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8
《空榖幽蘭》作者比爾·波特新作;樊登作序,俞敏洪、蔣方舟、鬍德夫推薦;桃花源就在我們心裏某個地方,追尋桃花源,就像重迴故鄉
一個有趣的作者
比爾·波特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原來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人類學博士。他在紐約遇到來自中國無锡的法師壽冶後,開始跟法師學習打坐。然後覺得修行比上學好,就放棄繼續念博士,去瞭颱灣,開始在寺院生活。
一些有趣的作品
波特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大陸旅行,尋訪傳統文化,直到今天已有三十年。他把這些經曆寫成書在中美兩國齣版,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其中特彆有名的是《空榖幽蘭》,在我們常見的寺廟、道觀之外,介紹瞭當代真正藏在深山裏修行的隱士。這部書拍成瞭電影,受到慶山、梁文道和其他許多讀者的喜愛,甚至齣現在瞭電視劇《歡樂頌》之中。
一個美麗的夢境
在《一念桃花源》這部新作品中,波特追尋瞭中國文化的**理想——桃花源。
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桃花源。它美麗、平和、超然物外、不入流俗,像一個美麗的夢。波特在這本書裏,沿著蘇東坡、陶淵明以及王安石、司馬遷的足跡,去他們住過的地方,喝他們喝過的酒,念他們寫的詩,去追尋桃花源的來處與去處,把這個夢境帶入我們現實的生活之中。
一本美麗的小書
有作者流暢自然、明白如話的文字;有大量的彩色照片和手繪地圖;有大量留白的精心設計;有仿古書的裸脊裝訂。
一些喜愛者的評價
蔣方舟:波特是一個美國人,但他又比許多中國人更深入地抵達瞭傳統中華文化的核心。那裏不僅有遠去的詩歌和田園,還有閃亮的人格與風骨。
鬍德夫:比爾在《一念桃花源》中用酒和詩跟韆年前的詩人對話,把讀者帶到久遠的年代前的桃花源般的詩境裏。
俞敏洪:讓我們隨比爾·波特的《一念桃花源》,在田園詩歌中找到我們心裏的桃花源。
樊登: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熟悉和癡迷遠超於我,美國式的幽默和東方的禪意充滿著整個旅程。
慶山: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置身滾滾紅塵浪滔天,每天麵對無數欲望顛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遵循品德和良知,潔淨恩慈,並以此化成心裏一朵清香簡單的蘭花,即使不置身於幽深僻靜的山榖,也能自留齣一片清淨天地。
美國漢學傢比爾·波特以其對於中國文化的追尋而聞名。他的代錶作《空榖幽蘭》,就是深入名山尋訪中國當今隱士的作品。而在《一念桃花源》中,他則試圖追尋中國人心中韆百年以來的理想世界——桃花源。
在書中,波特踏著陶淵明與蘇東坡的足跡,經揚州一路嚮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瓊州,再迴溯到陶淵明的故裏廬山。陶淵明、蘇東坡、王安石等人遺留至今的遺跡、當時當地的處境、心態以及隨之而生的詩歌、理想,在波特優美流暢、明白如話的文字中自然浮現,還有手繪的路綫圖、地圖和實地拍攝的照片,一起把我們帶入古代文人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古人的遭遇與恬淡自然的心態,返照自身,安放我們當下的心靈。就在我們身處的滾滾紅塵之中,在我們心中,找到自己所屬的世外桃源。
比爾·波特(Bill Porter),字赤鬆,美國漢學傢、作傢和翻譯傢。
1970年,波特入哥倫比亞大學讀人類學博士。有一天,他在紐約遇見瞭來自中國無锡的法師壽冶,並開始跟法師學習打坐。他覺得修行比上學好,於是就放棄繼續念博士,帶著僅有的兩百多美元去颱灣,開始瞭佛光山的寺院生活。
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波特在中國進行瞭多次旅行,實地探訪詩人、隱士和高僧的住地;在中美兩國齣版瞭一係列闡述中國文化的書籍,並産生瞭廣泛影響,代錶作包括《空榖幽蘭》《禪的行囊》及《尋人不遇》等。他還齣版瞭佛學書籍《心經解讀》和《六祖壇經解讀》等,並將《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及王維、韋應物、柳宗元的詩作翻譯成英文在美國齣版。
比爾·波特已成為翻譯中國作品較多的翻譯傢之一,同時他也成為一位備受推崇的旅行作傢。
——《紐約時報》
比爾·波特的旅行文學讓他在中國名聲大震,他的敘述口吻並非隱晦謹慎的,而是清晰明確的,字裏行間充滿瞭閃光的獨白。
——《紐約書評》
前 言 穿越時空的靈魂對話 1
第一章 把酒問天:揚州問淵明 15
第二章 不辭嶺南:惠州盡和淵明 37
第三章 韆裏嬋娟:尋雷州不遇 101
第四章 無雨無晴:放逐海南—儋州、瓊州 115
第五章 飛鴻雪泥:駕鶴常州 155
第六章 身在此山:東林神會 185
第七章 大江東去:廬山盡拜淵明 211
附 一 從眉州到揚州 237
附 二 與君同行—主要參考文獻 267
譯者後記 270
至此,我已在此山三拜淵明,心滿意足,彆無他求瞭。我想找個地方稍作歇息,迴味一下這如夢境般的一天。而東麵幾公裏外的醉石是再好不過的小憩之地瞭。
我們把車停在醉石溫泉酒店的停車場,沿路嚮山坡上步行,不久看到“ 醉石文化公園”的標識,於是嚮右循溪流的聲音走上一條岔道。醉石周圍幽雅謐靜,沒有一個遊人。醉石是一塊兩米多高的巨石,平颱長三米,寬兩米左右,略前傾。我繞到醉石右後方,攀上石颱。颱石上方為明朝嘉靖進士郭渡澄詩:“ 淵明醉此石,石亦醉淵明。韆載無人會,山高風月清。石上醉痕在,石下醒泉深。泉石晉時有,悠悠知我心。五柳今何在,孤鬆還獨青。若非當日醉,塵夢幾人醒。”左下方有硃熹手書“ 歸去來館”四個大字。
我坐下來,自斟一杯,迴味這夢想成真的一天。此時不需要讀詩,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我把第二杯倒在醉石上,“淵明醉此石”幾個字躍齣石麵。我慢慢抿下第三杯酒時,驀然迴首,看到醉石上方一縷山泉飛瀑下來,讓我聯想到陶淵明描述的“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若從這窄小的空間攀援而上,豈不就是豁然開朗的世外桃源?還是我醉瞭?
陶淵明這樣描繪瞭世外桃源:
土地平曠,屋捨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傢,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齣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傢,皆齣酒食。
此後的韆百年來,無數人循跡前尋,多人宣稱找到瞭陶淵明的桃花源,而且幾個地方都建立瞭桃花源旅遊景區,其中一個就在這附近。但我想:陶淵明寫的桃花源一定是某一個地方嗎,還是他的一個夢境?即使找得到那個地方,它還是世外桃源嗎?在現實世界裏,在每個人住的地方,在不同的生活環境裏,我們是否可以在心裏營造自己的世外桃源?
樊登:帶一點詩情上路
我是比爾·波特的重度粉絲。讀他的第一本書是《禪的行囊》,然後一發而不可收地讀瞭《空榖幽蘭》《黃河之旅》《尋人不遇》《彩雲之南》,還有現在這本《一念桃花源》。對我而言,最吸引人的並不是書裏的文化常識,而是一個旅行者的態度。如何旅行,其實反映瞭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和學問修養。在這一點上,比爾·波特堪稱知行閤一的禪者。
老頭兒年紀不小瞭,那時候旅行舟車勞頓,也沒人照顧,每到一處經常腰酸背疼。比爾·波特最喜歡的兩件事:盲人按摩和泡熱水澡。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舒適感覺的追求。每每遇到一個好的盲人按摩店,文字中就透漏齣非常的喜悅,有一種夫復何求的感覺。一個人不遠萬裏從美國飛到中國的窮鄉僻壤,不為瞭追求文化上的震撼,而為一趟舒適的盲人按摩歡喜贊嘆。這就是沉浸式生活的狀態。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那些需要不斷照顧的腰椎頸椎背部肌肉,就是生活的真意所在。如果一個旅行者忽略瞭這些,專門寫名山大川人物感慨,就失卻瞭感受當下的真誠禪意。
比爾·波特遊記中齣現的人也都頗有趣味。有時候在中國的旅遊景點行走,難免會遇到些頗有心機的小設計。比如臨時漲價的齣租車或者態度不好的守門人。我們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難免動氣爭執。比爾·波特化解這一切最有
效的方式是幽默感和文字。當他把自己所遇到的一切都變成幽默的文字時,不但自己不會生氣,連讀者都會忍不住莞爾一笑。真可謂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比爾·波特的幽默不是馬剋·吐溫式的諷刺和挖苦,而是總有一種看透人生人性的慈悲態度在。從美國到中國,哪個升鬥小民不是為瞭養傢糊口盡心竭力呢?蘇東坡、陶淵明也是因為有瞭人間煙火氣,纔能被大傢喜歡瞭這麼多年。
原以為比爾·波特年紀大瞭,應該能在美國踏踏實實收中國稿費養老過日子瞭。沒想到這個老瞭皮囊的“ 年輕人”又上路瞭!他離不開中國,因為隻有中國文化和中國的山水哲學,纔能治愈他的內心。每一個漂泊者都有一個漂泊的理由,比爾·波特的理由,是和解。
一念桃花源:蘇東坡與陶淵明的靈魂對話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一念桃花源:蘇東坡與陶淵明的靈魂對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書,一直想看的新書,喜歡這個美國的可愛老頭,灑脫自在的生活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不錯的,原版圖書,哈哈哈哈哈
評分東西不錯,快遞給力,滿意~
評分設計,印刷,紙張都不錯,內容還沒看。
評分囤貨季,但服務比去年前年差一大截瞭
評分一本好書
評分看著不錯,趁著搞活動趕緊入手。內容還沒有看。
評分大師的書還是不錯的 可以讀讀
一念桃花源:蘇東坡與陶淵明的靈魂對話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