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eal全新改版!
关注旅行与生活的系列读物,提供美学体验;
澳大利亚悉尼、沃根谷,英国伦敦,斯里兰卡和巴厘岛,美的旅程
书名:谷物07:刻意疏离
定价:56.00元
作者:英国Cereal编辑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09
页码:17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1054
★Cereal谷物全新改版,同步的感官体验,一段全新的美学旅程
★精良纸张与压纹装帧工艺,高质量摄影作品,一本的摆拍神器与时尚读物
★旅行目的地:悉尼—沃根谷—伦敦—斯里兰卡—巴厘岛
★生活好物:P. Johnson Tailors的定制套装—Flight Facilities的音乐—泳衣精选—Hostem精品买手店
★人物志:乔治亚·欧姬芙—约翰·波森—洛罗·皮亚纳—阿克拉姆汗—兰登·梅兹—玛格丽特·豪厄尔
★建筑美学:悉尼歌剧院—伦敦设计博物馆—安缦酒店
已出版有《谷物01:这里有另一种时间》《谷物02:深陷温柔生活》《谷物03:空之禅》《谷物04:城市恢弘而寂静》《谷物05:光的研究》《谷物06:如何拥有一片森林》
一本“小众”创意杂志书,却在全世界拥有大量拥泵
专注旅行与生活的系列读物,每季出版一本
★《谷物》(Cereal)是什么?
《谷物》(Cereal)是一系列关注旅行与生活方式的读物。2012年创刊于英国,美丽且有性格。《谷物》遵循“有趣且简单”的甄选标准,不同于旅行指南或手册,提供的是深度阅读体验,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内在气质加上外在形象,世界丰富而立体,跃然纸上。中文版每季一本。
★你将从《谷物》得到……
好风景、好生活、好时光、好心情。
每本《谷物》分4个章节。3个地点:深度挖掘这些地方值得了解的东西。1个插曲章节:介绍丰富我们生活经验的人物、品牌或产品。
精心打磨的文字、美丽的图片和设计,为你创造安静的时空,也为你的生活提供更多灵感。
★为什么叫“谷物”?
它译自英文书名“cereal”,在英国,这是人们从小时候起,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吃到的脆脆的、带着奶香味的食物。它包装盒上的文字和图片,也在每个早晨的同一时间,带给人们很多知识和乐趣。而在中国,谷物也是基本的食物。《谷物》希望像这些对所有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食物一样,成为大家的好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谷物》(Cereal)是一系列专注旅行与生活的读物。提供的深度阅读体验,也是视觉盛宴。它根植于我们对旅行、对阅读、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也根植于我们的信念:认识更多新的美好的事物,将教会我们更好地生活。
本期《谷物07:刻意疏离》,Cereal谷物探访了澳大利亚悉尼、沃根谷,英国伦敦,还有巴厘岛和斯里兰卡,切身感受悉尼的户外游泳文化、健康闲适的生活方式,探究曾经的雾都伦敦变身花园城市的美丽秘密,体味巴厘岛的轻奢时光和斯里兰卡的锡兰茶道。
事实证明:没错,阳光、海滩,野生动物,做一个光彩照人的早起者,这就是悉尼!
平易近人的绿色花园和公共空间,随处可见的博物馆、画廊和音乐厅,这里的确是伦敦!
……真的很高兴见到你,发现之旅已经启程,快上车吧,朋友。
★插曲部分以艺术和设计为主题,介绍了乔治亚·欧姬芙的创作美学,雕塑影像志,建筑的第五立面和友好性,泳衣精选,以及Hostem精品买手店。
★后的文学小品部分,谷物邀请了几位作家畅聊“移动”这一主题,他们的观点独特又有趣,重要的是,引起我们自己的思考。
I.艺术与设计
媒介
对话兰登·梅兹
有意的疏离
参观乔治亚·欧姬芙的家兼工作室
雕塑
影像志
悉尼,澳大利亚
海上游泳池
户外游泳文化
现代裁缝
访帕特里克·约翰逊
第五立面
一个地标性建筑的诞生
日光
访飞行设备乐团
沃根谷
蓝山的一个
II.风尚
泳衣
精选
专业与优雅
与皮尔·路易吉·洛罗·皮亚纳一起航海
伦敦,英国
新路住寓所
为居住而设计
精华
约翰·波森作品
城市即花园
绿色伦敦颂
在练功室
访阿克拉姆汗
体贴的设计
与玛格丽特·豪厄尔对话
伦敦上空
鸟瞰英国首都
III.逃离
巴厘岛
安缦酒店
斯里兰卡
锡兰茶道
IV.聊“移动”
海洋
散落
陆地之上
独立杂志Cereal创于英国,创办人是主编Rosa Park和设计总监Rich Stapleton,编辑团队由作家、摄影师、艺术家、设计家等创意家们组成。他们热衷于探索未知,发现美好,相信旅行并不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追逐流行,只忠于内心的选择。
如果说一本杂志可以定义一个年代的美学的话,这本来自英国布里斯托的《Cereal》可谓是城市小清新系的大革新者。大面积留白(白得是超白),谨慎而雅致的字体(比如Adobe Garamond),极低的图片对比度,精妙而考究的静物摄影(拍摄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上面的一粒尘埃),所谓美食界有Noma,杂志界有《Cereal》。
——令狐磊的杂志发现室《绝美杂志清单》
定位于“Travel and Style”(旅行与风格)的半年刊《Cereal》,按城市来介绍各地的人、物与去处,以非常清新自然的视觉方式呈现,是继大红大紫的清活杂志《Kinfolk》之后又一本风格相近的生活刊物。
——《外滩画报》
你能在不少时装店、买手店里看到这本高冷的旅行杂志。杂志采用了极细的字体,介绍的目的地既飘渺又鲜为人知,格调格外的高冷。
——《好奇心日报》
去一座陌生的新城市旅游,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往往会需要你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做攻略,如果没有当地人或者导游的介绍与指引,你还很可能会遭遇迷路的情况。不过不用担心,Cereal杂志为你整理了包括餐厅、商店、酒店、景点在内的各城市指南,其中每个城市的每个地方,都经过编辑的精心挑选。这本杂志带领你远离陷阱,并且探索更多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好玩之地。
——搜狐
读者推荐
《谷物》,粗暴点可以把它理解为特别有自己个性的旅行指南。版面设计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定价也不算太高,是很好的coffee table book的选择,尤其适合出现在布满阳光的客厅场景里,画面就像是一部文艺清新的青春电影。
——知乎博主@Ricky Issak
中文版译名为《谷物》的Cereal,是一本非常漂亮的旅行和生活美学杂志。极简风格的设计,得到了大家认可,也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Cereal迅速出名的原因,在于其原创摄影和人称的写作方式。编辑Rosa Park说注活质量和对美好物品充满热情的人,会对Cereal爱不释手。
——豆瓣博主@阿日小卖部
《Cereal》就像创办人Rosa和Rich一样:干净、简单。封面有呼吸、有留白,几乎看不见人的内页。喜欢自然风景的他们不想封面那么具象。他们追求冷静的封面。
——小红书博主@奇星奇月
“我感兴趣的是,近距离观察生活。”兰登·梅兹说道。他坐在椅子上,弓背前倾,这里是梅兹位于布鲁克林的画室。星期二早晨的寒冷灰暗,与梅兹这间建了31 年、空空荡荡的画室倒是很搭。画室的所有装饰都符合它的现代简约风格——漂白的墙壁和地板,大量绿植,一点儿现代家具,彩色大画册。工作空间很清爽。梅兹把画布都卷了起来。潜台词很清楚:他不想谈论绘画。“ 我想聊聊生活,它和我的工作既平行又交叉。”他露齿微笑,把长发撩到脑后,“ 我很想做一次松散的访谈。”
《媒介》
厄恩不是这儿的人,但他自打这儿像个村镇时就住在这儿了。他可以打开前门,想朝哪儿走就朝哪儿走,而且很快就会被绿色包围:米尔菲尔德公园,斯托克·纽因顿公共绿地, 巴特菲尔德绿地,阿布尼公园。但他大部分时候去的是克利索尔德公园,那儿虽小,但是沿路有长椅,可以坐着聊天。对他来说,有地方逛逛、会会朋友很重要。春天和夏天,他经常在那儿待一整天,画素描,做白日梦。他会带上自己的午餐,但大多时候他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吃。好的时光是,朋友叫上朋友,大家聚在广阔而干净的天空下来场即兴野餐,后变成一个大派对。他来这里是为了人,在这儿他想念的是海。伦敦的每个角落都生气勃勃,而且到处都是树。
《城市即花园》
旅行以它自己的方式进入我们的音乐,虽然某种程度上被稀释了。它可以是我们在海外听见的一首歌,决定下载下来;也可以是在任何地方都听得见的一首歌,我们却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才次听到。我在日本下载了很多歌,而近我听得多的一张专辑,是在洛杉矶的出租车里次听到的。有时候你得走出去,在某种机缘下遇到一首歌。
——雨果(Hugo),飞行设备乐团
每天早上,我们都徒步去种植园里的不同制高点。早起对我越来越容易,后早上,我们路过一棵非洲合欢树时,那缓慢、静谧、电影一般的景色几乎让我掉下泪来。我的胃口特别好,早餐在主楼里已经备好。在传统的斯里兰卡椰子煎饼、香喷喷的鸽子豆汤和北美早餐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斯里兰卡早餐。
《斯里兰卡》
有时候我觉得个人“ 审美”是现代通行货币。当我们有意识地选择简约风格时,审美就代表着自我意识,因为有太多选择是21 世纪的特权。可是,谁能仲裁什么是真正美好的生活?
我在想,我是真的想过这种生活,还是只想成为那种“ 为做想做的事,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独立而有远见”的人? 欧姬芙这么美的房子,坐落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就像一座设计灯塔一样,却只是一个人为了远离什么又进入什么而创造的副产品。我不想住在欧姬芙的房子里,我想要的是那种对自己理想中的家非常确定的想法和远见。
——关于乔治亚·欧姬芙
我翻过一本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集,想看看她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巧妙触感和压抑倾向会不会对我理解伍尔夫有所帮助。很快,在《想象中的冰川》这首诗中,我找到了一段很有个性,完全不多愁善感,简洁并且有着完美韵律和洞察力的文字:“ 船转向,一个浪头为另一个浪头让路。”
——《海洋》......
......
天哪,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那种克制的、极简的美学深深吸引了。封面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那种留白的处理,那种对材质本身的尊重,都透露着一种不急不躁的从容。翻开内页,每一张照片的构图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光影的运用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和谐统一。我能感受到编辑部在挑选和呈现这些画面时,那种近乎偏执的审美坚持。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试图用信息轰炸读者的书,而是懂得“少即是多”的真谛。那种安静的力量,透过纸张仿佛都能传递出来,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暂停、可以呼吸的角落。我特别喜欢它对日常物件的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器物,在它的镜头下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和故事感,仿佛在提醒我们,美其实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本书的排版也极其考究,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调整,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翻阅都变成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在当下这个充斥着“网红爆款”和“快速消费”的文化环境中,投下了一块沉静的石头。它的每一次曝光、每一个版面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永恒”的追求,而非对“时髦”的追逐。我欣赏英国Cereal编辑部那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他们似乎不太在意市场热点,而是专注于挖掘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深度美学价值的内容。这使得整本书散发着一种“老钱”式的优雅,不是指财富,而是指品味上的底蕴和传承感。阅读它,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里,轻轻拂过一本年代久远的精装书,那种微尘与墨香交织的气息,让人心安。它不教你怎么“做”美,而是让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美是如何存在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国度、精心打磨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哲学。它没有冗长的文字叙述,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图像,构建起一个关于“质感”与“氛围”的世界。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英伦的某个角落,清晨薄雾中带着泥土和咖啡香气的空气,那种凉爽而又踏实的触感,竟然能通过平面媒介被捕捉到。这种“体验式阅读”的设计,太高级了。它不仅仅是展示美景或物品,它在传递一种“状态”——一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和珍视。那些充满故事感的纹理、那些经过时间洗礼的色彩,都让你不禁放慢速度,去品味那种“慢工出细活”的生活态度。对于我这种常常感觉生活被数字信息淹没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强效的“数字排毒针”,它用最原始的视觉语言,重新校准了我的感官世界。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成功地将“旅行的意义”从地理位置的打卡,提升到了“感知状态”的维度。它展示的并非那些人声鼎沸的著名景点,而是那些被时间温柔对待的、充满人情味的角落。你会发现,真正的美感往往存在于过渡地带、在功能性与艺术性交汇的瞬间。无论是建筑的断垣残壁,还是一个精心摆放的餐具,都在诉说着关于“存在”的故事。我常常在深夜里打开它,不是为了学习什么技巧,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绪沉淀下来。它像是一个无声的向导,带领我完成了一次深度的内在漫步,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舒适”和“品味”的定义。这本书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态度宣言,宣告着对浮躁的反抗,和对纯粹审美品味的坚守,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我必须承认,初次翻阅时,我有点“读不懂”它,因为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画册的认知。它似乎刻意避开了那些高饱和度、冲击力强的视觉元素,转而追求一种近乎冥想的、内敛的和谐。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迷恋上这种“疏离感”。这种疏离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建立在高度自信和清晰审美之上的距离感——它不取悦任何人,只忠于自己的表达。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和被压抑的对美的渴望。那些关于光线如何穿过窗棂、落在木地板上的瞬间捕捉,那种稍纵即逝的美感被永恒地定格了下来。我甚至开始模仿书中的色彩搭配来整理我的书架,试图将那种宁静、有条理的美学融入我的日常生活。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纸张和印刷成本,它提供的是一套关于如何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觉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