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空谷幽兰 9787541142826 46.00
江南之旅 9787541144257 46.00
禅的行囊 9787541145933 49.80
彩云之南 9787541147760 48.00
丝绸之路 9787541146862 49.80
黄河之旅 9787541147777 48.00
寻人不遇 9787541143892 48.00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古老的社会中*受尊敬的人。
——比尔·波特《江南之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探访中国千年文明中心——江南的一本旅行文集。比尔的这次旅程由香港出发,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后到达浙江,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囊括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心脏地区。《江南之旅》,比尔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索解析江南这一特质文化区域的人文遗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及旅行的真正意义。
比尔·波特诠释中国的“江南style”
江南,一片孕育于长江流域特殊环境的区域,一个中国千年的文明中心。对中国人而言,江南不仅仅指地图上的某个地方,更是一个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精神上的代表。它可能存在于气质典雅的紫砂壶中,也可能存在于质厚甘醇的绍兴老酒里。带着憧憬,比尔·波特踏上了探访中国“江南style”的旅程。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赋予了这个新的文明中心一个名字,他们叫它“江南”。江南不仅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它也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中国人精神上的概念。不知怎么的,无论人们还联想到其他什么,江南意味着一道诠释得模糊不清的风景和文化,一道与干旱、棱角坚硬的北方风格迥异的风景和文化。我决定去这个让我充满了幻想的地方走一走,探索其梦幻般的过去,亲睹其云遮雾罩下的真实面目。
——比尔·波特
《空谷幽兰》精彩续篇
比尔.波特全新力作
带你追寻中国禅的前世今生
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生命的起点一路跋涉而来,途中难免患得患失,背上的行囊也一日重似一日,令我们无法看清前面的方向。在这场漫长的旅行之中,有些包袱一念之间便可放下,有些则或许背负经年,更有些竟至令人终其一生无法割舍。但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幻象罢了……
继《空谷幽兰》《禅的行囊》之后中国文化之旅再掀高潮。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诚意之作《黄河之旅》**修订版全球shou发,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河流域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古今变迁的全记录,穿越时空与历史名人面对面走过23座城市,探寻黄河之魂,以不一样的视角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
※畅销书《空谷幽兰》《黄河之旅》作者、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全新力作
※《中国国家地理》社长李栓科鼎力推荐
※探秘中国的又一奇妙旅程
※图文记录中国西南28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
※为你呈现*有故事的阳朔、大理、丽江、西双版纳……
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汉学家。1970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机缘巧合之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年赴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1991年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并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游记,同时翻译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比尔关于中国隐者的作品《空谷幽兰》出版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一版再版,畅销至今。2010年,他又相继推出了追溯中国禅宗文化和历史的《禅的行囊》和追寻黄河源头的《黄河之旅》。这些关于中国文化之旅的游记作品同样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并得到安妮宝贝、安意如、陈坤等人的鼎力推荐。
多年来比尔一直坚持深入中国偏远地区寻访人文遗迹,并用胶卷和文字记录旅途的艰险与收获。2013年3月,比尔在湖州霞幕山探访元代诗人石屋清珙之墓时不慎遇险摔伤,在腿骨植入十余枚钢钉之后,他表示:“等养好伤,我还会回来继续未完的旅程。”
*章 不立文字
第二章 不见如来
第三章 无山
第四章 无家
第五章 无始
第六章 无相
第七章 无心
第八章 不作,不食
第九章 无镜亦无尘
第十章 不得闲
第十一章 不见桃源
第十二章 不辨东西
第十三章 不分南北
第十四章 不死
第十五章 无终
第十六章 不归路
第yi章隐士的天堂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有人愿意在山里度过他们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垦荒,说话不多,留下来的文字更少——也许只有几首诗、一两个仙方什么的。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古老的社会中*受尊敬的人。
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作出过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
中国人说,他们的历史要上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黄帝是目前人们所知的*早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这些部落的人民把自己称为中国人。但黄帝是从两个隐士那里,学会了怎样战胜敌人和延年益寿的。大约从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2600年,他统治了一百年。大约与此同时,埃及建造了第yi批金字塔。
黄帝乘龙回归了仙班。此后,中国新生文明的领导权又经历了几代人。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的时候,传到了尧的手中。大约一千六百年以后,孔夫子称赞尧是*有智慧的人,因为他略过了自己家族的成员而选择了一位隐士作为继承人。公元3世纪,皇甫谧在他的著作《高士传》中,记述了这件事情: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
许由没有接受尧的建议,为了清除这席谈话可能残留的影响,他到河边洗了耳朵。但是尧决意要找到一个品德优秀的人,于是他又去接近另一位名叫舜的隐士。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后来他也去找了一位隐士来做自己的继承人。《高士传》又一次记载了这一事件:
(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卷(善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不赏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眩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予立于宇宙之中,冬衣皮毛,夏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去,入深山莫知其处。
书店里看到禅的行囊,看了20几页觉得不错,问了爱篮球的朋友,他也推荐。于是买了全套,准备好好看
评分这套书质量和内容很赞
评分太爱比尔波特的书了。最好的游记。里面有禅者真实的禅的生活。
评分这套书质量和内容很赞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一套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心仪已久的书终于到手了!
评分超级喜欢,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