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
定价:45元
作者:[德] 尼采 著;孙周兴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8-01
ISBN:9787100066006
字数:
页码:5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基本信息
书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
定价:45元
作者:[德] 尼采 著;孙周兴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8-01
ISBN:9787100066006
字数:
页码:5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为尼采晚期代表作,作于18831885年之间。是zui完备的译本。本书可以说是晚期尼采思想的起点,在尼采思想生涯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本书既被当做哲学名著,更被视作德语美文学的经典,尼采自己把它看作是chao越歌德和莎士比亚的旷世之作。本书以科利/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著作全集》第4卷为底本,又据第14卷补充翻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中译者注释。
文摘
《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n 查拉图斯特拉眼见有一个少年躲开了他。有一天傍晚,他独自穿行于这个叫“彩牛”的城镇周围的山间:看哪,他在行走中发现了这个少年,他看到这少年正倚坐于一棵树旁,以疲惫的目光望着山谷。查拉图斯特拉抓住这少年倚坐的那棵树,如是说道:n 倘若我想用双手摇动这棵树,那我是不能够做到的。n 然而,我们看不见的风却能随心所欲地摇撼它,使它弯曲。糟糕的是,我们被不可见的手所弯曲和摇撼。n 这少年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说道:“我听到查拉图斯特拉在讲话,我方才想着他呢。”查拉图斯特拉答道:n “你因此而害怕什么呢?——对人与对树却是一样的。n 它越是想长到高处和光明处,它的根就越是力求扎入土里,扎到幽暗的深处,——深入到恶里去。”n “是的,深入到恶里去!”少年喊起来,“你如何可能发现我的灵魂呢?”n 查拉图斯特拉微笑道:“许多灵魂是人们永远发现不了的,除人们先把它们发明出来。”n “是的,深入到恶里去!”少年再次喊道。n “你说出了真理,查拉图斯特拉。自从我想升往高处,我就不再信任自己了,也无人信任我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n 我转变得太快了:我的今日反对我的昨日。当我攀登时,我经常跨越台阶,——没有一级台阶会原谅我的。n 如果我在上面,我就发觉自己总是孑然一人。没有人跟我说话,寂寞的冰霜使我颤栗不已。我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n 我的蔑视与我的渴望共同生长。我攀升越高,就越是蔑视那正在攀登的人。他到底想在高处做什么呢?n 我多么羞于自己的攀登和踉跄啊!我又怎样嘲弄自己的急喘啊!我多么憎恨那飞者啊!我在高处是多么疲惫啊!”n 少年于此沉默下来。而查拉图斯特拉察看着他俩身旁的那棵树,如是说道:n 这棵树孤独地生长在山间;它长得高过了人和兽。n 倘若它想说话,没有人能弄懂它:它长得那么高。n 现在它等啊等,——它到底在等什么呢?它住得太靠近云座了:兴许它是在等待道闪电?n 当查拉图斯特拉说完这话,少年做着激烈的手势叫喊道:“是的,查拉图斯特拉,你讲的是真理。当我想达到高处时,我是渴求自己的没落,而你就是我等候的闪电!看哪,自从你出现在我们这里,我还算什么呀?正是对你的嫉妒毁掉了我!”——少年如是说,并且痛哭起来。而查拉图斯特拉用手臂挽住他,引他与自己一起走。n 他俩一起走了一会儿,查拉图斯特拉又开始说道:n 这使我心碎呢。比你的话语说得更好的,是你的目光告诉我你所有的危险。n 你还是不自由的,你还在寻求自由。你的寻求使你筋疲力尽,而且过度清醒。n 你想升往自由的高处,你的灵魂渴求着星辰。然则你恶劣的本能也渴求着自由。n 你的野犬们想要获得自由;当你的精神力求解放一切牢狱时,它们在地窖里快乐地吠叫。n 在我看来,你依然是一个为自己虚构自由的囚犯:啊,这种囚犯的灵魂变得聪明,但也变得奸诈和恶劣了。n 精神获得解放者还必须净化自己。在他心里还留有许多禁锢和污泥:你的眼睛也还必须变得纯净。n 是的,我知道你的危险。但凭着我的爱和希望,我恳求你:不要抛弃你的爱和希望!n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中文版凡例n前言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部n查拉图斯特拉之序言n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n1.三种变形n2.德性讲坛n3.彼世论者n4.身体的蔑视者n5.快乐与热情n6.苍白的罪犯n7.读与写n8.山上的树n9.死亡说教者n10.战争与战士n11.新偶像n12.市场上的苍蝇n13.贞洁n14.朋友n15.个与一个目标n16.邻人之爱n17.创造者之路n18.老妇与少妇n19.毒蛇之咬n20.孩子与婚姻n21.自由的死亡n22.赠予的德性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n23.持镜的小孩n24.在幸福岛上n25.同情者n26.教士们n27.有德性者n28.流氓痞子n29.毒蛛n30.著名智者n31.夜歌n32.舞曲n33.坟墓之歌n34.自我克眼n35.崇高者n36.教养之邦n37.无瑕的知识n38.学者n39.诗人n40.大事件n41.预言家n42.救赎n43.人类的聪明n44.寂静的时刻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n45.漫游者n46.幻觉与谜团n47.违愿的幸福n48.日出之前n49.萎缩的德性n50.在橄榄山上n51.路过n52.背叛者n53.返乡n54.三种恶n55.重力的精神n56.旧牌与新牌n57.痊愈者n58.大渴望n59.另一支舞曲n60.七个印记(或:肯定和阿门之歌)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n61.蜜之祭品n62.苦难的呼声n63.与国王的谈话n64.水蛭n65.魔术师n66.退职的n67.丑陋的人n68.自愿的乞丐n69.影子n70.正午n71.欢迎n72.晚餐n73.高等人n74.忧郁之歌n75.科学n76.在荒漠女儿们中间n77.唤醒n78.驴子节n79.梦游者之歌n80.征兆nn科利版编后记n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n译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中文版凡例n前言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部n查拉图斯特拉之序言n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n1.三种变形n2.德性讲坛n3.彼世论者n4.身体的蔑视者n5.快乐与热情n6.苍白的罪犯n7.读与写n8.山上的树n9.死亡说教者n10.战争与战士n11.新偶像n12.市场上的苍蝇n13.贞洁n14.朋友n15.个与一个目标n16.邻人之爱n17.创造者之路n18.老妇与少妇n19.毒蛇之咬n20.孩子与婚姻n21.自由的死亡n22.赠予的德性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n23.持镜的小孩n24.在幸福岛上n25.同情者n26.教士们n27.有德性者n28.流氓痞子n29.毒蛛n30.著名智者n31.夜歌n32.舞曲n33.坟墓之歌n34.自我克眼n35.崇高者n36.教养之邦n37.无瑕的知识n38.学者n39.诗人n40.大事件n41.预言家n42.救赎n43.人类的聪明n44.寂静的时刻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n45.漫游者n46.幻觉与谜团n47.违愿的幸福n48.日出之前n49.萎缩的德性n50.在橄榄山上n51.路过n52.背叛者n53.返乡n54.三种恶n55.重力的精神n56.旧牌与新牌n57.痊愈者n58.大渴望n59.另一支舞曲n60.七个印记(或:肯定和阿门之歌)nn《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n61.蜜之祭品n62.苦难的呼声n63.与国王的谈话n64.水蛭n65.魔术师n66.退职的n67.丑陋的人n68.自愿的乞丐n69.影子n70.正午n71.欢迎n72.晚餐n73.高等人n74.忧郁之歌n75.科学n76.在荒漠女儿们中间n77.唤醒n78.驴子节n79.梦游者之歌n80.征兆nn科利版编后记n尼采手稿和笔记简写表n译后记
说句实在话,这本书的阅读难度,对于初涉哲学领域的朋友来说,可能比想象中要高出不止一个量级。它很少使用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推导,更多的是通过象征、寓言和预言式的语言来构建其思想体系。这要求读者不仅要有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想象力和对古希腊悲剧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一开始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去读,很快就被那些层出不穷的比喻和回环往复的论述给绕晕了。我不得不采取一种“迂回战术”:先去看一些优秀的导读和解读文章,尝试理解其核心概念的轮廓,然后再回头啃原文。这种方法虽然有点作弊的嫌疑,但确实大大降低了挫败感。它像是一座深埋在密林中的宝藏,没有地图,光靠蛮力是很难找到入口的,需要智慧和耐心去辨认那些隐藏的符号。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度两极分化的。当你进入作者所营造的那个精神世界时,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放,仿佛枷锁被一把火烧尽,视野豁然开朗。可一旦你稍有懈怠,沉溺于日常琐碎,再想重新拾起,就会感到巨大的隔阂和疏离。它要求的阅读状态是全身心的投入,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敷衍。我记得有一次在通勤的地铁上尝试阅读,结果完全是灾难性的,那些深邃的隐喻在嘈杂的环境中变得支离破碎,毫无意义。这本书真正适合的场景,是深夜里,只有一盏孤灯,周围万籁俱寂,你和文字进行最纯粹的、不被打扰的搏斗。对我个人而言,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范本”。它不是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那种不妥协、不迎合、敢于向一切既定权威发难的勇气。每次读到那些充满激情和火焰般的语句,我都感到自己的血液都在加速流动,一股冲破平庸的渴望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或许在于它彻底重塑了我对“痛苦”和“超越”的理解。在接触这些思想之前,我倾向于将痛苦视为需要规避和消除的东西,是一种纯粹的负面体验。然而,作者似乎在用尽全力歌颂那些挑战极限、甚至自我毁灭的冲动,将其视为生命力最旺盛的体现。这种“肯定一切”的态度,这种对生命中所有阴影面的接纳,起初是令人不安的,甚至有些病态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那份背后的巨大力量——那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一种看透了世界本质后的坦然和狂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是拒绝黑暗,而是能够将黑暗转化为燃料,驱动自己向着更高的自我攀登。它提供的不是慰藉,而是挑战,是让你站得更直、看得更远的力量源泉。
评分从装帧设计上来说,这本书的设计者显然也理解了内容的份量。硬壳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低调地闪烁着,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偏向于哑光质感,这避免了阅读时因反光而产生的疲劳感,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体现了对经典作品应有的尊重。我个人对于这类哲学巨著的纸质版本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毕竟这种需要反复翻阅、标记重点的书籍,其载体本身的舒适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对宽松,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使得那些长句和复杂的从句不至于挤压在一起,读起来顺畅许多。虽然内容本身足够“硬核”,但至少在物理层面上,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友好的入口。我甚至为它添置了一个书签,专门标记那些我需要花时间去查阅背景资料的引用,这本实体书已经成了我案头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光是掂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重量感,仿佛承载了穿越时空的智慧。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勉强读完开篇的前几章,但那种震撼感是难以言喻的。它不是那种能让你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马拉松,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心力去跟上作者那如疾风骤雨般的论述节奏。作者的文字功力着实了得,像一把精细的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价值重估”这个概念的铺陈,那种对既有道德体系近乎冷酷的审视和解构,让人不得不退后一步,重新审视自己立足的基石。说实话,有些段落晦涩难懂,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点上一支烟,对着窗外发呆,试图消化那些过于抽象的意象。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每一次“顿悟”的瞬间都显得尤为珍贵。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它逼迫你直面内心深处那些最不愿承认的软弱与虚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