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創作倡導求異求新求變,目的是不斷豐富和發展攝影的錶達。我們分析攝影作品不是有意無意地給攝影創作製定一個有形或無形的什麼標準,而是恰恰要破除任何錶達上的思想僵化與創造力的枯竭,提供*多的可選擇的思路與錶達方式,來積極地影響我們的攝影創作。 本書是一本攝影作品分析,內容包括:關於攝影、關於攝影作品、攝影作品的分析、攝影作品實例分析等。
本書針對國內、國外攝影理論及創作之中的相關熱點、難點問題進行 詳細分析,為目前攝影作品思想僵化與創造力枯竭等問題,給齣瞭*多可 選擇思路與錶達方案。此外,作者還有意結閤攝影創作的某些個例,及近 年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入學考試中的“攝影作品分析”試題,嚮廣大讀 者提供有益的指導。
攝影專業學生、教師,以及廣大攝影愛好者通過學習本書,在理解攝 影作品及其創作構想方麵,可以獲得全新的思路與創作理念,並提高攝影 鑒賞水平。
唐東平,現為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副教授。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攝影構圖、人像攝影、彩色攝影、攝影作品分析、光綫處理等。主要著作有:《廣告攝影》(遼寜美術齣版社,1998年齣版)、《人像攝影》(中國攝影齣版社,2000年齣版)、《攝影作品分析》(浙江攝影齣版社,2003年齣版)等。
**章 關於攝影·
1.1 攝影是什麼·
1.1.1 攝影是什麼·
1.1.2 攝影與藝術·
1.1.3 藝術與藝術性·
1.1.4 獨特的錶現方法·
1.1.5 重要的不是藝術·
1.2 攝影的分類研究·10
1.2.1 圖片攝影分類研究的迫切性與意義·10
1.2.2 圖片攝影分類研究的方法·11
1.2.3 圖片攝影分類的錶述·13
1.3 給攝影師定位·14
1.3.1 攝影師與藝術傢·15
1.3.2 攝影師與社會學傢·16
1.3.3 攝影師與人道主義者·16
1.3.4 攝影師與商人·16
1.3.5 攝影師的素質·17
1.4 給攝影作品定位·18
1.4.1 掌握攝影曆史知識熟知攝影創作現象·18
1.4.2 充分理解攝影作品隱藏的信息·21
1.4.3 植根傳統文化全麵理清脈絡·25
第2章 關於攝影作品·27
2.1 攝影作品的立意·27
2.1.1 錶意的範圍·28
2.1.2 錶意的角度·34
2.1.3 錶意的深度·38
2.2 攝影作品的選材·39
2.2.1 選材的實質·39
2.2.2 選材的依據·40
2.2.3 選材的角度·42
2.2.4 選材的方法·46
2.3 攝影作品的構思·47
2.3.1 景彆·48
2.3.2 拍攝角度·49
2.3.3 構圖方案的選擇·50
2.3.4 光綫處理·53
2.3.5 色彩處理·54
2.3.6 技巧策略·54
第3章 關於攝影作品的分析·57
3.1 創作成功的評判標準·57
3.1.1 難易程度·57
3.1.2 創新程度·59
3.1.3 思想深度·61
3.1.4 美感程度·62
3.2 攝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驟和方法·64
3.2.1 看立意——讀懂畫麵的含義·65
3.2.2 看錶達——分析畫麵內外的各種錶現技巧·66
3.3 比較分析法研究·72
3.3.1 從攝影創作風格的演變來比較分析·73
3.3.2 從師承關係分析·74
3.3.3 從攝影師自身的創作中尋找可比較因素·75
3.3.4 東西方同類創作的比較·76
3.3.5 曆史上同類創作的比較·76
3.3.6 比較分析法舉例·77
3.4 攝影作品分類分析·80
3.4.1 藝術類攝影作品的分析·81
3.4.2 紀實類攝影作品的分析·110
3.4.3 應用類攝影作品的分析·122
第4章 攝影作品實例分析·125
4.1 係列攝影作品實例分析·125
4.1.1 攝影專題分析·125
4.1.2 非連續性係列照片的簡要分析·130
4.2 單幅攝影作品分析前的準備工作·137
4.2.1 獲取有關攝影傢的背景資料·137
4.2.2 瞭解相關攝影傢的攝影創作觀念·140
4.3 曆屆入學考試樣捲題解要點說明·143
4.3.1 審題·143
4.3.2 綜閤造型技巧的詳細分析·143
4.3.3 分析總結·145
4.3.4 樣捲答題要點的簡要說明·145
4.4 必要的考前心理準備·147
後記 語言的另一麵·153
這本書的內容之紮實,遠超我的預期。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的指定教材,其專業性和權威性毋庸置疑。我尤其贊賞書中對“攝影風格的演變”這一主題的探討,它將攝影的發展脈絡梳理得清晰而有條理,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攝影作品的時代背景和藝術特徵。 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去辨識不同攝影師的獨特風格,以及如何去分析這些風格是如何形成的。這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現在,當我再看那些經典攝影作品時,我不再僅僅是欣賞它們的畫麵美感,更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時代精神和個人情懷。
評分對於想要真正提升攝影作品分析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提供瞭一個全麵而係統的分析框架,從構圖、光影、色彩到敘事、情感、思想,每一個方麵都被深入剖析。 我從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分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一種對攝影作品的“敏感度”。現在,當我看到一張引人注目的攝影作品時,我不再隻是簡單地驚嘆,而是會開始思考:這張照片為什麼吸引我?它是如何做到的?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這種主動思考和探究的精神,纔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分析攝影作品的書,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看”世界的書。它教會我如何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我所看到的一切,如何去發現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層含義。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攝影作品的社會學意義”的章節,它讓我認識到,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社會實踐。攝影師通過他們的鏡頭,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反映著社會的現實,甚至能夠引發公眾的思考和討論。這種對攝影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讓我對攝影這門藝術充滿瞭敬畏。
評分作為一個初學者,我曾經對攝影有著“高不成低不就”的迷茫。我知道自己拍得不夠好,但又不知道問題齣在哪裏,更不知道如何去改進。這本書就像一盞指路明燈,它清晰地指齣瞭我可能存在的誤區,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書中關於“攝影作品的結構與節奏”的分析,讓我對作品的整體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以前我總是孤立地看待每一張照片,現在我明白,好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單張照片的精彩,更是整體構思的完整和節奏的把控。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分析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我一直以為攝影作品的分析就是簡單地描述一下畫麵內容,然後誇誇作者的技法,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告訴我,真正的攝影作品分析,是深入挖掘作品背後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書中很多章節都花瞭大量的篇幅來探討“敘事性”的攝影,以及如何通過一係列的鏡頭語言來構建一個完整的故事。我曾苦惱於自己的照片總是“散”,沒有中心,看瞭這部分內容後,我纔意識到,原來每一張照片都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敘事單元,它們之間可以通過內在的邏輯和情感綫索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宏大而深刻的作品。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某位著名紀實攝影師作品的分析,作者不僅詳細講解瞭攝影師如何捕捉決定性瞬間,更是深入剖析瞭攝影師在拍攝前所做的田野調查、與被攝者的溝通以及後期編輯的選擇,是如何共同塑造瞭最終呈現給觀眾的作品。這種“颱前幕後”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攝影作品的生命力遠不止於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它是一種思考,一種觀察,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這本書讓我明白,攝影不僅僅是記錄,更是錶達。
評分購買這本書完全是齣於偶然,但這次“偶然”卻讓我收獲瞭意想不到的驚喜。起初,我隻是想找一本關於如何提升攝影作品質量的書,沒想到這本書的內容如此豐富且深入。它不僅涵蓋瞭攝影作品分析的方方麵麵,更是將攝影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 書中關於“影像的力量”的論述,讓我對攝影的社會功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錶達,更是能夠引發思考、改變觀念、甚至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媒介。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拍攝的那些照片,它們是否僅僅是記錄瞭錶麵的現象,還是觸及到瞭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這本書無疑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提升格局的優秀教材。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有強迫癥的人,尤其是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理解得透徹,弄個明明白白。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種需求。它不僅僅提供瞭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拆解”一張攝影作品,如何像一位偵探一樣,從畫麵中的每一個元素去挖掘隱藏的信息。 書中關於“光綫與陰影的敘事”的章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我以前總覺得光影隻是為瞭讓畫麵看起來更漂亮,但這本書告訴我,光影本身就蘊含著強大的敘事能力。它能夠塑造人物的性格,烘托場景的氛圍,甚至暗示故事的發展。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攝影的理解進入瞭一個全新的境界。
評分作為一個對電影和視覺語言都非常感興趣的人,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將攝影作品的分析提升到瞭一個藝術鑒賞的高度,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攝影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書中提到的“攝影的美學原則”,讓我對“美”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攝影中的“美”是可以被拆解、被分析、被學習的。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攝影與心理學”的章節,作者通過分析不同色彩、構圖和光影對觀眾心理産生的微妙影響,讓我意識到攝影師的每一個選擇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觀者的情感體驗。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拍攝的照片,我是否真正地利用瞭視覺語言來傳達我的想法和情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導書,更是一本人文關懷的讀物,它鼓勵我用更廣闊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用更深刻的洞察力去理解生活。
評分作為一名電影專業的學生,我對視覺語言的敏感度一直很高,但如何將這種敏感度轉化為對攝影作品的深度分析,我一直感到有些吃力。這本《攝影作品分析(第3版)》的齣現,簡直是解瞭我燃眉之急。它係統地梳理瞭攝影作品分析的理論框架,並且用大量的實例來佐證這些理論。 書中關於“鏡頭語言的解構”部分,讓我茅塞頓開。以前我隻是覺得電影鏡頭切換很流暢,但看瞭這本書,我纔明白每一個鏡頭的位置、角度、焦距、景彆,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方式,都在傳遞著豐富的信息。這種精細化的分析,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看過的所有電影和攝影作品,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
評分這本《攝影作品分析(第3版)》簡直是攝影愛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厚重的質感和精美的裝幀吸引瞭。翻開扉頁,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指定教材的字樣,這一下就勾起瞭我濃厚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個對攝影充滿熱情,但又常常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真正“看懂”一張照片的人來說,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點一點地將我帶入攝影藝術的殿堂。 書中的內容,絕對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作者們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結閤大量的經典攝影作品進行案例分析,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個攝影大師的創作現場。從構圖的黃金分割到光影的魔術運用,從色彩的情感錶達再到敘事的鏡頭語言,每一個概念都被剖析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關於“視覺焦點”的章節,以前我總是憑感覺去擺弄相機,現在我明白瞭如何通過構圖、色彩、對比度等多種手法,巧妙地引導觀者的視綫,讓他們在第一時間被作品的核心所吸引。這種“有意識”的創作,讓我的攝影作品水平有瞭質的飛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