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贝托?艾柯 著,彭淮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15
ISBN:9787511707383
字数:20万
页码:440页
版次:1
书名:丑的历史(平装版)
定价:98元
作者:(意)艾柯 编著,彭准栋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1
ISBN:9787511707406
字数:
页码:4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导论
比较表
裸体的维纳斯
裸体的阿多尼斯
穿上衣服的维纳斯
穿上衣服的阿多尼斯
维纳斯脸与发
阿多尼斯有脸与发
圣母
耶酥
君主
女王
比例
第一章 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1.缪斯的合唱
2.艺术家的“美”观
3.哲学有谈美
第二章 阿波罗式与戴奥尼索斯式
1.德尔斐神
2.从希腊人到尼采
第三章 美:比例与和谐
1.数字与音乐
2.建筑比例
3.人体
4.宇宙与自然
5.其他艺术
6.合目的性
7.比例的历史演变
第四章 中世纪的光与颜色
1.光与颜色
2.神是光
3.光、财富、贫穷
4.装饰
5.诗与神秘主义里的色彩
6.色彩与日常生活
7.颜色的象征意义
8.神学家与哲学家
第五章 怪物之美
1.以美丽刻画怪物
2.传说中的畸怪生物
3.普遍象征系统如何处理“丑”
4.将“丑视”为美的一个条件
5.丑:天然的好奇心
第六章 从田园到天使般的女性
1.神圣与世俗之爱
2.淑女与游吟涛人
3.淑女与骑士
4.诗人与难圆的爱
第七章 15至16世纪间的美
1.发明与模仿自然之间
2.拟像
3.超感官之美
4.维纳斯
第八章 淑女与英雄
1.淑女
2.英雄
3.实用之美
4.官能之美
第九章 从优雅到不安的美
1.朝向一种主观、多重的美
2.风格主义
3.知识危机
4.忧郁
5.尖锐、机锋、巧喻……
6.追求绝对
第十章 理性与美
1.美的辩证法
2.严格与解放
3.王宮与花园
4.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5.英雄、肉体与废墟
6.新观念、新题材
7.女性与激情
8.美的自由发挥
9.残酷与郁黯的美
第十一章 崇高
1.新的审美观
2.崇高是伟大灵魂的回响
3.自然里的崇高
4.废墟诗学
5.文学上的“哥特”风格
6.柏克
7.康德的崇高论
第十二章 浪漫主义之美
第十三章 美成为宗教
第十四章 新的对象
第十五章 机器之美
第十六章 从抽象形式到物质的深度
第十七章 媒体之美
参考书目索引
作者索引
艺术家及其作品索引
《美的历史》是全才大师艾柯历时45年的经典巨献,已被译成28种语言,风靡全球。《美的历史》不从任何先入为主的美学出发,而是综观数千年来西方社会视为美的事物,做多层次布局,呈现美的脉络,引领审美之旅。全书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随处展现着美学大师的真知灼见,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美的历史》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历史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它引导我们去质疑“什么是美德”、“谁定义了光荣”、“主流叙事隐藏了什么”。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抛出更多的疑问,像一个高明的导师,在你脑海中播下怀疑的种子。这种不设限的探讨精神,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认知体系中的许多既定观念。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种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历史观,不再轻易地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去评判过去和现在的人与事。它强迫你去接受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灰色地带,这无疑是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清醒地认识世界的混沌。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视角极其独特且大胆,它没有选择传统历史书籍那种宏大叙事、以时间线索串联的刻板模式,而是采取了一种碎片化、主题化的结构,像是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生动细节编织而成的挂毯。作者似乎对历史中的那些边缘、被遗忘、甚至略显“不堪”的角落抱有异乎寻常的兴趣,并以一种近乎挖掘宝藏的热情去呈现它们。这种非主流的切入点,反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审视历史的新窗户,让人不禁反思那些被主流叙事刻意忽略掉的“人性侧面”。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随机的、充满惊喜的探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一个怎样令人咋舌或者啼笑皆非的时代侧影。它颠覆了我过去对历史的刻板印象,让历史变得鲜活、生动,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性的复杂纠葛。
评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简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过山车。有时候,你会因为某个历史细节的荒谬性而忍不住失声而笑,那种笑声带着一丝对人类愚蠢的无奈和调侃;而下一刻,可能又会被某个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悲剧性瞬间所震撼,心情沉重到需要放下书本,静静地消化那种无力感。这种情绪上的大开大合,恰恰说明了作者对历史张力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似乎深谙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最深刻的道理,或者说,用最奇异的故事折射出最普遍的人性困境。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觉得“学到了知识点”的书,而是让你读完后,对整个“人类社会”这个概念产生更深一层、也更复杂的情感共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用心,平装版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不像是一般意义上的平装书,更像是一个值得珍藏的物件。内页的纸张选择也挺考究,文字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太累。尤其是书脊的处理,非常牢固,一看就是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的考验。封面和封底的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让人在众多书架中一眼就能被吸引。拿到手后,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特有气味,构筑了一种纯粹的阅读氛围,让人迫不及待想要沉浸其中。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对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光是摩挲着它的外壳,就已经能感受到一种阅读的仪式感。
评分译者的功力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彭淮栋先生的翻译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历史叙事,转化成了一种流畅且富有韵律感的中文表达。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历史术语和微妙的文化差异时所展现出的精准与灵活性,既保留了原文的精髓,又确保了中国读者能够毫无障碍地理解。很多地方,我甚至会停下来,回味一下某个词语的选取,那种恰到好处的拿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种高水准的翻译,使得阅读体验从“理解信息”提升到了“享受文字”的层面。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翻译腔的生硬感,更像是直接阅读一位才华横溢的本土作家写下的佳作,这对于一部跨文化、跨时代的史学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成功。
评分非常满意,快递及时
评分大师仙逝,重温佳作聊表缅怀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非常满意,快递及时
评分字太小了,完全不像135一套的书。
评分字太小了,完全不像135一套的书。
评分字太小了,完全不像135一套的书。
评分11111111111111111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