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78-2018年,40年来中国经济周期经历了四个周期性波动,呈现“W型”增长,为什么在第四个周期中再也没出现过高速增长态势?这涉及到中国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的合理逻辑问题。大会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揭示了新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旧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是解决总量问题,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是解决质量问题,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不仅是周期性现象,而且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现象。本研究将基于两个思维逻辑:一是从经济周期理论看,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引起发达国家战略转型,他们的转型倒逼中国的转型,这是横向的世界逻辑。二是从经济增长理论看,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推动经济转型,这是纵向的自身逻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旨在通过对世界与中国经济新旧常态的对比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理论依据、合理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董小君,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学科带头人,全国“四个一批”国家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中央****“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获得中央****首届公文大赛“特等奖”。获得***“好课程奖”,国家行政学院教学一等奖、精品课奖、咨询报告一等奖。
董小君199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人民日报社、中国银行。近年来,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出版了《财富的逻辑》、《金融的力量》、《中国潜在的金融风险研究》、《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等10余本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国家金融战略、低碳经济等专题。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一、逻辑起点:世界矩形结构失衡与世界经济新常态
二、横向的世界逻辑:美欧战略转型的全球布局
三、纵向的自身逻辑: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第二章 从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对经济转型升级的
历史考察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及其理论分析
二、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分析
第三章 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切换和形成
一、经济发展动力的国际经验
二、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现状与识别
三、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切换和形成
中篇 实现路径
第四章 理论指导:由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主要是需求侧管理
二、从需求侧管理为主转向供给侧管理为主
三、实施供给侧管理的主要框架
第五章 宏观调控:从相机抉择向预期管理转型
一、宏观调控的新理念
二、宏观调控的新思路与基本原则
三、“十三五”时期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与主要任务
第六章 中国制造:从生产型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一、生产型制造业向生产服务型制造业转型的合理逻辑
二、从生产型制造业到生产服务型制造业的历史变革
三、我国发展生产服务型制造业的现实困惑
四、我国发展生产服务型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 发展方式:从学习模仿到创新驱动
一、创新驱动:一种更高层次的增长方式
二、必须迈向创新驱动
三、中国迈向创新驱动的可行性分析
四、中国迈向创新驱动的主要掣肘
五、创新驱动战略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六、以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七、相关配套举措
第八章 国际贸易: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
一、国际贸易理论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三、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
第九章 对外直接投资:由大国迈向强国
第十章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第十一章 区域成长:从多极化增长走向协调发展
第十二章 金融服务:从“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金融安排转型
第十三章 变革中的财政:从公共财政到现代财政
下篇 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第十六章 韩国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德国版的“制造+互联网”,侧重于从硬件打通到软件。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是由几十个小国家组成的一个富裕的大洲,但是过于分裂的文化市场使欧洲的互联网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在上一轮技术创新中,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在工业3.0时期节节败退。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欧洲一家都没有,美国企业基本上垄断了欧洲互联网市场。所以,当美国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时,德国就启动了“工业4.0”战略。德国要用“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智能制造业的生产资料。
德国版路径的特点:一是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企业关系上,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制造技术,嵌入式以及控制设备的先进设备和能力,德国很关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深刻改变。在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关系上,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完善的工业生态圈,可形象比喻为物理反应。二是进入门槛高。德国工业技术雄厚,是生产制造基地。由于突出技术优势,而核心技术又往往掌握在大企业手中,创新周期长,需要持续投资,成本高。能够实现创新的,往往是有雄厚的传统工业制造背景的企业。三是封闭体系。由于突出核心企业主导作用,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云计算和大数据,是少数企业内部沟通的私有产物,最大用户是企业自己。
中国的“混合版”:美国模式与德国模式相结合,软硬件平衡发展。中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则是分别借鉴了美国工业互联网模式和德国版工业4.0计划。一方面,中国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有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广阔市场。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但在发展阶段上,中国是在没有完成工业革命2.0和工业革命3.0的情况下,就迎来了工业革命4.0,所以中国要坚持“两化融合”,补上工业革命2.0和工业革命3.0时代的短板。另一方面,中国在“互联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国际比较优势明显,在目前世界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就占6家。中国在搜索、社交、安全等领域已成长起一批主导型企业。百度占据了国内搜索近80%的市场份额;腾讯微信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的移动社交平台。推进“互联网+”,中国与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在实现路径上,中国要软硬结合,平衡发展。既要关注大数据和云计算,加强设备互联、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基础上的与传统工业互联互通,利用互联网力量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心组件等硬件上补齐短板。据GE测算,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得到充分的应用,从现在到2030年,工业互联网有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约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
虽然三个版本实施路径和逻辑演进有些不同特点,但目标却高度一致,即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三个关键。
(三)第三大布局,战略转型的能源支撑体系:新能源革命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的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能源变革。伴随新一轮工业革命,必然是能源革命。哪个国家能抓住新一轮能源革命与工业革命机遇,就能顺势崛起。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基于自身能源特点提出不同能源转型战略。
1.欧洲能源革命的本质:意在推动能源真正转型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真正希望并能够引领全球“去碳化”和能源转型的是欧洲。2014年《全球能源体系结构性能指数报告》显示,在向清洁能源革命的转型道路上,全球105个国家,欧洲国家表现最好,全球前十位欧洲国家就有8个。而美国排第55位,中国排第74位。①
欧洲推动能源转型是基于这样的内在逻辑:一是基于自身能源结构特点——化石能源短缺,新能源占比全球最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地,欧盟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30/0,其中1/3的石油产品来自俄罗斯。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降至冰点,埋下了石油供应中断的隐患。但同时,近20年来,欧盟由于拥有清洁能源核心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01-2014年,欧盟新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了63%,平均增长率为69%。二是通过能源转型使技术产业重新回到世界领先地位。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基因是传统的化石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中国和美国这样的碳排放大国,产业具有显著优势。
……
前言/序言
一、研究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逐渐形成了“宏观经济矩形”——消费国、低端生产国、高端制造国、资源国四个类型国家,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四个角色缺掉任何一个,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膨胀,实际上是建立在消费国的负债消费和生产国的负债投资上。可是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仅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而且世界经济都进入新常态。即中国和全球都从过去“大稳定增长周期”向“长期结构调整期”转变的新常态。发达国家为了获得持久竞争动力,都在全面转型,为了转型,他们在进行着环环相扣的全球布局。发达国家经济的转型与布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版”的变化,即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类别”的变化,而不是“程度”的变化。这是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外部因素。
从内部环境来看,中国经济自身“版”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正发生着增长阶段的转换,从两位数的增长到7%、80/0的常态。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怎么创造出比以前两位数增长时期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打造升级版的一个关键。另一方面,人均GDP到了8000美元左右,正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涉及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的问题。
早在2013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重大命题,希望专家学者对其内涵、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进行全面解读,强调我们要用开放促进改革,要以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升级的第一件事是,增长是没有水分的增长。除了不做假账外,中国经济升级版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有速度的增长。中国现阶段为什么增长,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经济已经不具备两位数增长的环境。实现合理平等的思路转化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本要求。第二个是没有水分的增长,关键是看有没有就业的增长。第三个是人均收入分配是否可以同步增长。第四个是资源环境是不是可持续增长。第五个是技术创新的增长。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又进一步提出一系列有关经济转型升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领导人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以往对比,十九大对主要矛盾措辞的改变,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因此,新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是不一样的。旧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是解决“总量问题”,以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逻辑起点是解决“质量问题”,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与旧常态下中国经济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新版中国经济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转型升级?国家行政学院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进行研究,但是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为此,国家行政学院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作为重大招标课题。
本书旨在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及现实的研究,全面把握“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内涵、理论依据、合理逻辑、基本框架及实现路径。二、全书结构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十六章内容。全书的结构安排如下:上篇为总论,也是主报告。本篇共三章:第一章主要研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合理逻辑。以世界矩形结构失衡与世界经济新常态为逻辑起点,从横向与纵向双重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合理逻辑。第二章是从经济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考察,包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及其理论分析,对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分析。第三章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切换和形成,包括经济发展动力的国际经验、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现状与识别、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切换和形成。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The Rational Logic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The Rational Logic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The Rational Logic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逻辑 [The Rational Logic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