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干达的枪林弹雨狭路相逢,于肯尼亚的难民营相依为命。他做卧底那么多年里,遭受过背叛,失去过至亲,破碎过理想,对一切都否定了,他能肯定的是,世上只有她永远是好的。因为吻过她柔软的嘴唇,看过她温暖的笑意,因为知道她还生活在这世上的某个角落,他才有勇气对抗这世态炎凉,苟且地活到现在。她的困惑却如影随形,当他再次消失,她决心跟撒旦做一笔交易……
老石头,生于大江大湖大武汉的90后畅销书女作家。江湖儿女,手上有茧,心中有剑。文风多以“笑到流泪”的黑色幽默为主,擅长描写不完美却能温暖人心的成人童话,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作品:《如果有很多个你》、《花家喜事》系列、《爱久暖人心》、《头条星闻》等。
上卷?乌干达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CHAPTER 01
他们的重逢极其偶然,以至于,几乎绝无可能。
CHAPTER 02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笨拙也竭尽全力,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别人。
CHAPTER 03
凭什么我那么喜欢你,却是别人每天能见到你。
CHAPTER 04
即便见过世态炎凉,即便每天都在面对疾病和死亡,即便满目疮痍,即便人性一点儿
都不美好,她还是喜欢这个世界。
CHAPTER 05
我希望有一天你也会爱上一个人,让那个人像你欺负我一样欺负你。
CHAPTER 06
在深渊的边缘上, 你守护我每一个孤独的梦。
CHAPTER 07
只要你给我一个解释,我就能再相信一次人世。
CHAPTER 08
只要世上还有一个她,他便觉得世事尽可原谅。
Chapter 09
如果非要有一个信仰的话,她的信仰就是避孕套!
CHAPTER 10
我单纯而热烈地爱过你,于是从前的幸福成了如今的劫难。
CHAPTER 11
白昼如焚,黑夜如冰,我的灵魂困在这里,日日夜夜凝望你。
CHAPTER 12
他的心上忽然溢出了一种温柔的感情,像是空酒杯里忽然溢出了美酒。
CHAPTER 13
既然注定要相逢就从容一些面对,既然注定要分开就温柔一些告别。
CHAPTER 14
也许我们都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最心酸的泪水,最炙热的感情,都藏在心间,小心
翼翼地不敢让对方知晓。
CHAPTER 15
我们不治病救人了,也不出生入死了,我们就做两个世上多余的人,好不好?
CHAPTER 16
纵然要被判处终身孤寂,纵然有一天月光都不会照亮他的坟墓,他也要继续守卫正义
和理想,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骛。
CHAPTER 17
你在,我在。你还想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CHAPTER 18
16 岁的木如夜弯下腰,抱住他 8 岁的小妹,兄妹俩在马路中间嚎啕大哭起来。那是如
愿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哥哥哭。
CHAPTER 19
他曾经觉得自己是一座连月光都不愿意照耀的坟墓,可是如今,星光点点,他叫做顾
向阳,如愿便是他生命里那明晃晃的阳光。
CHAPTER 20
相聚时用尽全力去拥抱,分离时能轻轻地挥手告别
CHAPTER 21
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该知道我曾为你动情。
CHAPTER 22
原来,神要惩罚一个人之前,会先让他如愿以偿。
CHAPTER 23
烫痛过的孩子,依然爱火。
CHAPTER 24
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
下卷?地球是天上一颗星
CHAPTER 01
这一回输了也无妨。
CHAPTER 02
美丽背后,总是藏着哀情。
CHAPTER 03
用最好的时光,等一个最爱的人,才不是浪费。
CHAPTER 04
能够见证他这一路的人都死了,没有人来得及看到他走到终点。
CHAPTER 05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之前,会先让他嚣张。
CHAPTER 06
只要踏进了这条河,就不可能全身而退。
CHAPTER 07
就算有一天全世界都唾弃他,就算有一天他要接受审判,把牢底坐穿,谁也没有
资格剥夺你为他说话,给他送饭,替他添衣的权利。
CHAPTER 08
世界是傻子蠢货建立的,聪明人只能遵从他们的规则才能在社会里活下去。
CHAPTER 09
这个世界谁又救得了谁?都是尽力而为而已。
CHAPTER 10
孤独和心碎,也许这是每一个灵魂还没有生锈的人,必经的路途。
CHAPTER 11
最亲的人,有时候也最生疏。无话不说也是他,无话可说又是他。
CHAPTER 12
还是平庸无奇的人生最好,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人生总是伴随着巨大的心碎和
痛苦。
CHAPTER 13
把眼泪用在虚拟人物的悲欢离合上,总比用在自己悲惨的人生上好吧。
CHAPTER 14
愿你百岁无忧,愿你无怨无尤。
CHAPTER 15
糊里糊涂地顺着人流走,等到了悬崖边才意识过来,可往往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不断地有人从悬崖跌落,却还以为这就是生活该有的结局。
CHAPTER 16
生活里的悲剧总是突如其来,不让你好好抱一抱你爱的人,不要你说完所有的嘱
托,不让你好好道歉,从不给机会你好好道别。非要你有遗憾,非要你觉得残缺,
非要你回过头看过去而心生惭愧,非要你不完美。
CHAPTER 17
我抓贼,我们这些警察每天在外面拼命,从来不是为了让邪恶彻底消失。我们存在,
是为了不让邪恶压过正义。
CHAPTER 18
每一个英雄都不是为了被爱才选择战斗的。
CHAPTER 19
在冬日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苏利公园,公园在巴黎,巴黎是地上一座城,地球
是天上一颗星。
顾向阳面前是两个白色的塑料桶,里面全是水。
“你好好洗个澡,听说这里有流感,你每天接触那么多病患要做好清洁。”
“你哪里搞来这么多水?”如愿惊讶地问,“这里打水每天都要排好长的队的……”
“找中国的维和部队要的,都是温水,我算好时间开车过来,应该温度刚刚好。”
还是中国人有办法!
如愿很想拒绝,觉得周围的人看到她用这么多水洗澡不大好,但是她现在的情况也真的很需要洗澡,挣扎了一下,点了点头。
“浴室在哪里?”
如愿指了指她窝棚后面道:“那个小棚子就是。”
顾向阳看过去,哪里叫什么棚子,连顶都没有,只是四面用塑料布围住而已,他把水桶放过去,然后说:“你放心进去洗吧,我在外面守着。”
“你觉得你在外面守着我会更安心吗?”
顾向阳严肃地点点头。
如愿无奈地笑起来,不知道说顾向阳什么才好,只得进去洗澡。
顾向阳站在棚子外,专心地做如愿的骑士,可是却不自觉的被里面的声音吸引,他听到如愿脱下衣服搭在棚子上,听到水声,听到在帘子里移动,就忍不住胡思乱想起来。
想她柔软的嘴唇,想她光滑的皮肤,想她在她怀里轻轻地捶他的胸口,让他不忍用力。
顾向阳捏紧了拳头,不让自己再胡思乱想下去,怕自己会控制不住,便走远了几米,远远地盯着。
还是这个距离比较能保持冷静。
如愿洗完澡浑身舒畅,提了剩下的一桶水走出来,见到顾向阳远远地站着五米开外的地方,一副紧张戒备的样子。
“你跑那么远做什么?”
顾向阳便又走过来,看了一眼如愿手里的水问道:“没用完吗?”
他记得如愿原来洗澡总是要很久的,他们的家乡很湿润,有江有湖,从不缺水。
“我想把这个拿去给人。”
顾向阳也不问她给谁,接过水桶,只说:“我陪你去。”
如愿拿了一桶水和一些食物给第一天刚来难民营遇见的那个人,天没黑,但已经有些暗了,应该不会太引人注目,她悄悄地掀开帘子,把东西扔进去就拉着顾向阳跑了。
“为什么不直接拿进去。”
“以防万一嘛,免得以后有人找我要我却没有,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让他们知道我有比较好。”
“听起来这里的人不大善意。”
“哪里都有好人有坏人,一样的。”如愿漫不经心地说。
顾向阳又觉得挨了一击闷拳,如愿从前总是相信世界是一片花园,相信人心都是好的,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相信就算别人骗了她也不会有恶意。他曾经想,就让如愿这样傻傻的下去就好,永远不要变,他来对抗这世界的恶毒,让她永远纯净简单就好。
但是他还是没有做到。
“唉……”
如愿忽然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
“忽然想到我前男友了……”像是有心电感应一般,如愿笑眯眯地说,“他要是知道我现在学着防备人了也不知道会怎么想,应该会觉得很欣慰吧……终于不傻了,哈哈哈。他原来可嫌弃我了。”
顾向阳不说话,他从前总是不会表达,怎么可能会嫌弃她?他是他最珍贵的宝贝,给人看一眼都舍不得。
“对不起啊,老是提那个人,搞得跟祥林嫂似的。唉,也不怪我,你这张脸在我面前晃,我就忍不住想起他来。”
“你……还爱他吗?”顾向阳忽然问。
如愿被问得一愣,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这个问题很好笑吗?
如愿深呼吸,耸了耸肩道:“我一直都特别希望他能爱上什么人就好。”
虽然想到了,可是顾向阳还是忍不住有些沮丧。“那就是放下了,挺好的。”
如愿冲顾向阳眨眨眼,笑眯眯地说:“我希望有一天他也会爱上一个人,然后让那个人像他欺负我一样欺负他。”
顾向阳停下脚步,如愿还在慢慢地往前走。
如愿发现顾向阳没有跟过来,疑惑地转过头来,问道:“怎么了?被我吓到了吗,我的想法是不是太邪恶了?”
顾向阳大步走向前,终于克制不住,伸出手将如愿扯到怀里,紧紧抱住了她。
他一直都爱着她啊,爱这个可爱又残忍的她。
如愿还来不及震惊于这突如其来的拥抱,不远处就传来了激烈的枪声,顾向阳猛地将如愿扑到在地上,护住她,挡开了横扫过来的流弹。
难民营里的人惊恐慌乱地跑着,不知道是哪一方的反抗军又打来了!
“你好厉害,我还正奇怪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抱我呢,原来是有反抗军!”
顾向阳也不解释,误会了也好,要不然他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自己一时的鬼迷心窍。
“你开车。”顾向阳一面把如愿推进驾驶座上坐好,一面掏出了枪来。
周围是胡乱奔走的难民们,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还要时不时面对战火,这里的人没有一天是活得安宁的。
顾向阳让如愿把车子往中方维和部队的驻扎地方向开,这周边的各方的武装力量都不敢惹中国的部队。
如愿的车开得又稳又快,四周是胡乱奔走的难民,她都稳稳地绕开,这让顾向阳有些惊讶。
“你的车什么时候……你的车怎么开得这么好?”
“嘿嘿,惊喜吧!我特长多着呢!”
遇到这么危险的情况还有空得意,也只有如愿了。
顾向阳却不敢放松,他举着枪禁戒着四周,他发现他不在的这几年,如愿成长了许多,她没有因为他变得黯淡,而是变得更加耀眼了。
一辆皮卡开来,上面的人拿着机枪对着难民扫射,顾向阳举起枪瞄准了拿着机关枪的黑人,一枪毙命。又连续开了三枪,一个不留地击毙了车上其他的叛军。
如愿把车子开得飞快,危险渐渐远离,顾向阳看着一脸冷静严肃的如愿,忽然觉得就这样也很好。
虽然身后是战火纷飞,血染了这片焦土,但是她在他身边,他们一起亡命天涯,也算幸福。
他活了这么些年,遭受过背叛,失去过至亲,破碎过理想,对一切都否定了,只有如愿,顾向阳能肯定的是,世上只有如愿永远是好的。
因为吻过她最柔软的嘴唇,看过她最温暖的笑意,因为知道她还生活在这世上的某个角落,他才有勇气对抗这世态炎凉,苟且地活到现在。
袭击难民营的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极端叛乱组织,抢夺钱财并且掳掠儿童做童子军,这几年有上万的儿童被他们掳走。对于这种游击一样的抵抗军政府很头疼,只有在难民营里的部分区域里拉起了铁围栏,派武装部队日夜把守,但是最近灾荒严重,难民越来越多,管理也越来越疏漏,反抗军便时不时要来骚扰……
这里的人对战争已经习以为常,每日做着薪水微博又辛苦危险的工作,活一天是一天,反正就算没有死在战争里,也有可能死于饥饿和瘟疫。对他们来说,枪声一直都是生活的背景音,很快大家就恢复了日常的生活。
顾向阳还是每天按时来守着如愿,今天竟然还给她带了一包板蓝根来。
“这是哪里弄来的,也是维和部队的啊?”
顾向阳点点头。
“你是怎么认识维和部队的人的?”如愿一边泡着板蓝根一边随口问道。
“我跟他们的队长在联合国的时候相识,是很好的朋友。”
如愿点点头,了然,又觉得哪里不对,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会在联合国?你不是那个水利专家的保安吗?”
顾向阳解释道:“我是中国派往乌干达维和警察战斗二分队的队长,我们维和警察的指责之一就是保护本国国民在外的安全,所以我和我的分队被派去保护这次水利项目的专家。”
“原来如此,难怪你的枪法那么好!”如愿也不好追问那个水利专家到底有什么危险,就不多说,把泡好的板蓝根分一半给顾向阳道,“你也喝一点吧,你每天都离我这么近,也应该好好预防一下。”
顾向阳捧着杯子坐在如愿身边,一起看着地平线上的夕阳,这些年他无数次幻想过再与如愿并排坐在一起,却没有想过会是在战乱、瘟疫、饥荒蔓延的非洲大陆上。
不过有她就好了,哪里都无所谓。
顾向阳在心里组织着语言,想着这时候告诉她真相好不好,会不会吓着她,会不会让她增添烦恼,会不会让她流泪。
“如愿。”
“嗯?”
如愿抬起头来,倏的见到一双炙热的眼睛。顾向阳凝视着她,似乎有千言万语。如愿被看得脸红,抱怨道:“你这个人都是这样看人的吗?”
顾向阳不解。“怎样看人?”
如愿叹气,刚想解释,可她的对讲器却忽然响了起来。
“有情况,红十字会的人叫我们赶紧过去!”
如愿一口干了杯子里的板蓝根就往袁飞的篷子跑,顾向阳也跟了过去。大家都聚集在棚子里分发这仿佛面罩和防护服。
“出了什么事情吗?”如愿有些不安,“疫情不是控制住了吗?”
袁飞递给如愿一整套防护服道:“他们叫我们过去,说是发现一例病患,似乎是埃博拉。”
大家的神情都沉重起来,如愿迅速上了车,顾向阳拉住她,刚想说话如愿就按住了他的手,笑眯眯地说:“放心吧,我会回来的。”
车子消失在顾向阳的视线里,他多少次出生入死,跟最凶恶的犯人周旋,被枪抵住脑袋,却都没有这一次让他害怕。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具有实验性,它挑战了我对于传统小说阅读习惯的固有认知。章节之间的跳跃性非常大,有时是跨越数个世纪的史诗回顾,下一刻却又聚焦于某个角色内心深处一秒钟的犹豫。这种非线性叙事带来的初体验是有些令人困惑的,就像是拿到了一份被打乱了顺序的拼图,起初会感到沮丧。然而,一旦你接受了作者设定的“碎片化”阅读规则,沉浸进去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它迫使我重新思考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再满足于线性的因果推导。那些看似不相关的段落,在某种潜意识的层面上,最终会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冲刷过读者的认知边界。这种写作手法对作者的功力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变成故作高深,但这本作品显然驾驭得炉火纯青。我尤其欣赏它对“沉默”的运用,很多关键的情节没有被直白地叙述出来,而是通过人物的眼神交流、环境的细微变化来暗示,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给读者自己填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智力上的满足感,它不仅仅是故事的讲述,更像是一场关于哲学思辨的深度对话。书中探讨的诸多议题——比如“何为真实的存在”、“个体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价值”——都极具穿透力。作者并非简单地抛出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人物的困境,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试图梳理脑海中那些纷乱的思绪。它没有提供廉价的答案,反而将所有复杂性都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面对那份属于人类的困境和暧昧。这种“不喂食”的创作态度,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后劲非常足,它带来的不是即时的感官刺激,而是持续数周的精神回响。那些哲理性的探讨,已经悄然融入了我的日常思考模式中,这是上乘文学作品才具备的魔力。
评分这本书在人物塑造方面展现出一种近乎残酷的写实主义,但这种写实又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魔幻现实主义光晕之下,非常耐人寻味。这里的角色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或恶棍,他们是充满矛盾和弱点的复杂个体,他们的动机往往隐藏在行为之下,需要你像一个老练的侦探一样去层层剥茧。我特别喜欢其中几位女性角色的描绘,她们的力量并非来自于武力或权力,而是源自于对自身命运深刻的认知和无可奈何中的坚韧。作者对她们的内心世界的描摹细腻入微,那种在理性与情感的夹缝中挣扎求生的状态,真实得让人心疼。更妙的是,作者没有用冗长的心理分析来解释她们,而是通过她们在特定压力下的反应来自然流露。这种克制而有力的笔触,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变得立体且鲜活,仿佛他们真的存在于某个我们无法触及的时空之中,正在经历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挣扎。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就像是夏日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清新、猛烈,又带着一丝令人沉醉的泥土芬芳。作者对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的拿捏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它在构建世界观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急不躁的耐心,没有用大量冗余的设定去压垮读者,而是巧妙地将背景信息编织进了人物的日常对话和内心独白之中。那些关于时间流逝、记忆碎片重组的描写,读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多维度的迷宫,既感到迷失,又享受着探索的乐趣。特别是其中对于“边缘地带”的刻画,那些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角落,那里的人们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维系着文明的火种,那种既绝望又充满韧性的生命力,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咸湿海风味,感受到脚下砂石的粗粝触感。这本书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爆米花”读物,它更像是一壶需要慢慢品味的陈年老茶,每一口都有新的回甘,需要读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心力去解码其中的深层意蕴。它成功地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氛围感,一种介于梦境与清醒之间的奇特体验。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仿佛它不是一本被批量生产的商品,而是一件需要被珍藏的艺术品。内页的纸张质地略带粗糙,散发着一种陈旧书卷的气息,字体排布疏密有致,留白得当,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和沉浸感。这种对“物质载体”的重视,与书中探讨的主题——关于遗忘与铭记、物质与精神的边界——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关系。它暗示着,阅读本身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感官的参与。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纸张的摩擦声,这为原本就厚重的文字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我通常对纸质书的装帧不会太在意,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完美的呈现方式可以极大地深化文本的意境。它不仅仅是阅读,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指向内在世界的朝圣之旅,连同触觉和嗅觉都被调动了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