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寒门多艰亦藏龙 卢作孚,一位在民族危难中涌现出的猛士,一位 起自平民阶层的杰出人物,一位*早梳理出中国现代 化建设思路的思想家,一位致力于变革社会、匡正人 心的实践者。他创办的民生实业公司,是民国时期中 国规模*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亦是*成功的现代集团 企业。他在重庆北碚进行的渐进式改革,于混乱之中 开辟了一个新型社会的雏形。
卢作孚以五十九年的生命所创造的业绩,其意义 和影响远超出了工商界。从一个有限的时段看,他可 能是一个失败的尝试者;但若将目光放远一些来审视 ,他又是一个成就卓著的成功者。作为一位以救世济 民为人生目标的实业家,他的思想与成就给今人留下 了受用不尽的精神遗产。
卢作孚曾言:“个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 理,或变成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而是盼望每个人 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许多人都把这 个意义弄不清楚,往往败坏事业,成功自己;自己虽 说是成功,社会却失败了。” 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卢作孚的真知灼见足以穿透历史,直击许多人的“心 魔”。不少人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内心深处却长 存沉重的挫败感。何以摆脱此种困惑?笔者以为,不 妨回首前贤之路,认取正确的路向。
**学习前贤的*要性,也恰在于此:曾经的问 题,**依然存在;当下的道路,*要借鉴昨日跋涉 过的征途。
这就是我们重温卢作孚的意义。
卢作孚生于1893年4月14日,出身贫寒,是典型 的贫家子弟。
卢氏祖籍在四川省合川县肖家场,一个县城以北 38公里处的小乡镇,卢氏祖屋就在镇东北3公里外的 新学村。此地今属重庆市合川区,在当时的行政区划 上分属合川县与岳池县。卢作孚的祖父卢仲义,既无 田地,亦无农具,只能给地主当长工。当时卢家的状 况以“家徒四壁”来概括,一点也不夸张。笔者曾亲 至其地考察,三开间的卢氏祖屋迄今犹在,向来访者 昭示着卢家当年的贫穷困窘:门楣狭小,室内昏暗, 后面的两间已经倾颓,院中留有旧时的石磨、石臼等 ,附近还有一方水塘。屋内如今尚住有一农户,因家 贫而无力起新屋,卢氏祖屋方得以保留。
卢仲义这位贫苦农民,操劳到死也无力为自己挣 下一块安葬之地。他故去之后,家人向雇主求得了一 小块“牛滚凼”,勉强将老人安葬。此处卢氏祖墓今 已迁至一小丘上,局促于一块菜地之畔,且无墓碑, 颇显荒凉。
卢作孚之父名高贤,字茂林,后以字行。卢茂林 幼年时曾短暂地读过私塾,到了五六岁便为大户人家 放牛,小小年纪,就备尝稼穑之艰辛。及至年龄稍长 ,经合川县城黎姓舅家的长辈引荐,卢茂林去了县城 一家裁缝铺做学徒。。
旧时小店铺的学徒,在学艺之余,要包揽师父家 所有的杂活儿。卢茂林从清晨一直忙到深夜,所得报 酬仅够饭钱。如此下去,何日是尽头?几年以后,卢 茂林决意另谋生路。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决 定,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距合川几百里远的隆昌、荣昌两县盛产一 种以苎麻织成的细麻布,因是当时流行的夏季长衫的 专用布料,故而又称“夏布”。彼时合川与隆昌、荣 昌之间,唯有一条崎岖山路可通,麻布商人从两县进 货,要雇挑夫用扁担挑回来。青年卢茂林有的是力气 ,便离开裁缝店,去做了挑夫。
卢茂林发现商人包装布匹用的粗麻布,在货物运 抵合川之后就会被当作废品扔掉。于是,他用做挑夫 攒下的钱做起了小本生意:以低价向批发商买下包装 布,清洗熨烫之后,卖给买不起细麻布的贫苦人家。
卢茂林的粗麻布颇受贫民欢迎,不久,他的手头便宽 裕了不少。于是,他开始在给别人挑运麻布时,趁便 向批发商购入少量麻布,再以比市面上便宜得多的价 格转卖给邻居。薄利多销的策略使卢茂林大获成功, 他不再做“棒棒”(挑夫),转而做起了麻布小贩,自 己进货,自己挑回来卖。渐渐地,卢茂林在全县都有 了名气,乡邻们开始叫他“卢麻布”。
稍有盈余以后,卢茂林在县城北门外杨柳街一带 的高石坎租下一座三合院内的厢房,又在舅家的热心 作伐下与李氏成了婚,新婚妻子贤惠能干,有眼光, 识大体,很受卢家老少与邻里的敬重。凭着聪明和勤 奋,卢茂林这个贫农子弟,终于融入了小县城的市民 生活。
合川县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汇流处,地势开 阔,景色宜人,系川北商客赴重庆*经的水陆码头。
县城之东,有一座山丘拔地而起,山顶有城墙环绕, 此即闻名天下的宋代抗元遗迹——钓鱼城。当年蒙哥 大汗横扫欧洲,得“上帝之鞭”威名,未料率军来攻 钓鱼城时,百计用尽而不能下,*终负伤不支,在撤 军途中一命归西。钓鱼城遂被史家誉为“上帝折鞭处 ”。
县城北门外的杨柳街,是一片陋屋麇集的贫民区 ,这就是卢作孚的诞生地。
P1-3
十五岁,他因贫困而辍学,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 草根子弟;三十岁,他携家带口,是徘徊在人生岔路 上的迷茫青年;四十二岁,他坐拥中国近代较大的民 营航运公司,是资产过亿的大企业家;四十五岁,他 手握**交通命脉,是位高权重的政府要员;五十九 岁,他以悲剧收场,身后留下的,不是大笔的遗产, 而是无尽的遗憾。
他就是卢作孚,身上有着一大堆的不协调:既是 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学生,又是眼光敏锐、知识渊博 的学者;既是不懂得时髦享受的市民,又是精明超前 的实业家;既是没有存款的一介布衣,又是为社会创 造了大量财富的航运巨头。然而,他的名字却长期为 历史的尘埃所掩蔽。
卢作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对经营管理、道德 重建有哪些经验智慧?他对社会转型、民族复兴有哪 些深刻见解?他如何在波诡云谲的时代里闯出一片天 地?他为何受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持有不同政治立 场之人的一致赞誉?他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留下了 怎样的精神遗产?在中国正经历重要转型期的**, 是彻底拂去那些历史尘埃的时候了。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评断一个**的 品格,不仅要看她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她的 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清秋子所著的《百年心事(卢作孚传)》侧重于讲 述卢作孚的人文精神演变,结合与其有密切交往的众 多民国人物,详细介绍了卢作孚在思想上的探索历程 ,着重刻画了一个“精神上的巨人”是如何养成以及 如何毁灭的。
1 寒门多艰亦藏龙
2 城头微光开童蒙
3 霾里忽闻警世钟
4 啸傲巴渝对刀丛
5 小楼夜永望长庚
6 且将健笔刺穹窿
7 川南同侪试剑锋
8 重访浦江拜师门
9 暂执教鞭养精神
10 启蒙风飏入蓉城
11 白手悬帜赖友朋
12 耿耿夜灯照幽冥
13 万里归舟搏浪行
14 暮气浓处啼新声
15 忽见异军起蜀中
16 遍树梧桐荫万民
17 妇孺至今忆恩深
18 忍见辽东妖氛浓
19 统一川江如鏖兵
20 笑看洋旗渐凋零
21 折腰只为桑梓情
22 危城百日闻镝鸣
23 宜昌撤退神鬼惊
24 源源粮秣向东行
25 峡江猿啼哀英灵
26 圣贤岂是浮世名
27 彼岸洋装初上身
28 千虑一疏错铸成
29 强权奈何强项人
30 何人可解此登临
31 眼见大厦即将倾
32 世事苍黄且徐行
33 定海脱险几死生
34 港岛去留欲何从
35 北归恍如沐春风
36 独木难支叶纷纷
37 寒夜菩提谁闻声
38 百年心事仍琤琮
后记:1962年的那一声惊呼
读完《百年心事(卢作孚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卢作孚先生,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并不如某些政治家那样耳熟能详,但他所做的一切,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民族的脊梁上。我尤其被他在艰难时期展现出的那种“实业救国”的决心和智慧所打动。面对贫穷落后,他没有选择抱怨或逃避,而是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建设做起,比如改善人民的卫生条件,发展公共事业,推广教育。读到他创办黄河水利工程,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焦虑与担当。书中对他早期在四川的创业经历有着细致的描绘,从杂货店老板到实业家,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充满了个人奋斗的痕迹。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让我思考,在任何时代,个人的力量能够撬动多大的改变。
评分翻开《百年心事(卢作孚传)》,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之中,而卢作孚先生便是这画卷中最耀眼的一笔。书中所描绘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生平,更是那个时代一群有志之士的奋斗群像。卢作孚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教育的重视,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以及他对科学技术的追求,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发展”二字的理解。书中关于他如何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建立起北碚这个“小世界”,并使其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的典范,让我对“改变”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是凭借行政命令,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勤奋和人格魅力,去吸引人才,聚集力量,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读到他晚年的一些思考,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忧虑,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个体选择的艰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近代史的独特视角。
评分每一次翻阅《百年心事(卢作孚传)》,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思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卢作孚先生的“心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抱负和理想,更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心事。他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于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他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都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书中对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和选择都有细致的刻画,比如他对于教育的独特见解,对于科学救国的坚持,以及他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这些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思考和行动,往往能够跨越时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反思,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如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百年心事(卢作孚传)》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英雄赞歌,而是对一个复杂人物的真实呈现。卢作孚先生的人生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但也伴随着现实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奈。书中有对他在事业巅峰时期的辉煌描绘,也有对他人生中一些挫折和困境的坦诚记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这些敏感内容时的客观态度,既肯定了卢作孚先生的伟大贡献,也展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情感和挣扎。例如,书中对他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的一些决策所带来的影响,都有深入的探讨,避免了脸谱化的英雄形象。这让我觉得,卢作孚先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闪光点的人,他的故事因此更具感染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事迹的敬佩,更是对他所代表的那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的深刻认同。
评分《百年心事(卢作孚传)》给了我一种非常深刻的时代代入感。作者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我们带回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卢作孚先生的人生轨迹,完美地折射出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从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热血,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危机,再到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挣扎,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卢作孚先生在抗战时期,将北碚工业设备南迁,保护国家工业命脉的部分印象深刻。那种在战火纷飞中,还要考虑国家长远发展的远见卓识,令人肃然起敬。这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闪光,更是他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书中的细节描写真实而生动,让我能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艰辛,也更能理解卢作孚先生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他身上所体现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美德,在书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