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說故事的人:薩剋斯醫生自傳 | 作者 | 奧利弗·薩剋斯(Oliver Sacks);硃邦芊 |
| 定價 | 49.80元 | 齣版社 | 中信齣版社 |
| ISBN | 9787508677033 | 齣版日期 | 2017-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大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神經病學傢薩剋斯醫生在82歲的時候離開人世,生前留下這本珍貴的自傳與迴憶錄,記錄他完整而精彩的一生,跨超學科的界限,充滿悲天憫人的巨大感染力。 20世界60年代,薩剋斯在美國當醫生,治療一戰後幾十年後顯現的一個奇怪的新病癥,患者因為患瞭很特彆的腦炎後型綜閤徵,從此一睡不醒,就像一具雕塑。就如他的《蘇醒》改編的電影《無語問蒼天》裏的德尼羅那樣,小時候得瞭病,睡一覺起來就變成一個成年人瞭。 當時不到40歲的薩剋斯醫生認為,有些嗜睡癥患者,意識非常清楚,他們什麼都明白,就是沒辦法對抗自己的身體,他直覺認為有一種左鏇多巴的新藥,對這些病人一定有效。他倔強地拿藥給這些病人吃,結果,很多患者的病癥得到瞭緩解,甚至有幾個已經痊愈。 在彆人都認定神經病是不正常的,再也找不齣正常的證據,通常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時,薩剋斯醫生卻把他們當正常人,發現很多彆樣的創造力。 |
神經病學傢薩剋斯醫生在82歲的時候離開人世,生前留下這本珍貴的自傳與迴憶錄,記錄他完整而精彩的一生,跨超學科的界限,充滿悲天憫人的巨大感染力。
20世界60年代,薩剋斯在美國當醫生,治療一戰後幾十年後顯現的一個奇怪的新病癥,患者因為患瞭很特彆的腦炎後型綜閤徵,從此一睡不醒,就像一具雕塑。就如他的《蘇醒》改編的電影《無語問蒼天》裏的德尼羅那樣,小時候得瞭病,睡一覺起來就變成一個成年人瞭。
當時不到40歲的薩剋斯醫生認為,有些嗜睡癥患者,意識非常清楚,他們什麼都明白,就是沒辦法對抗自己的身體,他直覺認為有一種左鏇多巴的新藥,對這些病人一定有效。他倔強地拿藥給這些病人吃,結果,很多患者的病癥得到瞭緩解,甚至有幾個已經痊愈。
在彆人都認定神經病是不正常的,再也找不齣正常的證據,通常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時,薩剋斯醫生卻把他們當正常人,發現很多彆樣的創造力。
奧利弗·薩剋斯留下瞭大量的這類神經病人的傳奇故事,他將神經病學原本艱深難懂的理論,深入淺齣地穿插在生動的病例中。在他的筆下,每一個病例都不隻是病例,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每個病人也並不是病人,而是大腦中住著另一個靈魂的人。在他筆下,那些冰冷的醫學名詞和臨床病例,更像一場場觸及心靈的奇特冒險,等待我們用深刻的理解與洞見,走進那個未知的精神世界。
這也是一個年輕的神經學醫生到揚名世界的醫學桂冠詩人的史詩。畢竟,把神經病人的故事講得那樣精彩的人,他的能量從何而來?他那顆大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相信這本書會給你一個近乎完美的答案。
| 作者簡介 | |
| 奧利弗·薩剋斯Oliver Sacks(1933-2015) 傑齣的神經病學專傢、聞名全球的暢銷書作傢,在醫學和文學領域均享有盛譽。畢業於牛津大學皇後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神經科教授。 他是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的會員、紐約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是英國牛津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喬治敦大學等多所名校的榮譽博士,也是古根漢學術奬獲得者,還被英國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勛章。他常年為《紐約客》、《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專欄供稿,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作傢。因其在文學和科學研究上的傑齣貢獻,薩剋斯榮膺霍桑登奬、喬治?波剋奬,以及專門授予科學作傢的劉易斯?托馬斯奬。其膾炙人口的作品有《幻覺》《腦袋裏裝2000齣歌劇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傢》《鎢舅舅》《錯把妻子當帽子》和《蘇醒》(後這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無語問蒼天》,並獲得1991年奧斯卡奬提名) |
奧利弗·薩剋斯Oliver Sacks(1933-2015)
傑齣的神經病學專傢、聞名全球的暢銷書作傢,在醫學和文學領域均享有盛譽。畢業於牛津大學皇後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臨床神經科教授。
他是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的會員、紐約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是英國牛津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喬治敦大學等多所名校的榮譽博士,也是古根漢學術奬獲得者,還被英國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勛章。他常年為《紐約客》、《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專欄供稿,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常勝作傢。因其在文學和科學研究上的傑齣貢獻,薩剋斯榮膺霍桑登奬、喬治?波剋奬,以及專門授予科學作傢的劉易斯?托馬斯奬。其膾炙人口的作品有《幻覺》《腦袋裏裝2000齣歌劇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傢》《鎢舅舅》《錯把妻子當帽子》和《蘇醒》(後這一部被改編成電影《無語問蒼天》,並獲得1991年奧斯卡奬提名)
| 目錄 | |
率然而行/ 1
我12歲時,一位眼光獨到的老師在學期報告中寫道:“薩剋斯會有齣息的,隻要他做事彆太離譜。”
離巢/ 45
我前一天晚上纔遇到教授,便嚮他吐露瞭我逃離傢庭和祖國的故事,以及我對於是否繼續醫學事業的猶豫。
舊金山/ 73
你們還記得薩默塞特?毛姆寫的那個關於一個人被某個被遺棄在荒島上的姑娘施瞭魔法,不停打嗝,終緻命的故事嗎?我們有一位患有腦炎後型病癥的咖啡大王患者,在術後連打瞭六天嗝……我建議去請一個好的催眠師來:我很想知道這樣能否奏效。
肌肉海灘/ 107
我有時會想為什麼如此無情地逼自己練舉重。我認為動機很簡單;我不是健美廣告上說的那種體重98磅的病夫,但我膽小如鼠,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逆來順受。通過舉重,我變得強壯起來(非常強壯),體重增加瞭……
迴天乏術/ 147
一天,我坐在咖啡館裏,開始經曆瘋狂的幻覺,它突如其來,就像我在《幻覺》中描述的那樣:我正在攪拌著咖啡,它突然變成瞭綠色,繼而又變成瞭紫色。我吃瞭一驚,抬頭看去,隻見一個顧客在收銀颱那裏付賬,他長著一顆長鼻目動物的巨碩頭顱,像一頭象海豹……
蘇醒/ 185
1973年初,我看到《蘇醒》一書的長條校樣時非常激動。7月份我正好年滿40歲,希望到時能說:“雖然我已經40歲,青春不再,但至少我還有所成就,我寫瞭這本書。”
山上的公牛/ 227
無論在哪裏,我看過的每一個病人都是鮮活、有趣的,給我帶來瞭收獲;從來沒有哪個病人沒有教給我一些新東西,或是沒能讓我生發齣新的感覺和新的思考;而且我認為,和我一起經曆瞭這些現場的人們也跟我一起分享並促成瞭這種探險的快感。
身份問題/ 263
在《錯把妻子當帽子》問世之後,講話的邀請和各種各樣的要求讓我應接不暇。無論好壞,它的齣版讓我成瞭一個具備公共形象的公眾人物,盡管我本性孤僻,並妄自相信好、至少是有創造力的性格特點,就是孤僻。
锡蒂島/ 297
1979年的晚些時候,我在一個截然不同的島上找到瞭自己的傢。那裏有小時候得過脊髓灰質炎的神經科同行紹姆堡醫生,他會騎著三輪車沿著街道來迴磨蹭,還有“瘋瑪麗”,這個女人不時發病,會站在自己的皮卡貨箱宣講之火。但大傢都覺得瑪麗隻是個平常的鄰居而已。
旅行/ 343
我們看病人,與醫生、植物學傢和科學傢們談話;我們在雨林裏亂逛,在暗礁中潛遊,還收集瞭醉人的卡瓦鬍椒 的樣本。直到1995年夏,我纔安頓下來,撰寫在這些島嶼的經曆,我事實上認為《色盲島》這本書是由兩個敘事性遊記組成的:“色盲島”是關於平格拉普島的;還有“蘇鐵島”,是關於關島的怪病的。
思維的新視角/ 373
1995年2月,我給弗朗西斯寄瞭一本《火星上的人類學傢》,這本書剛剛齣版,裏麵有一篇詳細版本的《色盲畫傢的病例》,我還跟他復述瞭在平格拉普島的經曆,以及剋努特和我如何試圖想象他的大腦因為色盲而發生瞭什麼變化。
傢/411
2008年6月,我聽說自己的名字齣現在英女王壽辰的授勛名單上,大吃瞭一驚——我就要獲得大英帝國勛章瞭!這就像是她乃至英國在說:“你做瞭非常有用和可敬的工作。迴傢吧,我們原諒你瞭。”
緻謝/ 427
| 編輯推薦 | |
問診瞭那麼多神經病人,他卻成瞭一個詩人!讓J.K羅琳潸然淚下的醫學桂冠詩人奧利弗·薩剋斯 生前親筆自傳。
這是一個有悲憫情懷,纔情兼備的醫生的故事。薩剋斯醫生在醫學和寫作上都無與倫比,從年輕的神經病學傢到熱衷與韆奇百怪的神經性病人打交道,以寫故事為終身樂趣的暢銷書作傢,他的一生注定充滿傳奇,且處處充滿智趣。
“我在解剖學、心理學和生物學中得到瞭很多智慧,在檢查病人的過程中,我也獲得瞭人生的智慧,醫學敘事幾乎絕跡,而我成瞭一個說故事的人。”理解比診斷更重要,所以奧利弗·薩剋斯選擇講故事。
當人們死去,他們不可能被取代。因為這是命運——基因與神經的命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應該尋找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結束生命。
本書榮獲《紐約時報》2015年度非虛構圖書,英國《衛報》2015年度科普書。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預告片,瞬間勾起瞭我對其中內容的無限遐想。 “說故事的人”——這個稱謂本身就充滿瞭魔力,它暗示著一種將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轉化為引人入勝的篇章的能力。而“薩剋斯醫生”這個名字,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層獨特的色彩。我一直認為,在醫學這個看似理性而嚴謹的領域,能夠孕育齣如此富有感染力的講述者,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驚嘆的事情。我迫切地想知道,薩剋斯醫生是如何在他豐富的行醫生涯中,捕捉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並將它們娓娓道來。我設想,他的筆觸必然是細膩而富有同情心的,他不會僅僅停留在病癥的描述上,而是會深入到每一個患者的內心世界,去體味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希望。這本書,我想它不僅僅是關於醫學,更是關於人性,關於生命中最深刻的情感連接。我期待著,他能用他那獨特的敘事方式,為我們揭示那些隱藏在醫學現象背後的,關於“人”的故事。
評分我對於那些能夠在看似枯燥的專業領域中,挖掘齣深刻人文關懷的作者,總是抱有一種特殊的崇敬。《說故事的人:薩剋斯醫生自傳》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這種特質的期待。薩剋斯醫生,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神經學傢,他的專業知識自不必說,但我更看重的是他“說故事的人”這一身份。我總覺得,能夠用最生動、最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講述生命故事的醫生,一定是一位真正理解並尊重生命的個體。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對傳統醫學書籍的刻闆印象,它不應該僅僅是冰冷的病理分析,而應該是一幅幅鮮活的人物畫像,一段段觸動心靈的人生片段。我猜想,薩剋斯醫生在記錄他自己的經曆時,必然會融入他對患者的深深關懷,對生命的敬畏,以及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探索。我希望,通過他的敘述,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類大腦的奧秘,理解那些看似不可思議的疾病背後,隱藏著的個體生存的掙紮與尊嚴。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那些被醫學所觸及,卻又超越醫學範疇的,關於“人”的故事。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故事的敘述者充滿好奇,而“薩剋斯醫生”這個名字,無疑與這種特質緊密相連。他作為一位傑齣的神經學傢,其專業知識的深度不言而喻,但更吸引我的是他作為“說故事的人”這一身份。《說故事的人:薩剋斯醫生自傳》這本書,在我看來,絕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醫學迴憶錄,它更像是一場關於人類存在、意識與情感的深度探索。我非常期待他如何將醫學的嚴謹性與文學的感染力相結閤,用他那獨特的視角,去解讀那些被疾病所睏擾的人們,以及他們背後錯綜復雜的人生故事。他是否會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學傢,一層層剝開那些隱藏在病癥之下的個體經曆,展現齣生命本身的韌性與復雜? 我設想,在他的筆下,那些看似冰冷的醫學案例,將會被注入溫暖的人性色彩,那些被疾病扭麯的生命軌跡,也將被重新賦予理解與尊嚴。我期待的,是通過他的故事,能夠重新審視我們自身,理解生命的脆弱與堅強,以及那些在平凡生活中不為人知的偉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魔力——《說故事的人:薩剋斯醫生自傳》。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標簽,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邀請我踏入一個由語言構築的奇妙國度。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說故事的人”並非僅僅是搬弄文字的匠人,而是能夠將情感、思想、乃至生命本身巧妙編織在一起的藝術傢。薩剋斯醫生,這位在醫學界聲名顯赫的人物,我想他必然擁有這般的魔力。他將如何以自傳的形式,將他的人生經曆,他的醫學探索,他的思考感悟,一一呈現在我們麵前?我期待的是,這不僅僅是一部個人的迴憶錄,更是一部關於生命、關於人類精神的深刻剖析。我猜想,他的故事裏,一定充滿瞭那些令人驚嘆的病例,那些挑戰人類認知極限的疾病,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在睏境中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個體。他或許會描繪齣,在疾病的重壓之下,生命是如何頑強地尋找齣路,是如何在絕望中開齣希望的花朵。我想,透過他的文字,我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活著”的意義,理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所蘊含的強大力量。
評分聽聞這本《說故事的人:薩剋斯醫生自傳》,實在是因為我一直對那些能用文字描繪齣人類內心深處復雜情感的作傢懷有深深的敬意。薩剋斯醫生,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溫文爾雅的學者氣質,仿佛他不僅僅是一位醫生,更是一位哲學傢,一位善於觀察和理解生命奧秘的思想傢。我總是對那些在醫療領域有所建樹,卻又能在文字上展現齣非凡纔華的人物感到好奇。他們如何在枯燥的醫學術語和冰冷的臨床實踐中,挖掘齣人性的光輝與脆弱?他們的視角,必然是獨特的,是經過無數次與病魔搏鬥,與生命掙紮的洗禮後,沉澱下來的智慧。這本書,我預感它不會僅僅是關於疾病的陳述,而是關於生命的敘事,是關於那些在痛苦中依然努力生存,尋找意義的人們的故事。我尤其期待薩剋斯醫生如何將醫學的嚴謹與文學的詩意融為一體,用他那如同手術刀般精準的筆觸,又如同畫筆般細膩的描繪,為我們呈現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是否會像一個孜孜不倦的探險傢,帶領我們潛入那些被疾病陰影籠罩的靈魂深處,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堅韌與勇氣?我期待他能用最真摯的情感,最深切的同情,去觸碰那些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