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笔杆子是这样炼成的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范例大全公文写作一本通公文写作与处理

大手笔:笔杆子是这样炼成的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范例大全公文写作一本通公文写作与处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冰 著
图书标签:
  • 公文写作
  • 党政机关
  • 写作范例
  • 公文处理
  • 实用指南
  • 办公技能
  • 行政管理
  • 写作技巧
  • 公务员
  • 文档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
ISBN:9787515019185
商品编码:13675159354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页数:688
字数:600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大手笔:笔杆子是这样炼成的
定价 98.00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6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杨冰 著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480
字数 360000
ISBN编码 9787515019185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大型文字材料撰写必读必看之书,这是一部思想精华与妙语佳句的集成之书。本书既适用于地方政府机关,也适用于军队各级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现了理论性与指导性的统一,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可读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作者介绍

      杨冰,男,研究生,在党政机关工作二十余载,积累了大量的写作*一手材料,也常到各地座谈交流,遂把所讲所思所感所悟汇编成书。出版了20多本专著,获得过中国图书奖等十几个奖项。著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机关有机关”系列丛书《办文有技法》、《办会有招法》、《办事有章法》等。



关联推荐

    办文、办会、办事是机关干部的三大基本功。而办文,是其中*难的。本书“上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办文技法,内容涉及如何审题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行文展开,如何修改审核等。“下篇”摘录引用了大量的图书报刊资料以及内部材料的妙语佳句,并进行了过滤、浓缩、升华、提炼,使本书可以帮助机关干部少走点弯路,同时也为党委、机关、基层提供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有益借鉴。各辑内容分门别类,自成一体,便于读者在撰写大型文字材料时查阅使用或借鉴参考。

 
目录


?编?“大手笔”是一门技术活

 

“大手笔”是这样备受器重的 002

“大手笔”是这样感悟领悟的 007

“大手笔”是这样模仿创新的 014

“大手笔”是这样千锤百炼的 020

“大手笔”是这样克服通病的 025

“大手笔”是这样审题立意的 034

“大手笔”是这样制作标题的 039

“大手笔”是这样谋篇布局的 049

“大手笔”是这样行文展开的 073

“大手笔”是这样修改校核的 087

“大手笔”是这样磨砺出来的 108

 

?编?“大手笔”妙语佳句集萃

 

党委班子篇 116

正副书记篇 142

科学决策篇 153

团结奋进篇 165

开展批评篇 179

党性历练篇 185

廉洁自律篇 205

正职副职篇 232

领导干部篇 236

领导艺术篇 265

领导素质篇 298

人品官德篇 309

机关建设篇 319

机关干部篇 335

能参善谋篇 353

基层建设篇 358

岗位训练篇 383

思想政治篇 399

后勤装备篇 423

管理教育篇 439

安全发展篇 461

人才队伍篇 490

精神状态篇 507

政治教育篇 517

带兵育人篇 540

作风建设篇 564

保密管控篇 589

求实创新篇 594

识才用人篇 602

创先争优篇 612

办文办事篇 615

会议讲话篇 628

法治法纪篇 635

自身修养篇 639

交友处世篇 662

博采趣味篇 668




在线试读


“大手笔”是这样备受器重的

在机关,我们把写公文材料或写文章的同志称为“笔杆子”。而且,机关的“笔杆子”备受领导器重,让同事尊重,让基层敬重。

其实,笔杆子zui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整体的笔,如“摇摇‘笔杆子’写点东西”;二是指擅长写文章的人,如“耍‘笔杆子’的人”“他是公认的‘笔杆子’”等。

于是,大家约定俗成,把笔杆子加上引号,就成了写作者,或者说搞文字工作的人。

机关干部身处“大脑”部位,在领导身边工作,是“出主意、把方向、用政策、抓落实”的,对能力素质要求很高。因而,需要“笔杆子”,更需要大“笔杆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手笔”。在机关工作,学会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成才的通行证,而要成为“大手笔”,则需要在工作中刻苦磨炼。

古人视文人为“高士”,视好的文章为“人生之大美”。早在三国时期,曹丕就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写文章的重要意义抬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唐朝刘禹锡称:“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身价是文章。”就是说,文章体现着领导者的阅历、智慧、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重视“文章”的传统,靠“两杆子”起家——一手拿“枪杆子”,一手拿“笔杆子”,即文武两条战线,亦称“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党的许多领导人都自己动手写文章,并成为党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对“笔杆子”的作用非常重视。他为在延安出版的《文化课本》写的序言中说过,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这段话虽然是几十年前说的,但在今天不仅依然有用,而且更具有它特殊的意义。在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教导我们:“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在毛泽东看来,一支有文化的、能够拿“笔杆子”的军队,虽然不拿枪,却同样可以产生战斗力,同样是革命斗争不可缺少的力量。毛泽东不仅重视文章的写作,而且身体力行。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写下了大量站在时代前列、指导时代发展的锦绣文章。毛泽东曾多次告诫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写报告、写决议,并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了榜样。他写的《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别了,司徒雷登》《为人民服务》传世之作,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大有“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之气概,现在读来,仍觉荡气回肠。另外,毛泽东更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他的书法汪洋恣肆、任意挥洒、自成妙趣,将他列入中国zui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行列是当仁不让的。而他的新闻作品,气势磅礴,言简意赅,今天读来,依然让人激情燃烧。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笔杆子”。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曾起草过大量的文字材料。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文电,他总是亲自起草,亲自修改,很少请人代劳。《邓小平文选》*一卷中的《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三篇文章,是他在太行山温村会议上的报告和总结,全是他亲自草拟的,只是叫作战科的几个人帮着抄写,帮着油印,帮助找资料。张廷发曾回忆邓小平当时写这些文件的情景:他胸有成竹,文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也确实写得很辛苦,因为他白天要忙于军务、政务,多半只能在夜间与油灯相伴,有时挑灯夜战。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邓小平坚持重大工作亲自动手、动笔、动口,坚持自己起草文件和报告,从不让人给他写讲话稿子。邓小平亲自撰写的文件、电报,数量是很大的,仅上报中共中央的,每年就有几十份之多。邓小平一生中主持起草过许多重要文稿。毛泽东很赞赏他写的东西,尤其对他看问题讲究辩证法、文风简短而能抓住要害很感兴趣,毛泽东是杰出的文章大家,说明他对邓小平的文章极为欣赏。

文因载道而著,道凭文新而彰。一篇文章的文风是决定文章优劣成败的关键。毛泽东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文风问题是本质性、方向性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表达或写作技巧的问题。如果是单纯地改变文章的结构,加几个故事,添几句名言警句,就是文风,那是不对的。我们在机关写作的同志,要把锤炼文风放到重要的位置,努力形成良好的文风和作风。

xijinpin高度重视文风建设。20105月,xijinpin曾专门论述弘扬优良文风,并强调“短、实、新”。xijinpin指出,改进文风,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很重要。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三是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老一辈革命家都重视“笔杆子”的作用,而且都亲自动手写文章。周恩来办过报纸,刘少奇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出过不少文集或文选,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非常重视写文章的。故而,“笔杆子”力量不可小觑。

为了倡导领导干部动手写文章,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要亲自动手起草主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党的十八大后,在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中,也明确了发文的问题。

从古至今,“笔杆子”一直为领导者所重视、所依赖,各朝各代也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笔杆子”的佳话。在党内,也有两支影响很大、受到重用的“笔杆子”,即胡乔木和田家英。

当然,对于很多机关干部来说,我们很难或者说不需要达到胡乔木、田家英那样如椽巨笔的程度,但学习写作、起草文件,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懂得一些必要的技法,逐渐摸清一些规律,这是不少从事机关工作同志的共同经验。

对机关干部而言,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把理论、观点、政策、规定、指示、要求、经验、做法及事实表现出来,并展现给他人的能力。一个机关干部要想在机关脱颖而出,就要具有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写材料,在机关工作中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会写大材料,才算真会写材料”。能写出大材料,才称得上是“大手笔”。“大手笔”既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单位整体形象的展现,它既是思想之舟,又是动力之源。

当前,随着我国深化改革,随着党的执政理念、领导方式发生变化,领导者越来越重视公文材料。公文是各级机关的办事工具,既是机关的“耳目”,也可以是机关的“喉舌”,而且是机关连接各方的“纽带”和机关工作活动轨迹的“凭证”。它可以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起着指导作用,又是机关各种信息的表现者和运载者。机关越大、级别越高,公文材料的写作量越大。有统计显示,机关文字材料的工作量约占整个机关工作量的70%左右,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传递,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许多典型需要文字来宣传。因而,在机关,没有一个“好笔头”是不行的,也是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

当然,在机关成为“大手笔”是不易的,“大手笔”有“大手笔”的酸甜苦辣。有人说“大手笔”是“秃脑门,带眼罩,省被褥,费灯泡”。

“大手笔”的工作是辛苦的。有位“大手笔”总结了五大苦衷。

 

一曰:写不完的奉命文章。“文字匠”的写作特点是“要我写”,而不像作家那样“我要写”,一切都是奉命、奉授意而动笔。

二曰:做不完的嫁衣裳。“文字匠”的作品哪怕等同身高,从来都不会署自己的名字。

三曰:“伺候”不完的大小“皇上”。“文字匠”不管在哪一级供职,都要“伺候”好自己的领导,一辈子干本行,一辈子“伺候”人。

四曰:加不完的夜班。从事文字写作,工作往往很紧张,经常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干。

五曰:受不完的“批判”。讨论修改材料时,“文字匠”从来是处于“受批判”的位置,受批评多于受表扬。

 

写作,凭的不是文字,而是智慧;练的不仅仅是文笔,而是思维。从“大手笔”的诉说中,我们可见“大手笔”的辛苦与劳累。领导之所以看重他们,是因为他们在上传下达、部署工作、协助决策和处理问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群众之所以看重他们,是因为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耐看、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同行看重他们,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功底深厚、堪为人师。



《妙笔生花:公文写作的艺术与实践》 引言: 在信息爆炸、沟通日益频繁的当下,高效、准确、规范的公文写作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日常事务处理,还是政府部门的政策传达与决策执行,亦或是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的沟通表达,得体的公文写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许多人常常感到公文写作门槛高、技巧难掌握,面对看似枯燥繁琐的格式要求和逻辑框架,不知从何入手。 本书《妙笔生花:公文写作的艺术与实践》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我们并非简单罗列公文条文,而是深入剖析公文的本质,将其视为一种精妙的沟通艺术与严谨的实践工具。我们将带领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一步步揭开公文写作的神秘面纱,掌握其精髓,最终实现“妙笔生花”,让每一份公文都能准确传达思想,有效解决问题,并彰显写作者的专业素养。 第一章:公文写作的基石——理解公文的灵魂 在动笔之前,理解公文为何物、其核心功能是什么,是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关键。本章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公文的本质,摒弃“形式主义”的刻板印象,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沟通逻辑与管理智慧。 公文的定义与核心价值: 我们将详细阐述公文在信息传递、指令下达、决策记录、凭证留存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公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组织运行的“神经系统”,是确保政令畅通、信息准确、责任明确的重要载体。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揭示一篇优秀公文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精准定位问题,清晰传达意图,有力推动工作。 公文的分类与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公文的特性,是进行针对性写作的前提。我们将系统梳理各类公文,如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定事项、函等,深入分析其各自的写作目的、行文逻辑、语言风格和结构要点。例如,通知强调及时性与普遍性,报告注重客观性与汇报性,请示则需要明确的请示事项与充分的依据。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读者在面对不同写作任务时,迅速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本节将提炼公文写作中最核心、最普适的原则,如“准确性”、“规范性”、“简洁性”、“严肃性”、“时效性”等。我们将逐一剖析这些原则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操作,说明如何在写作过程中切实贯彻,避免常见的错误。例如,如何确保信息不失真,如何遵循特定的格式要求,如何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如何保持公文应有的庄重与严谨,以及如何把握时间节点,确保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第二章:锻造精准表达——公文语言的锤炼与驾驭 语言是公文的载体,也是其生命力之源。本章将专注于公文语言的艺术,教你如何遣词造句,使文字精准、有力、富有感染力,成为你思想的有力翅膀。 词语的选择与运用: 细致推敲每一个词语的含义,是保证公文准确性的基础。我们将深入探讨公文常用词语的准确含义、使用语境以及易混淆词语的辨析。例如,区分“关于”、“对”、“就”等介词的细微差别,掌握“进一步”、“有效”、“切实”等副词的恰当运用,以及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句子结构的优化与句式变化: 冗长、混乱的句子往往会削弱公文的说服力。本节将指导读者如何构建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句子。我们将介绍不同句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并重点讲解如何运用主谓宾的固定搭配,如何合理使用关联词连接分句,以及如何通过倒装、拟人等手法,在不失规范的前提下,让语言更具表现力。 语气的把握与风格的统一: 公文的语气应保持客观、庄重、理性,避免口语化、随意化。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语言的细微调整,营造出恰当的语体风格,使其既符合公文的严肃性,又不失读者的接受度。同时,我们将强调在同一篇公文中保持语言风格的统一性,避免出现跳跃感或不协调。 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呼吸”,使用得当能使文意清晰,使用不当则可能导致歧义。本章将系统梳理各类标点符号在公文中的规范用法,如逗号、句号、分号、冒号、顿号、引号、括号等的具体功能和常见错误。 第三章:构建逻辑严密——公文结构的匠心独运 一篇优秀的公文,如同精美的建筑,其内部结构必然是严谨有序、逻辑分明的。本章将带领读者探索公文的骨架,掌握搭建清晰、合理的公文结构的艺术。 公文的整体结构: 我们将深入剖析各类公文的典型结构模式,如“总—分—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公文的结构拆解,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各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 段落的组织与衔接: 段落是文章的“细胞”,段落之间的流畅衔接是保持文章连贯性的关键。本节将教授如何围绕中心意思组织段落,如何使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句,以及如何通过过渡词、过渡句等手法,实现段落之间的自然过渡,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标题的艺术: 标题是公文的“眼睛”,一个恰当的标题能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概括文章的主旨。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公文标题的写法,如概括性标题、指令性标题、说明性标题等,并提供多种标题拟写技巧,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拟定出精炼、传神的标题。 开篇与结尾的策略: 公文的开篇和结尾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分析如何写出引人入胜、开宗明义的开头,如何写出总结到位、意犹未尽的结尾,并探讨如何通过开头和结尾的呼应,增强文章的整体性和思想的完整性。 第四章:实践出真知——各类公文的写作详解与范例分析 理论的学习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公文写作的技巧。本章将提供丰富的实战指导,通过对各类公文的深入分析和典型范例的解读,让读者在模仿与实践中不断提升。 通知的写作与范例: 详细解析通知的写作要点,包括事由、通知对象、通知内容、执行要求、落款等,并提供多种场景下的通知范例,如会议通知、事项通知、工作通知等。 报告的写作与范例: 聚焦报告的写作规律,包括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情况报告等,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分析的客观性、结论的合理性,并附上各类报告的经典范例。 请示的写作与范例: 深入讲解请示的写作要领,包括请示事项、事实依据、理由、请示结论等,强调请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供不同层级请示的范例。 批复的写作与范例: 分析批复的写作要点,包括对请示事项的同意、不同意或修改意见,以及后续的指示,并给出相应的批复范例。 其他常见公文的写作与范例: 涵盖通报、函、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多种常用公文的写作指导和精选范例,力求全面覆盖日常公文写作的方方面面。 范例分析的深度解读: 对于每一个范例,我们不仅提供原文,还将进行逐字逐句、段落结构的深度剖析,指出其优点和可借鉴之处,以及潜在的改进空间,让读者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写”。 第五章:从优秀到卓越——公文写作的进阶技巧与修养 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文的质量,使其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是迈向卓越的关键。本章将探讨公文写作的进阶技巧与人文修养。 逻辑思维的强化: 公文的生命在于逻辑。本节将教授如何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使公文的论证过程更加严密,结论更加可靠。 调查研究与信息收集: 优秀公文的背后,是扎实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信息支撑。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收集、数据核实,以及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文中的有力论据。 沟通协调与人际智慧: 公文写作并非孤立的写作行为,往往与沟通协调息息相关。本节将探讨如何通过公文,有效地与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如何借助公文解决实际问题,并巧妙处理潜在的矛盾。 修改与润色的艺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将提供系统性的修改策略,包括通读、审校、查漏补缺等,以及如何运用“留、换、删、调、加”等方法,对文章进行精雕细琢,使其臻于完善。 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 除了写作技巧,公文写作更体现了写作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本节将强调公文写作中的保密意识、廉洁意识、担当意识,以及如何树立负责任、守规矩的良好形象。 结语: 《妙笔生花:公文写作的艺术与实践》并非一本冰冷的教科书,而是一本贴心的“公文伴侣”。我们希望通过本书,帮助读者彻底告别对公文写作的畏难情绪,将其视为一项可以掌握、可以精通的技能。掌握公文写作,就是掌握了一种高效沟通的艺术,一种解决问题的利器,一种提升个人和组织效能的强大力量。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趟学习之旅中,真正做到“妙笔生花”,在职业生涯中游刃有余,用精准的文字,书写精彩的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内容广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确实做到了“一本通”的承诺。它不像市面上一些专注于单一文种的指南,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基层到中央各层级机关日常工作中最常用、最核心的公文类型。从最基础的会议通知、公务信函,到高难度的综合性调研报告、重要决议起草,都有详尽的解析和范例支撑。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对于公文处理的流程和细节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比如签发权限、印章使用、归档要求等,这些是纯粹的写作技巧书中往往会忽略的“软知识”,但恰恰是实际工作中决定成败的关键环节。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写作指导手册,更像是一本全面的机关事务操作指南,对于新入职的同事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上岗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实操价值简直是无与伦比。我过去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报告或者需要向上级汇报重大决策时,常常因为拿不准措辞的力度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而反复修改。这本书里收录的“范例大全”部分,简直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公文素材库”。它不仅仅提供了模板,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在处理相似事务时,所采用的权威且得体的表达方式。我尤其欣赏它在“精修”环节的讲解,很多看似微小的词语替换,实际上能让公文的语气从“请求”变为“提请”,从“通知”变为“要求”,这种细微的差别在公文效力上有着天壤之别。我现在写材料时,习惯性地会翻阅一下这本书,对照着查找最贴切的表达,这极大地提升了我文稿的“靠谱度”和行政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实战经验的沉淀,让人感觉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而是真正身经百战的“笔杆子”前辈。在阐述复杂的写作原则时,作者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引人深思的小故事,让阅读过程轻松而不失深度。例如,在谈到如何避免“官腔”和套话时,它没有空泛地批评,而是直接给出了“化繁为简、以人为本”的实际操作步骤,并辅以“修改前/修改后”的对比展示,这种教学方法非常直观有效。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掌握的不仅仅是规范的格式,更是一种思考问题、梳理思路的行政思维模式。它确实如书名所暗示的,提供了一种从零开始、逐步精进成为高效文书工作者的可行路径。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逻辑梳理能力深深折服了。在面对那些结构复杂、要求严苛的党政机关公文时,很多时候我们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将繁杂的信息和要求,用规范的格式和清晰的逻辑串联起来。这本书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功力,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术语,而是采取了一种“拆解—重构—示范”的教学路径。它会先深入剖析特定文种(比如请示、报告、会议纪要)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逻辑关系,然后通过大量不同场景下的优秀范例进行印证,让人能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这么写”。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写作规范和措辞禁忌,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辨析,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原本看似高不可攀的公文写作,变得条理分明、易于掌握。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大气。拿到手里分量十足,能感受到印刷纸张的厚实与质感,一看就是下足了成本的精品。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伏案研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政策解读和写作技巧部分,作者特意用了不同的颜色或加粗来突出重点,这种细致入微的编排方式,对于初学者或者需要快速检索参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全书的装订工艺非常扎实,翻阅和展开都很平整,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相信它能伴随我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案头工作。从整体的视觉体验和触感上讲,这本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对一般公务文书参考书的期待,它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头良品,光是放在办公桌上,就能让人心生一份严谨治稿的敬畏感。

评分

不错,甚好

评分

不太实用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太实用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大概看了一下,内容比较丰富。

评分

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