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文庫·中國書法之旅

新思文庫·中國書法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蕭錕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中國書法
  • 藝術
  • 文化
  • 新思文庫
  • 字體
  • 技法
  • 曆史
  • 鑒賞
  • 書法入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797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79126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0開
齣版時間:2018-07-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65
字數:18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 書法這門藝術,到底應該如何欣賞?這本書教你領會書法一筆一畫背後豐沛的靈魂。

2. 輕快好讀!作者李蕭錕是書畫傢,他的作品透著靈動的童趣,聽他講書法,大可放下對“藝術殿堂”的“高山仰止”,以頑童的心情遊戲於筆墨紙硯。

3. 對於想寫一手好字的人來說,這本凝結著書畫傢、書法教授多年經驗的書再閤適不過。每章的“臨寫觀念”欄目以及“運用篇”中,李蕭錕簡潔地指齣書法學習者的常見誤區,指導你寫一手好字。

4. 書法隻能在書齋裏學?這是一本讓人想說走就走的書法書!作者遍訪中華大地的書法名跡,寫成“旅行篇”,匯集各地值得一看的碑帖、石刻、博物館……這本書將成為你的書法導遊,開始一場真正的“書法之旅”。

5. 字體與文化有什麼關係?什麼是中國紙的“人情味”?中國書法如何影響瞭西方藝術傢?初學者應該注意什麼?在哪裏能親眼看到偉大的書法真跡?滿足你對書法方方麵麵的好奇心。

6. 作者特意為中文簡體版題字!精美4色印刷 + 近400幅彩圖,是一部圖多文少、輕鬆養眼的圖文書;鎖綫膠訂,既可以暢快平鋪,又牢固耐久。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由書畫傢、書法教授寫給普通讀者的書法欣賞入門書。書中沒有晦澀的理論,我們大可以一顆頑童的心在筆墨紙硯之間旅行。字體與文化有什麼關係?什麼是中國紙的“人情味”?中國書法如何影響瞭西方藝術傢?初學者應該注意什麼?在哪裏能親眼看到偉大的書法真跡?……作者李蕭錕用他輕快而不失典雅的筆調,為你解讀中國書法的妙處。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先是“曆史篇”,它帶我們從一篇甲骨追溯書法藝術的源頭,重訪偉大的書法作品,快速理清幾韆年的書法史;其後是“運用篇”,談談文房四寶、手腕的運用、書寫的“韻律”,切中要害地點撥初學者入門與進階;然後是“旅遊篇”,介紹各地的書法名勝,帶我們前往名山大川,近距離欣賞書法真跡。

《中國書法之旅》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帶你徜徉於書法的靈動、秀逸、端莊與豪邁,用美的甘泉滌蕩心脾。


作者簡介

李蕭錕

1949年生,颱灣桃源縣人。書畫傢,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碩士,曾任中國文化大學及銘傳大學講師、華梵大學美術係主任。現任華梵大學美術係專任副教授。著有《靜心寫經》《初心:小沙彌生活禪》等書。


目錄

序 偉大的永恒 4

小記 6

【第—篇 曆史篇】

一 甲骨文與金文共孕的書法美學 2

二 鍾鼎文的特質 5

三 石鼓文的特色 10

四 秦朝的小篆書學 12

五 *早的隸書形式 16

六 簡冊隸書的曆史意義與價值 20

七 西漢的刻石 22

八 “漢隸”與“八分” 26

九 漢朝的草書 34

十 書法藝術史的起點—東漢 40

十一 瓦當磚文之趣 44

十二 楷書的形成與發展 49

十三 楷隸過渡期—三國 56

十四 晉朝的書學 63

十五 “二王”行書尺牘 68

十六 “二爨”與北碑、南帖 81

十七 南北朝的書跡 85

十八 隋代書學 110

十九 “初唐四傢”的楷書 115

二十 顔真卿的書史地位 123

二十一 唐楷的頹勢與狂草的興起 135

二十二 五代及“北宋四傢” 142

二十三 兩宋的書傢 153

二十四 元代的復古書風 162

二十五 明代的書傢 168

二十六 明末書法的新機 175

二十七 清代南帖北碑之消長 179

二十八 碑學的延伸 184

二十九 清代的篆刻 192

三十 民初之書傢 198

【第二篇 運用篇】

三十一 什麼筆寫什麼字 208

三十二 人磨墨,墨磨人 210

三十三 富“人味”的中國紙 214

三十四 永恒的石頭 219

三十五 “文房四寶”的配件 223

三十六 “永字八法”重新看 226

三十七 臨摹一定要從楷書入手嗎 ? 228

三十八 “懸腕”和“中鋒” 230

三十九 談書法之“韻律” 232

四十 墨趣 240

【第三篇 旅遊篇】

四十一 訪碑紀行 246

四十二 西安碑林 248

四十三 麯阜碑林 250

四十四 泰山岱頂碑林 253

四十五 龍門石窟 255

四十六 敦煌石窟 257

四十七 颱北“故宮博物院” 260


前言/序言

序 偉大的永恒

上小學的第—堂書法課,我狼狽不堪,帶的是一支七紫三羊的毛筆,卻怎麼也化不開;九宮格紙上,墨漬處處;白色上衣和黃卡其褲都逃不開四濺的墨汁浸痕摧殘;更驚怕的是竟遭老師背後冷不防的一記抽打。那天放學,我是墨漬、淚水和著一顆受創的心靈返傢,至今,仍不曾褪去那難掩的痛苦記憶。

我對學校書法課心生畏懼,但並未對書法學習失去興趣。慢慢地,在倒地後,學著爬起。先父經營文具店,提供瞭非常好的工具來源,雖然在鄉下,宣紙較貴,不太有人買,但父親卻完全站在我這邊,每月一刀紙。初中三年,課餘時,我會自我安排練習書法,時常,練習後丟棄的宣紙堆滿瞭書房一角,父親會一張一張地疊齊,用草繩係好,當廢紙稱斤賣瞭。當時傢境不是很好,對於我的浪費,父親偶爾會露齣不快的錶情,但多半時間都無怨言。1964 年初中畢業那年,我的書法得到全校第—名,我是含著淚水,把得來的奬狀和奬品雙手呈給父母親的。

初中的校長唐寒江先生,極重視書法,我的生平第—張書法奬品是宋剋的章草——當然,我完全不識,我保留到讀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時,纔將它讀瞭一遍,也是我第—次識得章草。

初中畢業那年春節前,我鼓足勇氣,在傢門口擺瞭春聯的攤子,光著頭在寒風刺骨中站著揮寫。除瞭練字滿足我對書法的興趣,另外便是賺取學費,以利升高中就讀。從初三畢業,加上重考一年,一路寫到讀研究所畢業那年,因為母親聽彆人說“賣春”的諧音不佳,北京話她聽不懂,閩南語是“不會剩”的意思,堅持要我停歇近十年的街頭春聯的練字生涯。

我生而不慧,隻因對美術的執著與高度的興趣,除瞭一般美術創作,在書法學習路上,我走得並不順暢。鄉下地方沒有老師的指點,自我摸索,處處觸礁,但憑一股毅力和決心,土法煉鋼,數十年如一日,可以說,這一生中是在毛筆、宣紙和墨汁浸染中長大的。

影響我書法更上一層的關鍵性時刻,是在上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中國書法史”的課堂裏。當時是由王壯為老師任教,他對書史博知通曉,且唱作俱佳。時而山榖道人的聞聲悟道,時而張旭的醉後狂書及懷素的芭蕉練字,又右軍坦腹東床的藝術傢本色及陳摶《石門銘》對聯的龍馬精神等,都讓我對書史及書傢故事如癡如狂,而他發音字正腔圓,一口道地的京片子,在我眼中,確是一個十足的學者教授,使我如沐春風。

我因為對王老師的精闢演說著迷,僅僅那一年,我不曾動筆書寫畢業論文,卻一頭栽進臨寫王老師口中述說過的每個書傢的書跡中,與古人神遊,和往者對話。畢業論文勉強過關,對書法的興趣與收獲卻與日俱增,這是我一生中書學的黃金時代。

書法學習若隻靠那支筆和無知的蠻力,充其量,隻能是個書奴或書匠,距離書法藝術堂奧仍很遙遠。若能翻閱書史,對各個時代的書傢書風,乃至書體的變革演遞能知其梗概,且能加以揣摩臨寫,不獨對傳統書體的認識能更周嚴深入,也會因旁徵博引,而得融會貫通之利。應知,任何一種書體都牽涉前因後果,不僅在同一時代的書風中有一特定的橫嚮關係和位置,即使是上下縱走的前後朝代的過渡期,也有它獨自的風格麵貌。縱橫奔馳於除卻屏障的書史時空裏,能將之移入你的方寸尺幅中,便能從小中見大、微粒芥子納須彌、丁點露珠中攝三韆大韆世界瞭。

這本書不是嚴肅深奧的曆史,更非艱澀難懂的理論,我以小學生旅遊的好奇心,追憶來自王壯為老師的口述書史。主要是以自己在大學任教二十餘年的教學筆記,在紛亂潦草的字跡裏重新爬梳整理,並予以當與不當的增減,所以冠上“中國書法之旅”之名,避開曆史的沉重包袱,免於理論的枯燥乏味。曾經,在1986 年,因嚮陽先生的鼓勵,本書在他主持的《自立晚報》副刊上連載一年,而意外地獲得好評,當時隻配一張黑白圖片。於今,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兄得知後,竟慨允齣書,且重新排版,為滿足眾多書法愛好者,以全頁彩色付梓。賢文兄對中國傳統書畫有一份使命感,多年來自我創作實踐,未曾稍懈,於藝壇之貢獻既深且遠,令人贊嘆。

隻有麵對曆史時,我們纔覺齣自己的渺小,但如果我們用遊曆的心情走入曆史,與古人神交,與古人暢言,與古人遊戲三昧,那麼,你及你的作品就等同於古人,等同於曆史,等同於偉大的永恒。


新思文庫·中國書法之旅 一、 溯源與流變:漢字與書法的韆年迴響 中國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東方藝術形式,與漢字的起源緊密相連,共同書寫瞭中華文明的輝煌篇章。從甲骨文的古樸刻痕,到金文的莊重銘刻,再到篆書的綫條之美,漢字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逐漸孕育齣其獨特的視覺魅力。這種視覺化的追求,最終催生瞭“書畫同源”的藝術理念,為書法的誕生奠定瞭深厚的基礎。 從象形到錶意:漢字的演進脈絡 漢字,最初是古人描摹自然萬物的象形符號,如“日”、“月”、“山”、“水”,直觀地展現瞭古人的生活與觀察。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逐漸從具象走嚮抽象,發展齣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法,錶意功能日益強大。這一過程不僅是文字的革新,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為書法藝術的豐富性打下瞭基礎。 書寫的工具與載體:從刀筆到毛筆 書寫工具的演變,同樣深刻影響瞭書法的麵貌。早期,刻刀在甲骨、青銅器上留下的痕跡,賦予瞭文字一種堅毅而古樸的力量。而毛筆的發明,以其柔韌的特性,極大地拓展瞭書寫綫條的豐富性與錶現力,為書法的筆墨韻味提供瞭無限可能。墨的濃淡乾濕、筆的快慢疾徐,都在毛筆的揮灑間得以淋灕盡緻地展現。 早期書法形態:篆、隸、草、行、楷的初步探索 夏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秦統一後的小篆,是書法發展的重要階段。小篆的規範化,雖然統一瞭文字,但也帶來瞭一定的拘謹。在此基礎上,隸書的齣現,打破瞭篆書的圓轉,以其平直、寬扁的特點,展現齣一種樸拙而自由的姿態,被譽為“漢字的第一變革”。緊隨其後,草書以其連綿揮灑、快捷流暢的特點,成為情感錶達的有力載體。而行書和楷書,則是在隸書的基礎上,逐漸演化齣更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書體,為後世書法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二、 書法的藝術魅力:筆墨的舞蹈與精神的寄托 中國書法,早已超越瞭單純的文字記錄功能,升華為一種高度抽象化的視覺藝術。它以綫條為基本語匯,以筆墨為錶現媒介,通過字形結構、筆畫組閤、墨色變化等,傳遞齣作者的情感、思想與精神境界。 綫條的生命力:剛柔並濟,變化無窮 書法綫條是中國書法最核心的藝術語言。一撇一捺,一橫一竪,都蘊含著豐富的力量與節奏。有的綫條如“錐畫沙”,剛勁有力;有的如“印印泥”,厚重沉穩;有的如“飛鳥齣林”,輕盈靈動。這種綫條的粗細、麯直、方圓、頓挫,共同構成瞭書法的骨骼與血肉,賦予瞭文字以生命力。 墨色的韻味:濃淡乾濕,層次分明 墨色是中國書法錶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墨的濃淡、乾濕、枯潤的巧妙運用,書法傢能夠創造齣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濃墨如漆,沉靜有力;淡墨如煙,飄逸虛靈;枯筆飛白,更顯老辣蒼勁。墨色的變化,不僅增加瞭畫麵的層次感,也烘托齣書寫時的情感氛圍。 結構的美學:疏密得當,氣韻生動 字形結構是中國書法審美的另一重要維度。漢字本身就具有獨特的結構美,書法傢通過對字形結構的調整與安排,使其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筆畫之間的疏密關係,字形內部的呼應與平衡,整體的章法布局,都體現瞭作者對空間、比例、節奏的深刻理解。一個好的結構,能夠使整幅字“氣韻生動”,賞心悅目。 筆墨精神:修身養性,寄托情懷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修行。通過對筆墨的反復錘煉,書法傢能夠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書為心畫”,書法作品往往是作者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在揮毫潑墨之間,士人可以將自己的喜怒哀樂、人生感悟寄托其中,達到“天人閤一”的藝術境界。 三、 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古韻新生,時代迴響 中國書法在傳承韆年的過程中,從未停止過創新的腳步。曆代書法傢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錶現手法,賦予書法新的時代精神。 曆代大傢風範:碑帖融閤,集眾傢之長 從王羲之的“二王”風流,到顔真卿的雄渾壯闊,再到蘇軾的豐腴跌宕,每一位書法大傢,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中國書法史增添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或以碑學為基礎,追求古樸蒼勁;或以帖學為精髓,注重妍美秀麗。而“碑帖融閤”,更是將兩種不同風格的優點融為一體,極大地豐富瞭書法的錶現力。 地域風格的多樣性:南北異趣,各具風采 中國廣袤的地域,孕育瞭風格各異的書法流派。北方書法,常帶有蒼勁、雄渾、樸拙的氣質,如顔體、柳體;南方書法,則多顯秀麗、飄逸、靈動,如蘇體、米體。這些地域性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書寫風格上,也摺射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積澱。 當代書法的新探索: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進入現代社會,中國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麵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當代書法傢們,在繼承碑帖傳統的同時,積極吸收西方藝術的理念與技法,嘗試將抽象藝術、現代設計等元素融入書法創作,探索書法的更多可能性。這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探索,使得中國書法在當代煥發齣新的生機與活力。 書法教育的普及與推廣:文化傳承的基石 隨著時代的發展,書法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從中小學的美育課程,到社會上的書法培訓班,書法藝術正逐漸走嚮大眾。通過普及書法知識,培養書法愛好者,不僅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能提升全民的文化素養。 新思文庫·中國書法之旅,邀您一同踏上這場跨越時空的藝術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在沒有太多物質享受的情況下,尋找到精神的慰藉和雅緻的情趣的?最近讀到的一本書,就讓我窺見瞭其中一角,特彆是關於書法的描繪,讓我迴味無窮。這本書,它將書法置於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場景中進行展現。它描寫瞭文人墨客如何在書房裏,焚香、品茗、撫琴,然後拿起毛筆,在宣紙上揮灑自如,寫下一首詩,一幅字。書中有大量關於文人雅士的書法創作場景的描繪,比如蘇軾在竹林間揮毫潑墨,王羲之在鵝池邊臨池學書的場景,這些生動的細節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它還介紹瞭古代文人如何將書法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如何通過練習書法來達到“寜靜緻遠”、“天人閤一”的境界。我讀到那些關於書法與品格、與修養的論述時,深有感觸,原來書法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內在精神的體現,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

評分

這本書,它不是那種硬邦邦的學術專著,也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入門讀物,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嚮我介紹瞭一個關於中國書法的奇妙世界。它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述瞭曆代書法大傢的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二王”和“顔筋、柳骨、歐體、趙體”等不同書體風格的介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字帖,而是通過講述這些書法大傢的人生經曆、性格特點,來闡釋他們的書法風格是如何形成的。比如,在講到顔真卿時,作者會強調他作為忠臣的耿直和剛毅,這如何體現在他雄渾、壯闊的書法風格中。而在談到王羲之時,則會突齣他的飄逸、灑脫,以及他對書法藝術的創新精神。這些故事性的敘述,讓我在記住書體特點的同時,更能理解這些字體背後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時代印記。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認識瞭一群鮮活的書法傢,也對他們留下的墨寶有瞭更深的情感連接。

評分

最近一氣嗬成地讀完瞭一本關於中國傳統藝術的書籍,其中關於書法的部分,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本書不是專門講書法史,而是將書法作為中國藝術體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闡釋。它著重分析瞭書法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的內在聯係,例如書法與繪畫,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藉鑒。書中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書法中“寫意”的原則如何體現在繪畫的筆墨韻味中,而繪畫中的構圖和意境又如何啓發瞭書法的章法和神韻。作者還探討瞭書法在文學、哲學,乃至建築、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比如古代文人雅士如何通過書法來寄托情懷,如何在書案旁品味書法的意境。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氣韻生動”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繪畫的標準,同樣也是衡量書法作品高下的重要尺度。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中國藝術的理解上升瞭一個高度,書法不再是孤立的藝術門類,而是與我們整個文化血脈相連的有機整體,充滿瞭智慧和美學上的共通性。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書法這東西離我有點遙遠,像是屬於博物館裏的陳列品,或者隻有那些功底深厚的大師們纔能玩轉的領域。然而,最近翻閱的一本關於中國書法的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它以一種極其生活化、貼近性的方式,講述瞭書法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係。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從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漢字入手,比如我們手機上的輸入法,我們看到的招牌,我們寫下的便簽,都蘊含著書法的基因。書中列舉瞭很多有趣的例子,比如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漢字結構中解讀齣它的書寫美感,如何通過模仿簡單的筆畫練習來體會書法的基本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寫意”的部分,它解釋瞭書法不僅僅是“寫”字,更是“意”的錶達,是將情感、思想融入筆墨之中。讀完之後,我甚至躍躍欲試,拿起瞭毛筆,雖然寫齣來的東西實在拿不齣手,但那種感受,那種與筆墨的交流,確實讓我體會到瞭書法的樂趣,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情趣。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書法,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一種流動的藝術,承載著韆年的曆史與精神。最近,我非常有幸讀到瞭一本關於中國書法的作品,雖然不是《新思文庫·中國書法之旅》,但同樣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深入淺齣的方式,為我展現瞭漢字演變的曆史脈絡。從甲骨文的神秘,到金文的莊重,再到篆書的古樸,最後過渡到隸書的成熟,以及楷書、行書、草書的百花齊放,每個階段都詳述瞭其代錶性的字體特徵、發展淵源以及重要的代錶人物。書中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描述,更是配以大量的精美字帖拓片,讓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時代書法的韻味。作者對於每一個字體的講解都非常細緻,比如在講述隸書時,他會著重分析“蠶頭燕尾”的筆畫特點,以及它為何能夠成為一種重要的書體,並且在政治、文化上有怎樣的意義。讀完這部分,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對漢字的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