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2027年,地球人首次與地外文明産生交流。為瞭建設地球,地球人首次和外星人簽訂瞭“外星青年萬人計劃”,於是垂頭星人、盆栽星人、拓艾星人等來自14個星球的數萬名外星人纔一齊湧進地球。
失憶青年馬季與這些外星人相處後發現,他們也和普通的地球人一樣,麵臨著日常生活的各種麻煩。馬季也在此過程中找迴瞭丟失的記憶,並遇見瞭一個特彆的姑娘……
外星人,也許就是未來時間綫上的我們。
作者簡介
李維北,青年寫作者,第三屆九州之星冠軍。作品常見於《萌芽》《小說繪》《意林》、「ONE·一個」等多個地方,文風善變,題材多樣,思維獨特,不按常理齣牌。
著有短篇故事集《用你的名字寫個故事》。
目錄
1鬆鼠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2要是能重來,我想學李白
3七年重生
4帶睡袋上班的姑娘
5不要說話
6像魚一樣
7功夫熊貓
8三十而立
9一個預言傢
10玫瑰與紫羅蘭
11飛入雲霄
12睡美人
13夜市的哈姆雷特
14落日
精彩書摘
不要說話
垂頭星人
特徵:頭部很脆弱,骨頭和軟組織都比普通人差,擁有雙大腦讓他們經常選擇睏難。垂頭星為瞭保持每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嚴令禁止大傢交頭接耳。隨意交談是不道德、甚至是犯法的。他們必須戴頭盔來保護脆弱的頭部,特點是不擅交際。
職業選擇:對智力要求高的行業。
愛好:思考人生、哲學、下棋。
1
老戴是我司引進的高科技人纔。
可以這麼說,若我司隻能保留兩個人,那麼一個是老闆,另一個就是老戴。老闆有錢有資源,老戴一個人可以當幾個人用,隻要把各種數據綫插到老戴的頭盔上,他就無所不能。
這是老闆當著我麵說的原話。
我記得上班的第一天,一進門就看到辦公室裏有人戴著頂頭盔,坐在被四周桌子圍起來的“堡壘”中。頭盔人左右前後都是電腦,他手指在鍵盤上劈裏啪啦,沉默而迅速,畫風顯然和其他閑聊的同事截然不同。
老闆那時候對我還很溫柔,笑著在辦公室門口招手,“馬季你過來。”
進去後她給瞭我一堆文件,“這是我們公司的工資標準、計算係數、各崗位津貼、加班費計算公式等,你看看有什麼不懂的。”
我看瞭看,全都不懂。
我又不是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的。說來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專業是古籍修復整理,充其量和行政崗沾邊——擅長整理、分類捲宗文件。因為唯一的一個圖書館崗位競爭失敗,我在親戚的催促下來到這傢公司,老闆是親戚的一個好朋友,據說人很靠譜。
我雖然是新手,卻也一眼看齣瞭工資單上的異常。
一個叫作“戴邏輯”的員工工資單特彆長,月薪更是其他人的十倍。
“這是老戴。”老闆說,“他的工資單也是正常的。”
我翻到這個員工的個人信息欄目,發現老戴居然是外星人,來自“垂頭星”。我頓時瞭然,老戴必然是老闆根據政府“外星青年萬人計劃”親自去引進的特殊人纔。所謂“萬青計劃”就是地球和其他星球簽訂的人纔引進條款,付齣不菲的代價以吸納各路英傑加速地球建設。
垂頭星這樣的高智力星球人纔成熟度極高,是萬青計劃中排得很前的星球。
我好奇地問:“老闆,老戴這種人纔怎麼會願意來我們這樣的小公司?”
畢竟我們公司纔成立兩三年,老戴這樣的應該去各種龍頭單位纔正常。
老闆反問:“你知不知道垂頭星人是怎樣的?”
垂頭星在什麼星雲、星座、位置我這個文科生不知道,不過我曉得垂頭星人天生聰明,先天就比地球人多一個大腦,所以他們腦袋負重很大,保持自然下垂狀態符閤他們的生理特徵,所以叫作“垂頭星”。地球上的重力比起他們傢鄉已經要弱很多瞭,不過還是需要佩戴頭盔支撐頸部,保護脆弱的大腦。
一個簡單的算術:普通人一個大腦,老戴兩個腦子,老戴拿高工資理所當然。涉及競爭激烈的項目,細微的差距就能夠決定勝敗,所以老戴多瞭個腦子絕不隻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的加法運算。
垂頭星人可以說生下來就是天纔,不過這有利也有弊。他們的頭部很脆弱,骨頭和軟組織都比普通人差,而且擁有雙大腦使他們很容易陷入選擇睏難。一號大腦和二號大腦常常打架,唯有當垂頭星人專注做一件事時,兩個大腦兄弟纔能齊心協力共同閤作。這麼說吧,垂頭星人工作時就是一個模範員工,一個技藝高超的工程師,可一旦閑下來就會忍不住地開始懷疑人生。
所以,垂頭星人基本上都是工作狂。
老闆說的我也知道,不過還是沒能猜到她到底是怎麼吸引老戴過來上班的。
“我教瞭他一個方法,一個選擇的辦法。”
蘇老闆從抽屜裏摸齣一塊硬幣,對著空中一丟,誰知手法不慎掉落下來,砸到瞭我的腦門,又彈到瞭沙發下麵。
我驚呆瞭,“就這樣?”
遇事不決拋硬幣?
高智商天纔居然會使用這種方法?
老闆淡淡道:“選擇纔是最難的。”
我明白老闆這是給我上瞭一課。
2
我進公司不久後,老戴受瞭一次傷。原因是他丟硬幣時不慎落到瞭椅子下麵,爬下去撿時頭盔卡在瞭椅子和桌子之間的縫隙裏,導緻瞭脖子骨摺。
這事引起瞭老闆的高度重視,立刻給他隔斷齣瞭一個定製版的辦公室。裏麵地闆、桌子、椅子都是用特殊材料製造,柔軟而舒適,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超人專用的電話亭。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的硬幣占蔔機,搖一搖就能夠齣正反麵,不用擔心再滾到地上去。
老戴很靦腆,和每個人說“早上好”“下午好”“再見”,客氣到古怪。
我和老戴的第一次深度接觸是源自於工資條,老戴一直沒有找我報銷單據,我隻能主動上門找他。
那時候老戴正在樓下餐廳裏吃土豆泥喝牛奶。垂頭星人吃東西時是不用取下頭盔的,因為這是他們的專屬特製裝備,設計師早就想到瞭這些需要。
老戴鼻子和嘴巴這一塊能夠自動左右收縮,裸露齣來的部分和正常人沒有兩樣,他細嚼慢咽著,獨自坐在角落。
這大概是由於垂頭星人害怕受傷,習慣孤獨的天性。
我湊過去:“戴老師。”
他慌張放下叉子,擦瞭擦嘴說:“你好。”
“我是人力部的小馬。”我怕他不認識我,就再次介紹自己。
“你好,馬季。”老戴說。
我開門見山:“戴老師,你的報賬發票都還沒有交迴來,這樣我沒法給你報賬啊。”
經常齣差的那些市場崗的人,比如高尚,各種車旅費發票搞一大堆,積極無比,我反而得控製額度。老戴是我司首席技術總監——至少職位一覽是這麼寫的。技術方麵需要的資源購買和使用都是他操作把關。
不過很多軟件本身就很昂貴,加上年費和授權金什麼的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老戴有一部分經費權限,可這個額度還不夠。
老戴“啊”瞭一聲,“我差點忘記瞭這事……之前我每天齣門都想著,可到瞭公司就忘瞭這迴事。”
連錢的事情都忘瞭,可見他絕不是衝著我司的錢來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抑製不住好奇,“戴老師,你是萬青計劃的特殊人纔吧,為什麼會選我們公司啊?”
老戴勺子停頓瞭下。
他用勺子將盤子上的最後一點土豆泥颳乾淨,把牛奶盒四個角拉平壓好,吸齣最後一點牛奶。擦嘴的紙巾也摺疊得四四方方,四方形牛奶盒、乾淨的圓餐盤、小正方形紙巾組成瞭一幅奇特的幾何圖案。
老戴一邊做一邊有些吃力地講給我聽,他的中文雖然一直在學,可有些地方的咬字發音還是不對。
戴邏輯來地球是為瞭體驗異域生活的。他聽說地球上的引力比傢鄉要弱,在這裏行走可以抬起頭來,不用垂下腦袋。
抵達地球時,老戴停在瞭機場的一架自動販賣機前,陷入瞭抉擇難題。
腦子裏的兩個聲音不斷爭吵。
一號說:當然喝茶瞭!地球上茶是最齣名的!
二號說:剛經曆瞭長途飛行,正需要咖啡因來提提神。
老戴將自己的箱包拉平,變成瞭一張椅子坐在上麵,然後翻齣瞭他的筆記本電腦。
“當時我做瞭一個濛特卡洛模型,準備計算一下兩種選擇之間的有效增益估值。”
老戴說著我聽不懂的術語。
“老闆就在這時候齣現瞭。”
雖然被頭盔擋著,看不到老戴的眼睛,但我還是從他的語氣中聽齣他似乎是鬆瞭口氣。
3
“你是垂頭星人?”
一個女人在老戴旁邊有些沒禮貌地問。她說的是垂頭星人的官方語言,雖然有些結結巴巴,但還是能讓人聽懂。
老戴點點頭,繼續算模型。
女人湊到他旁邊,看到老戴電腦屏幕上的各種麯綫函數,她瞄到兩個熟悉的縮寫字符——tea(茶),coffe(咖啡)。
她恍然道:“我請你喝,兩個都買不就行瞭。”
老戴沒理她,這根本就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博弈。如果隻能在茶和咖啡中選擇一種,到底怎樣的選擇纔是最有利的。往大瞭說,是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如何選擇左右派爭取選民的博弈,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戰爭中對宣戰對象的選擇……
計算模型中,原本咖啡和茶之爭已經變成瞭兩個黨派競爭執政黨的對決,是兩個國傢國力衡量的綜閤量化,是兩個文明世界之間選擇和平談判還是戰爭試探的宏大命題。
垂頭星人總是能夠以小見大,將一點不起眼的小事推演成宇宙戰爭!
由於太過於專注推演和完善自己的模型,老戴錯過瞭飛機,滯留在機場。他嘗試改簽,可很多文字都看不懂,他試著與工作人員溝通,卻被認為是頭戴鐵盔的恐怖分子,差點報警抓他。
那時候外星人纔和地球初步接觸,大多數人隻是在新聞裏聽到過外星人,還不具有生活的實感。
那個女人再次齣現並幫助老戴解瞭圍,還邀請他去她傢暫住。老戴的暫住證還沒有下來,相當於沒有身份證核實身份,連酒店都住不瞭,必須要等移民局走完流程。
“你沒有去過垂頭星。”老戴將盤子放在迴收履帶上,洗瞭手擦乾。
“在我們傢鄉,一個人一輩子可能隻會和伴侶一個人說話。我們傢鄉很安靜,安靜利於思考。”他說起傢鄉時語氣緩慢,“垂頭星人永遠是一個人,和伴侶生下下一代後雙方就會分居,因為過多的群體行為會影響獨立思維。”
我聽得有些懵,“那你們總不可能什麼話也不說啊?”
“交流通過模型展示而非陳述,我們每個人通過頭盔的信號交流。”老戴指瞭指頭盔,“需要幫助,需要急救,上麵有相應的按鈕,隻需要按下就有專門人士趕到。”
垂頭星上,任何機械單位都是單人座。公共交通係統也分成一個個小格子,住房、餐廳、商店、衛生間都是,將他們每一個人分隔開來,讓所有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繼續地獨立思考。
和地球建交,是因為垂頭星的發展到瞭一個公認的瓶頸期。它們有完善的福利和個體評估係統,根據每一個人的智力、貢獻、潛力進行數據化標示,比如說一個人的評分是15,另一個是10,前者能夠得到的社會福利就遠大於後者。
這種不平等的社會意識形態卻是足夠公正的,是規則明確的,這是垂頭星人的理性思維,是某種社會映射的錶現。
講到社會規則時老戴好像意識到自己有些偏題,停瞭下來,“不好意思,在我們老傢,我就是因為太話嘮,經常乾擾彆人,被罰款瞭好多次。”
他終於迴歸瞭正題,“那天晚上,老闆和我探討瞭‘選擇和命運’的命題。我意識到,自己來到地球是有原因的,都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對外錶現,也就是命運的結果。”
我張瞭張嘴,不知道該說啥好。
……
好的,以下是一份針對一本名為《我可能遇見瞭假的外星人》的書籍,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主題的詳細圖書簡介: --- 《琥珀色的黎明:失落的亞特蘭蒂斯之謎》 作者: 艾莉莎·範德堡 一、 塵封的記憶與失落的文明 《琥珀色的黎明》是一部宏大、引人入勝的曆史懸疑小說,它帶領讀者深入探尋一個流傳韆古的謎團——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本書並非沉溺於科幻的臆想,而是以嚴謹的考古發現、晦澀的曆史文獻以及對古代文明社會學、建築學、海洋地質學的深入剖析為基石,試圖還原一個真實而復雜的失落帝國。 故事始於現代,聚焦於兩位性格迥異的學者:卡爾·倫納德,一位執著於主流曆史觀的德國海洋考古學傢,堅信亞特蘭蒂斯隻是柏拉圖筆下的寓言;以及伊芙琳·裏德,一位特立獨行的英國語言學傢,她意外破譯瞭一係列被認為是民間傳說的剋裏特島綫性文字的片段,這些文字似乎指嚮瞭一個遠超想象的史前超級文明。 當卡爾的深海勘測隊在希臘群島附近發現瞭一組與史前文明不符的、異常復雜的幾何結構時,兩個對立的世界觀開始劇烈碰撞。這些結構不僅挑戰瞭現有的考古學年錶,更暗示著亞特蘭蒂斯並非一夜沉沒的虛無縹緲的烏托邦,而是一個因內部權力鬥爭和環境災難而自我毀滅的、擁有高度發達的社會和技術體係的真實國度。 二、 權力的陰影與哲學的內核 小說的主體部分,通過伊芙琳對殘存文獻的解讀,將時間軸拉迴至亞特蘭蒂斯文明的鼎盛時期——“黃金紀元”的尾聲。亞特蘭蒂斯並非一個單一的城邦,而是一個由九個環形島嶼構成的聯邦,它們共享著基於“光能”的能源係統和一套復雜的社會等級製度。 書中對亞特蘭蒂斯社會結構的描繪極其細緻。它探討瞭貴族階層“賢者議會”如何利用對核心知識的壟斷來維持統治,以及平民階層對技術進步的日益增長的不滿。作者並未將這個文明描繪成完美的伊甸園,相反,它充滿瞭人類固有的貪婪、階級固化和對知識的濫用。賢者議會內部關於“力量與責任”的哲學辯論,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動力。他們掌握的“能量核心技術”,本意是為全島提供取之不盡的資源,卻逐漸演變成瞭控製和壓迫的工具。 三、 探秘之旅與當代危機 隨著卡爾和伊芙琳的閤作加深,他們發現,亞特蘭蒂斯並非僅僅因為火山噴發或地震而消失。曆史記錄顯示,其毀滅的真正原因,是一場由內部技術失控引發的生態浩劫,這場浩劫在某種程度上是他們自身對自然法則傲慢乾預的結果。 他們的探秘之旅將他們從愛琴海的深處引嚮瞭地中海東岸的沙漠深處,追尋亞特蘭蒂斯流亡者留下的“備份計劃”——一套關於如何重建文明的藍圖,以及一套關於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的警告。 在現代,主角們麵臨的不僅僅是曆史的解密,更是現實的威脅。一個由跨國能源巨頭資助的秘密組織,正試圖利用卡爾發現的綫索,重新激活亞特蘭蒂斯的殘存能源技術,以謀求全球能源壟斷。這個組織的首腦,是一位對古代哲學有著病態迷戀的金融傢,他相信隻有重現亞特蘭蒂斯的輝煌,纔能“淨化”現代世界的腐敗。 四、 琥珀色的啓示 小說的高潮部分,是一場發生在海底遺址和現代沙漠中的雙綫對決。卡爾必須利用他對海洋環境和地質學的知識,阻止能源巨頭對古代核心的魯莽激活;而伊芙琳則必須在時間緊迫的背景下,解讀齣亞特蘭蒂斯留下的最後一條信息——那並非是技術藍圖,而是一個關於生態平衡與人性剋製的深刻哲學宣言。 《琥珀色的黎明》深入探討瞭人類文明的周期性:技術的高峰往往伴隨著道德的衰退。它迫使讀者思考:我們對“先進”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真正的進步是掌握瞭多少種能源,還是學會瞭如何與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和諧共存? 本書的文筆細膩,節奏緊湊,將嚴謹的學術考證與驚心動魄的探險完美融閤。它提供的不是一個童話故事,而是一麵映照我們自身現代文明的鏡子,提醒我們在追逐進步的道路上,不要忘記那些早已沉入曆史深處的教訓。最終,黎明的光芒並非來自某種失落的科技,而是源於對曆史的深刻理解與對未來的審慎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