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与应用

电子技术与应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仲秋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嵌入式系统
  • 传感器技术
  • 电力电子
  • 通信原理
  • 微电子学
  • 应用电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98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598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导向,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为一体。本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其中与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相关的单元有五个,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直流电源电路的分析与制作,音频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与制作,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与应用;与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相关的项目有三个,包括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555定时器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每个项目均以典型的实际应用的小型简单电子产品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合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本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技师学院应用电子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民航通信技术等专业的“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子设计制作爱好者的自学指导用书。

目录

前 言
单元一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测试1
 项目一 阻容元件的认知与测试1
  任务一 熟悉电阻器的类型与特性1
  任务二 熟悉电容器的类型与特性4
  任务三 熟悉电感器的类型与特性5
  任务四 万用表的使用与阻容元件
参数的测量6
 项目二 半导体器件的认知与测试8
  任务一 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8
  任务二 掌握二极管的特性与测试12
  任务三 掌握晶体管的特性与测试15
 项目三 元器件参数与手册查阅19
  任务一 查找元器件资料的一般方法19
  任务二 二极管参数的查阅与理解20
  任务三 晶体管参数的查阅与理解21
 习题23
单元二 直流电源电路的分析与制作25
 项目一 直流稳压电源的分析与仿真25
  任务一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
电路的组成25
  任务二 整流电路的分析与仿真26
  任务三 滤波电路的分析与仿真34
  任务四 串联型稳压电路的
分析与仿真37
 项目二 集成稳压器稳压电源的
设计与制作40
  任务一 集成稳压器的类型与应用40
  任务二 集成稳压器稳压电源的
设计实例43
  任务三 集成稳压器稳压电源的
安装与调试48
 项目三 开关稳压电源的制作与测试48
  任务一 开关稳压电路的分析48
  任务二 开关稳压电源电路的
制作与测试50  
习题52
单元三 音频放大电路的分析与仿真55
 项目一 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研究55
  任务一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55
  任务二 晶体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58
  任务三 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分析64
  任务四 放大电路的调试与参数测试67
 项目二 助听器电路的分析与仿真71
  任务一 了解多级放大电路与级间
耦合方式71
  任务二 掌握放大电路的反馈73
  任务三 助听器电路的分析78
 习题86
单元四 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与制作88
 项目一 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分析88
  任务一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分类88
  任务二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
原理分析89
  任务三 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94
 项目二 OTL功放电路的测试95  
项目三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96
  任务一 熟悉常见集成功率放大器96
  任务二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99
 习题101
单元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
分析与应用104
 项目一 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与测试104
  任务一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
组成及特性104
  任务二 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
分析与仿真113
 项目二 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
分析与测试120
  任务一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120
  任务二 方波-三角波形发生器的
分析与测试122
 项目三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与测试124
  任务一 掌握振荡电路的组成及产生
振荡的条件124
  任务二 常用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125
  任务三 RC正弦波振荡器的测试131
 习题132
单元六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35
 项目一 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分析与
测试135
  任务一 掌握逻辑代数基础知识135
  任务二 掌握集成逻辑门电路的
组成与特性150
  任务三 逻辑门的功能测试163
 项目二 数显逻辑笔电路的分析与
制作165
  任务一 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165
  任务二 数显逻辑笔的制作172
 项目三 简易抢答器电路的分析与
设计175
  任务一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75
  任务二 简易抢答器电路的设计与测试180
 习题182
单元七 555定时器电路的分析与应用185
 项目一 555集成定时器的组成与
功能分析185
  任务一 了解555集成定时器的基本结构185
  任务二 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引脚功能185
 项目二 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
触发器186
  任务一 单稳态触发器工作原理的分析186
  任务二 掌握集成单稳态触发器的功能187
  任务三 单稳态触发器的应用与测试188  
项目三 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189
  任务一 多谐振荡器工作原理的分析189
  任务二 熟悉其他多谐振荡器190
  任务三 多谐振荡器的应用与测试192
 项目四 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
触发器194
  任务一 施密特触发器工作原理的分析194
  任务二 掌握集成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195
  任务三 施密特触发器的应用与测试195
 项目五 简易三角波发生器的
组装与调试196
  任务一 掌握简易三角波发生器的
组成与原理196
  任务二 简易三角波发生器的组装与调试197
 习题198
单元八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应用201
 项目一 触发器的功能分析与测试201
  任务一 掌握基本RS触发

前言/序言

“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以下简称为本课程)被确定为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以下简称为本专业群,包括应用电子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导弹维修、电气自动化和民航通信技术)专业基础能力平台课程。为了使本课程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与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需要,本专业群的相关老师与企业专家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框架下,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制定了本课程的培养标准和内容,为本教材的编写确定了基本框架。
本教材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为一体,力求体现“实用、适用、先进”的编写原则和“通俗、精练、可操作”的编写风格,力图用一本教材对“教、学、做”三个环节实现一体化指导。本教材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强化了实际操作训练,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完全融合,以做助学,边做边学,理实一体。
本教材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技能积累形成规律,以典型的、实际应用的小型简单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以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如何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而且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
本教材由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李仲秋、黄荻主编。李仲秋编写了单元五~单元八,并负责统编全稿;黄荻编写了单元一~单元四;王承文、罗德凌和中飞长沙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李波承担了项目载体电路的开发工作并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资料和建议;贺瑛为本教材的中英文对比及英文缩写进行了审定与校对。本教材在编写和载体的开发与选取过程中,得到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协助及指导,宋烨教授对本教材进行了仔细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与指正。
编 者
《星河彼岸:宇宙的奥秘与人类的追寻》 引言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最深邃的好奇所在。从仰望星空的原始先民,到驾驭探测器遨游星辰大海的现代科学家,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追寻。本书《星河彼岸》并非一本讲述电子元器件、电路设计或是信息传输的科技手册,它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漫游,一次对宇宙宏大叙事的哲学沉思,一次对人类在其中定位的深刻反思。我们将在书中踏上一段求知之旅,从宇宙的起源神话到现代物理学的前沿猜想,从遥远星系的璀璨光芒到微观粒子世界的奇妙景象,去感受那份令人敬畏的壮丽与未知。 第一章:来自时间尽头的低语——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这是一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终极问题。在本章中,我们将拨开迷雾,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追溯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朴素想象,如盘古开天辟地、梵天创世等。随后,我们将步入现代科学的殿堂,以大爆炸理论为核心,深入浅出地解析宇宙从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膨胀至今的宏伟历程。我们将探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如何成为大爆炸的“余晖”,重元素是如何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中诞生,又如何在超新星爆发中散播到宇宙各处。从早期宇宙的混沌到星系、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我们将勾勒出一幅动态而壮观的宇宙演化图景。同时,我们也审视宇宙膨胀的加速以及暗能量的神秘作用,它们正悄然改写着我们对宇宙终极命运的认知。 第二章:星辰大海的歌谣——银河系与遥远星辰 我们的家园——银河系,是一个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的巨大结构。在本章中,我们将以一种诗意而又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描绘银河系的壮丽景象:从盘旋的旋臂到中心的黑洞,从密集的星团到孤独的游荡者。我们将深入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从炽热的年轻恒星到走向终结的红巨星和白矮星,甚至是引人遐想的中子星和黑洞。我们将探索各种类型的星系,它们千姿百态,或优雅如螺旋,或拥挤如椭圆,或狂野如不规则。我们会一同“飞往”遥远的星系,感受它们的光辉,理解它们在宇宙结构中的作用。我们将讨论星系碰撞与合并如何塑造宇宙的面貌,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如何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第三章:生命存在的曙光?——系外行星与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在无垠的宇宙中,地球是否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摇篮?这是人类最激动人心的追问之一。在本章中,我们将聚焦于系外行星的探测与研究。从早期对行星形成的理论推测,到如今通过凌星法、视向速度法等精密技术发现数以千计的系外行星,人类对宇宙家园的搜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将介绍那些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宜居带”行星,以及那些与地球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类地行星”。我们将探讨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从碳基生命的基础,到氧气、水和能量来源的需求。我们将审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顽强适应能力,以及在其他星球上寻找生命迹象的科学方法,如光谱分析寻找生物标记物。本书将带领读者思考,如果我们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那将如何深刻地改变我们对自身、对生命的理解。 第四章:时空的织锦与量子之舞——现代物理学的奇迹 物理学是理解宇宙最根本的语言。在本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现代物理学那些令人惊叹的理论与发现。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解时空的弯曲如何影响物质的运动,以及引力波如何携带宇宙的信息。我们将潜入微观世界的奇妙领域,探索量子力学的非凡之处:叠加态、纠缠态、概率波等等,这些看似违反直觉的现象,却构成了宇宙最基本的运作规则。我们将思考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融合,寻找能够统一描述宇宙万物的“万有理论”的可能方向。我们将触及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等前沿猜想,感受科学家们在理解宇宙最深层奥秘时所付出的努力与智慧。 第五章:人类的宇宙足迹——从梦想走向现实 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是一部充满勇气、智慧与不懈追求的史诗。在本章中,我们将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辉煌,再到旅行者号探测器穿越太阳系,以及如今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揭示的宇宙深处。我们将探讨航天技术的进步,从火箭发动机的原理到空间站的建造,从卫星通讯的普及到深空探测器的设计。我们将关注载人航天与无人探测的各自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战,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本书将展现人类为了探索未知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留下的每一个渺小却坚实的足迹。 第六章:宇宙的哲学回响——我们在星空下的沉思 在仰望星空,理解宇宙深邃奥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回望自身。在本章中,我们将从科学的发现中汲取哲学的启迪。宇宙的广袤与人类的渺小,对比之下,引人深思。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又会引发怎样的感慨?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否意味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宇宙学研究对人类哲学观、世界观的冲击与重塑。我们将探讨人类作为宇宙中一个有限的生命体,如何在无限的宇宙中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将思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对宇宙的理解如何能够提升我们对自身、对生命、对文明的珍视。 结语 《星河彼岸》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启程,去探索那片超越我们日常经验的宏大疆域。它不是一本提供实用技术解决方案的指南,而是一本点燃思想火花、激荡心灵的邀请函。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您能感受到宇宙的无尽魅力,激发您对科学的好奇,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自身潜力的无限遐想。这片星河彼岸,是无数梦想的起点,也是我们永恒的追寻之地。让我们在这片星空下,继续探索,继续思考,继续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有点像是在探索一片未知的领域。我之前对电子方面涉猎不多,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上,比如知道电容、电阻大概是什么,但具体怎么用、在电路中扮演什么角色,就一知半解了。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章节,尤其是关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基础的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启蒙”。我记得有一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逻辑门的功能和组合,当时我看了好几遍,还结合着书上的例子,尝试着在脑子里模拟一些简单的逻辑运算,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还有就是关于信号的传输和处理,书中用图示和比喻的方式解释了许多我之前觉得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滤波、放大等等,虽然我还没完全消化,但至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它们大概是怎么回事儿。我平时工作也接触到一些需要用到电子元件的场合,虽然不是直接操作,但至少能听懂同事们在说什么,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逐步建立起对电子这门学科的信心,并且慢慢培养起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电子问题的能力,也许以后真的能自己去设计一些小装置。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里,我第一反应是这包装挺扎实的,书页纸质也感觉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摸起来还挺光滑的。封面设计嘛,个人觉得不算特别惊艳,但也挺干净利落的,主色调是那种比较稳重的蓝色,配上白色的文字,整体感觉还算专业。我买这本书主要还是被它“应用”这个词吸引了,想着能学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最好是那种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我平时对电子这块儿也算有点兴趣,但总觉得理论知识太枯燥,操作起来又感觉摸不着头脑,所以特别希望能找到一本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比较好的书。翻看了一下目录,感觉内容覆盖得还挺广的,从基础的元件介绍到一些典型的电路设计,甚至还涉及到了单片机什么的,这对我来说是个挺大的吸引力,因为我想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我个人比较喜欢那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希望这本书能把复杂的概念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讲清楚,最好能配上一些实际的电路图和原理图,这样看的时候也更有画面感,也方便我对照着去理解。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电子这门学科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实际动手的能力,将来有机会能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项目。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对它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之前读过一些电子类的书籍,有些写得太偏理论,看得我云里雾里,有些又太过于注重实用,缺少了必要的理论支撑,读完之后总感觉抓不住重点。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做得还算平衡。它在介绍一些基础概念的时候,会先给出清晰的定义和解释,然后马上跟着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这种方式让我觉得既能理解背后的原理,又不至于脱离实际。我特别喜欢书里面的一些图解,那些电路图画得非常清晰,关键元件的标注也很明确,而且很多地方都用箭头和文字说明了电流的流向和信号的变化,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有一部分讲的是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电源模块,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元器件清单和组装步骤,还配上了实物图,我当时就想着,等我有空了,一定要按照书上的步骤去实际操作一遍,看看能不能真的实现。我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让你“懂”,更要让你“会”。这本书在这方面,我觉得是做到了。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份“参考”和“指南”。我平时工作会接触到一些电子设备,但对于其内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我一直了解得不多。这本书的内容,正好可以填补我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空白。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一些常见电子模块的讲解,比如传感器、微控制器及其外围接口的连接和编程。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我经常需要根据工作需求,去理解或调试相关的电子设备。书中给出的详细的原理分析和实践建议,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模块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我记得有一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微控制器实现数据采集和传输,书中给出了代码示例和硬件连接图,这对我非常有启发,让我知道原来一些复杂的控制逻辑,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和电路搭建来实现。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本“工具箱”,里面的内容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所接触到的电子产品。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挑战”和“拓展”。我之前对电子的理解,更多的是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概念,比如电路的开关、灯的亮灭,或者一些基本的电学公式。但这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明显要深入得多,比如关于半导体器件的原理、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甚至还触及到了一些高级的通信技术。这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记得有一章详细介绍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分析它的内部结构和电学特性,当时我看了好几遍,也查阅了一些其他资料,才勉强理解了个大概。这让我意识到,电子这门学科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但同时,我也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可能性。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的介绍,让我对未来的电子发展方向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能够打开我视野,让我接触到更多更深层次的电子知识,为我将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