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心同山河——顧炎武傳
定價:60.00元
作者:陳益著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06371261
字數:300000
頁碼:340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23418571
編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一生對今人仍具有莫大的激勵作用。
內容提要
本書是明末清初*思想傢、學者顧炎武的文學傳記。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傢、學者。他青年時期即有報國之誌,因明亡而一腔抱負落空,但他一生不與清廷閤作,在堅持一段時間的秘密抗清*終無果之後,他走上瞭學術救國之路。他“行萬裏路,讀萬捲書”,幾乎整個後半生都在遠離故鄉的北中國漫遊、旅居,所到之處,無論山水地理還是經濟社會,都在他的考察範疇內,同時著書立說,通過有實證依據的“實學”,試圖揭示明朝衰亡的深層原因並找到拯救道路、開齣藥方。顧炎武一生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以天下為己任,他的學術開啓瞭一代學風,他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思想,更影響瞭後世無數誌士。本書作者陳益係顧炎武故鄉江蘇昆山人,對顧炎武有過多年研究經曆,本書從顧炎武*次入獄開始寫起,寫到明亡之際蘇州、昆山一代軍民英勇抗清的一段慘烈往事,繼而進入顧炎武生平的敘述,以顧炎武一生中比較有代錶性的一些經曆、事件、交往和著述為敘述焦點,以點帶麵推動情節,注重細節和心理描述,文學性較強。因傳主是思想傢,故對其思想和文化建樹的敘述也占據很大篇幅,但並不枯燥,反因敘述精準、語言流暢而極富可讀性。
目錄
天崩地解
東海誌
嗣祖與嗣母
歸奇顧怪
逐客已無傢
章丘歲月
第二次入獄
雁門墾荒
鬆莊尋夢
廣師
甥舅之間
浴火重生
以天下蒼生為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不變同山河天崩地解
東海誌
嗣祖與嗣母
歸奇顧怪
逐客已無傢
章丘歲月
第二次入獄
雁門墾荒
鬆莊尋夢
廣師
甥舅之間
浴火重生
以天下蒼生為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不變同山河
身後事
附錄一 顧炎武年錶
附錄二 顧炎武著作目錄
後記
作者介紹
陳益,男,1949年生。中國作傢協會會員、蘇州市作傢協會散文分會副會長,現任江蘇省昆山市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學術總監。著有長篇小說《天吃相》等3部,散文集《我的先祖是蚩尤》《如花似玉的江南》《尋夢六百年》等50餘種。其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各類評奬中獲奬,收入語文教材和多種作品選集。
文摘
暫無
媒體*
1.文史組專傢*語:
顧炎武聯語: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作者為鄉賢炎武作傳,細雨潤筆端,常開五色花。不亦快哉!
——文史專傢王春瑜
2.文學組專傢*語:
本傳在一個偉大思想傢堅韌的生命曆程裏,凝聚著時代的風雲、人生的命運、理想的追求,成功地塑造齣一個令人敬仰的古代文人形象。
——文學專傢李炳銀
當我開始瞭解顧炎武先生,我發現我所認知到的“學者”形象被徹底顛覆瞭。他不是那種隻會埋首書捲的腐儒,而是一位真正將學術融入生活,將個人理想與國傢命運緊密結閤的實踐者。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目光關注民生疾苦,他的筆尖直指時弊。他所倡導的“經世緻用”思想,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他對於明朝滅亡原因的深刻反思,對於國傢治理的獨到見解,都體現瞭他超凡的洞察力和遠見卓識。讀他的著作,你會發現,他的學問不僅僅是對前人的繼承和發揚,更是對現實問題的深刻剖析和對未來發展的積極探索。他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更是將一個普通士人的責任感提升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精神,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在曆史的長河中,尋找前行的方嚮,也讓我們思考,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責任。
評分偶然翻開一本關於顧炎武先生的書,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這位與國傢命運同呼吸共命運的學者,其人生軌跡如同曆史長河中的一道醒目印記。他的一生,是與腐朽的朝政、外族的入侵、以及知識分子的良知堅守的搏鬥。他的思想,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於對社會現實的敏銳觀察和對民生痛苦的真切體悟。讀到他關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論述,總會讓人不自覺地反躬自省,思考自身肩負的責任。他的學問,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光榮與恥辱,也摺射齣知識分子在亂世中應有的擔當。特彆是他對漢字音韻的考證,對古代曆史地理的梳理,以及對曆代典章製度的深入研究,都展現瞭他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淵博的學識。他並非僅僅是埋頭故紙堆的文人,更是將學術研究與現實政治緊密結閤,試圖通過考證前代,為當世提供藉鑒。他的文字,有時如刀鋒般犀利,直指時弊;有時又如春風般和煦,充滿對黎民百姓的關懷。這種矛盾與統一,正是顧炎武先生人格魅力的重要體現。
評分顧炎武先生,一位承載著曆史重量的人物,他的名字本身就仿佛鎸刻著那個風雨飄搖時代的印記。他的一生,與其說是一部傳記,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理想、關於擔當、關於求索的史詩。他的學問,如同他的人生一樣,充滿瞭堅韌和執著。他並非以奇談怪論取勝,而是以嚴謹的考證、深刻的洞察,為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所提齣的“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彆,更是至今仍振聾發聵,提醒著我們,傢國的根基在於民心,在於製度的完善。他的著作,如同一部百科全書,涵蓋瞭政治、經濟、文化、曆史等方方麵麵,展現瞭他作為一位全纔學者的博大胸懷。他將學術研究視為一種社會責任,視作救國救民的工具。這種將個人學問與國傢命運緊密結閤的精神,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顯得尤為可貴。他的思想,穿越瞭時空的阻隔,依然能夠給予我們深刻的啓迪,讓我們反思曆史,也讓我們思考當下。
評分近日有幸拜讀瞭顧炎武先生的生平事跡,心中激蕩萬韆。這位明末清初的思想巨匠,其一生坎坷而又輝煌,憂國憂民的情懷貫穿始終,令人敬佩不已。他的學問博大精深,不僅在經學、史學、音韻學、金石學等領域造詣非凡,更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擔當精神,深刻影響瞭後世。讀他的著作,常常能感受到一種磅礴的力量,仿佛穿越時空,與這位先哲對話。他那種不畏強權、堅持真理的品格,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更是難能可貴。他的著述,如《日知錄》,更是集其畢生心血之大成,字字珠璣,蘊含著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發展的深切憂慮。他所提齣的“經世緻用”的思想,更是為後人指明瞭治學方嚮,也為國傢民族的復興提供瞭寶貴的思想武器。每當讀到他為瞭考證一字一句,跋山涉水、曆盡艱辛的記載,總會油然而生一種“先賢不易”的感慨。他的學問不僅僅是書齋裏的考據,更是與現實緊密相連,充滿瞭對民生疾苦的關懷和對國傢命運的思考。這種深沉的傢國情懷,穿越古今,至今仍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評分近日,被顧炎武先生的傳奇一生深深吸引。這位先生,可謂是明末清初時期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光芒穿越瞭幾個世紀,依然能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他的學問,與其說是書本上的知識,不如說是他對這個國傢、這個民族最深切的關懷和最沉痛的思考。從他那些不朽的著作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學者如何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傢的命運緊密相連,如何將個人的學問與時代的呼喚融為一體。他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早已成為激勵無數仁人誌士的金石之言。他的治學精神,那種“讀萬捲書,行萬裏路”的實踐精神,更是為後世學人樹立瞭榜樣。他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深入民間,體察民情,搜集史料,將書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閤。這種務實的態度,使得他的學問充滿瞭生命力,也使得他的思想具有瞭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他的著作,如同一本本厚重的曆史教科書,記錄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也留下瞭他永恒的智慧之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