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真阳对韵》,赋予传统声律启蒙以新的生命,以音弘法,以声音振动宇宙,振动自身。下册《万字长联》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作,其中所涉,法境摩天,金锋剑气,月华旧影,瑶草琼峰,众灵众源......二册中隐藏着大量丹经武学秘传口诀。
学苑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目录
(上册)
恒河泛波朗月魂 桑海筏越见天真
一团玉气垂宝象 金砂翰墨自升沉
统元楼藏真丛典序
藏真大辞典序
声律阴阳说概
真阳对韵(一)
真阳对韵(二)
真阳对韵(三)
统元楼藏联摘撷
附录
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
声律发蒙
(下册)
序
一万珍函 上联
一万珍函 下联
一万珍函 对照篇
太上灵真宝函玉篇
诗魂呓语
金霄仙馆丹青诗记
金霄仙馆诗真
思羽初道
後记
附录:声律韵例
这本书的耐读性超乎我的想象,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了。每次重读,总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掉的细节和妙处。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而是像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朝代诗歌在用韵和声律上的细微差异所做的对比分析,这种深入到历史脉络中的探讨,让声律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条条框框,而是与文学史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例如,书中提到唐诗的平仄变化如何服务于意境的营造,宋词又如何通过更灵活的用韵来表达细腻的情感,这些对比分析极其精辟,令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编排有一种内在的韵律感,即便是阅读纯粹的理论部分,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文字组合的和谐之美。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写”,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如何听”和“如何品味”古典诗词中那种潜藏的音乐性。对于那些希望从“会写”提升到“会赏”层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独到且深刻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真的非常高,是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之一。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空谈的著作,而是充满了大量可以即时检验的练习材料和对比分析。我最近正在尝试用旧体诗词的格律来创作一些现代主题的小诗,起初常常因为平仄用错而感到沮丧。但是自从开始对照这本书中的韵脚表和对仗原则进行修正后,我的创作效率和作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书中的某些表格制作得非常清晰明了,像是专业的工具图谱,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快捷。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教授规则的同时,也强调了文学创作中“格律为体,意为用”的平衡之道,提醒我们不要为了遵守规则而牺牲了诗歌的灵魂和情感表达。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是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与“学习的友好”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让学习声律变成了一种享受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微微泛黄的书页,散发着一种老派的墨香,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沉浸其中。我一直对古典文学有种特别的偏爱,尤其是那些在文字韵律和格律上有着精深研究的著作。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里面的章节编排很有条理,从基础的平仄对仗讲起,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句式和篇章结构,看得出来作者在梳理这些复杂规则时是下了大功夫的。尤其是那些丰富的例句,不仅有助于理解理论,更像是一场穿越回古代文人墨客的交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古人的智慧对话,让人心境平和,思绪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字里行间留白得当,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非常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打算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阅几页,慢慢消化其中的精髓,相信这对提升自己的文字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会有极大的助益。这本书绝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引导人进入古典文学殿堂的钥匙,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美感和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本书之前,对学习格律诗词有些望而生畏,总觉得那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充满了繁复的规则和难以捉摸的诀窍。但是,当我真正开始研读这本作品时,我的顾虑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自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者腔调,更像是邻家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耐心为你剖析难点。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些看似晦涩的声韵原理,比如如何区分平声和仄声,以及在不同句式中如何巧妙运用这些声调来营造音乐美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拗救”规则的讲解,那部分内容逻辑清晰,配有大量的辨析实例,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义。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立刻尝试自己构思几句来实践所学,书中的理论指导性非常强,即学即用,学习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一门需要深厚积累的学问,成功地“翻译”成了现代人可以轻松掌握的知识体系,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汉语声律美的爱好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和进阶良伴。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诗词的“音韵美”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者,市面上关于格律的书籍我接触了不少,但大多要么过于偏重辞藻的堆砌,要么就是理论说教得过于枯燥。而这本作品,简直是为我这种“声音敏感型”读者量身定做的。它在讲解声韵规律时,总是能巧妙地结合实际的听觉效果进行阐述,让我仿佛能“听见”文字中的抑扬顿挫。书中收录的那些经典范例,无论是选取的角度还是注释的深度,都显示出编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平水韵”等专业概念时,那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避免了专业术语的滥用,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感,而非挫败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另一些则显得生硬别扭——这背后都有着精准的声律原理在支撑。它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古典诗词的美,而是开始主动地去解析和欣赏这种美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