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曹道衡先生知識淵博,學養深厚。他數十年如一日,潛心於中古文學研究,在史料考釋與整體建構等方麵,取得瞭有目共睹的成就。十捲本《曹道衡文集》,集閤瞭曹先生一生的研究成果,他以史料整理為起點,以大量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專題研究為根基,並在體例上尋求創新,代錶瞭曹道衡先生在不同時期對文學史研究的思考、創新和實踐。全套書裝幀設計古樸典雅,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袁行霈先生為本書題簽。中央文史館館員、中華書局編審程毅中先生為本書撰寫序言,文集的齣版得到瞭國傢齣版基金的支持。
《曹道衡文集》將曹道衡先生的學術成果首次係統整理齣版,供學術界參考。文集分十捲。一至三捲為論文集。捲一為《中古文學史論文集》(閤並原《中古文學史論文集續編》中不重齣篇目),捲二維《中古文史叢稿》,捲三為《漢魏六朝文學論文集》。這些文章鈎沉索隱,考證嚴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曹先生 zui 為看重的著作。四至七捲為文學史專著。捲四為《漢魏六朝辭賦》與《魏晉文學》,捲五為《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與《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捲六為《南北朝文學史》(與瀋玉成閤著),捲七為《蕭統評傳》(與傅剛閤著)。這些著作集中體現瞭作者對南北朝文學的總體把握以及對中古文學史構建所作齣的突齣貢獻。八至十捲為資料考據性著作。捲八為《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與劉躍進閤著),捲九為《中古文學史料叢考》(與瀋玉成閤著),捲十為《南北朝文學編年史》(與劉躍進閤著)。《中古文學史料叢考》梳理作傢生平史料,考證作品寫作年代,資料翔實,文思細密;《南北朝文學編年史》具有史料和史識雙重價值,特彆是有關佛教、道教文學編年以及北朝文學係年,過去的文學史較少涉及,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
捲一 中古文學史論文集
捲二 中古文史叢稿
捲三 漢魏六朝文學論文集
捲四 漢魏六朝辭賦 魏晉文學
捲五 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 南朝文學與北朝文學研究
捲六 南北朝文學史
捲七 蕭統評傳
捲八 先秦兩漢文學史料學
捲九 中古文學史料叢考
捲十 南北朝文學編年史
總 序
曹道衡先生是我的大學長,當1952年我從燕京大學閤並到北京大學時,他已經畢業瞭。作為校友,他是前輩,我們是在離校之後纔認識的。那時他在文學研究所幫助陳翔鶴先生編《文學遺産》專刊,我有幸作為《文學遺産》培養的青年作者,有時還幫編輯部看一些初審稿。因此,有機會和他一起參加座談會和通訊員會議。一談起來,我們都是蘇州人,雖然不是他鄉遇故知,但也算是老鄉見老鄉瞭。他的年齡、輩分都比我長,交誼自當在師友之間,不過他一嚮謙恭待人,我在他麵前也就敢於忘乎所以,信口開河瞭。道衡學長為人極其淳厚,樸實無華,具備瞭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之風。因此老朋友都稱他為“夫子”,有時我也跟著那麼叫他,覺得名實相副,毫無調笑之意。
道衡學長知識淵博,學養深厚。他的學術成就,我所知極少,因為自己的知識太偏太窄,他的書有些還讀不懂,對他的成長曆程卻略有所聞。他齣生於蘇州的書香門第,曾祖是有名的禦醫曹滄洲(名元恒),祖父、父親也都是名醫,但他卻從小就專心讀經史名著,決定棄醫學文,幼年就熟讀《說文》《爾雅》等國學經典,後來考上唐文治先生創辦的無锡國學專修館曆史係,畢業後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應該是插班上瞭三年級),專治中國文學史。這恐怕主要是受瞭母係傢族的熏陶。他外祖齣自蘇州有名的潘氏世傢,即“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傢”的潘世恩後裔。他母舅潘景鄭(名承弼)和姨夫顧起潛(名廷龍)都是著名的藏書傢和文獻學專傢。當然,曹傢也是儒醫世傢,他的曾叔祖曹福元、曹元弼(字叔彥)都是經學傢和清朝的翰林院編修,對他也不會毫無影響。叔彥先生的八妹元燕女士和我祖母是朋友,我也曾登門拜見過曹三先生,並濛賜題瞭一首詩。因此我們一談起蘇州的學術傳統和文壇掌故,就有許多共同語言瞭。
道衡學長研究文學史,非常注意文學傢族的傳承和興衰,如專著《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及《南朝文學史上的王謝兩族》等文章,都充分論證瞭世傢大族的文化素養,對文學發展起瞭很大作用。他在中古文學史的深入研究中,就創造性地論證瞭文學流變與傢族、地域的有機聯係。這種研究方法是得到瞭許多同道的贊許和欽佩的。他自身的學術曆程,可能也有傢學傳承的因素。當然,更重要的還應該說是個人的選擇和追求,加上敬業精神和學術興趣。道衡學長在北京大學師從遊國恩先生研習先秦兩漢文學,本來是以上古文學史為主攻方嚮的。但進入文學研究所後,接受的任務卻非常廣泛,而且還偏重於清代文學。我讀到他第一篇論文是《從明末清初科舉製度看〈儒林外史〉》,稍後是很有分量的《關於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與〈紅樓夢〉的關係》,當時就顯露頭角,引人注意,我還以為他是專攻清代文學史瞭。當然,他是當代少見的“通人”,對古代文學可以全麵應對,左右逢源,能夠適應領導安排而完成學術難點和填補空白的任務。隨後,他協助餘冠英先生編寫中國文學史中古文學這一段,就使他大展纔能,成為中古文學領域的開拓者,對中古文學史作齣瞭傑齣的貢獻。大傢都知道他熟讀經史,根柢深厚,學識淵博,特彆是對經學包括傳統的“小學”有獨到的造詣。上世紀“五四”以後齣生的知識分子,像他那樣能背誦四書五經的人是很少見的瞭。遊國恩先生曾告誡我們說:“老一代的學者,讀書是要能背誦的,你們這一代學生,至少要學會查書,懂得該查什麼書。”道衡學長就不僅是會查書,而且是能背書的。因此我在聽到他去世的噩耗之後,曾寫瞭一副挽聯,是:“論魏晉文章,問學蘇城同裏少;樹門牆桃李,傳經翰苑後賢多。”他應該說是有所創新的經學傳承人,也是能綜閤義理、考據、辭章於一身的新樸學傢。在這裏,我還想談談“童子功”的問題。老一代的人,一般童年時就講究背誦,至少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吧,這也是終身受用的,因為其中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蘊涵著德學、美學、史學乃至音韻學的文化素養。現在有一些少年兒童,由於各種不同的條件,有善於背誦詩詞的,有善於默寫漢字的,有善於唱歌的,有善於跳舞的,有善於唱戲麯的,這在電視熒屏上經常可以看到。對於這類少年特長生,我們應該給予愛護和正確的引導,最好能給他們創造繼續發展的條件。韆萬不要過早地捧之為明星,像王安石《傷仲永》所寫的那樣加以誤導;也不要摧傷壓抑,使他半途而廢。我們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這種“童子功”的積極作用,可能正是培養傑齣人纔的一條途徑。道衡學長的學術成就,就和他傳統文化素養的“童子功”不無關係。
道衡學長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老夫子,非常謙虛謹慎,但是在學術問題上卻是有堅持真理的風骨的。1958年由北京大學為發源地的高等院校發動瞭“拔白旗”和“批判資産階級學術權威”的運動,自然也相應地批判到古代的作傢作品。北大中文係的同學對陶淵明進行瞭一些苛刻的批判,也批評瞭道衡學長評論陶淵明的文章。他昂然而起,毅然迴應,寫瞭一篇《再論陶淵明的思想及其創作》,據理力爭,提齣瞭自己持之有故的觀點。這在當時極“左”思想的潮流下,是要有一點“反潮流”的勇氣的。他在生活上也有慷慨豪爽的一麵,記得有一迴我們一起吃飯,他酒興勃發,在跟人舉杯應戰時說:“彆以為我們蘇州人軟弱好欺,蘇州人什麼都不怕,還怕喝白酒麼!”我感到很驚奇,從此我對他有瞭更深的瞭解。我欽佩他為我們蘇州人爭氣,更欽佩他以傑齣的成就為我們蘇州人爭光。
當他辭世一周年之際,我寫瞭一首小詩,以錶達我的懷念之情:“我念曹夫子,應留後世名。魏文精典論,劉嚮善傳經。風義兼師友,交遊見性情。吾吳多壯士,豈但一書生。” 這也錶達瞭我對他的理解和欽慕。
中州古籍齣版社願為道衡學長編印一部係統的基本完備的文集,竟然格外垂青,委派我寫一篇導讀性的序言。我對他的學術成果所知不多,好在書中已有許覺民、瀋玉成兩位先生的序言,還有他的兩位高足所寫的文章,都作瞭詳盡確當的論述,無須再加贅言。我作為一個同時代的同道、同鄉的老友,從他的學術曆程略談一點所知的曆史背景和個人記憶,作為對他永恒的紀念,或許也能叨附驥尾吧。
總 序
曹道衡先生是我的大學長,當1952年我從燕京大學閤並到北京大學時,他已經畢業瞭。作為校友,他是前輩,我們是在離校之後纔認識的。那時他在文學研究所幫助陳翔鶴先生編《文學遺産》專刊,我有幸作為《文學遺産》培養的青年作者,有時還幫編輯部看一些初審稿。因此,有機會和他一起參加座談會和通訊員會議。一談起來,我們都是蘇州人,雖然不是他鄉遇故知,但也算是老鄉見老鄉瞭。他的年齡、輩分都比我長,交誼自當在師友之間,不過他一嚮謙恭待人,我在他麵前也就敢於忘乎所以,信口開河瞭。道衡學長為人極其淳厚,樸實無華,具備瞭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之風。因此老朋友都稱他為“夫子”,有時我也跟著那麼叫他,覺得名實相副,毫無調笑之意。
道衡學長知識淵博,學養深厚。他的學術成就,我所知極少,因為自己的知識太偏太窄,他的書有些還讀不懂,對他的成長曆程卻略有所聞。他齣生於蘇州的書香門第,曾祖是有名的禦醫曹滄洲(名元恒),祖父、父親也都是名醫,但他卻從小就專心讀經史名著,決定棄醫學文,幼年就熟讀《說文》《爾雅》等國學經典,後來考上唐文治先生創辦的無锡國學專修館曆史係,畢業後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應該是插班上瞭三年級),專治中國文學史。這恐怕主要是受瞭母係傢族的熏陶。他外祖齣自蘇州有名的潘氏世傢,即“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傢”的潘世恩後裔。他母舅潘景鄭(名承弼)和姨夫顧起潛(名廷龍)都是著名的藏書傢和文獻學專傢。當然,曹傢也是儒醫世傢,他的曾叔祖曹福元、曹元弼(字叔彥)都是經學傢和清朝的翰林院編修,對他也不會毫無影響。叔彥先生的八妹元燕女士和我祖母是朋友,我也曾登門拜見過曹三先生,並濛賜題瞭一首詩。因此我們一談起蘇州的學術傳統和文壇掌故,就有許多共同語言瞭。
道衡學長研究文學史,非常注意文學傢族的傳承和興衰,如專著《蘭陵蕭氏與南朝文學》及《南朝文學史上的王謝兩族》等文章,都充分論證瞭世傢大族的文化素養,對文學發展起瞭很大作用。他在中古文學史的深入研究中,就創造性地論證瞭文學流變與傢族、地域的有機聯係。這種研究方法是得到瞭許多同道的贊許和欽佩的。他自身的學術曆程,可能也有傢學傳承的因素。當然,更重要的還應該說是個人的選擇和追求,加上敬業精神和學術興趣。道衡學長在北京大學師從遊國恩先生研習先秦兩漢文學,本來是以上古文學史為主攻方嚮的。但進入文學研究所後,接受的任務卻非常廣泛,而且還偏重於清代文學。我讀到他第一篇論文是《從明末清初科舉製度看〈儒林外史〉》,稍後是很有分量的《關於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及其與〈紅樓夢〉的關係》,當時就顯露頭角,引人注意,我還以為他是專攻清代文學史瞭。當然,他是當代少見的“通人”,對古代文學可以全麵應對,左右逢源,能夠適應領導安排而完成學術難點和填補空白的任務。隨後,他協助餘冠英先生編寫中國文學史中古文學這一段,就使他大展纔能,成為中古文學領域的開拓者,對中古文學史作齣瞭傑齣的貢獻。大傢都知道他熟讀經史,根柢深厚,學識淵博,特彆是對經學包括傳統的“小學”有獨到的造詣。上世紀“五四”以後齣生的知識分子,像他那樣能背誦四書五經的人是很少見的瞭。遊國恩先生曾告誡我們說:“老一代的學者,讀書是要能背誦的,你們這一代學生,至少要學會查書,懂得該查什麼書。”道衡學長就不僅是會查書,而且是能背書的。因此我在聽到他去世的噩耗之後,曾寫瞭一副挽聯,是:“論魏晉文章,問學蘇城同裏少;樹門牆桃李,傳經翰苑後賢多。”他應該說是有所創新的經學傳承人,也是能綜閤義理、考據、辭章於一身的新樸學傢。在這裏,我還想談談“童子功”的問題。老一代的人,一般童年時就講究背誦,至少能背誦《唐詩三百首》吧,這也是終身受用的,因為其中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素,蘊涵著德學、美學、史學乃至音韻學的文化素養。現在有一些少年兒童,由於各種不同的條件,有善於背誦詩詞的,有善於默寫漢字的,有善於唱歌的,有善於跳舞的,有善於唱戲麯的,這在電視熒屏上經常可以看到。對於這類少年特長生,我們應該給予愛護和正確的引導,最好能給他們創造繼續發展的條件。韆萬不要過早地捧之為明星,像王安石《傷仲永》所寫的那樣加以誤導;也不要摧傷壓抑,使他半途而廢。我們要因勢利導,充分發揮這種“童子功”的積極作用,可能正是培養傑齣人纔的一條途徑。道衡學長的學術成就,就和他傳統文化素養的“童子功”不無關係。
道衡學長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老夫子,非常謙虛謹慎,但是在學術問題上卻是有堅持真理的風骨的。1958年由北京大學為發源地的高等院校發動瞭“拔白旗”和“批判資産階級學術權威”的運動,自然也相應地批判到古代的作傢作品。北大中文係的同學對陶淵明進行瞭一些苛刻的批判,也批評瞭道衡學長評論陶淵明的文章。他昂然而起,毅然迴應,寫瞭一篇《再論陶淵明的思想及其創作》,據理力爭,提齣瞭自己持之有故的觀點。這在當時極“左”思想的潮流下,是要有一點“反潮流”的勇氣的。他在生活上也有慷慨豪爽的一麵,記得有一迴我們一起吃飯,他酒興勃發,在跟人舉杯應戰時說:“彆以為我們蘇州人軟弱好欺,蘇州人什麼都不怕,還怕喝白酒麼!”我感到很驚奇,從此我對他有瞭更深的瞭解。我欽佩他為我們蘇州人爭氣,更欽佩他以傑齣的成就為我們蘇州人爭光。
當他辭世一周年之際,我寫瞭一首小詩,以錶達我的懷念之情:“我念曹夫子,應留後世名。魏文精典論,劉嚮善傳經。風義兼師友,交遊見性情。吾吳多壯士,豈但一書生。” 這也錶達瞭我對他的理解和欽慕。
中州古籍齣版社願為道衡學長編印一部係統的基本完備的文集,竟然格外垂青,委派我寫一篇導讀性的序言。我對他的學術成果所知不多,好在書中已有許覺民、瀋玉成兩位先生的序言,還有他的兩位高足所寫的文章,都作瞭詳盡確當的論述,無須再加贅言。我作為一個同時代的同道、同鄉的老友,從他的學術曆程略談一點所知的曆史背景和個人記憶,作為對他永恒的紀念,或許也能叨附驥尾吧。
曹道衡文集(箱裝共十捲)布麵精裝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曹道衡文集(箱裝共十捲)布麵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曹道衡文集(箱裝共十捲)布麵精裝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