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很好的教科書。本叢書分彆選取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轉摺或引起過社會加速發展的12個年份為切入點,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這些年份發生的重要曆史事件。本書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瞭2013年前後中國發展的曆史。全書一共有“從嚴治黨”“改革進行時”“綠色行動”“文化及其他”四章客觀清晰地反映瞭2013年這一曆史節點前後中國發生的一係列重大曆史事件和這些事件所帶來的新的社會變化及重大意義。本書采用紀事本末體,將研究性成果以講故事的形式訴諸文字,可讀性強。
“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選擇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轉摺或引起過社會加速發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12個年份為切入點,一年一本,以生動的文筆和翔實的資料記述瞭這一年份發生的重大曆史事件,描述其經濟政治發展狀況和社會風貌,論述其在新中國65年發展曆程中的重要地位。
叢書共12捲,分彆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國》
《大業宏圖——1954年的中國》
《意氣風發——1956年的中國》
《關山飛渡——1962年的中國》
《激蕩歲月——1976年的中國》
《偉大轉摺——1978年的中國》
《春潮湧動——1984年的中國》
《迎風破浪——1992年的中國》
《繼往開來——1997年的中國》
《眾誌成城——2003年的中國》
《奧運騰飛——2008年的中國》
《築夢輝煌——2013年的中國》
劉國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馬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傢。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嘉賓。國傢社科基金評審專傢,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圖書審讀專傢委員會專傢,教育部三科教材審查專傢。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曾任《當代中國史研究》主編兼社長、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魂》雜誌常務副主編。是經中共中央批準齣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一捲主編。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獨著)、《中國共産黨治國社會方略研究》(獨著)、《美麗中國——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政策解讀》(閤著)等專著9部,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長編》《旌勇裏國史講座》等著作10部,發錶論文260餘篇。
引 言 /
第一章 從嚴治黨
一、“八項規定”,吹來一股新風
◎“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馬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必須堅決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
◎“打鐵還需自身硬”
◎自覺執行有關規定,不打摺扣、不搞變通
◎解決“破窗效應”
◎抓大不放小治標為治本
◎任重道遠
二、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
◎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落實為民務實清廉要求
◎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成立中央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
◎習近平專程到河北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黨內矛盾的有力武器
◎紮緊約束權力的籠子
三、強勢反腐0
◎中央紀委監察部精簡和整閤優化機關內設機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首頁新設立信訪舉報專區
◎一對一約談
◎成立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
◎抽查領導乾部報告的個人有關事項
◎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第二章 改革進行時
一、行政體製改革
◎2013年是又一個中國政府換屆年
◎首次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全國人大代錶
◎李剋強說“我們將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
◎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確定瞭“改革時間錶”
◎改革要突破固有利益格局和行政區域限製
◎我們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國務院機構改革
◎政府職能轉變
◎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地方政府職能轉變要重點抓好“接、放、管”
◎九個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
二、深化經濟體製改革
◎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要讓改革的紅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
◎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
◎從完善基本藥物采購配送和基本藥物使用和監管做起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齣颱
◎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降低賦稅是關鍵所在
◎《關於化解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
◎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三、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
◎中共執政曆史上有幾次三中全會都産生過重要影響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全麵深化改革做瞭全麵部署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三個特點
◎15項改革要點和任務分解為300多個專門項目
◎關於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橫嚮上看是指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傢的製度體係,縱嚮上看是從上到下通達順暢的一整套治理係統
◎全麵深化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成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設立國傢安全委員會
第三章 綠色行動
一、新世紀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
◎十七大首次提齣“建設生態文明”的發展目標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高度
◎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構建科學閤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
◎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傢園
◎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
◎堅持共同但有區彆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
◎規劃海洋強國戰略
◎生態形勢仍很嚴峻
二、2013年的腳步
◎曆時兩年,長達2.6萬字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
◎《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提齣四項重點任務
◎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
◎創建百個循環經濟示範城市(縣)
◎培育韆傢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
◎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
◎破解能源資源和環境等“瓶頸”從治理大氣汙染做起
◎水汙染防治和水資源的管理
◎土壤環境保護和綜閤治理
◎打擊環境汙染犯罪,不再“以罰代刑”
第四章 文化及其他
一、影視作品的減與增
◎2013年電影值得大書一筆
◎票房達到217.69億元
◎電影的“一減三增”
◎促國産影業發展的“新四條”
◎“十年來內地最好的青春片”
◎電視劇總産量有所迴落
◎現實題材電視劇熱度有所增強
◎古裝劇進入瞭大製作時代
◎都市傢庭題材劇創作視野開闊
二、網絡的規模和效應
◎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
◎全球網民最多的5個國傢中國居首位
◎手機媒體提供的個性化海量性信息
◎手機媒體成為獨特的輿論放大器
◎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3.02億人
◎2013年十大流行語
◎2013年十大新詞
三、“神十”把夢想寫在更高遠的天空
◎6月11日17時38分“神十”升空
◎“神十”將鞏固載人交會對接技術
◎“神十”為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四、國際秩序中的中國力量
◎中國政府關於劃設東海防空識彆區的聲明
◎東海防空識彆區航空器識彆規則
◎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傢和目標
◎改現狀、立規矩、展實力
◎中國堅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化武危機
◎中國提供海上護航
結 語 /
第一章從嚴治黨
在新形勢下,我們黨麵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乾部中發生的貪汙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習近平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誌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保證,是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寶貴經驗和一貫方針。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齣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八項規定”,吹來一股新風
◎“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馬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必須堅決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
◎“打鐵還需自身硬”
◎自覺執行有關規定,不打摺扣、不搞變通
◎解決“破窗效應”
◎抓大不放小治標為治本
◎任重道遠
(一)“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
2012年12月4日,距離黨的十八大閉幕纔一個多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這次會議注定要載入史冊,因為會議做齣瞭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的“八項規定”。在黨內外、國內外立即引起極大反響。規定要求:
1.中央政治局全體同誌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瞭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睏難、指導工作,嚮群眾學習、嚮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乾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睏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2.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3.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製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準一律不齣席各類剪彩、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錶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4.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5.要規範齣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齣發閤理安排齣訪活動,嚴格控製齣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錶等到機場迎送。
6.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係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製,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誌齣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7.要嚴格文稿發錶,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齣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8.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接著“八項規定”的,是2013年1月中央齣颱的六項禁令:
1.嚴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各地各部門要大力精簡各種茶話會、聯歡會,嚴格控製年終評比達標錶彰活動,單位之間不搞節日慰問活動,未經批準不得舉辦各類節日慶典活動。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單位內部一律不準用公款送禮、宴請。各地都不準到省、市機關所在地舉辦鄉情懇談會、茶話會、團拜會等活動,已有安排的,必須取消。各級黨政乾部一律不準接受下屬單位安排的宴請,未經批準不準參與下屬單位的節日慶典活動。
2.嚴禁嚮上級部門贈送土特産。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一律不準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嚮上級部門贈送土特産,包括各種提貨券。各級黨政乾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層調研等收受下屬單位贈送的土特産和提貨券。各級黨政機關要嚴格紀律要求,加強管理,杜絕在機關收受和分發土特産的情況發生。
3.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各級領導乾部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於律己,要堅決拒收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嚴禁利用婚喪嫁娶等事宜藉機斂財。
4.嚴禁濫發錢物,講排場、比闊氣,搞鋪張浪費。各地各部門不準以各種名義年終突擊花錢和濫發津貼、補貼、奬金和實物;不準違反規定印製、發售、購買和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券(卡);不準藉用各種名義組織和參與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不準用公款組織遊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遊、齣國(境)旅遊等活動;不準違反規定使用公車、在節日期間公車私用。
5.嚴禁超標準接待。領導乾部下基層調研、參加會議、檢查工作等,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關要求執行。
6.嚴禁組織和參與賭博活動。各級黨員乾部一定要充分認識賭博的嚴重危害性,決不組織和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
“八項規定”一齣颱,立即引起媒體和網民廣泛關注和熱議,受到支持和擁護。
(二)從曆史經驗的高度看懂作風建設
決定一齣颱,立刻得到積極的響應,各地區、各部門紛紛采取措施,貫徹落實。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中央的一係列會議上,會期壓縮瞭,發言簡短瞭,鮮花沒有瞭,排場不見瞭。接著,各省區市乃至地方基層的各種總結會、錶彰會的會風也都為之轉變。以會風帶動領導作風、工作作風都開始求新求變,一股清新的風氣拂麵而來。
光榮的傳統和優良的作風是我們黨剋敵製勝的法寶。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嚮背,關係到黨的生命。在黨的建設發展史上,每到一個新的曆史時期或者重要曆史階段,總是要整頓黨的作風,以期使黨員乾部的思想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使黨的組織更好地肩負起完成曆史使命的重任。這已經成為一個規律。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迅速地由在根據地、局部執政上升為執掌全國政權的黨。地位的變化,必然導緻黨內思想的變化,思想的變化一定會體現在作風上。首先就是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願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在一些黨員乾部身上開始滋長。有的黨員革命意誌消退,貪戀“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不願再艱苦奮鬥;有的黨員爭名譽、鬧地位,個人主義膨脹;有的黨員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嚴重,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群眾,引起群眾的不滿;還有少數黨員意誌薄弱,經不住資産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謀取私利,腐化墮落。
其次是組織不純的問題。由於中國革命的特點是農村包圍城市,長期的革命實踐造成黨組織近80%的支部在農村,而且大部分在老解放區,工廠、礦山、企業支部隻占3��7%。為瞭解決黨組織分布不平衡的問題,黨加大瞭建黨力度,加快發展黨員。1949年一年就新增黨員140萬,相當於每三名黨員中就有一名是新黨員,成為中共組織史上發展黨員最快的一年。新黨員給黨組織帶來新鮮血液和新的氣氛,但大發展不可避免地産生魚龍混雜的現象。過去入黨是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隨時有被捕坐牢甚至殺頭的危險。入黨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意味著犧牲。革命勝利以後,入黨就和名譽地位聯係在一起,一些投機分子看到入黨有利可圖,就挖空心思鑽進黨內,造成黨的組織不純。
當時黨內的狀況難以擔負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國傢、新社會的任務,黨中央決定開展整黨,也就是通過整頓黨的作風達到整黨的目的。整風運動自延安時期開始,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有效方法。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發齣《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要求嚴格地整頓黨的作風,首先是整頓乾部作風。在6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對全黨整風工作作瞭具體部署,要求堅決地執行中央關於鞏固和發展黨的組織,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聯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一係列指示,目的在於提高乾部和一般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剋服以功臣自居的驕傲自滿情緒,剋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改善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各地各級黨組織在整風中,通過學習文件,討論政策執行情況,檢查思想和作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將由上而下地整頓領導和由下而上地檢查工作相結閤,有針對性地剋服上級機關的官僚主義和中下級機關的命令主義,糾正乾部、黨員中的居功自傲情緒和“革命到頭”思想,加強瞭黨同人民群眾的聯係。
1950年的整風運動,曆時半年多(解決黨內思想不純和組織不純等問題的整黨運動則是在後來的1951年3月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1952年“三反”運動中開展的)。這次整風運動,盡管時間不長,但卻是在擴大黨的組織基礎和黨員隊伍,適應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重大轉變的曆史關頭,密切結閤民主改革和恢復生産的各項工作進行的,使黨和人民的血肉聯係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得到鞏固和加強,黨的決定得到各界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在群眾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不僅為在廣大新區進行土地改革做好瞭組織上和思想上的準備,同時也為中國共産黨如何在全國執好政,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邁齣重要一步。
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國內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大躍進”造成的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使得經濟全麵緊張。“浮誇風”“共産風”搞亂瞭人們的思想,乾部的作風嚴重脫離實際。錯誤的發生,在毛澤東看來,直接源於思想方法上的主觀主義和片麵性,黨內同誌的調查研究工作不做瞭,隻憑想象和估計辦事。鑒於幾年來乾部隊伍中存在嚴重作風不純的情況,1961年1月9日,毛澤東要鬍喬木仿照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製定一個適用於乾部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鬍喬木起草瞭草案,毛澤東改寫後於27日正式下發。“三大紀律”是:①一切從實際齣發;②正確執行黨的政策;③實行民主集中製。毛澤東解釋第一條時說,我們乾部的作風問題,主要是不從實際齣發,工作中主觀主義很多,要整主觀主義。“八項注意”是:①同勞動同食堂;②待人和氣;③辦事公道;④買賣公平;⑤如實反映情況;⑥提高政治水平;⑦工作要同群眾商量;⑧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其中,“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是毛澤東加上的。他說,要強調調查研究。現在調查之風不盛行瞭,對很多問題發言權沒有瞭,言也發瞭,就是沒有調查。其實,調查材料不在多,一個好的材料就可以使我們瞭解問題的實質。調查材料搞瞭一大堆,會使人陷入材料的海洋而不能自拔。毛澤東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齣發,要求1961年成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
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人身體力行組織調查組或親自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中央和國務院各部門及各省、市、自治區黨政負責人也都紛紛效法,深入到縣、社、隊瞭解實情。全黨乾部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講實話,辦實事,著手解決最睏難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有力地推動瞭黨的經濟政策的調整,國民經濟在短短幾年中得到恢復發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黨的建設麵臨十分嚴峻的局麵,一方麵,黨組織嚴重不純和黨的優良作風遭到嚴重削弱,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好的作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破壞殆盡。另一方麵,在這一時期新入黨的1000多萬黨員之中許多人“派性”嚴重,甚至不知“黨性”為何物,連“文化大革命”前入黨黨員的黨性也不同程度地遭到損害。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由於國門開放,資産階級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消極因素不可避免地隨之而入,封建傳統中的糟粕也有所抬頭。部分黨員、乾部,甚至還有一些老黨員、老乾部,也很快齣現瞭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走私販私、造假售假、詐騙、收受賄賂、炒買炒賣外匯,跌進瞭經濟犯罪的泥淖;有的貪圖享樂,喪失瞭國格人格;有的以權謀私,或為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不惜損害國傢利益;有的大吃大喝,用公款請客送禮;甚至有些黨員乾部、黨政機關目無黨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等。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瞭改革開放的正常進行。
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頭,為適應新形勢,實現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中國共産黨迎難而上,進行瞭一係列整頓,把“維護黨規黨法,整頓黨風”確定為整黨工作的指導方針和基本任務,先後製定瞭《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乾準則》《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工作任務、職權範圍、機構設置的規定》等黨規黨法,對一批黨員領導乾部違紀進行瞭認真的查處。1980年11月,在中央紀委召開的第三次貫徹《準則》座談會上,陳雲同誌提齣瞭“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著名論斷。這是總結我們黨執政30年和其他各國執政黨經驗教訓基礎上提齣的經典性的政治論斷和理論論斷。這一論斷,抓住黨風問題的本質,得到瞭鄧小平的贊同,他說:“我贊成陳雲同誌講的,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問題。”此後,這一政治論斷就作為中國共産黨加強執政黨作風建設的指導方針。鄧小平還就黨的高級乾部待遇問題、子女問題、特權問題專門發錶講話,旗幟鮮明地提齣高級乾部要以身作則,力戒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不正之風,始終保持共産黨員的本色。
這次整頓,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的黨風逐步好轉,黨的優良傳統得到恢復和發揚。緊緊抓住黨風問題,恢復和發揚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綫、批評和自我批評三大優良作風,並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對於實現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實現國內安定團結,乃至於保證改革開放沿著正確的航嚮前進,使黨真正肩負起使命,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為搞好新時期黨的作風建設提供瞭強大的思想理論武器和曆史鑒證。
新世紀,我國已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新階段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冷戰結束、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麯摺發展,綜閤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不同思潮相互激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環境也發生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事物新問題層齣不窮。國際國內情況的變化,使黨的隊伍狀況相應發生重大變化,新黨員大幅度增加,乾部隊伍新老交替不斷進行,一大批年輕乾部走上領導崗位。黨麵臨著新挑戰和新考驗。
......
總前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七十周年之際,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付梓,是從事國史研究的專業人士理應做到的分內之事。
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提齣:“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傢各項事業繼續推嚮前進的必修課。”把黨史、國史的學習提到各項事業前進的必修課的高度,這還是第一次。《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正是落實習近平這個號召的具體行動。它以正史的姿態普及國史知識,用它的品位在“讀點國史”中盡一份社會責任。
這套《讀點國史:輝煌年代國史叢書》選擇在共和國曆史上産生過重大影響或者引起社會加速發展並充實著重大事件的12個年份為時間節點,一年一本,各自成捲,構成瞭共和國曆史的基本框架。
如果從完整的紀年看,1950年無疑是新中國的第一年。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的宋慶齡,當年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將1950年稱作“第一年的新中國”。這一年,我們的共和國到處洋溢著欣欣嚮榮的新氣象。新社會、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大到國傢關係,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們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新舊社會兩重天,感受到中國的曆史巨變。當然,這僅僅是開始,更為波瀾壯闊的變遷還在後麵。在共和國曆史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裏程碑意義,就在於它是“一元初始,萬象更新”。
1954年之所以是“大業宏圖”,皆因這一年召開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毛澤東主持製定瞭共和國第一部憲法。中國第一次以大國身份齣席重要的國際會議,提齣劃時代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建立國際關係新秩序奠定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令人信服的實踐基礎。這一年又是過渡時期總路綫公布後的第一年,公私閤營和農業閤作化運動,邁齣瞭決定性的一步。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全麵完成。接下來召開的中共八大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為此,黨和國傢的工作重點就是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先進的工業國。這一年,“雙百”方針的提齣,“嚮科學進軍”的號召,使整個科學文化事業呈現齣勃勃生機。1956年的的確確是“意氣風發”的一年。
從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是共和國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這其中既充滿艱辛的探索,也不可避免地在探索中麯摺發展。這十年間,有代錶性的是1962年。年初召開的七韆人大會,初步總結瞭“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推動國民經濟全麵調整起到瞭積極作用。9月召開的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未使“左”傾錯誤在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得到徹底糾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麵還有發展。國內形勢睏難麯摺,國際局勢錯綜復雜。印度不斷在中印邊界製造事端,中國軍隊被迫自衛反擊。中蘇兩黨分歧加劇,國際共運的爭論和分歧達到新階段。用“關山飛渡”來概括這一年,較為貼切。
1976年可謂大悲大喜。“文化大革命”這一全局性的錯誤至此已進入第十個年頭,三位偉人相繼離世,“四人幫”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損失慘重,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中國人民在關乎國傢與民族命運的大搏鬥中終於再次贏得勝利。噩夢醒來,艷陽高照。所謂“激蕩歲月”,暗含這一年各種矛盾膠著、較量,經曆著動蕩和激變,代錶著正義的力量終於取得瞭勝利的那樣一種狀態。
1978年是共和國曆史上經曆偉大轉摺的一年。粉碎“四人幫”後,我黨為肅清“左”的影響,為發展國民經濟進行瞭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遇到阻力。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黨再次確立瞭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在政治、思想、組織等領域全麵開始瞭撥亂反正,揭開瞭改革開放的序幕,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偉大轉摺”成為新的起點。
1984年,農村改革使糧食産量第一次突破4億噸,基層政權建設完成瞭政社分離,建立瞭鄉政府和村民委員會,人民公社體製不復存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決定突破瞭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為經濟體製改革提供瞭新的理論指導,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嚮城市。對外開放邁齣新的步伐,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根據“一國兩製”的構想,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瞭聯閤聲明,香港問題圓滿解決。這一年,可謂“春潮湧動”。
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錶重要談話,從理論上深刻迴答瞭長期睏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同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作齣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確立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領導地位;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強調抓住機遇,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推進改革開放躍上新颱階,中國改革開放的大船“迎風破浪”,駛上新的航程。
1997年,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鄧小平理論的曆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進一步闡述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綫和基本綱領,並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作齣全麵部署,確定瞭跨世紀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迴答瞭國際國內普遍關注的鄧小平逝世後中國怎樣“繼往開來”的重大問題。
2003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重要而非同尋常的一年,也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以鬍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改革開放25年的實踐中、從抗擊“非典”疫情的鬥爭中獲得重要啓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到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這是中國發展觀的重大進步,適應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2008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們應對國際經濟形勢復雜變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一年。中國人民同心同德、頑強拼搏,成功抗擊南方部分地區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舉辦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綜閤國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加強友好交流和務實閤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嚴峻挑戰,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齣瞭新的貢獻。這一年恰逢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人民隆重紀念這一重要曆史時刻,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對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作齣瞭部署。
2013年在新中國曆史上值得書寫,不僅因為這一年是新一屆政府産生之年,而且因為執政的中國共産黨的作風和紀律切實需要加以整頓,黨內腐敗蔓延正在侵蝕黨的肌體,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改革開放到瞭深水區和攻堅期,如何讓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而不僅僅是一句漂亮的口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付齣瞭太多的資源和環境成本的代價,必須下大決心轉變。這一年,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中央在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的徵程上都邁齣瞭堅定的步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人民永續輝煌的不竭動力。
盡管有人把國史看作是中國曆史“自然的延伸”,但我覺得國史與曆代中國斷代史還是有所區彆的。中國是曆史積澱異常深厚的國度,不僅曆史悠久,而且史官文化高度發達,史籍經典延綿不絕,史誌資料浩如煙海。按照中國史學的一般傳統,是後人記前人事,蓋因後人看前人更客觀,檔案文獻的查找也更便利。但也不盡然。被魯迅稱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其作者司馬遷就生活在漢武帝時代,書中就曾記錄瞭不少當時的人和事,無怪乎有人乾脆稱《史記》為“實錄”(《漢書·司馬遷》)。今天人講今天事,當代人修當代史繼承的就是中國史學的這一特殊傳統,盡管在秉筆直書、正視曆史真相方麵多多少少還是有距離和難度的。但本套叢書還是做到瞭“存史”的目的。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寫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應瞭孔子所說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和劉知幾強調的“良史以實錄直書為貴”的要求。
這套國史叢書由一批國史研究領域的專傢擔綱撰寫,他們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力,不會輕易受乾擾和動搖。筆者相信這些著作會給讀者以不同的感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