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读 党史第29辑)

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读 党史第29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静姝 著
图书标签:
  • 党史
  • 历史
  • 中国共产党
  • 遵义会议
  • 历史转折
  • 革命历史
  • 政治历史
  • 近代史
  • 中共历史
  • 红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37054
商品编码:1347436746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读 党史第29辑)

:12.00元

作者:静姝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98370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读·党史·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稿通过收录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公开发表的文章,以长征途中召开的通道、黎平、猴场、遵义等主要会议为主题,讲述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解决的争论问题以及有关历史细节,反映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以及上述一系列会议对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影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血与火的洗礼: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引言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激荡、血雨腥风的岁月。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年代编年史,而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面对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考验时,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深度剖析。我们将聚焦于一个核心主题: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抉择与最终确立,特别是对早期革命斗争中的重大战略失误、惨痛教训以及由此催生的思想路线的演变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 第一部分:星火初燃与早期探索的困境 (1921-1927)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本部分将重点梳理党在初期如何围绕“城市中心论”展开一系列围绕工人运动的斗争。 早期理论的借鉴与水土不服: 详细分析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道路指导的影响,特别是照搬俄国城市暴动模式的局限性。我们将考察早期共产党人如何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但初期实践中,理论指导往往凌驾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认知之上。 大革命的潮起潮落: 深入剖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合作进程中的政治博弈,以及最终在国民党右派的突然反扑下,革命遭受的毁灭性打击。重点分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党内对形势判断的偏差,以及城市武装起义的准备不足和缺乏独立领导权所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这次失败,以极其惨痛的方式,揭示了脱离广大农民阶层、企图在城市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略错误。 血的教训: 通过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深入分析,探讨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对革命性质、力量对比判断失误的深层原因,包括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反动性的认识不足,以及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固守与放弃之间的摇摆。 第二部分:从城市转向乡村——武装斗争的艰难起步 (1927-1930) 大革命的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进行痛苦的战略转型。本部分详述了党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一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崭新道路。 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的历史意义: 考察这两次标志性事件,不仅是武装反抗的开端,更是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掌握自己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里程碑。我们将分析起义部队在遭受挫折后,如何逐步向农村地域转移的必然性。 井冈山的创建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 重点研究毛泽东等同志如何在井冈山根据地,在极其严酷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下,初步探索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基本原则。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如何从根本上修正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 根据地建设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的工作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初始尝试。我们会探讨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党如何处理土地分配、地方政权组织以及如何巩固工农联盟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第三部分:中央苏区的兴衰与“左”倾错误的桎梏 (1930-1934) 在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向后,党中央曾一度陷入“左”倾教条主义的泥潭,使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生存遭受巨大威胁。 “左”倾路线的抬头与对革命道路的干扰: 详细辨析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后来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对军事斗争和土地革命政策造成的破坏。分析这些错误如何体现在对革命形势的片面估计、拒绝根据地建设的长期性以及在军事指挥上采取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等教条式战术。 反“左”斗争的艰难与曲折: 探讨在中央苏区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的危急关头,党内不同派别在军事策略上的分歧与斗争。这次斗争不仅是路线之争,更是关系到红军和根据地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战略转移的必然性: 分析在“左”倾军事指挥失误的重压下,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内外部原因。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被动应对敌人强大军事压力的无奈之举,其背后是路线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四部分:从失败到新生——革命力量的整合与新生 (1934-1936) 战略转移不仅是军事上的撤退,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上寻求彻底觉醒的伟大征程。 长征的艰难与伟大: 描绘红军在极端困苦条件下,跨越雪山草地、突破敌人重重围堵的史诗般经历。分析长征对于保存和锻炼革命队伍、播撒革命火种的深远意义。 战略方向的转折点: 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党内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对革命指挥权的争夺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的迫切需求。重点分析了早期党组织在应对危局时所展现出的自我纠错能力,以及为迎接新的战略转折所做的准备。 结语 中国革命的早期历史,是一部充满探索、失败、反思和重生的历史。本书旨在通过对这些关键节点的细致梳理,揭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抛弃不合时宜的教条,依靠实践检验真理,最终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这段历史的价值,在于它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史可以明鉴,鉴往知来。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所以对历史类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立刻吸引了我,因为它聚焦于中国革命史上两个至关重要的节点,预示着一段从困境中寻求突破、从摸索中走向成熟的伟大征程。“通道”二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条地理上的路径,更象征着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严峻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艰难探索和努力寻找革命出路的艰辛过程。而“遵义”,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热切期待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两个时期之间的内在联系,细腻描绘出那个年代共产党人如何面对重重困难,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最终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些关键节点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决定了国家命运走向的重要会议和事件。《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似乎预示着一场从隐秘的地下斗争走向公开战略转折的伟大历程。我尤其关注“通道”这个词,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艰难的跋涉,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而“遵义”,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辉煌篇章,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成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两个时期之间的联系,细致描绘出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一次次地涅槃重生。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展现出那个时期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和战略智慧,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封面运用了沉稳的复古色调,搭配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字体,一眼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中,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富有质地,翻阅时没有廉价的杂音,这点对于喜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加分项。书脊的装订十分牢固,让人相信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书架上一件长久存在的珍藏品。目录的排布清晰明了,各个章节的标题引人入胜,似乎都在诉说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往事。即使只是粗略地翻阅一下,也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内容筛选和呈现上的用心。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句摘录的引言,它精准地概括了本书试图探讨的主题,并立刻勾起了我对那个革命年代的无限遐想。总而言之,从外在的物质层面来看,这本《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就足以让人产生阅读的冲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以一种优雅而庄重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近现代史充满敬意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塑造了我们国家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特别的关注。《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这个书名,立刻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它所提及的“通道”和“遵义”,在我看来,分别代表着一段艰难探索和一次关键抉择。我想象着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革命先辈是如何在模糊不清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困境,寻找革命的曙光。“通道”或许象征着那些隐秘的转移,那些艰苦卓绝的跋涉,那些在绝境中孕育希望的努力。而“遵义”,则是我心中一个响亮的名字,它代表着一次思想的觉醒,一次方向的纠正,一次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中国革命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的曲折与辉煌,感受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革命激情与战略远见,理解他们是如何在重重迷雾中,最终找到了那条引领中国走向新生的大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带着一种强烈的年代感,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和朴素的字体,立刻把我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个人对那个时期的历史研究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改变了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这本书的书名《历史转折:从通道到遵义》非常有吸引力,它暗示着一段从艰难探索到最终走向成熟领导地位的艰难历程。“通道”这个词,让我联想到那些艰辛的行军路线,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脚步,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无数艰险与智慧。“遵义”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两个关键时期之间的联系,细腻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共产党人是如何在生死考验中坚持理想,又是如何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希望作者能用严谨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为读者展现出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