造2025:向制造强国迈进 \ 097
第7 章 砥砺同行:当中国制造2025 遇上德国工业4.0 \ 107
第二部分 新工业,新生态
第8 章 高效工厂4.0:中小型企业的机遇 \ 137
第9 章 工业互联网:工程过程和IT 解决方案 \ 153
第10 章 信息工厂:新的数字工作平台 \ 187
第三部分 无边界的“物联网+”
第11 章 ABB :物联网、服务和人员 \ 211
第12 章 海尔:不只是家用电器 \ 227
第13 章 it’s OWL 集群的力量\ 233
第14 章 SAP :打造物联网生态系统 \ 251
第15 章 西门子:数字企业的形成 \ 265
第16 章 魏德米勒:工业4.0 与智能技术系统 \ 283
精彩书摘
领导人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总书记在报告中同时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新华网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媒体平台之一,迅速传播向全球,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方人士分析、解读、评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九大,开辟了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也成为中国推动工业化、走向制造强国的新起点。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发布的会议《公报》,提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由此,于2015年正式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获得了“五大理念”的支撑和引领,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明确的目标。
中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开篇即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中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的份量不言而喻。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德国政府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了“工业4.0”战略。德国希望“推出工业4.0不仅能巩固德国的竞争地位,而且也可推动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如应对人口变化)”, “确保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虽然中、德两国这两个战略的名称不同,内容也不是完全相同,但是无疑都清楚的表明了以发展制造业为抓手,大力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实现在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中可持续领跑的雄心壮志。“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就此相遇。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在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访问德国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柏林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于当年10月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里面就专门提到了有关“工业4.0”的四点共识。而环顾全球,面对新一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各国经济均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作为全球制造业新兴力量代表的中国和全球传统工业强国的代表德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时发力,毫无疑问是必然选择。
无须讳言,中、德两国的战略发展当然存在着一定的竞争。长期以来,在全球工业界享有重要领先地位的德国,一直是中国工业界学习的对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增长的中国,在如今不仅仅是令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强国羡慕的巨大市场,也已经成为全球工业界激烈竞争中实力强劲的角逐者之一。中国期待借助战略的实施,实现弯道超车。
德国同样清醒的意识到了竞争的存在。在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2013年9月发布的《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中明确写道:“在制造工程领域,全球竞争愈演愈烈,德国不是唯一已经认识到要在制造行业引入物联网和服务的国家。再者,不仅仅亚洲对德国工业构成竞争威胁,美国也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各种计划来应对去工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这场竞争并不只能是一场必须分出胜负的足球比赛,它也可以是一场相互激励、共同努力的接力赛跑。中、德两个国家,高瞻远瞩的选择了“合作”作为谱写未来的主旋律。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领导人于2014年3月访问德国期间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题为《中德携手合作造福中欧和世界》的署名文章所说:“作为亚洲和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实体,中德经济加强融合,将意味着亚欧两大增长极的强强联手。这将极大促进亚欧大市场的形成,带动整个亚欧大陆的增长,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砥砺同行。
前言/序言
这本书十分特别。它并不是我第一次出版的关于工业4.0 的书的再版。它填补了关于工业4.0 的信息空白,即到底什么是德国以及现在许多其他国家所认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本书也研究了一些问题,其中纯粹技术方面的问题要少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当然还有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方面的问题。在某种形式上,这本书同时也是关于未来工业的政策性书籍。它大胆地回顾了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及来自工业革命的知识。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便可以更好地理解,这条路将把我们引向何方。
它之所以是一本特别的书,是因为有一家中国的官方主流媒体新华网为本书第7 章提供了大量内容。该章阐述了中国视角下的工业4.0 的意义,并且将工业4.0 与“中国制造2025”(这个计划不但明确了中国的发展现状,而且明确了中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因此,我特别感谢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先生。至于其他作者的章节,当然也适用:您可以发现对于未来工业截然不同的观点、看法和评估。他们经过综合考虑,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图片。
这本书的书名“无边界的新工业革命”可能会被夸大理解。也许它会被理解为:一切都是工业4.0,一切都将变得美好!但这是一个完全的误解。这个书名有很多含义,但是准确地说只有一个意义,就是如果用这本书进行市场营销,那不太切合实际,它只是一个夸大的营销标语和关于此事的评论性研究。从出版商的角度出发,少说闲话对大家都有利。
2013 年,我出版了第一本德语版关于工业4.0 的书。2014 年,该书出版了中文版。当前的这本书同样也要出版德文版和中文版,另外还计划出版英文版。grenzenlos的字面意思实际上已经成为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的下一步,许多国家采取了类似的举措,其中一些国家还进行了广泛交流,甚至密切合作。研究、评估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撰写这本书和为这本书起这个名字的原因之一。
全球化在这次技术革命中也扮演了全新的角色。当生产的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当全世界所有产品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被收集、处理,我们将创造一个新通道,工业和经济之间可以彼此通信联络。但它也创造了一项新服务项目,可以重新定义每个供应商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所有企业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研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对于新创立的公司和本地本土的老字号来说,这将变得十分危险。
使用无边界的工业4.0 这一说法,是因为在工业领域只有极少数个别行业和区域与它毫不相干。数字化无处不在,现在已经覆盖了整个行业。我们必须了解这场变革,并迎接这场变革所带来的挑战。这就是本书的主题。这个主题也是无边界的,因为现在工业也是刚刚踏上互联网舞台的关键演员之一。使工业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产业成为全球化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将远远超过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化贸易本身的含义,同时也会促使全球化贸易发生显著变化。我们相信,与工业4.0 交织碰撞的不仅仅是工业,至少现在想描绘出工业4.0 的界限是不可能的。同时,社会和生活的诸多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和保险,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等)受产品数字化和生产数字化影响很大,这些影响看似与工业无关。但实际上,工业发展几乎对所有领域都会产生影响,对环境、气候、自然资源的使用也是一样。我们是否应该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主题去理解?事实上,过早地对工业4.0 将如何设计,哪些影响应当进行扩展等问题做出反应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确切界定工业4.0 还需一定时间。直到现在,这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对技术创新做出反应,而没有探究它所带来的影响。物联网和工业4.0 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而且看起来也有些不负责任,我们究竟要等到何时才会开始讨论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无边界的新工业革命: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