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的乐趣,便是去固定的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那里做事的邻居靖子。 与女儿相依为命的靖子,失手杀了上门纠缠勒索的前夫。 石神帮忙料理善后。他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为靖子提供了天衣无缝的不在场证据。 石神究竟使用了什么方法?
精 彩 页
第一章 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走出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颇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放自行车的地方。那里停着几辆车,不过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自行车。 往南走大约二十米,就见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是去往江户川区的方向。往西走,则能到大和桥。大和桥前就是隅田川,河面上的桥就是新大桥。要去上班的地方,就这样一直往南走最近,只要走几百米,就来到清澄庭园公园。公园前的私立高中便是石神上班的地点,他是个老师,教数学。 见信号灯变成红色,石神遂向右转,朝新大桥方向走去。迎面的风掀起他的外套。他将双手插进兜里,微弓着身子前行。 厚重的云层覆盖天空,隅田川倒映下的暗沉苍穹,一片污浊,有小船正朝上游划去。石神边望着这幅景象,边走过新大桥。 过了桥,他顺着阶梯走下,沿着隅田川漫走。全家出游或情侣散步,多半会走前面的清洲桥,所以即便是节假日,也很少有人走新大桥。来到此处,你立刻就会明白原因何在——这里由近及远,是一整排游民的住处,全部以蓝色塑料布覆盖。上方就是高速公路,用来遮风蔽雨倒理想不过。河对岸却是一间小屋也没有,这大概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挤在一起更方便。 石神毫不在意地走过蓝色小屋。小屋的高度,顶多只及背部,有些甚至仅仅及腰。与其说是屋子,恐怕称为箱子更贴切。不过要是只用来睡觉,也就够了。小屋或箱子附近,不约而同地挂着晾衣架,显示出这里乃是生活空间。 一个男子正倚着堤防边架设的扶手刷牙。他有六十多岁,花白的头发绑在脑后。估计他今天不想工作了,如果打算做些粗活,不会磨蹭到这个时候。他大概也不打算去职业介绍所,就算给他介绍了工作,以他那头从不修剪的长发,也根本不可能参加面试。而且,他这把年纪,替他介绍工作的可能性也几近于零。 另一名男子正在蜗居的棚子旁将大量空罐踩扁。石神之前见识过这光景多次,私下给此男子取了个绰号——“罐男”。“罐男”五十上下,日常用品一应俱全,连自行车都有,想必在搜集罐头盒时方便不少。他的棚子位于“部落”尾端隐蔽的位置,算是这当中的头等席。石神猜测,“罐男”八成是只老鸟。 整排蓝色塑料布棚子到此为止。再往前走,石神看见一个人坐在长椅上。原本米色的大衣,已变得肮脏不堪,几近灰色。大衣里面是夹克,夹克底下露出白衬衫。石神给这男子取名“技师”,几天前,他看到过“技师”阅读机械杂志。“技师”一直留着短发,胡子也刮过,应该还没放弃重新就业,说不定一会儿要去职业介绍所。不过,他怕是不容易找到工作。要想找到工作,首先得抛开面子。大约十天前,石神一次看到“技师”时,他还没习惯游民的生活,想和蓝色塑料棚子划清界线,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犹疑。 石神沿着隅田川继续走。清洲桥前,一个老妇正牵着三只狗散步。狗是迷你德国腊肠,分别戴着红、蓝、粉红的项圈。走近后,老妇也注意到了石神,露出微笑,微微欠身施礼。石神回以一礼。 “您早。”石神先打招呼。 “您早,天很冷啊。” “是。”他皱起眉头。 经过老妇人身旁时,她出声说:“慢走,路上小心。” 石神点头说好。 石神见过她拎着便利商店的袋子。袋子里装着三明治,应该是早餐。石神猜测,她一个人独居,住处应该离这儿不远。他还见过她穿着拖鞋——穿拖鞋根本无法开车。估计是丧偶后,在这附近的公寓和三只狗相依为命。住处想必也相当宽敞,才能一口气养三只狗。但也因为这三只狗,她无法搬到别处更小的房子。房屋贷款或许已经还清,但物业费仍是个不小的开销,她不得不节俭。整个冬天,她始终没上美容院,也未染发。 石神在清洲桥前走上台阶。要去学校,必须从这里过桥。但石神却朝学校的反方向走去。 面向马路,有个挂着“弁天亭”招牌的店面,是问小小的便当店。石神推开玻璃门。 “欢迎光临,您早。”柜台后面,传来石神听惯的、却总能为他带来新鲜感的声音。戴着白帽的花冈靖子笑靥如花。 店内没有其他客人,这让石神更加欣慰。 “嗯……招牌便当。” “好,招牌一份。谢谢您每次惠顾。” 她用开朗的声音说道。石神不知道她脸上是什么表情,他不敢正视她,只一直低头盯着皮夹。有缘住在隔壁,除了买便当应该聊点什么,但他实在想不出什么话题。 付钱的时候,他总算挤出一句“天气真冷”,但他含糊吞吐的咕哝声,被随后进来的客人拉玻璃门的声音盖下去了。靖子的注意力也已转移到那边。 石神拿着便当走出店门,走向清洲桥。他特地绕远路,就是为了来“弁天亭”。 过了早上的上班时间,“弁天亭”就闲下来了,但只是暂时没有客人上门,店里此时正要准备午餐。有几家公司在店里长期订餐,必须在十二点之前送到。没客人时,靖子也得去厨房帮忙。 包括靖子在内,“弁天亭”共有四名员工。掌厨的是老板米泽和老板娘小代子。金子负责送外卖,店内其他活几乎全由靖子应付。 做这份工作前,靖子在锦系町的酒廊上班,米泽是常去喝酒的客人。直到酒廊领班小代子离职前,靖子才知道,原来她是米泽的妻子。 “酒廊女居然变成了便当店老板娘。人哪,还真是说不准。”客人们纷纷议论。不过据小代子说,开便当店是他们夫妻多年的梦想,她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才去酒廊做事。 “弁天亭”开张后,靖子不时来探望,店里经营得似乎也挺顺利。就在开张整整一年时,夫妻俩问靖子愿不愿意来店里帮忙。光靠他们夫妻两人打点一切,有些吃不消。 “你也不能永远干陪酒那行啊,美里也大了,她面子上怕也抹不开。” “就当是我多嘴。”小代子又补上这么一句。 美里是靖子的独生女。靖子和丈夫早在五年前就离了婚。用不着小代子说,靖子也想过,这样不是长久之计。美里的事自不用说,考虑到自己的年龄,酒廊还肯雇用她多久也是个问
另一本让我深陷其中的是《玫瑰与匕首》,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爱情悬疑小说。这本小说的魅力在于它将腐朽的贵族生活、压抑的女性命运与一桩尘封多年的家族秘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故事背景设定在一座终年笼罩在浓雾中的庄园里,女主角为了继承遗产不得不嫁给一个神秘而冷酷的继承人。从她踏入那座大门的那一刻起,一系列诡异的事件便接踵而至——午夜的低语、密室中的血迹、以及那些无人能解的家族诅咒。作者对于氛围的营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寒意,让你在炎炎夏日里也会不自觉地裹紧衣物。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落入俗套的“灰姑娘”叙事,女主角的成长线非常坚韧和独立,她不是等待被拯救的弱者,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揭开谎言的面纱。书中关于阶级固化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挣扎的描写,也赋予了这部作品超越一般言情小说的深度。
评分前段时间偶然翻到一本关于北欧神话的民间故事集,名为《霜巨人与世界之树》。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都极具特色,仿佛是从冰雪覆盖的古籍中复刻而来。它没有像主流文学那样去构建复杂的宏大叙事,而是专注于那些散落在北地各个角落的、关于勇气、牺牲和自然力量的零散传说。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约顿海姆”的那些故事,它们描绘的不是善恶分明的冲突,而是人类在不可抗拒的自然伟力面前所展现出的韧性与敬畏。作者在整理这些口述历史时,保留了原始故事中那种粗粝和原始的美感,语言简洁有力,充满了画面感。读完这些故事,你会感觉自己的精神被拉回到一个更古老、更纯粹的维度,学会了尊重那些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力量。它就像一杯浓烈的烈酒,后劲十足,能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与原始的力量源泉。
评分要说近期最让我感到振奋的非虚构作品,那必须是《算法的偏见与重塑》。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犀利,它没有停留在对技术进步的盲目赞颂,而是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设计之初就潜藏的社会偏见,以及这些偏见如何被放大并固化到我们的日常决策中,从信贷审批到司法量刑,无处不在。作者是一位资深的数据伦理学家,她的论证逻辑严密,引用了大量详实的案例研究,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分析变得引人入胜。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隐形歧视”现象,即算法的决策过程对普通人来说完全不透明,我们只能接受其结果,却无法对其公平性提出质疑。这促使我反思,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正在拱手让渡一部分自主判断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框架和伦理指导原则,是所有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公平的人士的警醒之钟。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时间的回响》的科幻小说,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时间悖论和个体命运的宏大叙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执着于修正过去错误的物理学家,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能够微小干预时间流逝的装置。然而,每一次微小的修正,都会在未来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变动,最终将整个文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对“蝴蝶效应”的哲学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科学概念的层面,更是深入挖掘了人类干预自然法则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作者对未来世界的构建也极其扎实,从高耸入云的生态城市到地下深处的反乌托邦聚落,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想象力和逻辑自洽性。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主角内心的挣扎与煎熬,那种明知前路凶险却又无法停手的宿命感,让人屏息凝神。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冷峻而富有诗意,尤其是在描述时间扭曲时的那种破碎美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硬核科幻又渴望深度思考的读者。
评分我最近重温了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的《孤独的迁徙》。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时代剧变后,其记忆与现实不断交织、自我身份逐渐模糊的历程。叙事结构极其复杂,采用了多重视角和非线性叙事,仿佛一张巨大的、由无数碎片拼贴而成的挂毯。作者的语言像河流一样奔腾不息,充满了象征意义和隐喻,初读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被其磅礴的气势所吞噬。书中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和“集体无意识”的探讨,让我对我们所认为的“真实”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尤其是在描述主角追寻童年故土那段旅程时,那些超现实的场景——比如会说话的雕塑、会变色的河流——并非单纯的奇观展示,而是主角内心创伤的具象化投射。这本书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绝对是文学爱好者案头的必备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