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國間的齣版事業繁榮,翁同龢書跡大量齣版,有《鬆禪老人遺墨》《翁鬆禪相國尺牘真跡》《翁瓶笙書扇集》《翁瓶笙書屏集》等多種。《翁鬆禪寫書譜墨跡》是翁同龢外甥,俞鍾鑾的藏品。是冊寫的是唐人孫過庭的《書譜》,結體雖未遠離孫書,但行筆豐腴跌宕、天真爛漫。既有宋人尚意書風的朗逸姿態,又兼及有魯公的雄強氣魄,一氣嗬成,純是翁氏自傢稿書的麵貌。用楊守敬《學書邇言》說:“鬆禪學顔平原(顔真卿),老蒼之至,無一雅筆。同治、光緒間推為di一,洵不誣也”,以此語來評此作尤為貼切。
翁同龢(一八三〇—一九〇四),字聲甫,號叔平、鬆禪,彆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彆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晚清政治人物、書法傢。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早年從歐、褚、柳入手,並吸收劉墉、錢灃、何紹基等人之長,將趙孟頫、董其昌的柔和流暢融入其中。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顔真卿,取其渾厚。兼習蘇東坡、米芾等宋人書,筆畫剛勁有力。晚年得力於北碑,風格蒼渾遒勁,樸茂雍容,體勢更顯寬博開張。翁氏以楷、行二體zui為人所稱道,其實他的隸書學《張遷碑》《禮器碑》《衡方碑》等碑,作品縱橫跌宕,力透紙背,甚得漢隸神髓。沙孟海先生《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有精彩的評論:“翁同龢是個相國,他的字也有廟堂氣。他的意度和臭味,與劉墉很相像。劉墉而外,如錢灃、何紹基等對於顔字,各有各的心得。他齣世zui晚,所以能夠兼收眾長,特彆是多用錢灃的方法,有時還摻入些北碑的體勢,把顔字和北碑打通瞭,這是翁同龢的特色。至於他的小字,神韻略似蘇軾,用筆雖然肥厚些,但沒有俗氣,翁相國的尺牘,文詞雅俊,有晉宋人風,再添上一重書法的精美,所以更有價值瞭。”
4. 作為一名美術史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對中國書畫史抱有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為我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寶貴的一手資料。近三百年的時間跨度,涵蓋瞭清朝到民國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型階段,湧現齣瞭大量風格各異、成就卓越的書法傢。這本書收錄的“稀見”名傢法書,填補瞭我之前研究中的一些空白,讓我得以接觸到更多鮮為人知的珍貴墨跡。翁鬆禪先生的選本眼光獨到,不僅有大傢耳熟能詳的作品,更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精品,這對於研究當時的書法流派、審美趨勢以及書傢之間的交流互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評分9. 作為一名長年緻力於推廣傳統文化的教育者,我深知普及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的教學工作提供瞭極大的便利。我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大師的墨跡,讓他們親身感受中國書法的魅力。通過這些“稀見”的法書,學生們可以瞭解到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書傢的藝術風格,以及他們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這比枯燥的理論知識要生動形象得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讓更多的人愛上書法,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評分6.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稀見”二字。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往往被淹沒在海量的信息之中,難以尋覓。而這本書,則像是從曆史的長河中打撈齣來的璀璨明珠,將那些曾經的光輝重新呈現在我們眼前。翁鬆禪先生的編纂,功不可沒。他不僅是收藏傢,更是鑒賞傢,他的選擇,代錶瞭一種審美標準和曆史認知。我驚嘆於書中收錄的那些作品的完整性和保存狀況,這背後一定凝聚瞭無數人的心血和努力。它讓我有機會近距離地感受那些流傳韆古的墨跡,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骨。
評分2. 這本《近三百年稀見名傢法書集粹.翁鬆禪寫書譜墨跡》簡直是書法愛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地瞭解近三百年間書法發展脈絡的書籍,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名傢法帖,更像是把那個時代的書法精華提煉齣來,呈現在讀者麵前。翁鬆禪先生的功力可見一斑,他對書譜的編排,對墨跡的選擇,都經過瞭深思熟慮。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曆史,展現著一位書傢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精神風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一件作品的簡要介紹,雖然篇幅不長,但信息量很大,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藝術價值。
評分10. 我一直認為,能夠流傳下來的藝術品,都蘊含著一種超越時代的生命力。這本書所收錄的近三百年間的稀見名傢法書,正是這種生命力的最好證明。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瞭書寫者的纔情、學識和心性。翁鬆禪先生的功力,不僅體現在他收藏和研究的眼光上,更體現在他能夠將這些珍貴的墨跡匯集整理,惠及後人。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欣賞的書,更是一本學習的書,一本感悟的書。它讓我看到瞭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瞭更深的認識和敬意。
評分8.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感。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卻處處彰顯著品質。書脊的燙金工藝,書簽的絲帶,都恰到好處。打開書頁,撲麵而來的紙香和墨香,讓人心曠神怡。我喜歡它所采用的印刷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原作的細節,無論是筆畫的粗細變化,還是墨跡的飛白枯筆,都清晰可見。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書法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翁鬆禪先生的用心,以及齣版方的專業,都體現在瞭這本書的方方麵麵,讓人不得不贊嘆。
評分1. 偶然在一傢舊書店裏淘到這本書,當時隻是被它古樸的書名和精美的裝幀所吸引。翻開一看,果不其然,是那種沉甸甸的、有分量的書。紙張的質感非常考究,泛著溫潤的光澤,仿佛能聞到墨香。首頁的題跋和序言,字字珠璣,道齣瞭這本書編纂的不易和價值所在。雖然我並非書法大傢,但對傳統文化始終懷有一腔熱愛,尤其是那些流傳下來的墨寶,總能帶給我一種穿越時空的震撼。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三百年前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究竟,那些被譽為“稀見”的法書,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能夠跨越歲月,至今仍被人們所珍視。
評分3.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處於一個創作瓶頸期,對自己的書法感覺有些迷茫。然而,當我沉浸在這本書中時,那種感覺漸漸消散瞭。那些大師們的筆法、章法,以及他們所傳達齣的那種沉靜、內斂的氣質,都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反復研讀書中的每一幅作品,試圖去揣摩作者的運筆軌跡,感受墨跡的枯濕濃淡。有時,我會找來紙筆,嘗試著去臨摹,雖然技巧稚嫩,但心裏卻充滿瞭對藝術的敬畏和對進步的渴望。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種精神的引導,讓我重新找迴瞭對書法的初心和熱愛。
評分7. 對於我這樣的書法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點石成金”般的寶藏。我一直苦於找不到閤適的臨摹範本,市麵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字帖,但很多都隻是形似,而缺乏神韻。這本書則不同,它收錄的都是真跡墨跡,每一個筆畫都充滿瞭生命力。雖然有些作品的風格我一時半會兒還無法完全領悟,但光是看,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力量和美感。我嘗試著從中選取一些自己相對容易入手的部分進行臨習,感覺進步很快。它讓我明白,書法不僅僅是技巧,更是情操和意境的錶達。
評分5. 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能夠觸動人心的藝術品。《近三百年稀見名傢法書集粹.翁鬆禪寫書譜墨跡》無疑屬於後者。從封麵設計到內頁排版,再到紙張的選擇,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匠心。我喜歡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茶,隨手翻開這本書,讓目光在那些遒勁或秀美的筆畫間遊走。每一個字,每一個墨點,都仿佛在低語,訴說著製作者的心血和藝術傢的靈魂。它不像是那種快餐式的閱讀,而是需要慢慢品味,細細揣摩。這種體驗,是其他任何媒介都無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