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集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假定宇宙万物确是从本无中而生出万有万类。无中何以生有?便是一个莫大的问题。以宗教神学的立论,从无生有,是由第一因的主宰的神所发生。但在佛学中,既不承认神我是第一因,也不承认有一情绪化的权威主宰所能左右;可是又不否认形而下神我的存在。只说“因中有果,果即为因”的因果互变,万有的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此,与老子的有、无互为因果论,恰恰相近。所以后来佛学输入中国,与老庄学说一拍即合,相互共存了。
评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评分印刷精美
评分(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评分好
评分但在《老子》本章讲修水观的水道,除了特别提出它与物无争,谦下自处之外, 又一再强调地说,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作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 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 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 立身处世作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 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 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 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评分南师的TW原版,原汁原味。
评分(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评分在古书中,“道”与“天”字,到处可以看到。但因上古文字以简化为原则,一个方块的中文字,便包涵人们意识思想中的一个整体观念;有时只用一个中文字,但透过假借、转注的作用,又另外包涵了好几个观念。不像外文或现代语文,用好几个,甚至一二十个字,才表达出一个观念。因此,以现代人来读古书,难免会增加不少思索和考据上的麻烦。同样地,我们用现代语体写出的文字,自以为很明白,恐怕将来也要增加后世人的许多麻烦。不过,人如不做这些琐碎的事,自找麻烦,那就也太无聊,会觉得活着没事可做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