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谋之谋世制胜系列(贰)--观人经--古代观人 识人 用人之智慧宝鉴 (三国)刘邵 黄

天下无谋之谋世制胜系列(贰)--观人经--古代观人 识人 用人之智慧宝鉴 (三国)刘邵 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三国] 刘邵 著
图书标签:
  • 三国
  • 刘邵
  • 观人
  • 识人
  • 用人
  • 智慧
  • 古代
  • 历史
  • 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都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34116
商品编码:1799114834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天下无谋之谋世制胜系列(贰)--观人经--古代观人 识人 用人之智慧宝鉴 作者 (三国)刘邵
定价 32.00元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 9787546134116 出版日期 2013-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22Kg

   内容简介


观人之术,古已有之。武丁见了傅说,认为是王佐之才,破
格录用。周文王听说姜尚在渭水钓鱼,就前去拜访,见面后即乘
同一辆车子回去。姜尚被拜为太师,后来辅佐武王灭掉了商纣
王,建立了周朝。观人的作用在于知人,知人才能用人。而对于
敌方,了解对方的长处和弱点,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即所谓知
己知彼,百战不殆。
到了后世,观人术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甚至被蒙上了某
些神秘色彩。如相士的出现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们不但通过对对
象的相貌、神情和骨骼的观察,可以看出他的气质、性格和秉
性,而且能够看出他未来的发展,是富贵还是窘迫。唐朝的袁天
罡善于相人,曾被唐太宗召见,太宗对他说,古代蜀地有个叫严
君平的,长于占卜,你比他如何袁天罡说,其人生不逢时,我
遇到了圣君,因此要胜过他。袁天罡见到窦轨,当时窦轨颇为困
顿,袁为他相面,然后说,你从前额到发际骨骼隆起,一直连到
脑后的玉枕处,下巴浑圆宽大,十年之内,定会富贵,成为朝廷
的贤臣良将。袁天罡还说,你的右侧下巴隆起,而且明洁光亮,
应当以梁、益二州为分界线,树立显赫的功名。
张同藏与袁天罡齐名。当时河东裴某已经五十三岁了,在禁
卫军中担任三卫的官职。他遇到张同藏,张同藏说他会富
贵,并说他在二十五天内便能当上三品官。二十一天过去,这天
正赶上太宗皇帝哮喘病发作,请来良医,进服妙药,都不见效。
太宗皇帝颁下诏书,三卫以上,朝官以下,都可以进献医治此病
的药方。裴某进献一剂药方,太宗服下见效,特赐裴某三品正员
京官,官拜鸿胪卿,后来竟升至刺史。
君子和而不群。所谓和,就是指对人际关系处理得和谐得体。如今,人际
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识人是为了知人用人,无论从政还是经商,人们都希望
更多地了解和把握对方。对于这些人来说,适当地读一些观人识人的著作,应
该是很有益处的。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选取《人物志》中*为精华的部分,
加以翻译,附以事典,并予以评述,这样有助于读者进行研读和探究,从轻松
的阅读中得到更深的教益。


   作者简介

刘邵
字孔才,三国魏广平邯郸人。汉献帝建安年间为计吏,迁秘书郎。魏文帝时,为尚书郎、散
骑侍郎。齐王曹芳正始年间,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卒后迫赠光禄大夫。
刘邵为人博学多才,思虑玄远,特别善于品评鉴别人物,深为同代人推许和赞扬。《观人
经》是其代表作。此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素有'识人宝鉴'之雅誉。


   目录


原文
001
译文
007

卷一

勾践隐忍雪国耻·003/范大夫功成身退·007/

@识人是成功的基础, 用人是成功的关键。
@根据他的欲求, 判定他的为人。
@表情神色, 隐含人心的所有秘密。
@智者常观其言、 察其行、 辨其性情, 而后因材施用。
@识人, 是因往往小的疏忽, 便会铸成大错。

卷二

曹相国为政清简·013/季扎睿智评诸侯·017/

@得人才者得天下, 失人才者失天下。
@观人察质,须先察其平淡,后求其聪明。
@不做超出能力的事, 也是智。
@要重视 “中和之材”, 因它易与平庸混淆。
@辨人的本质在于, 观隐蔽, 查细微, 见微知著。

卷三

晁错峻急失先机·023/晋智伯骄狂失国·028/

@借用不同性格的牵制, 坐收渔利之奇效。
@全才用其均衡, 偏才扬其长避其短。
@行动果断的人往往疏于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的人往往不能权变。
@遵循事物的规律, 知退才能进, 事缓则国。
@注意人的仪态举止, 它是心神表征; 倾听别人的声音, 它是心气
显现。

卷四

张柬之正气复唐·035/燕王失察酿大乱·040/

@信任目光坚定之人, 防范目光闪烁之人。
@仁爱之人, 谦恭柔和为表; 智慧之人, 明朗通达为征。
@对于能干之人, 更要深入地考察他的本质。
@用人忌以他人的评价代替自己的判断, 否则无异于自请祸患。

卷五

商鞅酷法殃自身·045/韩信拜将指迷津·048/沈庆之畏祸误
国·051/怀王贪利失大义·053/触龙巧言谏太后·056/

@见微而知清浊, 是智者。
@从一个人对待利益的态度去辨别他的本质。
@用人须容人疑人, 容而不疑小智也。
@仁者无敌, 但须行丈夫之仁, 防妇人之仁。

卷六

桓温谋篡损英名·061/》,j伯温以德报怨·064/

@识则满目俊才, 不识则遍地糟糠。
@不要只看一个人的才能, 更要看他如何使用才能。
@辨别和使用人才, 一看能力, 二看宽仁。
@只看眼前利益的人, 像即将吞钩的鱼, 祸患不远。

卷七

李世民慧眼识李靖·069/陆贾舌辩收南越·072/

@上才可以言识人, 以言服人, 以言用人。
@提防那些夸夸其谈的人。
@品性才能, 形于中而露于外, 可识可辨。
@言谈中隐含着众多的真相, 只是会听的人太少。
@了解一个人的辩才, 不仅看他是否口齿伶俐, 更要看他说得是否条
理清晰。
@强辩于己于人都是愚蠢的。

卷八

陆贽识患于未然·079/太宗睿智罢献瑞·082/

@不识人者 “人治”, 识人者 “治人”。
@深思熟虑, 而后可洞晓先机。
@见识, 须加上深入细致的思考, 才可洞悉玄机。
@身临其境而保持清醒才是大智。

卷九

张辽明察定军心·087/》,J裕韬晦除桓玄·090/

@能审时者谓之明, 能韬晦者谓之智。
@行动见勇猛, 安静见智慧。
@要防范那些装得不聪明的人。
@深藏的聪明, 总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卷十

诸葛亮智识刺客·097/王之涣酒楼赛诗·100/

@高的才能是统御人才, 事必躬亲, 则难以做大。
@细微之处常常更显露事物的本质。
@能真情流露、 自然疏落的人, 是值得交往的人。
@大智慧终须返璞归真。

卷十一

董晋宽柔稳危局·105/安禄山逢迎玄宗·107/

@能者深藏, 浅者外露。
@逢迎的力量有时抵得上千军万马。
@奉承是历久不衰的戏, 演员不腻, 观众不烦。

卷十二

赵括自夸遭灭顶·113/裴度功高不自居·117/

@智者常常是沉默者: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手高于头, 做强于说。
@观人不应看其取得成绩前, 而应看其取得成绩后。

卷十三

李药师见微知著·123/魏先生识人论事·126/

@功高不居, 不仅是美德, 更是保身的必要手段。
@从喜怒言笑中, 观察一个人的情态。
@蛛有丝, 马有迹, 都需仔细观察。
@观察一个人的情感与神色变化, 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卷十四

韦诜慧眼选佳婿·133/尉迟恭忠勇救主·137/霍光辅政扶大
汉·140/房光庭率直可亲·143/》,J仁轨苦读建功·146/

@骨骼挺拔、 气质清爽的人, 将取得美善的名声。
@品格比才能的影响更长远。
@清奇的骨骼是潜在品质, 仍须加上后天的努力。

卷十五

赵赞阴狡充忠直·153/江充设计害太子·156/

@察奸辨佞, 是为政用人之要务。
@要防范那些借公正之名谋取私利的人。
@观人之要, 在于不被表象迷惑, 以其目的判其是非。

卷十六

祢衡裸衣骂曹相·163/似是而非说贤士·166/张居正功高遭
谗·170/

@一味揭人隐私而不徇私情的人, 貌似公正, 当疑当察。
@要注意那些似是而非的品格, 它们是用人的陷阱。
@识人需眼力, 用人需胸怀。
@恃才傲物并非他们的真本性, 只是因其未被赏识。

卷十七

黄香忠孝尽人伦·177/李勐爱敬兼顾·179/

@观察一个人的爱敬, 可以判断他的前程。
@不要轻视一个人对待责任的态度, 它是可否委以重任之要件。
@人际关系是否通畅, 了解他对爱敬的态度就清楚了。
@有自知之明不易, 有识人之明更难。

卷十八

刘毅褊狭酿苦果·185/常遇春勇建奇功·189/甘宁择主酬壮
志·192/

@自我炫耀之人, 是难堪大任之人。
@注意那些唯上的人, 因为他们是唯己的人。
@表现才能是人的本性, 有能力的人终能显露才能。
@发现并使用那些还未被发现的人才, 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卷十九

杨修逞才丢性命·197/冯、邓谦让以避祸·202/fL融犯上遭
杀戮·206/郭、鱼泾渭自分明·209/

@夸耀自己的才能, 不如夸耀别人的才能。
@不要使用心胸褊狭的人, 即使他有能力。
@谦虚不仅使人进步, 还有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 更有助于保全
自身。
@智慧之人处于优势时, 会处处让着别人。

卷二十

范滂忠直酬壮志·217/马援仁义成大业·220/

@观察那些偏才的短处, 可以发现他们的长处。
@杰出的人才往往是偏才, 长处与短处同样明显, 关键在扬长避短。
@注意那些装糊涂的聪明人, 解开他们的心结, 任用他们。
@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他人的短处。

卷二十一

房丞相才疏误国·227/郭嘉深谋取乌桓·230/殷仲堪才不堪
用·233/海瑞忠直失深虑·237/

@不要被表面的聪明所迷惑, 智慧不能替代行家。
@小人多是善伪装之徒, 不识其伪, 必受其害。
@仁是重要的一种品质, 它可使能力得到长远的发挥。
@狷介与刻薄的人才, 其能力可减半对待。

卷二十二

王莽伪善篡汉室·245/羲之临池称书圣·249/

@操纵利害转化, 可获得大的利益。
@喜弄权术但由于计谋不够, 便会显得虚伪。
@权谋不宜过多, 多则伪。
@能力与德行是车子的两个轮子, 缺一不可。

卷二十三

来敏弈棋试费柿·255/刘玄德险失凤雏·257/

@用人的高境界在征服人心, 谓之 “谋圣”。
@用人之道, 忌浮忌泛; 要相信眼睛, 不要相信耳朵。
@不要以一己好恶去选拔人才, 因人才不会以你的喜好去发展。
@识人用人, 切忌主观, 还须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观人经:三国刘邵识人之术,洞悉人性,运筹帷幄》 在中国古代智慧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本奇书,它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无数人在人际交往的迷宫中找到方向,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拨开迷雾。这便是源自三国时期,由刘邵倾力著述的《观人经》。它并非泛泛而谈的普世哲学,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人最核心的秘密——“人”。 《观人经》的核心,在于其对“观人”这一学问的精深洞察。刘邵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提炼出了一套系统而实用的观人方法论。他认为,识人并非易事,更非仅凭一时之喜恶,而是需要一套严谨的观察、分析和判断的逻辑。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识人指南,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拥有洞察秋毫的锐眼。 一、 观其形,察其神:从外在蛛丝马迹洞悉内在乾坤 刘邵在《观人经》中,并非只强调抽象的精神层面,而是从最直观的“形”和“神”入手。他教你如何通过一个人的站姿、坐姿、步态,甚至面部表情、眼神流转,去解读其内心的情绪、性格乃至潜在的意图。 面部五官的玄机: 你会学到如何解读额头的宽窄、眉宇间的舒展或紧蹙、眼睛的明暗与神采、鼻子的高低与挺直、嘴唇的厚薄与色泽,以及下巴的方圆与饱满。这些看似细微的特征,在刘邵的眼中,都是打开人心锁的关键。他会告诉你,为何“眼正而神定者,胸有丘壑”;为何“鼻梁塌陷,非富即贵,但需观其色泽”;为何“唇色暗淡,恐有疾忧,亦需察其言语”。 肢体语言的密码: 除了面部,刘邵也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坐立不安,或是过于拘谨,都可能透露出内心的焦虑或不安;慷慨激昂的手势,或是欲言又止的肢体,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本书将带领你解读这些无声的语言,理解其背后隐藏的意义。 声音与语气的信号: 说话的语速、音量、语调,以及词汇的选择,同样是识人的重要依据。刘邵会教你如何从一个人的声音中听出其自信与否、坦诚与否、是否言不由衷。他会告诉你,为何“语速过快,心神不宁”;为何“含糊不清,恐藏隐忧”。 二、 审其言,辨其行:言行一致,方是真君子 若仅仅停留在对外在的观察,未免过于片面。《观人经》更深入地强调了“言”与“行”的印证。再完美的伪装,也难以做到言行完全一致。刘邵教你如何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言语和行为,来判断其真实的面目。 言语的真伪辨析: 书中会详细阐述如何辨别谎言、虚情假意以及夸大其词。刘邵会教你留意言语的逻辑性、前后是否矛盾、是否空洞无物,以及说话时的态度和语气。他会告诉你,为何“信口开河,必无信义”;为何“巧言令色,鲜矣仁”。 行为的定性判断: 行为是检验一个人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标准。刘邵会引导你关注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尤其是在面对利益、名誉、权势时的表现。他会教你如何从其处事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态度、完成事情的决心和毅力等方面,来判断其品性优劣、能力强弱。他会告诉你,为何“患难见真情”;为何“富贵而能贫贱,则可交”;为何“贫贱而能富贵,则不可测”。 权衡利弊的智慧: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刘邵会教你如何观察一个人在权衡利弊时的倾向,看其是看重短期利益还是长远发展,是顾全大局还是只顾个人得失。这对于判断一个人的格局和品行至关重要。 三、 察其心,辨其志:洞察内心深处,方能知人善用 《观人经》的最高境界,在于洞察人心。刘邵深知,外在的形与言,终究是内心世界的投影。他所追求的,是能够透过表象,直抵人心的深处,理解其真正的志向、欲望和动机。 动机的探究: 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动机。刘邵会教你如何去探究一个人做事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责任、理想,还是贪婪、嫉妒?理解动机,才能更好地预测其未来的行为。 志向的识别: 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书中会引导你识别一个人是胸怀大志,还是甘于平庸。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在逆境中坚持,在顺境中不骄。 欲望的衡量: 欲望是人性的驱动力,但过度的欲望会让人迷失。刘邵会教你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欲望程度,以及其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四、 用人之道,制胜之道:知人善用,方能成就大业 《观人经》并非仅仅停留在“识人”的层面,它更强调“用人”的智慧。刘邵认为,识人是为了更好地用人,而用人得当,则是“制胜”的关键。 知人之能,用人之长: 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并将其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是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前提。刘邵会教你如何根据一个人的才能、性格和特长,去分配任务,知人善任。 知人之过,避其短处: 每个人都有缺点。识人并非要完美,而是要了解其缺点,并尽量避免将其放在可能犯错的位置上。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沟通方式。刘邵会教你如何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使之能够尽心尽力。 谋定而后动,用人而制胜: 运用《观人经》的智慧,在做出决策之前,充分了解与你互动的人,他们的能力、动机、忠诚度,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判断,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运筹帷幄,最终取得胜利。 《观人经》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智慧经典,它所蕴含的识人、用人、察言观行、洞察人性的智慧,至今依然闪耀着光芒。无论你是身处官场、商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助手,它将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他人,更有效地与人相处,更明智地做出决策,最终在人生的舞台上,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它是一本让你由“观人”迈向“制胜”的宝典,是献给每一个渴望洞悉人性、驾驭人心的智者的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代的智慧真的博大精深,而且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光芒。我一直觉得,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精彩的时代,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也留下了许多令人回味的谋略故事。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为我打开了通往那个时代智慧之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用人”的论述。作者不仅仅教我们如何去识别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指导我们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将不同类型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从而发挥他们最大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权谋,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知人善任”的精髓,以及如何避免“以小失大”的用人陷阱,都让我茅塞顿开。我感觉自己以前在工作中,对于团队成员的分配,可能存在一些误区,这本书的出现,恰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我打算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去运用书中的一些原则,相信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评分

我本身就对古代的权谋和策略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书的装帧设计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古籍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作者精炼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三国时期那些耳熟能详的事件和人物,但作者却能从中提炼出极其深刻的观人识人智慧。比如,书中对“察言观色”的阐述,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言语背后的逻辑、情绪和动机。我尤其佩服作者在分析人物心理方面的功力,能够将复杂的人性剖析得如此透彻,让我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之高。书中的内容,绝非是一些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我感觉自己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现场教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他人。这本书我还会反复阅读,相信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

最近一直被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困扰,觉得自己在人际交往和判断上似乎有些力不从心。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里面蕴含着古代的智慧,也许能给我一些启发。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就对它独特的风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的封面设计古朴而典雅,内容更是直击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观人”这个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是观察一个人的外表,更是深入其内心,去探究其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根本原因。作者用了很多三国时期的真实案例,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我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我最受触动的部分,是关于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忠诚”和“可靠”。在现代社会,这种品质变得尤为珍贵,而书中的智慧,却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我感觉自己读了这本书,仿佛多了一双“慧眼”,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我还在继续阅读,每天都在汲取新的养分,感觉自己在认知和判断力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来看看,最近终于如愿以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古韵,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一看就是用心之作。我翻了几页,就被作者那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吸引。虽然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专家,但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古代那些智慧的谋略和识人的技巧娓娓道来,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目睹那些名臣将相的运筹帷幄。书中的案例都取材于三国时期,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们的性格、行为、以及如何被他人洞察,都变得生动而形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以貌识人”的章节,虽然我知道不能以貌取人,但作者却从古代的视角,解析了为何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外貌往往能透露出一个人不少信息,这让我对古人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心观”的重要性,即要透过表象,深入探究一个人的内心。这对我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启发。我还在慢慢品读,每读一页,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评分

入手这本书,纯粹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智慧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蕴含着无穷的宝藏。而这本《观人经》,恰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洒脱,有一种古人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与自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识人”的深入剖析,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方法,而是从更深层次,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他举了很多三国时期的例子,比如曹操如何识破刘备的伪装,或者诸葛亮如何看穿司马懿的计谋。这些故事,我虽然在其他地方也读过,但在《观人经》里,却有了全新的解读,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这本书让我明白,识人不仅仅是看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是理解他背后的动机、情感以及他所处的环境。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洞察,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耐心。我现在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读一点,感觉自己的“识人”能力在悄悄地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