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唐顔真卿勤禮碑入門十六講》采用臨寫示範與原帖比對的方法,通過“基本筆畫行筆示意圖”“臨帖三部麯”“手指調峰法”等要領引導練習者穩健入貼,由技進道。
內容簡介
“蕭華書法大教室精品教材係列”是蕭華在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修改、完善教學講義後的成果。其中,基本筆畫行筆示意圖便於學生觀察、瞭解、明白筆鋒在點畫的起、行、收運筆過程中各自不同的形狀;“臨帖的三部麯”——看、比、改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臨習時剋服寫自由體的習慣;“手指調峰法”可以確保中鋒行筆,改正行筆中筆毛絞、擰、變形,筆鋒不入紙的毛病;掌握一個筆畫運筆中的兩個關鍵點——起筆調鋒,收筆聚鋒,可以使點畫更細膩,圓潤,神采煥發。
書中采用臨寫示範與原帖字相對照,使學生在臨習原帖時有瞭參照、拐杖,避免走彎路,引導學生過渡到碑帖中。硬筆臨寫示範可以使學生按照毛筆字的書寫方法提高硬筆字的書寫水平。
作者簡介
蕭華,湖南新化人。當代著名書法傢李鐸先生入室弟子。現為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創作室副主任、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曆任青少年書法報記者、中國藝術報少年書法主編。從事書法教育近20餘年。蕭華先後師從書法大傢李鐸、瀋鵬、歐陽中石、王嶽川,他諸體兼善,尤其擅長正楷、魏碑、唐宋行草和漢隸,其書法功底深厚、筆法精到,既重傳統又不拘一格,急求創新又遵古法,兼容並蓄,融化貫通,形成瞭奔放、空靈、飄逸的藝術風格。其書法創作上追魏晉,下及清明,兼收當代大傢書風,既有展現功力的蠅頭小楷,又有揮灑性情的八尺行草,書體齊全,書風各異,極具禪靈之氣和文骨之風,筆法寫意而不失法度,墨色平淡而妙趣自溢,脫俗之靈躍然紙上,彰顯瞭他飽滿的熱情,憨厚、樸實的生活狀態和精神取嚮,豐富瞭當代中國書畫藝術的“百花園”。
國學大師文懷沙評蕭華書法:並世書雄李鐸入室弟子蕭華,與乃師氣韻一派相承,良可喜也。以論酣暢淋灕較乃師稍有遜色。然蕭郎自非凡響,每於麯中奏雅處,筆姿嫵媚,彆具雋趣。雖棲老鳳凰,亦當闢席。異日成就,詎可測量。丁亥大寒前燕堂文懷沙。
其作品多次參加李鐸師生展和全國書法篆刻展等*重要展覽。至今為止,蕭華先後齣版瞭《北京大學書法研究生班作品精選集?蕭華傳》《北京大學文化書法作品集?蕭華傳》《中國鋼筆書法學生普及教程》《傢庭實用硬筆書法字帖》《跟我學硬筆書法字帖》等主要著作。
前言/序言
我的教學體會
(代序)
書法,關鍵是“法”,即掌握學習書法的正確方法,也是學習古人的筆法。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得法者,方可由技入道,登堂入室;不得法者,僅止於自娛自樂而已。
我從小喜愛書法,從事書法工作三十多年,是當代書法大傢李鐸先生的入室弟子,曾在專業的書法媒體領域工作過十年。由於報社經常要參加一些全國性書法比賽、展覽、夏令營方麵的書法活動,因而有機會接觸到全國各地的書法老師和他們的學生,由於老師書法水平的差彆,所帶齣來的學生的巨大反差在那時給我留下瞭特彆深刻的印象。感覺很多書法老師是聞疑稱疑,得末行末,在誤導學生,甚至有些老師傳授錯誤的書寫方法和思想,有的會讓學生一輩子受害,使學生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學習中重復錯誤。從那時起,我就動瞭念想,自己開班授課,把我所理解的正確的書法學習方法教給那些想學習書法的朋友們。2004年,我來到北京大學讀北大首屆書法研究生班,有幸留在北大書法研究所王嶽川所長身邊,一直從事書法教學工作,並於二十年前在北京如願以償地開辦瞭一個我自己的書法工作室,開始傳道、授業、解惑。
我所理解的正確的書法修習方法應該是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姿勢,包括坐姿、站姿、拿筆的姿勢。有些人以為寫字講姿勢是多此一舉,寫好就行瞭,至於歪著、擰著、駝著寫都無所謂。我認為那樣很不雅、不美,缺少氣象。因為寫字寫的是一個人的精、氣、神,正確的姿勢應該是很優雅的,氣定神閑、從容不迫。另外,要先寫大字,再寫小字;先寫毛筆字,再寫鋼筆字。為何要先寫大字再寫小字呢,因為你先寫小字,習慣瞭,將來要想把字再寫大,就很不容易瞭。就好像你是一個村支書,管三五百人可以,但要你管一個省,管幾韆萬人,你就不知所措,無能為力瞭。而先寫大字,再寫小字,你就像會駕駛公交車的司機去開小汽車,就很簡單瞭。那為何不先練鋼筆字再練毛筆字呢?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練好瞭鋼筆字的人90%不一定會寫毛筆字,而會一手優美的毛筆字的人100%會寫好鋼筆字。我就是先練的鋼筆字,198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展就入展瞭,但那時要我拿起毛筆來寫字,就連一個橫畫都很難寫好,所以深有體會。因此,同樣是學寫字,花同樣的時間、精力和費用,當然是選擇學毛筆字更閤算瞭。
此外,要練好書法,卻不懂筆法,也不鑽研筆法,那練一輩子也是入不瞭書法的門的。唐代書法大理論傢孫過庭在《書譜》中對運筆有這樣的闡述:“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留不常遲,遣不恒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窮變態於毫端”。元代書法大傢趙孟頫則指齣:“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這些經典論述都說明瞭筆法的極端重要。我在長期的書法教學和創作實踐中,也切身體會到藉助手指調鋒對於中鋒運筆的重要作用,起筆後調鋒,收筆前聚鋒,收完筆後點畫有形,寫完一個筆畫後,筆毛恢復成圓錐形,這是我三十年來學習中所理解的“一畫”,在本書中有所詳敘,在此不再贅述。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孫過庭在《書譜》中指齣:“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況擬不能似,察不能精”,“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練書法先是練眼,貴在細微處。所以,我把臨帖總結為看、比、改三部麯。“看”是仔細觀察,研究分析;“比”是思考、校正,發現問題;“改”是修正錯誤,盡量接近碑帖的原形。如果學員嚴格按照臨帖三部麯的方法進行學習,我們學書法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學員不去按照看、比、改的方法學習,那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寫自由體,終生隻能徘徊在書法藝術之門外瞭。
初學書法怎麼選帖呢?我在近三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主張楷書從魏碑《張猛龍碑》入手,這個碑盡管斑駁石花較多,模糊瞭一點,但格調高古,備盡楷法,又被譽為楷書中行書第一,清代康有為評為魏碑精品上。在臨習中,我感覺到《張猛龍碑》收斂一點就可過渡到唐楷,放縱一點則可過渡到行書,是學習書法理想的楷書入門範本。尤其在校的中小學生練《張猛龍碑》,對於幫助他們寫作業,把字寫工整、美觀,是練習顔、柳、歐體所無法替代的。練《張猛龍碑》有一定基礎之後,學員也可以快速進入顔體和歐體的練習。
顔字結體寬博、雄強大氣,與《張猛龍碑》殊途同歸。顔真卿是書法曆史長河中的集大成者,他的篆籀用筆法對於學習篆書和增補《張猛龍碑》的溫蘊是很有裨益的。顔真卿在書法上的傑齣貢獻不僅是他把前代的楷書變扁為方,變內斂為外拓,他的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學書者研究唐代以後書法也繞不過顔真卿。歐字是從魏碑而來,學好瞭《張猛龍碑》再去寫歐體,就得心應手瞭。寫完顔體後可以寫寫小楷。練魏碑、顔字,可緻其廣大,也可增強學員對結構的把握、精神氣象的培養,這是宏觀的。學員寫大字有一定基礎後,也可以練習一下小楷,練習小楷主要是培養學員對點畫精細處的準確把握。對楷書有瞭一定把握能力後,學員也可練習隸書,隸書則可首選《張遷碑》,《張遷碑》是漢隸的代錶,學習它能感受古人所謂的金石味,增強書法的古意、活潑和爛漫。最後是學《蘭亭序》或《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書法最後所要錶達的還是在“散”也,抒散懷抱,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當然行書是我們最好的選擇瞭,因為草書難辨,而行書既流暢又易識。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被唐太宗李世民視為至寶,曆代書法大傢無不學習、研究它,得益於它而成為一代書法大傢的代不乏人。另外,從學習傳統來說,《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裏的字是真跡,是唐代人選王字的代錶,對學習並瞭解王羲之書法的真跡麵目是最好的範本。而學好《聖教序》,對於臨習其他行書幫助也會很大。因為王羲之是源流,是宗,是“書聖”。
學習書法首先要入帖,很多人學瞭一輩子都沒入帖,在寫自由體,沒入其門。但入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有老師指點。我認為要多觀察老師臨帖,初學書法可以把老師臨的帖當成範本,但是這個老師必須是個名師,而不是個庸師,否則隻會誤人子弟。對照老師臨的範本臨習,容易上路,就像一個嬰兒喝母親的母乳,然後學會走路一樣。但學會走路後一定要斷奶,這樣孩子纔能長得更健壯。書法也一樣,即丟掉老師的臨本直接去學古人的法帖,就能快速進步瞭。總之,學員隻有不斷從傳統中吸收營養,書藝纔會不斷精進。因為古人與經典纔是源頭活水,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源泉。
雖然入帖不容易,齣帖更不易。但是,如果學習方法正確,兩三年寫齣一手美觀的字是完全可能的,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齣帖是水到渠成的事,要靠學員的功力、智慧和思想。也不要輕易說齣帖、什麼個人風格、什麼創新,因為在書法這一浩瀚的曆史長河裏,有丁點兒進步,就很偉大瞭。弱水三韆,隻取一瓢飲足矣。隻有心不厭精,手不忘熟,筆如庖丁解牛,達到“背羲獻而無失,違鍾張而尚工”時,我們離齣帖就不遠瞭。
子曰:思無邪。孟子曰:吾善養浩然之氣。書法傢寫書法不僅是練眼,更是練心,心正則筆正。用書法弘揚美德,在書法裏寫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大氣象來,纔不負曆史與時代之使命,我們的書法也纔有可能被曆史所傳承。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上所談隻是自己多年來所學書法的一點體會,拋磚引玉、以手指月罷瞭。希望學員們看到的不是我的手,而是手所指嚮遠方月亮中的“二王”、顔柳歐趙、蘇黃米蔡等曆代大傢,終生嚮經典與先賢學習。
是為序。
蕭 華
二〇一五年八月於南嶽廣濟禪寺
二〇一七年清明改定於北京
蕭華書法大教室精品教材係列:歐體楷書精要解析與臨習指南 作者: 蕭華 齣版社: [請在此處填寫實際的齣版社名稱,例如:人民美術齣版社、中國書法齣版社等] 裝幀與規格: 精裝/平裝,大16開,[請填寫具體頁數]頁,[請填寫具體印次和年份]年版。 內容簡介: 本冊《歐體楷書精要解析與臨習指南》隸屬於“蕭華書法大教室精品教材係列”之中,是蕭華先生多年教學經驗與書法研究的結晶,專注於係統、深入地講解和指導唐代楷書的典範——歐陽詢楷書的筆法精髓、結構奧秘與章法布局。本書旨在為初學者提供堅實的基礎指導,為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提供深化和提升的階梯,幫助學習者真正領悟歐體的“險絕”之美與“法度森嚴”的內在邏輯。 一、 歐體楷書的曆史地位與審美特徵 本書首先從曆史的宏觀角度,簡要介紹瞭歐陽詢在楷書發展史上的關鍵地位,他上承魏晉,下啓唐代諸傢,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傢”。重點闡述瞭歐楷區彆於顔體、柳體、趙體等其他主流楷書的獨特審美傾嚮: 1. 險勁瘦硬,法度森嚴: 歐楷的結構核心在於“險中求正,方峻峭拔”。本書將詳細分析歐體筆畫的“骨力”所在,如何通過精確的提按頓挫,賦予綫條以內在的力度和張力。 2. 體勢開張,法度嚴謹: 歐體字形講求中宮緊密而四麵舒展,具有極強的空間控製感。我們將深入剖析其間架結構中的“黃金分割點”與“勢”的引導方嚮。 3. 點畫精微,一絲不苟: 歐體的點畫形態變化豐富,如“竪鈎”、“橫撇”等,處理得極為精到。本書將細緻解析每一類點畫的標準形態與運筆軌跡。 二、 筆法基礎的精細化拆解 鑒於筆法是書法學習的基石,本書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對歐楷的常用筆法進行瞭詳盡的圖解示範。 1. 起筆與收筆的技法: 重點區分“藏鋒起筆”(入筆的含蓄)和“露鋒收筆”(齣鋒的銳利)。通過放大圖示,清晰展示藏鋒時筆鋒的入紙角度和迴鋒時的軌跡控製。 2. 橫、竪、撇、捺的“性情”: 歐體的橫畫並非一味平直,而是蘊含提勢;竪畫要求“如摺釵股”的飽滿與方正;撇畫的“側鋒取妍”與捺畫的“蠶頭燕尾”的力度轉換,都有嚴格的規範。書中以“筆法口訣”結閤現代解析圖的形式,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要領。 3. 提按頓挫的節奏感: 強調筆畫的“運動”而非“靜止”,講解如何在書寫過程中,通過力量的微妙變化,創造齣綫性的立體感和韻律感,尤其是在連帶和牽絲處的處理。 三、 結構——歐體最核心的奧秘 歐體的結構被譽為“結構之神”,其精妙之處在於平衡與對比的極緻運用。本書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係統歸納: 1. “中宮收緊,四邊撐開”的布局: 解析如何通過精確控製字體的重心位置,使字形既不鬆散,又不闆滯。特彆針對“口”、“目”、“日”等部首的嚮心力進行強化訓練。 2. 偏旁部首的“取勢”與“避讓”: 歐體中,左偏旁(如“提手旁”、“三點水”)與右部首之間存在微妙的穿插關係。本書提供瞭大量範例,說明何時應“緊密相連”,何時應“巧妙避讓”,以確保整體結構的疏密得當。 3. 字形的欹側與平衡: 歐楷的“險”主要體現在字體的姿態上。講解如何通過控製某些筆畫的傾斜角度(如“竪撇”的右傾),來達到視覺上的穩定與動感,避免寫成呆闆的“田字格”結構。 四、 經典碑帖選段精講與臨摹 本書精選瞭歐陽詢不同時期的代錶作片段,如《九成宮醴泉銘》中的經典字例,進行逐字、逐筆的深度剖析。 1. 典型字例的結構圖解: 對“九”、“宮”、“醴”、“泉”等具有代錶性的難點字,製作瞭帶有輔助綫的結構分析圖,直觀展示其長短、高低、嚮背關係。 2. 臨習步驟指導: 提供瞭從“描紅”到“對臨”,再到“背臨”的完整學習路徑。建議學習者先關注筆法的準確性,再逐步過渡到結構與章法的把握。 3. 易錯點辨析: 針對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如橫畫寫成“倒梯形”、竪畫收筆“軟弱無力”等,進行專門的對比分析,幫助學習者及時修正偏差。 五、 章節設置概覽(部分示例) 第一講: 歐體楷書的“骨力”與“法度”初探 第四講: 橫畫、竪畫的提按技巧與“摺釵股”的應用 第七講: 間架結構的核心原則:中軸綫與重心控製 第十章: 偏旁部首的組閤策略——如何處理“三點水”與“言字旁” 第十五講: 篇章布局的疏密安排與氣息連貫 本書特色: 體係完整: 從點畫到結構,再到通篇氣息,層層遞進,邏輯清晰。 圖解詳盡: 大量使用高精度放大圖和結構示意圖,輔助理解。 教學導嚮: 完全基於蕭華先生一綫教學實踐,注重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通過係統研習本書,學習者將能夠掌握歐體楷書嚴謹的筆法規範和精妙的結構原理,實現從模仿到理解,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為日後學習其他楷書或行草書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