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目前,從東北古代民族築城史的開端夏傢店下層文化至滿清王朝,各個曆史時期不同民族的築城史的調查與初步研究均已取得豐碩成果。其中以三江平原漢魏古城群、高句麗築城、渤海築城、遼金女真築城、清朝“關外三京”的局部研究,以及考古調查已經有瞭較多的學術積纍。然而,係統的梳理中國東北地區古代民族築城曆史的研究成果還顯得十分薄弱。對東北古代民族築城曆史的起源、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揭露這些古代民族築城之間的文化傳承與聯係,築城的分布、築城的結構、築城的等級、築城的性質、築城所涉及到的東北地區的曆史地理學考證,特彆是東北古代民族築城史中,從王城到郡國之城,由郡國之城再到王都與國都,最終形成的帝國都城的一係列問題都有待於深入研究。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全書共九章,包括東北古代築城的起源、穢貊、索離與夫餘築城研究、漢魏時期的東北古城研究、東北古都朝陽、遼陽曆史文化研究等。
內容簡介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所采用的資料,大多是作者近四十年來在東北地區進行的田野調查所積纍的第一手資料。許多章節都是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梳理和研究,特彆是對一些重要的古城進行瞭分類,並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後予以客觀的評述。尤其是對東北地區的古城按照江河流域進行瞭劃分,使我們能夠瞭解在東北地區古代民族築城的分布規律和重要的交通驛站。通過該書介紹的這些古代民族築城的遺存或遺跡,讀者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在廣袤的東北地區古代民族築城的遺跡史,可以改變我們對東北古代民族的傳統認識中存在的誤區,即東北古代民族雖然地處偏遠,但是早在距今兩韆多年前就已經有瞭築城的曆史,在東北的南部這種築城的曆史可以明確追溯到距今4000-3000年,在寒冷的三江平原地區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兩韆多年。尤其是渤海國時期的京城、府城、州縣城市與交通驛站的城堡、站鋪、軍事堡壘都已經非常完備。遼金時期東北地區的築城是古代民族築城曆史發展的高峰,始自渤海國的五京之製,一直被後來的遼金時期所沿用。因此,研究東北地區的古代民族築城,不僅能夠改變我們對東北古代民族城市文明發展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在本來就缺少的東北文獻史料方麵,為學術界提供更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王禹浪,男,1956年3月生,黑龍江省方正縣人,現任黑河學院遠東研究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大連大學二級教授,俄羅斯阿穆爾國立大學榮譽博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傢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外文化交流史學會理事長,日本富山國際大學客座教授,遼寜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渤海大學客座教授。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傢,遼寜省曆史學會副理事長,大連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大連市曆史學領軍人物。專攻東北地區流域文明史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古代曆史。國內外發錶論文二百餘篇,專著十餘部,其代錶作有:《東北流域文明研究》(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6年版)、《東亞視野下的東北史地研究》(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2015年版)、《金源文化研究》(黑龍江人民齣版社2015年版)、《文明碎片:中國東北地區遼、金、契丹、女真曆史遺跡與遺物考(上下捲)》(黑龍江教育齣版社2014年版)。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東北古代築城的起源
第一節 東北古代築城的起源
第二節 東北古族的形成與東北築城發展的因素初探
第三節 夏傢店下層文化築城研究概述
第二章 穢貊、索離與夫餘築城研究
第一節 “北夷”索離國及夫餘初期王城考
第二節 穢貊、夫餘築城研究綜述
第三節 黑龍江流域黑河地區古代民族築城初步研究
第三章 漢魏時期的東北古城研究
第一節 大連漢代古城與漢遼東郡遝氏縣、東遝縣、遝津閤考
第二節 遼東半島地區漢代古城初步研究——兼論大連張店漢城為西漢蒼海郡故址
第三節 漢·滄海郡地理位置新考——以普蘭店市張店古城為中心
第四節 三江平原漢魏古城群研究綜述
第四章 東北古都朝陽、遼陽曆史文化研究
第一節 三燕故都古朝陽的曆史、文化與民族融閤
第二節 隋唐時期營州曆史與文化研究綜述
第三節 東遼河流域的古代都城——遼陽城
第五章 高句麗古城的分布與研究
第一節 高句麗山城的起源
第二節 高句麗古城分布體係與基本類型
第三節 遼東半島地區山城的初步研究
第四節 高句麗韆裏長城
第五節 鴨綠江以北高句麗築城防禦體係
第六節 黑河市璦琿區西溝古城與室韋地理分布初探
第七節 地方誌文獻所見黑河市西溝古城及其調查經緯
第八節 黑河市西溝古城發現金代經略使司之印研究
第六章 渤海古城的分布與研究
第一節 渤海國疆域與築城範圍
第二節 渤海國的築城
第三節 渤海邊牆及濱海地區築城
第四節 黑龍江流域渤海古城的初步研究
第五節 黑龍江中遊右岸“江岸古城”發現的價值及蘿北文化發展戰略轉換的意義
第六節 近三十年來渤海上京城研究綜述
第七節 近十年來渤海國五京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第八節 近三十年渤海曆史地理研究綜述
第七章 東北地區遼金古城分布與研究
第一節 遼寜地區遼金古城的分布概要
第二節 嫩江流域及其遼金古城初步研究
第三節 牡丹江流域遼金時期女真築城分布研究
第四節 黑龍江流域金源地區金代女真人的築城與分布
第五節 嫩江縣伊拉哈古城與金初烏古敵烈統軍司新考
第六節 遼上京與遼中京
第七節 金上京研究綜述
第八章 東北地區古城部分考察報告
第一節 營口市青石嶺鎮高麗城子村山城考察報告
第二節 鞍山海城市英城子山城考察報告
第三節 營口蓋州市萬福鎮貴子溝村赤山山城考察報告
第四節 營口大石橋市海龍川山城考察報告
第五節 哈爾濱市阿城區、五常市古城調查簡報
第九章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目錄概述
參考文獻
附錄 王禹浪教授關於東北古城論文檢索目錄(1984-2016)
後記
精彩書摘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
東北築城的過渡階段:齣現瞭夯土和石塊砌築城牆的技術。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處於中原地區與東北地區陸路交通要道上的遼西地區,已經進入早期文明起步階段紅山文化時期,正是東北築城的過渡階段。盡管在這一地區紅山文化遺址中尚未發現明顯的築城遺跡,但從紅山文化遺址的壇、廟、塚的建築技術上分析,遼西地區的先民們已經熟練地掌握瞭石砌築城技術和夯土築城技術,且壇、廟、塚主要采取的都是石砌築城技術,體現瞭東北先民的新石器文化傳統。如牛河梁遺址群中的金字塔式的巨型建築中,颱基采用瞭夯土築城技術和在夯土颱外麵再用大塊石包砌的方法。此外,紅山文化時期的東山嘴遺址由石塊砌築牆體構成瞭大型方形祭壇,看上去酷似城堡的建築等,都充分地說明瞭早在紅山文化時期東北的先民就已經掌握瞭構築城堡的技術和方法。為什麼迄今為止沒有發現有關紅山文化的築城遺跡呢?一種可能是,盡管遼西地區紅山文化雖已進入文明古國階段,但仍處於早期的古國發展階段;盡管這一時期的等級社會已經齣現瞭雛形,但真正的階級社會尚未形成。因此部落之間的戰爭和衝突尚未産生,作為攻戰的對立産物即築城還沒有齣現。另一種可能是,迄今為止未發現紅山文化中明顯的築城遺址。紅山文化的築城形式可能要進步於興隆窪文化的聚落環壕,而落後於青銅時代夏傢店下層文化的早期城堡。當然,這一結論還有待於今後的考古發現來證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屬紅山文化同時期的富河文化遺址中發現瞭石鏃,說明這一地區已經開始使用弓箭。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遼東地區主要齣現瞭新樂文化和遼東半島南端的小珠山文化。小珠山文化具有同時期山東半島的大汶口文化的某些特徵,說明早在這一時期的遼東半島的文化就通過渤海海峽與大汶口文化直接接觸並受其影響。在小珠山文化的中層齣現瞭農業經濟形態,標誌著這一地區文明進步時代的到來。考古工作者證實:東北南部遼東半島地區的先民已經開始瞭定居生活,其房址為半地穴式並形成瞭聚落形態。然而,仍然沒有發現這一時期的築城遺址,但是卻發現瞭石鏃和骨鏃,說明已經在這一地區開始使用弓箭。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鬆花江流域、嫩江流域、黑龍江流域也相繼‘齣現具有寒地特徵的地域文化,經濟形態仍以漁撈、狩獵、采集經濟為主。黑龍江流域的新開流文化遺址齣現瞭圓形或橢圓形窖穴,沒有發現房屋基址;鬆花江流域下遊的牡丹江流域的鶯歌嶺下層文化遺址齣現瞭圓形或長方形房址;嫩江流域則發現瞭較早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即以細石器為主要特徵的豐富的小型石鏃,這種細石器文化延續的時間較長,一直沿用到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即使在嫩江流域較為發達的白金堡文化中依然沒有發現築城遺跡。由此可見,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東北遼西地區最先進入瞭農業經濟形態的文明時代,築城技術趨於成熟;遼東地區受山東半島大汶口文化的影響,也進入瞭農業經濟形態,形成瞭聚落文明;黑龍江和吉林地區寒地的大河流域分布的原始人類仍以漁獵、采集經濟為主且聚落形態不明顯,而靠近日本海的鶯歌嶺文化齣現半地穴式房址的時代已經接近瞭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過渡階段。這說明東北地區的幾個文化區域的文明進步錶現齣南部較早北部較晚的特徵。其中尤以遼西地區的文明進程發展最為進步,並已經進入文明時代的古國階段,其築城技術趨於成熟,為青銅時代早期城堡的齣現奠定瞭基礎。
東北築城的形成階段:可以明確地說,東北的青銅時代就是東北築城的形成階段。這一時期人類社會的生産工具和兵器發生瞭重大變革,青銅器的齣現是人類第一次掌握復雜技術,可以把岩礦石融化,經過復雜的工藝技術生産齣金屬工具,極大地推動瞭生産力發展,並最終突破原始社會嚮階級社會過渡的臨界狀態進入階級社會。戰爭伴隨著這次社會大變革而不斷加劇,並成為推動這次社會大變革的主要推動力。築城,作為攻戰的對立産物也就在這一時期應運而生。東北地區在青銅時代首先在遼西地區發生瞭社會大變革,具體說是發生在青銅時代的夏傢店下層文化時期。考古工作者在夏傢店下層文化中發現瞭銅柄戈、銅鏃、青銅禮器等青銅器,考古專傢認為遼西地區正是在這一時期進入瞭青銅時代。然而,對於夏傢店下層文化的社會大變革的過程並沒有文獻記載,包括推動社會大變革的戰爭史料也無從查起。但考古發現的夏傢店下層文化中存在著許多早期城堡的事實,證明瞭遼西地區的夏傢店下層文化已經進入成熟的東北築城階段。根據這些早期城堡推斷在以遼寜省的朝陽,內濛古的敖漢旗、赤峰、寜城和遼寜省的喀左縣這一環形區域為中心的東北遼西地區,曾有一個與中原地區的夏王朝為伍稱霸一方、盛極一時的古方國的存在。如成環形分布的獨立城堡群已經具備瞭早期城池的特徵,這是代錶階級社會的早期國傢形態——古方國形成的重要標誌。
……
前言/序言
夏傢店下層的石城文化伴隨著東北古族的遷徙進入遼東,成為穢貊族修築山城的技術起源。穢貊,又稱濺貊、穰貊、穢貉等,是我國東北曆史上的古代民族之一。一般認為,穢貊族主要是由穢族和貊族,並雜糅良夷、白夷、發、古朝鮮等眾多東北古族融閤而成。此後在秦漢時期逐漸分化而成,以鬆花江上遊為中心的夫餘族和以渾江、鴨綠江流域為中心的高句麗族。在今遼東山地,分布著許多青銅時代穢貊族的石築山城。這些山城依山而建,設施完備,並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山城築城形製。這些穢貊族山城無疑對探索後世高句麗山城的源流提供瞭重要的實物依據。此外,吉林市東郊古城群中發現的西團山文化因素則證實這些古城與穢族所建之“穢城”密切相關,應屬於穢族的築城遺存。
夫餘族是穢貊族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我國東北地區較早建立王國政權的古代民族,在東北古代曆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夫餘族建立的夫餘國曾占地兩韆裏,有戶八萬,特彆是東漢時期盛極一時,是當時東北亞強大的王國之一。夫餘國祚長達近600年,曾與漢族、勿吉、鮮卑、高句麗等民族發生過密切的聯係,後期在慕容鮮卑前燕政權、勿吉、高句麗等周邊鄰國的打擊下逐漸走嚮衰落,直至滅亡。由於考古調查未能發現更多的夫餘一般築城,因此,學術界對夫餘築城的研究基本上隻是對其王城的探索。夫餘的前身是活躍於烏裕爾河、嫩江、鬆花江流域的“北夷”索離國,索離王子東明南下穢地建立瞭夫餘國後,始有夫餘國及其夫餘族之稱謂。通過30餘年來對索離國及夫餘國王城的探索可得齣如下推論,即黑龍江省賓縣慶華堡寨城址、巴彥縣王八脖子城址以及吉林省吉林市東郊的南城子古城、東團山古城不僅在齣土遺物的年代上符閤夫餘的年代,古城形製也與文獻中關於夫餘“以圓柵為城”“作城柵皆圓,有似牢獄”的記載吻閤,故可基本確定為不同時代的夫餘王城。這種圓形土城的築城形製開創瞭東北古代民族圓形築城的先河,夯土築城的形製和建築方法則無疑是深受中原土築城址影響的結果。如今,屬於穢城、由夫餘人修築的城池主要分布在吉林市、哈爾濱市、長春市所轄的鬆花江流域的諸多支流的山區、半山區的丘陵和山地上,多以圓柵為城,留存的遺址為圓形結構,城內外分布著許多穴居坑。這種類型的城池東部可達雙鴨山地區,北部可達黑河地區,南部到達清源龍崗山脈,西部則接近鬆遼大平原地區,分布範圍甚廣。雖不能說明這些城池都屬於夫餘時期所建,但從夫餘國存續的時間長達600年之久的現象上分析,受夫餘築城文化影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牡丹江東部地區的挹婁人長期受夫餘人統治,其築城當然就有夫餘築城的特點,鬆花江以北、黑龍江以南的小興安嶺山地是夫餘人先民所居之地,築城文化當屬一脈相承的關係。鬆花江以南、以西地區長白山脈的張廣纔嶺、老爺嶺、龍崗山地區的築城則是因為晚期夫餘王城西遷近燕,或南遷近漢的緣故.築城形製往往會齣現一些變異。其中必不可少地融入瞭漢代築城與鮮卑築城的特點。
作為滿族先民源流的肅慎族,早在青銅時代即已修築城址。《新唐書·地理誌》引賈耽《道裏記》記載渤海王城即上京龍泉府“西南三十裏有古肅慎城”。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東北古代民族築城研究 [The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of Fortifications of Northeast Ancient Nationalitie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