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018版 16开)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2018版 16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中央宣传部 编
图书标签:
  • 习近平思想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政治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中国共产党
  • 党的思想
  • 学习思想
  • 理论学习
  • 习近平著作
  • 思想政治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ISBN:97875147085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868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了加强广大党员群众对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本书。本书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分30个专题对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阐释,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理解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目录

第一讲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1 一、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 1 二、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 / 5 三、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 / 9 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12
第二讲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 进步的根本方向 / 17 一、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 宝贵成果 / 17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2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 其他什么主义 / 26 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 一以贯之 / 28
第三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 最伟大的梦想 / 32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 夙愿 / 32 二、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历史使命 / 34 三、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 36 四、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 37 五、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 39
第四讲 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 42 一、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 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 42 二、深刻理解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 48 三、充分认识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 根本原因 / 50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 历史方位 / 52 一、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 / 52 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 / 55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 58 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 61
第六讲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 历史性变化 / 65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 实践要求 / 65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 / 68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 / 70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对 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71
第七讲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 74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 / 74 二、坚决维护领导人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 / 76 三、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 / 79 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 能力和定力 / 82
第八讲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根本立场 / 85 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85 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 88 三、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 90 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 92
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 94 一、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 94 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 96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98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 100 五、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 102
第十讲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 105 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 105 二、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 / 107 三、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 / 110 四、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 112
第十一讲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15 一、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 115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 117 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 119 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 121
第十二讲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124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 伟大目标 / 124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26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内涵要求 / 129 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 131
第十三讲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135 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 / 135 二、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 137 三、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 主线 / 139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42 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146
第十四讲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149 一、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 149 二、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 / 150 三、全面开放的基本内涵 / 152 四、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155
第十五讲 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 159一、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 奋斗目标 / 159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 161 三、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制度 / 164 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167 五、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品格和 巨大优势 / 170
第十六讲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172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特有形式 / 172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独特优势 / 175 三、推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178 四、加强和完善党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 领导 / 181
第十七讲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83 一、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 183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185 三、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187 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 189 五、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191
第十八讲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194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力量 / 194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 196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198 四、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影响力、公信力 / 200 五、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 203 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 206 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208
第十九讲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 212 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 政治安全 / 212 二、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复杂、挑战 依然严峻 / 214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 217 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 220
第二十讲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 223 一、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根本目的 / 223 二、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225 三、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 227 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229 五、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231
第二十一讲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234 一、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 234 二、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 236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 239
第二十二讲 建设美丽中国 / 242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242 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244 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247 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 248 五、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 249
第二十三讲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52 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重要基石 / 252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 254 三、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 257
第二十四讲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261 一、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 迈出坚定步伐 / 261 二、牢固确立领导人强军思想在国防和 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 264 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 / 271
第二十五讲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 274 一、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 / 274 二、准确把握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 祖国统一方针原则 / 276 三、推进香港、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行稳致远 / 279 四、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282
第二十六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85 一、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 / 285 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 286 三、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289 四、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 292 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 295
第二十七讲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298 一、"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要平台 / 298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 / 300 三、"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 302 四、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 / 305
第二十八讲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 308 一、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品格 / 308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 310 三、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 312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 315 五、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317 六、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 / 319 七、不断扎牢制度笼子 / 321 八、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323
第二十九讲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 工作方法 / 326 一、坚持实事求是 / 326 二、坚持战略定力 / 328 三、坚持问题导向 / 330 四、坚持全面协调 / 332 五、坚持底线思维 / 334 六、坚持调查研究 / 335 七、坚持抓铁有痕 / 338 八、坚持历史担当 / 339
第三十讲 坚持用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全党 / 342 一、充分认识用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武装全党重大意义 / 342 二、深刻把握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精髓 / 345 三、切实把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深悟透 / 348 四、多措并举抓好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教育 / 350 五、大力推动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 / 353

精彩书摘

第一讲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从党的指导思想向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化,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一、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我们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分量很重、内涵很深的重大政治论断。新时代之“新”,首先在于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新时代之“新”,在于我们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就是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时代特点,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之“新”,还在于我们迈向新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在当代中国的新实践新发展中顺势而成的。

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焕发新生机、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呈现新态势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未来展望》 一、引言:时代之问与发展之基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全球化进程在挑战与机遇中前行。在此宏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深刻变革的东方大国,其发展道路的选择、经济模式的演进以及社会治理的创新,不仅关乎自身命运,也对全球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资源环境的压力、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碰撞。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剖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走向,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旨在通过严谨的学术视角,系统梳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深入探究驱动这些发展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进行前瞻性思考。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数字,更是增长背后的动力机制、发展带来的社会效应以及应对挑战的治理智慧。本书不预设任何既定的理论框架,而是力求基于中国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二、历史的回响:从计划到市场,曲折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早期,计划经济体制在集中力量发展国家工业、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其固有的僵化、低效以及对个体创造力的压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农村改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放权让利,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每一步改革都伴随着艰辛的探索和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市场经济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生产力,解放了劳动者,使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然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也出现了诸如国有资产流失、腐败滋生、收入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也反映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本书将深入分析市场化改革的驱动力、关键环节以及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在矛盾和外部挑战,探讨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不断深化改革,克服弊端,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动力、机制与结构 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仅停留在历史叙事的层面,更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和结构特征。 增长动力: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经历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早期,廉价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然而,随着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的模式难以为继。本书将重点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型的逻辑,探讨如何在新常态下,培育和强化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包括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深入剖析。 体制机制: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深受其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领导地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和战略规划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的独特模式,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本书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在体制机制上的特点,例如,政府在宏观调控、产业政策引导、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既充满活力又相对有序的发展格局。 结构演进: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农业主导到工业化加速,再到服务业比重上升,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同时,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书将探讨中国经济结构演进的规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以及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面临的挑战。特别关注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抉择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如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本书将探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等方面的政策路径。 科技创新与“卡脖子”问题: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依然存在。如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本书将分析当前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粗放式增长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书将探讨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分析能源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如何将绿色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 全球化新格局与国际合作: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国际合作,将是影响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本书将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包含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态环境的和谐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未来的中国发展模式,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本书将尝试描绘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可能图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一个更加繁荣自信的民族,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地球家园。这其中,关键在于如何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活力有机结合,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关切,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六、结语 本书的研究并非终点,而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入探究和理性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发展之道的重要视角,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在人类文明迈向新纪元的历史性时刻,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演进,无疑是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翻阅这本书,总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它仿佛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将一代人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下一个时代的设想,凝聚成文字。我时常在想,那些影响深远的思想,是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孕育、形成并最终发挥作用的?它是否也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找到那些能够启迪思维、深化认识的智慧火花。阅读它,不单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对时代精神的体悟,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变革的时代,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

评分

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其系统的梳理和深刻的阐释。它似乎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我期待在其中看到,如何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如何在复杂的现实问题面前,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理性、更深刻地看待社会现象,并从中汲取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投身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伟大事业之中。

评分

这本书所传达的思想,即便在尚未细致解读之前,其所预示的宏大叙事和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强大的吸引力。它似乎在勾勒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将个体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去理解个体与国家、与历史的紧密联系。我常常在想,在如此宏大的时代变迁中,个体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何从中获得精神的滋养。这本书,或许就能提供一种思考的框架和方向,帮助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迷失,反而能激荡出更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对个体存在价值的探寻,以及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渴望,是我对这本书内容最先涌现的联想,也是我迫切想要去了解和学习的动力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精美,封面采用了沉稳而富有力量感的色彩搭配,字体清晰,排版也十分讲究,整体给人一种庄重且权威的感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字迹饱满,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疲劳。我特别喜欢这种精心的装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打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系统的学术气息,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其具体内容,但仅从它呈现出的专业性和条理性来看,就足以让人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产生期待。每一次翻开它,都仿佛在与一种深刻的思想进行一次正式的会面,这种体验本身就很有仪式感,也让我对即将在我脑海中展开的思想旅程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评分

作为一名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每一代领导集体都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和思想创新,而这些创新往往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轨迹。这本书,无疑承载着一个重要时代的思想精髓,它可能是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为未来描绘蓝图。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策略,理解其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对国家发展脉络的追溯和对未来走向的预判,是我对这本书最深层的期待,也是我阅读它最根本的动机。

评分

就是想借这个机会看看经典的著作,看看能否帮自己理解现在的社会。感谢@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和梦想。

评分

公司买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

学习@的治国思想,了解@的中国梦,好好学习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是正品,价格便宜比书店合适多了

评分

挺好的,闲来读着,京东物流也是一如既往的快

评分

好好学习,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

身为最基层的年轻公务员,需要@的力量带领我们前进

评分

京东买书,快而便宜,很好。

评分

不错,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